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林出版社前社长李景端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发表文章说: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第一要务即是要坚持推行出版成本,尤其是单本书出版成本的预算决算制度。编辑要了解并熟悉出版流程全过程的开支,在申报确定选题时,要联络印制和发行部门,制定该书的营销方案及成本预算;还要注意销售风险评估,在预算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市场竞争制定对策预案。二、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核查、修正与监督。三、要科学确定印数,推行少印勤添。四、希望相关部门对图书发行折扣的异常和流通成本过大,进行整顿治理。随着网络数字化的发展,现在印刷已有条件做到小批量印制,对有些专业书,应该试行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服务,实现零库存。
三石:
图书召回要从培训开始
书业营销策划人三石在《中华读书报》发表文章说:影响中国出版界“图书召回”制度执行的关键,是出版界对此往往只看作为“出现差错进行图书退货处理”的一个小环节,而没有意识到“召回”在整个图书产业链中的重要性。几十年来,我们的出版领域中还一直沿用着“勘误表”等处理方法。图书召回不仅仅是一个制度的问题,而应从根本抓起,将其列入整个出版印刷发行产业链的教育培训和有关高校出版印刷发行专业的课程之中,使各环节真正了解召回制度的构成、召回的责任、可追溯性系统的必要性以及召回行动的程序等。应从全行业培训开始,将图书召回制度落实在我们的意识中和我们的操作中。
郭有声:
原创图书的基本特征
人民卫生出版社原副社长郭有声在《科技与出版》中撰文说:从编辑出版的角度,将原创图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具有自主品牌,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艺术性、实用性、可读性俱佳的优秀图书;而不是东抄、西拼、模仿炒作的图书。二、具有自主文化品位,能够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或对于传播先进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走向世界的精品力作;而不是低品位、低水平重复的图书。三、具有个性化形象,内容独到、新颖,科技和艺术含量高,装帧设计能顺应时代潮流,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而不是内容平平、装帧设计一般化的图书。四、填补国内空白的图书,能够提供可靠的“查重”证据。由此可见,打造“原创图书”并非易事,需要作者和出版者付出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
邓本章:
集团DNA的基因构成
河南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邓本章在接受《中国图书商报》采访时说:构成一个集团的DNA,就是把DNA作为集团发展的基因。它由五大要素,即体制、机制、战略、人才和创新构成。体制问题是集团DNA的根本基因,一个体制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其出版运作是否有问题?这些需要通过改革建立起符合出版产业发展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机制。有了好的体制还得有好的机制,这个机制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设置各种管理职能和运行规则。第三个是战略。有了好的体制和机制,还要有清晰的战略,并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中去,把集团战略形成职工的普遍追求和企业文化,构成大家统一的价值追求与行为规范,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四是人才。人才是解决一切的根本,有了高端人才、有了符合各方面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建设好集团。还有一个,就是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激活整个集团的组织细胞,才能解决各种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袁丽娟:
少儿阅读呈现出群体化的倾向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袁丽娟在《出版商务周报》上发表文章说:近几年来,少儿阅读整体上来看比较稳定,没有呈现出太大幅度的变化,但是其中呈现出了群体化的倾向。成人的阅读都非常个性化,个人都会理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但是儿童阅读则带有明显的群体化倾向,往往一个孩子读了某一本书,会带动全班的同学都来读,互相之间影响特别大。所以编辑应该多挖掘一些内容比较独到新颖的作品。而且现在孩子的阅读也有成人化的趋势,以前孩子的生活比较单调的时候,他们可能就读文学书童话等,可是现在孩子生活的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电视、网络等,都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他们自己的眼界非常开阔,而且心智发育也比较成熟,我们必须重视这种现象。
胡磊:
学术图书“卖书难”的原因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胡磊在《出版科学》撰文说:部分学术图书“卖书难”是出版发行部门的共同感受,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学术图书的流通渠道虽然有所改善,除了传统的新华书店等渠道外,又出现了民营和外资等渠道形式,但是仍然存在渠道不畅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畅通,出版社、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协同程度不高,出版社和书商的书目信息公布不够及时。2.学术图书营销没有大型中盘,向下面大小零售店渗透、辐射的能力不强。3.出版社对图书质量把关不严和编辑人员的素质不高,再加上出版社没有做细致的社会调查,造成图书生产与读者需求脱节,出版的高质量的学术著作越来越少。4.学术图书市场基本上是买方市场,需求比较有限。5.学术图书特别是一些外文学术图书的价格超出了读者的购买能力。
三石:
图书召回要从培训开始
书业营销策划人三石在《中华读书报》发表文章说:影响中国出版界“图书召回”制度执行的关键,是出版界对此往往只看作为“出现差错进行图书退货处理”的一个小环节,而没有意识到“召回”在整个图书产业链中的重要性。几十年来,我们的出版领域中还一直沿用着“勘误表”等处理方法。图书召回不仅仅是一个制度的问题,而应从根本抓起,将其列入整个出版印刷发行产业链的教育培训和有关高校出版印刷发行专业的课程之中,使各环节真正了解召回制度的构成、召回的责任、可追溯性系统的必要性以及召回行动的程序等。应从全行业培训开始,将图书召回制度落实在我们的意识中和我们的操作中。
郭有声:
原创图书的基本特征
人民卫生出版社原副社长郭有声在《科技与出版》中撰文说:从编辑出版的角度,将原创图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具有自主品牌,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艺术性、实用性、可读性俱佳的优秀图书;而不是东抄、西拼、模仿炒作的图书。二、具有自主文化品位,能够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或对于传播先进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走向世界的精品力作;而不是低品位、低水平重复的图书。三、具有个性化形象,内容独到、新颖,科技和艺术含量高,装帧设计能顺应时代潮流,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而不是内容平平、装帧设计一般化的图书。四、填补国内空白的图书,能够提供可靠的“查重”证据。由此可见,打造“原创图书”并非易事,需要作者和出版者付出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
邓本章:
集团DNA的基因构成
河南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邓本章在接受《中国图书商报》采访时说:构成一个集团的DNA,就是把DNA作为集团发展的基因。它由五大要素,即体制、机制、战略、人才和创新构成。体制问题是集团DNA的根本基因,一个体制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其出版运作是否有问题?这些需要通过改革建立起符合出版产业发展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机制。有了好的体制还得有好的机制,这个机制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设置各种管理职能和运行规则。第三个是战略。有了好的体制和机制,还要有清晰的战略,并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中去,把集团战略形成职工的普遍追求和企业文化,构成大家统一的价值追求与行为规范,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四是人才。人才是解决一切的根本,有了高端人才、有了符合各方面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建设好集团。还有一个,就是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激活整个集团的组织细胞,才能解决各种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袁丽娟:
少儿阅读呈现出群体化的倾向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袁丽娟在《出版商务周报》上发表文章说:近几年来,少儿阅读整体上来看比较稳定,没有呈现出太大幅度的变化,但是其中呈现出了群体化的倾向。成人的阅读都非常个性化,个人都会理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但是儿童阅读则带有明显的群体化倾向,往往一个孩子读了某一本书,会带动全班的同学都来读,互相之间影响特别大。所以编辑应该多挖掘一些内容比较独到新颖的作品。而且现在孩子的阅读也有成人化的趋势,以前孩子的生活比较单调的时候,他们可能就读文学书童话等,可是现在孩子生活的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电视、网络等,都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他们自己的眼界非常开阔,而且心智发育也比较成熟,我们必须重视这种现象。
胡磊:
学术图书“卖书难”的原因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胡磊在《出版科学》撰文说:部分学术图书“卖书难”是出版发行部门的共同感受,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学术图书的流通渠道虽然有所改善,除了传统的新华书店等渠道外,又出现了民营和外资等渠道形式,但是仍然存在渠道不畅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畅通,出版社、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协同程度不高,出版社和书商的书目信息公布不够及时。2.学术图书营销没有大型中盘,向下面大小零售店渗透、辐射的能力不强。3.出版社对图书质量把关不严和编辑人员的素质不高,再加上出版社没有做细致的社会调查,造成图书生产与读者需求脱节,出版的高质量的学术著作越来越少。4.学术图书市场基本上是买方市场,需求比较有限。5.学术图书特别是一些外文学术图书的价格超出了读者的购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