见利就上?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ua87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关是办事的地方,他应该和公司这些挣钱的地方有区别。办事的应该见事就上,挣钱的就应该见利就上,不然,机关和公司就是一家了。可现实生活中这种区别往往不明显,一些“衙门”老给人以公司的感觉,由此演出了不少闹剧。
  去年年初,深圳市的国土局和技术监督局为争房屋面积丈量的权威地位,就闹得不可开交。国土局说自己是深圳市唯一的房屋面积丈量的权威部门,技术监督局也说自己进行房屋面积丈量是国家授权。对技术监督局的挑战,国土局公开在报纸上发表声明,说在房屋丈量方面多头参与,势必会引起混乱;技术监督局也讲得有板有眼,认为房屋丈量由一家垄断不利于业主利益的保护。经过几个月紧锣密鼓地筹备,6月份,深圳市技术监督局正式挂牌成立了“房屋丈量公证站”,接受业主们的委托对国土局测绘大队丈量过的面积进行复测,结果发现了不少问题,经他们复测的房屋面积70%“缩水”,误差都在2%以上,有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屋能差到10个左右平方米,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可业主拿着技术监督局复测的结果找到国土局,人家根本不买账,理由很简单:我是唯一的房屋面积丈量的权威部门。这两家所争的难道仅仅是权威地位?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里面实际是利益之争。房屋面积丈量是要按面积收费的,肥得很,一年给国土局至少带来千把万的收益,岂能让这肥水外流,傻了!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去年年底。深圳市人大根据家庭服务业飞速发展和问题不断出现的现实,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调查研究,在11月份,拟订出了《深圳经济特区家庭服务业条例(草案)》,提交到12月19日召开的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三届三次会议上进行审议、表决。媒体获得了这个消息,争先在报纸上披露出来。人们看到了这个消息,个个称好。因为深圳现在太需要这部地方法规了。这部法规如获通过,又将率先全国。可意外的事发生了。因为这个条例的执法主体缺位,这次人大会议在小组审议时就对它进行了冷处理,建议留待下次会议再议。执法主体跑哪去了?都溜了。面对着这样光荣的使命,劳动局把它让给了民政局,民政局又推到工商局的怀里,就这样你推我让,把执法主体推没了。也参加了这次会议的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剑昌说得好:“家庭服务业执法是一个没有什么好处,麻烦还不少的事,所以谁都不愿管,如果像公路收费一样有利益,谁都争着要干!”
  闹剧一般都能引人发笑的,可面对以上两出闹剧我始终笑不起来。因为透过这两出闹剧,我看到了背后的普通百姓无奈的愁容。机关都不愿管老百姓的烦心事,那么这些烦心事又有谁来管呢?照理说,国家机关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机关,它存在的理由和权威性,就在于它能为老百姓办事。公务员之所以能受到老百姓的尊重,也在于它能为老百姓办好事。再说,机关里的服务是老百姓付过费的,没有老百姓的税,哪有其现代化的办公条件和公务员比一般行业要高得多的工资、福利?可他们还不满足,还要搞什么创收,用自己的事权去换钱,真有点太贪得无厌了。由此我想,还不如把有些“衙门”的牌子换掉,就叫什么公司好了,这样还名正言顺些。可我转而又想,这样也不妥。机关赚钱和公司的盈利大有不同,一是公司要依法经营,二是公司要按章纳税。机关则不同,他们用事权换钱,一是目无党纪国法,二是根本不用按章纳税,可以全部中饱私囊。这样“衙门”不像“衙门”,公司不像公司的行政部门,这样公务员不像公务员,商人不像商人的干部,真不知称他们什么为好。
  现在的机关也是分为三六九等,被人们羡慕的并不是办事多的地方,而是创收多的“衙门”。那些办事多的地方则往往出力不讨好,领导并不重视。长而久之,机关里也就有了“权力出租”一说,也就是公务员们想方设法把手中的事权转换成金钱,说得好听一点就叫创收。但有的事权换钱多,有的事权换钱少,像家庭服务业的管理,小保姆自己都挣不了几个钱,你能从她们身上搜刮多少,收那一点费还不够费事的。这样的事权没人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以至于出现了许多该管的事没人管,已经有人管的事还有人来抢着管的现象。农民的事谁都不想管,因此农村里的矛盾越聚越多;老板的事谁都争着管,因此为投资者办事的效率越来越高。这样不为老百姓办事的“衙门”照理说是应该式微下去的,不曾想还日益红火起来。像80年代中后期,内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特区里的老子教训孩子都说,“你不好好学习,今后只能去当干部。”可见那时特区里的机关并不吃香。现在不同了,特区里的“机关”招一个人,能有几十几百人来报名,里面硕士、博士还不少。“衙门”里工资高,福利好,不干事也照拿钱,傻子才不想去。古人尚说过:“自古无无天地良心的民,有无天地良心的官,善治国者治官,不善治国者治民,治民则劳而无功,治官则国泰民安。”什么时候我们的制度能把官治得老老实实为老百姓办事,那才叫民主盛行,法制完备。□
其他文献
蔡少卿教授指出,根据保守估计,中国黑社会的成员达到100万人,如果以每个黑社会组织人数为20人计算的话,将是5万个组织。从分布上来看,分散在近3000个县市之中,密集的程度可想而知。更何况100万还是一个保守的估算。  从黑社会影响的人口范围来看,由于黑社会的种种恐怖的手段,对社会的恶性影响,可想而知对一般民众的震慑力范围有多大。闻黑色变是人之常情。可以估算的是,如果基于100万黑社会分子存在的话
期刊
众所周知,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要想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除了等待你的竞争对手犯低级错误之外,你还有两个机会,一是对整个市场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放弃对大的细分市场的争夺,而争取在小的细分市场中获取较大的份额;一是使用低成本解决方案策略。    市场扩张的障碍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电已成为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高值耐用消费品。但是,空调器作为主要的家电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上却
期刊
真有奴隶吗?    我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一次听证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次关于当代全球奴隶问题的听证会,由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反蓄奴组织ASI和总部设在波士顿的美国反蓄奴组织的专家,以及从非洲、南美、东南亚逃亡来美国的奴隶,讲述全球奴隶的现状。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奴隶吗?乍一听,真是不敢相信。不幸的是,这是事实。人们之所以对此知之不多或一无所知,不是因为信息不通,而
期刊
公车开支大于国防开支    1984年以前,国家对公车控制较严。按照当时的规定,只有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才有资格配备专车,县团级以下的官员只能使用吉普车和自行车。1984年,这项规定被取消,公车消费犹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1985年,全国进口的轿车、面包车达20万辆,耗资近20亿美元,超过了前30年的总和。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利润空间,不仅使各地争相上马轿车项目,汽车走私活动也因此与日俱增。  20世
期刊
“市场经济地位”是个什么东西?是许多有出口业务的中国企业的梦想。尤其对那些正面临外国公司倾销指控的中国企业,这种待遇是他们全力追求的目标。但是,迄今为止,还只有一家中国企业获得这种待遇。在中国还没有被外界认定为“市场经济国家”,其国内企业也相应自动丧失“市场经济地位”的时候,幸运的云南马龙成了一个唯一的亮点。    反倾销案号398    事实上,这已经是一份来迟了的报道。  2000年4月28日
期刊
三场“专项斗争”    2000年11月17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会议。总理朱●基亲自出席会议,并要求“要像打击走私和骗汇一样,再出重拳,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犯罪活动”。出言之严厉,态度之坚决,颇有再趟“地雷阵”的味道。  而在此之前,国务院组织的工作组在广东省潮阳市、普宁市开展了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的试点。根据外界判断,一些涉及金额可能达到千亿的大案将于近期曝光。外界判
期刊
酝酿    我们有一位致力于世界和平的好朋友,他爱好和平的程度,已经到无法忍受别人拿战争来做任何比喻的地步了。我们认同他对和平的理念,但是战争的历史却活生生地交织在人类历史和思想的洪流中,这是不可抹煞的事实。而且有时拿军事策略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比较,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当我们观察长途电话服务商MCI公司与AT&T公司所展开的竞争对抗时,一场奇袭战或闪电战的景象便会不自觉地涌上心头。  谈到奇袭
期刊
2000年10月28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卫留成和英荷壳牌化工公司首席执行官亨克斯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南海石化项目合营合同。合营双方为壳牌南海石油有限公司和中海石油化工投资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中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90%)和广东投资开发公司(10%)合资组建。新成立的合营公司命名为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对未来的现金流了如指掌    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石
期刊
许奇耀(XUQIYAO)曾经是中国江苏省建筑部门的核心人物,这个平日里看来威风赫赫的官员私下却原来是一个大色棍。这是临近2000年岁末,警察把他从其中的一个淫窝中逮走后人们才知道的。  而从那以后人们还陆续知道,因为不义之财来得容易,57岁的许奇耀在他的20个情妇身上所花的钱将近200万美元。把她们个个打扮得珠光宝气,妖艳非凡。更因为他是省里建筑部门的头儿,他为这些女人在华东各地星罗棋布地设立了十
期刊
举世瞩目的美国政府和19州联合起诉微软公司(UnitedStatesv.Microsoft,2000)一案,是20世纪美国最大的反垄断案。    政府适度干预的理论假设    可能有人会纳闷,比尔·盖茨(BillGates)白手起家,既无政府资助,又无特许专营权,凭本事研制出视窗(Windows)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使电脑由当初深奥莫测的庞然大物变成办公室和寻常百姓家庭中的必备工具,使微软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