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孝悌为人之本”,其含义是:培养孝子的最大目标是为了造就国家的忠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何谈爱祖国,爱人民?”对父母的孝敬是一种知恩、感恩、报恩情怀的体现。我们要了解父母的辛劳,感激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要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行。一位儿童教育家也说过:“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在当前应加强对他们进行“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孝心,让爱在孩子的心灵生根发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呢?
1身教重于言传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的道德养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广告画面定格在这儿,广告语说:“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啊,孝心就是这样学会的,就是这样传递的,孝心就是在父母的榜样下养成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一颗孝心、懂得爱,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2培养应从细微处入手
“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指的是汉朝时因孝敬父母而闻名的孩子黄香,9岁丧母后,非常孝敬父亲。每当夏夜临睡前,小黄香就坐在父亲的床上把蚊子赶走,把蚊帐挂好,再用扇子把席子扇凉;而每当冬夜,她就先睡进父亲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焐热,再请父亲睡下。显然,小黄香表达孝心都体现在细节上,在日常生活中,细小的关心最能表达孝心。因此,对孝心的培养也应从细微处入手,为父母倒上一杯水、给父母捶一次背,让疲惫的父母欣赏一段音乐,好吃的东西请父母先嘗……点滴小事既比较可行、又可以持之以恒,还容易养成习惯。
3用亲情故事启发孩子
家长一定要定期抽出点时间和孩子谈心聊天,要把自己的难处和家里的难处有选择地告诉孩子。通过谈话,可以让孩子体验亲情,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女儿和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女儿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一段路程,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却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了。“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很感激您。我们不认识,而您对我这么好,可我妈妈,竟然常跟我吵架,还骂我。”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想想,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给你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还给你衣服穿,你怎么就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跟她吵架呢?”女孩愣了。她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走到家门附近时,一眼就看见疲惫不堪的妈妈正在路口张望……妈妈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快回来吃饭吧,再不回来饭都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掉下来了。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4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给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机会。在现在的不少家庭中,爱只是父母对子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爱。孩子只有把父母给他的爱转化为他对父母的爱,这种爱的种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人间大爱正是这样得以传承的。孩子表达孝心需要实践,如果一直没有恰当的机会,总有孝心也无从表现,久而久之,那颗孝心也被淹么了,如一个男孩看到有病的妈妈在厨房做饭很辛苦,便走进厨房说:“妈,我帮你干!”妈妈马上挥挥手说:“不用你,把你的书念好,就是关心你妈了。妈妈可不希望儿子长大当厨师,妈要你当研究生!”孩子心中刚刚萌发起来的爱的火焰一次又一次被父母无情地扑灭了,孩子的孝心又一次被扼杀。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就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儿,给孩子一点爱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换个位置、换个形象吧!让孩子做高山,父母来做小草,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大伞,父母做小鸡,孩子就能顶天立地。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久而久之,才有可能培养出孩子的孝心,才能使孝心在孩子身上扎根。
从“黄香温席”到“卧冰求鲤”,从“乌鸦反哺”到“羊羔跪乳”,从“陈毅为母洗尿裤”到“冯玉祥买肉孝父”……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启迪着孩子们,使他们明白了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自古以来,孝心不分贵贱,孝行不分大小,当你用自己的孝行换来妈妈的微笑,送给爸爸以快乐,带给爷爷和奶奶一份安慰,那么你就是最具孝心的孩子。
1身教重于言传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的道德养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广告画面定格在这儿,广告语说:“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啊,孝心就是这样学会的,就是这样传递的,孝心就是在父母的榜样下养成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一颗孝心、懂得爱,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2培养应从细微处入手
“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指的是汉朝时因孝敬父母而闻名的孩子黄香,9岁丧母后,非常孝敬父亲。每当夏夜临睡前,小黄香就坐在父亲的床上把蚊子赶走,把蚊帐挂好,再用扇子把席子扇凉;而每当冬夜,她就先睡进父亲的被窝,用自己的体温焐热,再请父亲睡下。显然,小黄香表达孝心都体现在细节上,在日常生活中,细小的关心最能表达孝心。因此,对孝心的培养也应从细微处入手,为父母倒上一杯水、给父母捶一次背,让疲惫的父母欣赏一段音乐,好吃的东西请父母先嘗……点滴小事既比较可行、又可以持之以恒,还容易养成习惯。
3用亲情故事启发孩子
家长一定要定期抽出点时间和孩子谈心聊天,要把自己的难处和家里的难处有选择地告诉孩子。通过谈话,可以让孩子体验亲情,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女儿和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女儿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一段路程,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却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了。“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很感激您。我们不认识,而您对我这么好,可我妈妈,竟然常跟我吵架,还骂我。”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想想,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给你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还给你衣服穿,你怎么就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跟她吵架呢?”女孩愣了。她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走到家门附近时,一眼就看见疲惫不堪的妈妈正在路口张望……妈妈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快回来吃饭吧,再不回来饭都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掉下来了。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4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给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机会。在现在的不少家庭中,爱只是父母对子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爱。孩子只有把父母给他的爱转化为他对父母的爱,这种爱的种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人间大爱正是这样得以传承的。孩子表达孝心需要实践,如果一直没有恰当的机会,总有孝心也无从表现,久而久之,那颗孝心也被淹么了,如一个男孩看到有病的妈妈在厨房做饭很辛苦,便走进厨房说:“妈,我帮你干!”妈妈马上挥挥手说:“不用你,把你的书念好,就是关心你妈了。妈妈可不希望儿子长大当厨师,妈要你当研究生!”孩子心中刚刚萌发起来的爱的火焰一次又一次被父母无情地扑灭了,孩子的孝心又一次被扼杀。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就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儿,给孩子一点爱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换个位置、换个形象吧!让孩子做高山,父母来做小草,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大伞,父母做小鸡,孩子就能顶天立地。让他们有更多的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久而久之,才有可能培养出孩子的孝心,才能使孝心在孩子身上扎根。
从“黄香温席”到“卧冰求鲤”,从“乌鸦反哺”到“羊羔跪乳”,从“陈毅为母洗尿裤”到“冯玉祥买肉孝父”……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启迪着孩子们,使他们明白了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自古以来,孝心不分贵贱,孝行不分大小,当你用自己的孝行换来妈妈的微笑,送给爸爸以快乐,带给爷爷和奶奶一份安慰,那么你就是最具孝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