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课程标准“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作为实施建议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倡导教师创新教学的重要体现,对美术各学习领域的教学工作都有极为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创造性提出利用废弃物资料来丰富美术课堂教学,阐述了实施的建议、意义,使其发挥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技术、智力、创造等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基础教育;美术教学;废弃物 ;利用
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它含有知识结构、美育结构和道德理论结构。美育就是情感美育,让学生追求心灵美、环境美、外表美。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出现了很多废弃物,所谓的垃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制造垃圾,却很少有人利用它们。在美术课上可以设计一个很贴近生活的一堂课,那就是利用废弃物制作美丽的手工艺品课。美术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学建议:“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实施教学的建议,这有极为深刻的意义。一堂课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没有新意,一堂课没有教师独特思想的教学大家会说这课太一般了;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其教育生活必然会陷于庸俗化。如果没有创新教学,那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最终会受到限制,学科就不可能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所以,创新美术课教学,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建立一种新的课程理念。
垃圾到处可见,利用它们能做什么?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样的废弃物可以制作什么样的手工艺品,等他们想好了就可以收集自己所需材料来动手制作手工艺品了。通过收集废弃物并利用它们制作手工艺品可以让学生间接的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用自己的劳动去把人们废弃的物品变成美丽的小作品。使得美术课更接近生活,让学生从教室里走出来,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去编制美好的生活。设计这样的一节课非常的富有意义,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分小组来完成作业,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次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空间。
我们的教育不就是给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做的准备,也就是给社会多做一些贡献吗!新课程让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新的自我考问:必须从新学习如何去做一名顺应世代发展的美术教师。回顾已经走过的路途,我们可以把美术教学的状况看成流向:一是美术本学科的单一呈现,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教学,常常是以画得“象不象”为标准;二是非美术本学科因素的过多强调,常常按照其它学科的方式去衡量教学,以至于把美术课上得象是生物或别的什么课。这两种情况都不足取。我们认为,美术教师首先需要思考两点:一是改变原来认为的“我是一个‘搞美术’的人,我是一个艺术家,我不过是教学生做一些造型的活动罢了”,把自己主动地降低到一个“手艺人”的位置上,一个非教育者的位置上,与教育拉开距离,二是去琢磨一下教师的作用,去完整地了解教育的意义和性质,进入到美术教育、教学的情景之中,“面向全体”的基础美术教育和“呈现个体”的自我价值有机地联系起来发展。显然美术教师的职业技能、专业能力与知识水平就在于他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完形”体现,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交互作用”的意义。
今天,一个现代文明社会中最不可缺少的东西就是教育,而教育中最能体现视觉智力培养的是美术。美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职业,能否胜任这个职业要看其本人的素质如何。不要以为能做好其它事情的人就一定能教好书;也不要认为能教好书的人就什么事情都能做好。能教书和会教书是教师职业技能的直接体现和最佳反映。教育的价值是基本不变的,而教育的方式却是在不断改变的——惟有改变才能适应发展着的时代。所以,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时代需要我们的教师去改变自身,努力体会学校中“美术教育的意义”所以,更多地具备一些新的观念和有效的教学方式。
利用废弃物可以是美术课更有自己的特色,别人不要的东西可以在美术课上变成可爱的、有新鲜感的、有创造力的小手工艺品。难道这不是一件很有趣的课堂作业吗?在当代科学与艺术的多元联系和综合性融会到来之际,我们已经这样去理解美术的这含义:它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已经外延成为一种人的“广泛形象表达的能力”——这表明,全球性地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了。学习它的过程中更多地呈现出情感、态度、智慧与技术的品质;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想在某一个学科达到一定深度的人需要来自艺术与科学领域的基本技能。任何想要与其他自由教育的个体讨论的人也需要具备艺术和科学的赏识。”
美术课程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培养高素质教师和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应以欣赏为平台,以美育为核心,以创造为灵魂,开展利用废物创新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精神以及参与环保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爱国主义意识,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角度地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基础教育;美术教学;废弃物 ;利用
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它含有知识结构、美育结构和道德理论结构。美育就是情感美育,让学生追求心灵美、环境美、外表美。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出现了很多废弃物,所谓的垃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制造垃圾,却很少有人利用它们。在美术课上可以设计一个很贴近生活的一堂课,那就是利用废弃物制作美丽的手工艺品课。美术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学建议:“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实施教学的建议,这有极为深刻的意义。一堂课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没有新意,一堂课没有教师独特思想的教学大家会说这课太一般了;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其教育生活必然会陷于庸俗化。如果没有创新教学,那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最终会受到限制,学科就不可能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所以,创新美术课教学,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建立一种新的课程理念。
垃圾到处可见,利用它们能做什么?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样的废弃物可以制作什么样的手工艺品,等他们想好了就可以收集自己所需材料来动手制作手工艺品了。通过收集废弃物并利用它们制作手工艺品可以让学生间接的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用自己的劳动去把人们废弃的物品变成美丽的小作品。使得美术课更接近生活,让学生从教室里走出来,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去编制美好的生活。设计这样的一节课非常的富有意义,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分小组来完成作业,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次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空间。
我们的教育不就是给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做的准备,也就是给社会多做一些贡献吗!新课程让每一个人都面临着新的自我考问:必须从新学习如何去做一名顺应世代发展的美术教师。回顾已经走过的路途,我们可以把美术教学的状况看成流向:一是美术本学科的单一呈现,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教学,常常是以画得“象不象”为标准;二是非美术本学科因素的过多强调,常常按照其它学科的方式去衡量教学,以至于把美术课上得象是生物或别的什么课。这两种情况都不足取。我们认为,美术教师首先需要思考两点:一是改变原来认为的“我是一个‘搞美术’的人,我是一个艺术家,我不过是教学生做一些造型的活动罢了”,把自己主动地降低到一个“手艺人”的位置上,一个非教育者的位置上,与教育拉开距离,二是去琢磨一下教师的作用,去完整地了解教育的意义和性质,进入到美术教育、教学的情景之中,“面向全体”的基础美术教育和“呈现个体”的自我价值有机地联系起来发展。显然美术教师的职业技能、专业能力与知识水平就在于他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完形”体现,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交互作用”的意义。
今天,一个现代文明社会中最不可缺少的东西就是教育,而教育中最能体现视觉智力培养的是美术。美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职业,能否胜任这个职业要看其本人的素质如何。不要以为能做好其它事情的人就一定能教好书;也不要认为能教好书的人就什么事情都能做好。能教书和会教书是教师职业技能的直接体现和最佳反映。教育的价值是基本不变的,而教育的方式却是在不断改变的——惟有改变才能适应发展着的时代。所以,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时代需要我们的教师去改变自身,努力体会学校中“美术教育的意义”所以,更多地具备一些新的观念和有效的教学方式。
利用废弃物可以是美术课更有自己的特色,别人不要的东西可以在美术课上变成可爱的、有新鲜感的、有创造力的小手工艺品。难道这不是一件很有趣的课堂作业吗?在当代科学与艺术的多元联系和综合性融会到来之际,我们已经这样去理解美术的这含义:它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已经外延成为一种人的“广泛形象表达的能力”——这表明,全球性地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了。学习它的过程中更多地呈现出情感、态度、智慧与技术的品质;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想在某一个学科达到一定深度的人需要来自艺术与科学领域的基本技能。任何想要与其他自由教育的个体讨论的人也需要具备艺术和科学的赏识。”
美术课程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培养高素质教师和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应以欣赏为平台,以美育为核心,以创造为灵魂,开展利用废物创新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精神以及参与环保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爱国主义意识,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角度地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