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一年多,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影响全球资本流动与配置。特点鲜明的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由于具备无可限量的增长潜能,业已成为价值投资者追捧对象。有鉴于此,那些一直以来只向往纳斯达克或香港创业板的风险投资商和本土创业者,也开始打起中小企业板主意。他们希望就此取材,找到风险投资与中国本土资本市场对接的渠道。尽管在技术操作与资本退出方面还需绕路而行,但看起来,风险投资商们似乎胸有成竹了。
在创建苏宁电器公司(002024.SZ)之前,张近东在一家服装企业工作了4年。那时,中国社会刚刚改革开放,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循规蹈矩,胆子大的人选择了“下海”经商,可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没有人能想清楚。1990年,27岁的张近东辞去工作与哥哥张桂平共同创办了苏宁电器,专营空调批发。时过境迁,如今的苏宁电器已发展为中国内地最具竞争力的家电连锁零售商之一。去年,它以520家门店、609.5亿销售额位居商务部《中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第三位。
三年前,苏宁电器(002024)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那时,公司总资产不过7.5亿元,拥有家电连锁商店43家,年收入60亿元左右,利润9800万元。借助于资本市场力量,苏宁电器的发展速度有些不可思议。得益于良好的成长性,苏宁电器在中国A股市场炙手可热,股价从首发日的16.33元上涨到近900元,流通股股本规模也从上市初的2500万元猛增至5.88亿元,市值超过700亿元。作为第一大股东,张近东持有苏宁电器29.69%的股权(2.14亿股),个人身价如今已超过150亿元。与那些企业在美国或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家相比,张近东是中国本土资本市场培育出来的首个百亿富翁。
八年前,29岁的英国人胡润(Rupert Hoogewerf)为英文版《福布斯》(Forbes)杂志编制出第一份中国“百富榜”,让西方国家第一次了解到“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红色资本家”。后来,许多中国民营企业在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地上市,胡润“百富榜”与此后推出的《福布斯》中文版“中国富豪榜”开始改变传统中国人对于财富的认知。个人财富的“标榜”的确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企业家们不再遵循“财不外露”的价值观,并习惯用公司市值来展示自己的“纸上富贵”。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创业者跃跃欲试、大胆创新,中国民营经济更加活跃起来。
不过,一直以来中国本土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融资难,特别是直接融资难已成为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瓶颈。2004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为主业突出、具有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平台。中小企业板的推出改变了许多民营企业发展轨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味同样深远。如同当年的“下海”风潮一样,中小企业板也改变了许多创业者的财富命运。从开板至今不到3年时间内,中小企业板累计造就了95位亿万富翁,平均每11天诞生一名。
大市场小巨人
“隐形冠军”一词由哈佛大学访问教授、德国人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提出。他《谁是全球最优秀的企业:隐形冠军》一书中指出,德国出口贸易乃至整体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发展,得益于德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在全球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却寂寂无名的中小公司。西蒙将“隐形冠军”企业的特征描述为:
它们大多为中小型公司;控制着某个产品市场,一般为全球市场的50%以上;它们的产品经常是“无形”的或“不被人们所知”;拥有引人注目的生存记录;它们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靠出口,为国家的外贸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均是地地道道的全球竞争斗士;大多数都是家庭拥有的私营公司;都是成功的公司,但却不是奇迹般的公司。赫尔曼·西蒙认为,“隐形冠军”的成长背景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一个快速的经济增长阶段;第二,“隐形冠军”的产业分布与该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密切相关;第三,隐形冠军的成长来自于该国贸易实力的增强。
西蒙的研究还表明,由于“隐形冠军”发展速度往往领先于一个国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其业绩水平也会相应领先于众多公司。如果它是上市公司,其股价均也表现出色。以德国股市为例,德国DAX指数2007年初与2000年初大致相当,但“隐形冠军”组合绝对价格均值较DAX成份股(2000年汇率)和DAX成份股(当前汇率)分别高出196.18%和116.42%;最高股价则分别高出597.28%和409.56%。
中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发展与积累,正在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从成本(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技术与创新驱动阶段发展。现在,已经有许多中国本土企业步入“成本领先”向“技术和管理领先”战略发展阶段,并具备了相当的全球竞争力。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企业中的绝大多数符合“隐形冠军”标准。比如,全球最大发制品生产企业瑞贝卡(600439),最大电池制造商比亚迪公司,占有全球绢纺、麻纺系列成套设备75%市场份额的金鹰股份(600232)等等。
由于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内大力发展制造业,并在最近提出“自主创新”、“建立内需型发展模式”等新的发展战略,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型公司和服务型企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这包括:在制造业,进入以自主创新为驱动的制造业升级阶段,进口替代和出口升级成为新型工业化阶段的核心特征;在新型消费(含产业服务)领域,从居民服务业向工商(产业)服务业升级的阶段,产业消费升级和职能外包成为服务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在中国A股市场,深圳中小企业板无疑是“隐形冠军”的聚集地。这里面的大多数上市公司为民营企业。在管理机制、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潜能。它们中的许多公司,如今牢牢占据着国内细分市场冠军,其中一些公司已成为全球“隐形冠军”。从所属行业来看,它们集中于机械设备、信息技术、金属、纺织服装、医药生物和石化等行业。
有意思的是,中小企业板与隐形冠军企业是诞生中国“本土富豪”的主要阵地。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根据2006年底中国股市数据评选出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身价排行榜》显示,在董事长持股市值排名前20名中,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占据了15席,苏宁电器张近东以97亿元身价高居榜首;在总经理持股排行前20名中,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席位达到11个;在董事会秘书与财务总监持股市值排行20强中,中小板上市公司也分别占据了12和14席。且在财务总监排行中,中小板公司包揽前五名。
寻找资本导师
过去两年间,中国资本市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中国政府希望,建立一个庞大的资本市场以夯实大国崛起基石。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使得中国资本市场重大制度缺陷得以纠正,全流通机制逐步形成。另一方面,新《公司法》和《证券法》为资本市场发展和创新消除了诸多限制。此外,新的再融资政策让企业更加便利选择融资方式,而创新金融工具的推出为上市公司融资提供灵活、多样化的手段。许多基础性改革让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人们都说,中国股市将迎来“黄金十年”。就像是一场战前动员一样,资本市场的价值已逐渐被中国企业认知。在过去,许多民营企业认为不缺钱就不需要上市融资。但现在,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家意识到,上市可以加速企业发展,进行行业整合,提高公司治理能力与商誉,并将自己的财富“阳光化”。
不过,由于中国经济依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商业环境整体而言尚不理想,特别是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面,股市改革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比如,大多数中国企业在上市前没有接受过资本熏陶,股权结构单一,许多民营企业干脆就是完全由家族控制,上市前,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都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接受严格的上市前规范化教育。此外,由于缺乏资产证券化的商业培育,中国企业往往忽视资本的杠杆价值。即使上市后,一些公司的经营策略依然因循守旧。
缺乏上市前必要的资产证券化培训已成为许多中国民营企业走向资本舞台前的思维障碍。而它们要想用好资本市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又必须在上市前补好这门功课。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企业在上市前往往接受了长期资本考验。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等多重资本是未上市公司的最好“教练”。它们主要从三方面提升企业价值:第一,为创业企业注入资本;第二,促进股权多元化,规范公司治理;第三,积极寻找资本退出路径,间接拓宽了公司市场开拓渠道。
尽管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市场,但由于缺乏好的资本教练,许多看似优秀的民营企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登陆中小企业板。这些问题集中在公司治理、业绩稳定性、股权结构和财务报表透明性等方面。看来,要想迎接股市“黄金十年”,中国的上市公司还需更上层楼。
风险投资大有可为
在中国,多元化资本市场体系正在建设过程中。但由于受到资本管制与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自由兑换等条件限定,中国市场内的资本流动性依然不强。许多资本,特别是国际资本依然偏爱成长型企业而非创业型公司,以此作为战略型投资储备。比如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看好使房地产、金融等公司备受资本青睐。相比较而言,风险投资基金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内为数不多专注于投资创业型企业的资本。由于中国政府对国际风险投资进入中国内地,投资中国本土企业的限定相对宽松,也使得风险投资成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内最具活力的专业投资基金。在过去几年间,风险投资已帮助许多中国企业快速成长,并创造出众多纳斯达克里的“中国神话股”。比如百度、盛大和分众传媒等公司,在海外市场备受追捧。
寻找风险投资在中国本土资本市场的退出方式,一直是各路风险投资商的努力方向。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推出之前,风险投资在中国市场几乎“无路可退”,这也造成部分全球风险投资商谈及中国市场,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企业都能够成功登陆纳斯达克。3年前深圳中小企业板创建之际,市场相关管理者就提出,中小企业板要为成长潜力巨大的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和空间,要成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新政策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许多具有创投背景的中小企业成功上市。比如,由达晨创投、深圳创新投资、深圳高新投资和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四家组成的联合体在2001年投资同洲电子(002052.SZ)2000万元。2006年6月,同洲电子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发行价格为16元。如今,公司股价复权后已达70元,四家创业投资公司依然持有同洲电子股权,五年投资收益颇丰。
目前,中小企业板共有14家上市公司具有创投背景,总计获得7400万元创业初始投资。14家公司中,4家公司的创投已通过协议转让减持公司股权外,有10家创投机构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变现退出。如果按照上市发行价格计算,创投机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25.8%。事实上,考虑到中国股市过去一年来良好表现,以及隐形冠军企业潜在增长能力,更多创投机构选择继续持有相关公司股权,投资收益在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速。
如今,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日渐明显,中小企业板作为创业风险投资本土退出渠道的灵活性特点也逐渐显现。中国政府相关管理者也意识到,风险投资对未上市公司的规范与引导,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同时,与活跃的风险投资机构保持良好联系,也有助于深交所建立上市资源后备数据库,开展挖掘、筛选、培训、咨询、报审、上市一条龙服务。据了解,深交所已有意组织企业与保荐机构、创投机构开展融资对接会,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
中小企业的力量
——对话深交所副总经理陈鸿桥
文/蒋德嵩
深圳中小企业板能否真正发展为中国创新型企业的价值发现源头,取决于各方努力。不过,全球资本,特别是创投资本早已盯上这里。它们希望借助中小企业板的创新管理体系,把越来越多富有活力和投资价值的中国本土企业推向蓬勃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实现多方共赢。
《投资与合作》:中小企业板在过去几年的时间内诞生了很多中国式的隐性冠军。实际上从全球资本市场来看,特别是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隐性冠军往往是这个国家资本市场上表现最好的,而德国之所以成为贸易大国、出口大国,而且出口产品非常具有竞争力,与这些是密不可分的。是否意味着中国中小企业板也会走这样一条道路?
陈鸿桥:这是哈佛大学西蒙教授非常经典的理论,他指出细分市场上具有龙头效应。我研究了一下中小企业板,发现很多上市公司很具隐性冠军的质地。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可能使中小企业板成为冠军的摇篮。这些是必然的。现在中国的中小企业板还是小规模,1000多亿元市值,已经涌现了很多的冠军,而且我也相信这些企业也慢慢会成为世界的隐性冠军。
《投资与合作》:中国企业目前呈现了哪些特征?
陈鸿桥:新世纪中国企业呈现了这五个典型特征:一、基于互联网、移动通讯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二、以连锁经营的标准化、复制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商业模式日益普及;三、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纷纷代替大型国企龙头位置,进行技术创新;四、中国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的较高层面上试水;五、13亿人共同“创富”景象。
《投资与合作》:你认为未来十年是资本市场黄金发展时期,无论从国家政策层面、企业层面、人才层面都已经积载了动能,迎接这个十年,哪些方面需要改变?
陈鸿桥:做好资本市场,我们还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从中小企业板来讲,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也非常的多样化,那么我们设计这些制度就要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包括中小企业的行业判断、信息的披露、市场操作的风险、退市制度,甚至包括风险选择能否反映出中小企业特性,能否反映中小企业的需求。
第一,在基本的制度上还要不断的完善和改革。
第二,多层次市场的再完善。因为多层次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不同类型的企业,或者是说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第三,市场的培育,尤其是上市资源的培育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很多企业家是白手起家,缺乏系统的管理经验。那么怎么让企业在上市之前做好基础的管理,做好规范的准备工作,提升竞争力?这方面需要市场各种机构的辅导培训和培育。
第四,实现全流通的新形式,监管应该从严。因为全流通以后巨大的利益驱动,对于内幕交易、操作系统、管理交易、利益输送会很大,就是说这些方面都会在市场上呈现一些新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比过去可能会更剧烈。
《投资与合作》:没有上市的想上市融资,已经上市的想取得更好的资本效应,你认为企业在管理上如何提高?
陈鸿桥:我特别提倡中国的企业要补上科学管理这一堂必修课,科学管理就是100年以前以泰罗发起的以精细化、标准化、数字化为核心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地基,这个地基并不一定好看,但是有用,是管理最基础的东西,各行各业都需要。不仅仅制造业重视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精细、标准、流程这个概念应该在每个普通工业当中都应该形成一种意识,那么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才会得到提升。科学管理就是要求把工作做的更精确、更高效,在日常的事物当中,从传统经验中不断总结工作的标准、工作的规律、工作的方法,不断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反复的修订和完善,这些工作看起来简单、枯燥,但恰恰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我们很多企业意识当中觉得这不是事情,或者这个事情不能马上产生效应,这就是中国的企业普遍显得比较幼稚的一个重要因素。
整个企业团体或社会,没有科学管理做基础,虽然发展很快,但浪费的速度、破坏的速度可能跟发展速度一样快,或者甚至还高于发展的速度。那将造成失去这个基础时企业需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去补这个“坑”。
《投资与合作》:除了科学管理需要补上,你认为中小企业还有哪些管理问题,或者管理方面的能力需要提高?
陈鸿桥:怎样在实践当中实现不同企业的特点,最终找到最好的公司模式,这不是简单的从教科书上找一个理论,也不是某个模式最好,它要集合公司股东的构成、高管人员的构成、企业的团队、行业、治理机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公司治理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几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和管理层的积极性;第二,对公司的重大决策行为,财务管理有监督作用,而且能监督到位;第三,企业发展有专业性、民主性的决策机制,这种决策能否给予投资科学的、可行性的分析,这种决策是否有一个完整的决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