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1年我院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1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4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成功,效果满意;3例行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2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良好,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胆囊良性疾患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特点,从而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1]。我院2008~2011年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43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7例,女7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约46.8岁;平均住院时间5.6天。其中,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8例,胆囊息肉20例,胆囊结石合并萎缩性胆囊炎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1例。
2.2 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取仰卧位,用开放穿刺法建立人工气腹,二氧化碳气腹压为12~14mmHg,取头高足低位,左侧倾斜15°,手术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镜下探查胆囊、Calot三角等,充分显露胆囊和Calot三角,电勾游离胆囊三角,“裸化”胆囊管及部分壶腹部,顺逆结合行剥离胆囊,胆囊床电凝棒处理。根据胆囊的累积特点,如化脓、萎缩、胆石的多少、瓷化胆囊,以及胆囊颈部是否嵌顿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术后根据情况放置引流管。
2结果
本组中顺利完成LC手术140例(97.9%)。3例行中转开腹手术(2.1%):肝总管部分钳闭1例,胆囊化脓1例,腹腔内严重粘连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1例,皮下气肿1例。随访未发现胆漏、胆道结石以及胆道狭窄等。
3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的选取
在基层医院刚开展这项手术时,应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病例进行手术,然后循序渐进,逐渐扩大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证在开始时掌握得比较严格,随着经验的积累、术者对手术技巧的掌握,可适当地放宽[2]。而今,国内LC技术在经验较丰富的单位已将LC初期的一些手术禁忌证逐步纳入相对适应证。对于有胆囊切除指征,但合并有内科心肺疾患的高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大,需从严掌握适应证。强调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本组中术中发现Calot三角腹腔内严重粘连1例,经及时中转开腹治疗消除粘连。
3.2 气腹的建立
通过开放式穿刺建立人工气腹,可避免穿刺过程中内脏的损伤,也可有效地避免皮下气肿的发生。本组中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分析原因与穿刺方法、操作不规范以及经验不足有关。因此,在建立人工气腹时,要确保气腹针进入腹腔,避免气腹进入皮下形成气肿。
3.3 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虽然国内报道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是胆道损伤后果却较为严重。因此,术中操作要仔细,辨清“三管一壶一孔”解剖关系,分离时要沿胆囊管平行方,采用弯钳钝性分离,紧贴壶腹游离胆囊管,一定要在分清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三者的关系后再处理胆囊管,切忌盲目处置。切断胆囊管后沿胆囊边切边寻找胆囊动脉。即使找不到胆囊动脉,只要没有大出血就不必刻意寻找胆囊动脉。而对于慢性反复发作、胆囊三角粘连较重的胆囊要仔细解剖,以显露出胆囊管与胆囊动脉为目的,切忌用分离钳硬性通过胆囊管与胆总管间隙,避免因硬性分离损伤胆总管及血管。本组术者在开展LC手术初期,曾出现肝总管部分钳闭1例,分析原因为未严格按原则操作所致及术中胆囊炎症重、“三管”关系辨认不清等。因此术中胆总管、肝总管显示困难时,可通过胆囊管行术中造影,以进一步明确三角关系,且胆囊管切断后应再次确定胆总管及肝总管。
总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及手术操作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良好、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胆囊良性疾患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江帆.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5.
[2] Metcalfe MS,Mullin EJ,Maddem GJ.Relaxation of the criteria for day surger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ANZ J Surg,2006,76(3):142-144.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特点,从而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1]。我院2008~2011年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43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7例,女7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约46.8岁;平均住院时间5.6天。其中,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8例,胆囊息肉20例,胆囊结石合并萎缩性胆囊炎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1例。
2.2 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取仰卧位,用开放穿刺法建立人工气腹,二氧化碳气腹压为12~14mmHg,取头高足低位,左侧倾斜15°,手术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镜下探查胆囊、Calot三角等,充分显露胆囊和Calot三角,电勾游离胆囊三角,“裸化”胆囊管及部分壶腹部,顺逆结合行剥离胆囊,胆囊床电凝棒处理。根据胆囊的累积特点,如化脓、萎缩、胆石的多少、瓷化胆囊,以及胆囊颈部是否嵌顿等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术后根据情况放置引流管。
2结果
本组中顺利完成LC手术140例(97.9%)。3例行中转开腹手术(2.1%):肝总管部分钳闭1例,胆囊化脓1例,腹腔内严重粘连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1例,皮下气肿1例。随访未发现胆漏、胆道结石以及胆道狭窄等。
3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的选取
在基层医院刚开展这项手术时,应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病例进行手术,然后循序渐进,逐渐扩大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证在开始时掌握得比较严格,随着经验的积累、术者对手术技巧的掌握,可适当地放宽[2]。而今,国内LC技术在经验较丰富的单位已将LC初期的一些手术禁忌证逐步纳入相对适应证。对于有胆囊切除指征,但合并有内科心肺疾患的高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大,需从严掌握适应证。强调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本组中术中发现Calot三角腹腔内严重粘连1例,经及时中转开腹治疗消除粘连。
3.2 气腹的建立
通过开放式穿刺建立人工气腹,可避免穿刺过程中内脏的损伤,也可有效地避免皮下气肿的发生。本组中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分析原因与穿刺方法、操作不规范以及经验不足有关。因此,在建立人工气腹时,要确保气腹针进入腹腔,避免气腹进入皮下形成气肿。
3.3 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虽然国内报道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是胆道损伤后果却较为严重。因此,术中操作要仔细,辨清“三管一壶一孔”解剖关系,分离时要沿胆囊管平行方,采用弯钳钝性分离,紧贴壶腹游离胆囊管,一定要在分清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三者的关系后再处理胆囊管,切忌盲目处置。切断胆囊管后沿胆囊边切边寻找胆囊动脉。即使找不到胆囊动脉,只要没有大出血就不必刻意寻找胆囊动脉。而对于慢性反复发作、胆囊三角粘连较重的胆囊要仔细解剖,以显露出胆囊管与胆囊动脉为目的,切忌用分离钳硬性通过胆囊管与胆总管间隙,避免因硬性分离损伤胆总管及血管。本组术者在开展LC手术初期,曾出现肝总管部分钳闭1例,分析原因为未严格按原则操作所致及术中胆囊炎症重、“三管”关系辨认不清等。因此术中胆总管、肝总管显示困难时,可通过胆囊管行术中造影,以进一步明确三角关系,且胆囊管切断后应再次确定胆总管及肝总管。
总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及手术操作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良好、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胆囊良性疾患安全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江帆.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5.
[2] Metcalfe MS,Mullin EJ,Maddem GJ.Relaxation of the criteria for day surger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ANZ J Surg,2006,76(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