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钢琴奏鸣曲在他的作品中占主要的地位。莫扎特的音乐优雅。细腻。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音乐富有歌唱性。本文从他的音乐创作特点。以及演奏的风格,触键的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古典乐派;奏鸣曲;创作特点;演奏风格;触键
一、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特点
虽然莫扎特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但是。他在他的作品里却是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他的奏鸣曲虽然没有像贝多芬那样充满戏剧般的演变过程。但是比海顿的奏鸣曲的形式更为丰富充实一些。他的奏鸣曲一般会呈现出来三四个主题。这就是他奏鸣曲的新颖之处。他喜欢用多主题来刻画出人性开朗的一面。但其实这些与他的生活境况,遭遇都是截然相反的。
莫扎特的奏鸣曲基本上都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一共是十九首。
早期1777年之前包含了八首奏鸣曲。那时的作品略显稚气。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故乡奏鸣曲(k.279~284)六首奏鸣曲。这是莫扎特在旅行之后返回萨尔茨堡期间创作的。这时期的奏鸣曲明显是受到了海顿风格的影响。虽然这时候的他在创作上还是略显的不够成熟,但是他拥有着非常的巧妙的构思。这可能源于当时的他还在宫廷里面任职。所以作品中呈现出来着贵族们所崇尚的艺术品位。其中较为著名的是G大调的k283.与D大调的k284。但是这两首在风格上却是截然相反的。G大调的奏鸣曲在第一乐章虽然是快板。但是旋律线条优美。第二乐章用行板代替了海顿常用的小步舞曲。第三乐章虽然是急板。但依然延续了前两个乐章的风格。而D大调的奏鸣曲则在第一乐章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第二乐章是罕见的回旋曲和波洛涅兹。第三乐章创造性的选择了变奏曲的手法。其第二部分是曼海姆奏鸣曲(k309与k311)。两首奏鸣曲都充满动力性的风格。主题非常的鲜明。强弱对比也很明显。这些特征都明显受到了曼海姆派的影响。
中期1778~1785包含了六首作品。这一时期。正是他经历着经济窘迫外加母亲病逝之痛。所以他的内心充满了悲痛与挣扎。因而这些心理的变化也渗透在了他的作品里。K330是他刚到巴黎时所创作的。虽然规模比较短小,比较容易弹奏,但却是在简单中注入了强烈的表现力。明显是具有教学目的的构思。而在K310中则充满了悲剧性的预示。他大量的使用了不协和的音。而作品k331则打破了奏鸣曲固有的创作风格。运用了变奏曲的风格。可以明显感受到阴郁暗淡的情绪,大量半音和不协和音的大胆使用令人感到作曲家内心的不安与激动。但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是永远没有绝望二字的,在第一乐章结尾处,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他满怀希望的祈盼。而A大调奏鸣曲K.331则打破了奏鸣曲式的惯有结构,在第一乐章中大胆地使用变奏曲的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主题也温柔如歌,具有摇篮曲的风格,但是六次的变奏却性格各异,既有欢快活泼的加花变奏,又有建立在关系小调上忧郁凄凉的命运的回音。晚期奏鸣曲包括K.533、494、545、547、570、576五首在内的晚期奏鸣曲,是1788年~1789年在维也纳期间创作的。在这一时期里面莫扎特的创作已经达到成熟的高峰,他的作品结构变的更加的紧凑。由于晚期受到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影响,莫扎特大量的采用了主调与复调结合的创作手法,尤其是在F大调奏鸣曲K.533/454和D大调奏鳴曲K576中,复调因素明显增多。
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触键方式
莫扎特的音乐不仅仅轻快优美而且声音变化也极其的丰富。在触键的时候也是延续了巴洛克时期触键的特点。在弹奏莫扎特奏鸣曲时,大多的时候只需结合手臂的自然重量。然后再根据演奏的不同音色来改变触键的位置和手指不同高度的触键。在弹奏跳音时最好能使用手指的跳音,这是因为莫扎特作品的跳音多与连线相衔接,用手腕跳音或者是手臂跳音,更容易使发出的音色与整体音色不协调,破坏了整体音色的统一。在莫扎特笔下,快速华丽的音阶式经过句也充满了高雅的趣味,因此触键时一定是要典雅的,尽可能的在手指有准备的情况下贴键弹奏,反对粗暴的击键和很随意的触键。用力与触键相同,莫扎特的奏鸣曲也保留了巴洛克时期的用力特点。在弹奏音阶式经过句时,应该将手臂放松,手腕要有良好的支撑掌关节发力的同时手臂的运动为水平方向,这样才能在具有颗粒性音色的同时又保证整句的气息连贯。但与巴洛克时期不同的是,莫扎特奏鸣曲中已出现强弱对比的力度标记,因此在弹奏和弦时,应该用到手臂的力量,但必须注意,手臂到指尖的力量一定要畅通无阻,这样才能避免发出粗硬的音色。演奏者除了了解莫扎特的触键方式。还应该清楚具有莫扎特音乐特点的发音。它们主要有连音和断音、颤音、八度。
(一)连音
在莫扎特的奏鸣曲中有两种连音方式:
1、 小连线,又称作圆滑奏。这是莫扎特最典型、最有特点的音乐语言。它代表着一种语气,表现出温闻儒雅的气质。
由十六分音符或三十二分音符构成的乐句和乐段。在这些快速跑动的乐句往往都是由音阶和琶音构成的。在演奏这样的音阶型乐句时,需要手指触点集中,手指灵活,积极的跑动,并且指尖要敏锐而有弹性。声音既要流畅又要具有颗粒性。同时。想要达到连贯流畅的目的就必须注意手指的转换动作。拇指的“穿指”这一动作一定要有预见性,有准备地到达目的键上。否则,就会形成一个生硬的重音,破坏音阶的均匀和流畅。例如A大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在演奏琶音型乐句时,手腕要放松自如,左右方向的灵活调节也很重要,要注意手指的距离感。音与音之间无论是三度还是四度,除了要使用正确的指法外。从一个音到下一个音的预见和准备也是必须遵循的过程。
(二)颤音
颤音是莫扎特常用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他的颤音与其作品风格一样。十分轻巧,是富有灵气的。在弹奏的时候我们应该弹奏的轻巧明快。要特别注意颤音与其他装饰音一样是旋律线条的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弹奏的时候应做到流畅自如并与乐旬融为一体。在技术上应注意:
1、快而轻巧的颤音无需整个手和手臂的动作,尤其不能用“下压”的力量弹奏,手臂应放松,仅用手指的动作;2、短颤音与长颤音在弹奏时,拍子都可以有点不规整,尤其是长颤音,处理上比较灵活,应避免机械的演奏,否则会失去其灵活性;3、指法的合理使用是保证颤音弹奏清晰的必要条件.同时前臂松动的轮转和换指也会对发音的清晰有所帮助;
结语
在每个音乐人的心中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都是有着不同的见解的。在我看来,莫扎特虽然一生短暂,而且生活充满了窘迫,艰辛,黑暗,在对未来看不见光明的情况下。他却丝毫没有选着放弃。而是大量的用创作音乐来寄托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他的生命横纵充满了顽强的抗争性。充满了无尽的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这对我们都是一种思考。一种影响。一种值得学习的精神。更是一笔宝贵的音乐财富。
参考文献:
[1]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 人民音乐出版社.
[2]音乐世界.1991年08期
[3]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4] 金予湘.关于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及其作品演奏技巧.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P74-76
[5]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钱仁康编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关键词】:古典乐派;奏鸣曲;创作特点;演奏风格;触键
一、莫扎特音乐创作的特点
虽然莫扎特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但是。他在他的作品里却是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他的奏鸣曲虽然没有像贝多芬那样充满戏剧般的演变过程。但是比海顿的奏鸣曲的形式更为丰富充实一些。他的奏鸣曲一般会呈现出来三四个主题。这就是他奏鸣曲的新颖之处。他喜欢用多主题来刻画出人性开朗的一面。但其实这些与他的生活境况,遭遇都是截然相反的。
莫扎特的奏鸣曲基本上都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一共是十九首。
早期1777年之前包含了八首奏鸣曲。那时的作品略显稚气。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故乡奏鸣曲(k.279~284)六首奏鸣曲。这是莫扎特在旅行之后返回萨尔茨堡期间创作的。这时期的奏鸣曲明显是受到了海顿风格的影响。虽然这时候的他在创作上还是略显的不够成熟,但是他拥有着非常的巧妙的构思。这可能源于当时的他还在宫廷里面任职。所以作品中呈现出来着贵族们所崇尚的艺术品位。其中较为著名的是G大调的k283.与D大调的k284。但是这两首在风格上却是截然相反的。G大调的奏鸣曲在第一乐章虽然是快板。但是旋律线条优美。第二乐章用行板代替了海顿常用的小步舞曲。第三乐章虽然是急板。但依然延续了前两个乐章的风格。而D大调的奏鸣曲则在第一乐章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第二乐章是罕见的回旋曲和波洛涅兹。第三乐章创造性的选择了变奏曲的手法。其第二部分是曼海姆奏鸣曲(k309与k311)。两首奏鸣曲都充满动力性的风格。主题非常的鲜明。强弱对比也很明显。这些特征都明显受到了曼海姆派的影响。
中期1778~1785包含了六首作品。这一时期。正是他经历着经济窘迫外加母亲病逝之痛。所以他的内心充满了悲痛与挣扎。因而这些心理的变化也渗透在了他的作品里。K330是他刚到巴黎时所创作的。虽然规模比较短小,比较容易弹奏,但却是在简单中注入了强烈的表现力。明显是具有教学目的的构思。而在K310中则充满了悲剧性的预示。他大量的使用了不协和的音。而作品k331则打破了奏鸣曲固有的创作风格。运用了变奏曲的风格。可以明显感受到阴郁暗淡的情绪,大量半音和不协和音的大胆使用令人感到作曲家内心的不安与激动。但在莫扎特的作品中是永远没有绝望二字的,在第一乐章结尾处,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他满怀希望的祈盼。而A大调奏鸣曲K.331则打破了奏鸣曲式的惯有结构,在第一乐章中大胆地使用变奏曲的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主题也温柔如歌,具有摇篮曲的风格,但是六次的变奏却性格各异,既有欢快活泼的加花变奏,又有建立在关系小调上忧郁凄凉的命运的回音。晚期奏鸣曲包括K.533、494、545、547、570、576五首在内的晚期奏鸣曲,是1788年~1789年在维也纳期间创作的。在这一时期里面莫扎特的创作已经达到成熟的高峰,他的作品结构变的更加的紧凑。由于晚期受到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影响,莫扎特大量的采用了主调与复调结合的创作手法,尤其是在F大调奏鸣曲K.533/454和D大调奏鳴曲K576中,复调因素明显增多。
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触键方式
莫扎特的音乐不仅仅轻快优美而且声音变化也极其的丰富。在触键的时候也是延续了巴洛克时期触键的特点。在弹奏莫扎特奏鸣曲时,大多的时候只需结合手臂的自然重量。然后再根据演奏的不同音色来改变触键的位置和手指不同高度的触键。在弹奏跳音时最好能使用手指的跳音,这是因为莫扎特作品的跳音多与连线相衔接,用手腕跳音或者是手臂跳音,更容易使发出的音色与整体音色不协调,破坏了整体音色的统一。在莫扎特笔下,快速华丽的音阶式经过句也充满了高雅的趣味,因此触键时一定是要典雅的,尽可能的在手指有准备的情况下贴键弹奏,反对粗暴的击键和很随意的触键。用力与触键相同,莫扎特的奏鸣曲也保留了巴洛克时期的用力特点。在弹奏音阶式经过句时,应该将手臂放松,手腕要有良好的支撑掌关节发力的同时手臂的运动为水平方向,这样才能在具有颗粒性音色的同时又保证整句的气息连贯。但与巴洛克时期不同的是,莫扎特奏鸣曲中已出现强弱对比的力度标记,因此在弹奏和弦时,应该用到手臂的力量,但必须注意,手臂到指尖的力量一定要畅通无阻,这样才能避免发出粗硬的音色。演奏者除了了解莫扎特的触键方式。还应该清楚具有莫扎特音乐特点的发音。它们主要有连音和断音、颤音、八度。
(一)连音
在莫扎特的奏鸣曲中有两种连音方式:
1、 小连线,又称作圆滑奏。这是莫扎特最典型、最有特点的音乐语言。它代表着一种语气,表现出温闻儒雅的气质。
由十六分音符或三十二分音符构成的乐句和乐段。在这些快速跑动的乐句往往都是由音阶和琶音构成的。在演奏这样的音阶型乐句时,需要手指触点集中,手指灵活,积极的跑动,并且指尖要敏锐而有弹性。声音既要流畅又要具有颗粒性。同时。想要达到连贯流畅的目的就必须注意手指的转换动作。拇指的“穿指”这一动作一定要有预见性,有准备地到达目的键上。否则,就会形成一个生硬的重音,破坏音阶的均匀和流畅。例如A大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在演奏琶音型乐句时,手腕要放松自如,左右方向的灵活调节也很重要,要注意手指的距离感。音与音之间无论是三度还是四度,除了要使用正确的指法外。从一个音到下一个音的预见和准备也是必须遵循的过程。
(二)颤音
颤音是莫扎特常用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他的颤音与其作品风格一样。十分轻巧,是富有灵气的。在弹奏的时候我们应该弹奏的轻巧明快。要特别注意颤音与其他装饰音一样是旋律线条的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弹奏的时候应做到流畅自如并与乐旬融为一体。在技术上应注意:
1、快而轻巧的颤音无需整个手和手臂的动作,尤其不能用“下压”的力量弹奏,手臂应放松,仅用手指的动作;2、短颤音与长颤音在弹奏时,拍子都可以有点不规整,尤其是长颤音,处理上比较灵活,应避免机械的演奏,否则会失去其灵活性;3、指法的合理使用是保证颤音弹奏清晰的必要条件.同时前臂松动的轮转和换指也会对发音的清晰有所帮助;
结语
在每个音乐人的心中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都是有着不同的见解的。在我看来,莫扎特虽然一生短暂,而且生活充满了窘迫,艰辛,黑暗,在对未来看不见光明的情况下。他却丝毫没有选着放弃。而是大量的用创作音乐来寄托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他的生命横纵充满了顽强的抗争性。充满了无尽的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这对我们都是一种思考。一种影响。一种值得学习的精神。更是一笔宝贵的音乐财富。
参考文献:
[1]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 人民音乐出版社.
[2]音乐世界.1991年08期
[3]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4] 金予湘.关于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及其作品演奏技巧.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P74-76
[5]莫扎特.莫扎特书信集.钱仁康编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