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机事故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减少和杜绝农机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农机事故 成因 预防
[中图分类号]S2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2-0151-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增长。农业机械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由于农村道路环境较差,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车辆技术状况不良以及复杂的天气情况,使得农机事故频繁发生,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进一步做好农机事故预防,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成为目前农机监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农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农机事故的原因包括人、机车、环境、管理四个方面。根据国家相关资料统计,一方负主要以上责任的农机事故,发现人的因素占86.5%,机具占7.78%,其他原因占5.63%。显然,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即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是引发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安全意识
大多数农机驾驶员不愿意参加农机监理部门举办的驾驶员培训考试,不能认真学习农业机械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在驾驶农机时常常不按照交通法规、操作规程行驶。导致事故发生时因缺少正确的应急措施而导致农机事故频繁发生。
2.无牌无证行驶、无证驾驶
伴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农业机械作业中出现大量的无牌无证行驶、无证驾驶现象。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一旦发生农机事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3.酒后驾驶、超速超载
驾驶员饮酒后仍驾驶农机作业,因其分析、判断能力减弱往往不能很好的处理紧急情况,致使事故发生。超载驾驶中因车辆超出规定载重量在行驶中制动性能降低甚至失效,造成事故发生。超速行驶,车速快,在紧急情况下刹车可导致制动距离延长,或者车辆无法控制,后果十分严重。
4.疲劳驾驶
当驾驶员感觉无力、注意力下降、操作动作不灵活、困倦时,不能灵活处理紧急情况极易发生农机事故。
5.机车技术状况不良
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不能掌握农业机械维护修理的常识,不注意保养车辆,驾驶前不检查车的制动、转向、灯光等是否完好,机车带病作业成为农机事故的重要隐患。
6.农机报废制度不健全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没有可行的报废标准,许多拖拉机功能老化,安全性能降低也会引发农机事故。
二、预防农机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农机事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农村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有效防止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特提出以下几方面措施:
1.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和装备设施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提高农机监理装备设施建设是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首先要加强对农机监理人员的业务、法律法规、执法行为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其次要建立健全县、乡镇、村、营机户、驾驶员五级安全管理网。制定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要建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监理员、安全员为直接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及时有效地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再次要加大农机监理装备设施的投入,不断增加和更新农机监理装备,为农机监督管理和依法行政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2.广泛开展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
农机驾驶员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是造成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大对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农机维护修理的常识,是预防农机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农机监理部门应该深入基层,利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农村集市人群集中等有利时机,发放宣传单、展示宣传板块、标语、事故案例图片等方式,对广大驾驶员进行农机安全法规、安全常识及相关规定的宣传教育。
3.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力度
农机监理机构应针对农业机械作业特点,加强农业机械的源头管理,加大对农业机械的监督检查是预防农机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农机年度检验工作,严把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关,积极动员驾驶员参加检验,确保机车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生产。要经常开展田间路查,及时纠正各种违法违章作业行为,有效地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
4.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清理“黑车非驾”
“黑车非驾”是农机事故发生的重要安全隐患,及时开展“清黑打非”是农机监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监理部门要联合交警、公安一起查处无牌无证、酒后驾驶、超载超速、拉人载客等严重违法行为,排查事故隐患,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5.建立健全农机报废制度
国家应出台明确的农机报废制度,促使农机户积极主动报废老旧农机,更换新型、节能、安全可靠的农机。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关键词]农机事故 成因 预防
[中图分类号]S2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2-0151-01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增长。农业机械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由于农村道路环境较差,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车辆技术状况不良以及复杂的天气情况,使得农机事故频繁发生,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进一步做好农机事故预防,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成为目前农机监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农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农机事故的原因包括人、机车、环境、管理四个方面。根据国家相关资料统计,一方负主要以上责任的农机事故,发现人的因素占86.5%,机具占7.78%,其他原因占5.63%。显然,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即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是引发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安全意识
大多数农机驾驶员不愿意参加农机监理部门举办的驾驶员培训考试,不能认真学习农业机械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在驾驶农机时常常不按照交通法规、操作规程行驶。导致事故发生时因缺少正确的应急措施而导致农机事故频繁发生。
2.无牌无证行驶、无证驾驶
伴随着农业机械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农业机械作业中出现大量的无牌无证行驶、无证驾驶现象。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一旦发生农机事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3.酒后驾驶、超速超载
驾驶员饮酒后仍驾驶农机作业,因其分析、判断能力减弱往往不能很好的处理紧急情况,致使事故发生。超载驾驶中因车辆超出规定载重量在行驶中制动性能降低甚至失效,造成事故发生。超速行驶,车速快,在紧急情况下刹车可导致制动距离延长,或者车辆无法控制,后果十分严重。
4.疲劳驾驶
当驾驶员感觉无力、注意力下降、操作动作不灵活、困倦时,不能灵活处理紧急情况极易发生农机事故。
5.机车技术状况不良
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不能掌握农业机械维护修理的常识,不注意保养车辆,驾驶前不检查车的制动、转向、灯光等是否完好,机车带病作业成为农机事故的重要隐患。
6.农机报废制度不健全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没有可行的报废标准,许多拖拉机功能老化,安全性能降低也会引发农机事故。
二、预防农机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农机事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农村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有效防止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特提出以下几方面措施:
1.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和装备设施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提高农机监理装备设施建设是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首先要加强对农机监理人员的业务、法律法规、执法行为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其次要建立健全县、乡镇、村、营机户、驾驶员五级安全管理网。制定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要建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监理员、安全员为直接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及时有效地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再次要加大农机监理装备设施的投入,不断增加和更新农机监理装备,为农机监督管理和依法行政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2.广泛开展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
农机驾驶员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是造成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大对广大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农机维护修理的常识,是预防农机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农机监理部门应该深入基层,利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农村集市人群集中等有利时机,发放宣传单、展示宣传板块、标语、事故案例图片等方式,对广大驾驶员进行农机安全法规、安全常识及相关规定的宣传教育。
3.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力度
农机监理机构应针对农业机械作业特点,加强农业机械的源头管理,加大对农业机械的监督检查是预防农机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农机年度检验工作,严把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关,积极动员驾驶员参加检验,确保机车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生产。要经常开展田间路查,及时纠正各种违法违章作业行为,有效地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
4.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清理“黑车非驾”
“黑车非驾”是农机事故发生的重要安全隐患,及时开展“清黑打非”是农机监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监理部门要联合交警、公安一起查处无牌无证、酒后驾驶、超载超速、拉人载客等严重违法行为,排查事故隐患,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5.建立健全农机报废制度
国家应出台明确的农机报废制度,促使农机户积极主动报废老旧农机,更换新型、节能、安全可靠的农机。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消除农机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