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汪曾祺说阿城小说》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KY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棋王》是阿城的成名之作,1984年发表于《上海文学》,被誉为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发轫之作,发表虽早,但文字简劲,气度超逸。汪曾祺先生在这篇评论中说:“读了阿城的小说,我觉得,这样的小说我写不出来。我相信,不但是我,很多人都写不出来。这样就增加了一篇新的小说,给小说的这个概念带进了一点新的东西。否则,多写一篇,少写一篇,写,或不写,差不多。”[1]这已是极高的评价。在评论中,汪曾祺先生大概对《棋王》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评论。
  一、知青
  知青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产物,而且“知青题材”的小说在一段时间内涌现出了很多,大多写农村的残酷环境对这些天真烂漫的城市青年们的考验和打击,有的是感叹农村的贫穷落后,有的是发出作为知青痛苦的呻吟,也有赞美农村广袤的大地与勤劳质朴的人民,而更多的是描写知青们在绝望中找寻希望。在这些“知青题材”小说里,城市青年上山下乡这个事件是一切人物命运、故事悲欢离合的主角。但是汪曾祺的《棋王》不同,知青上山下乡事件只是作为背景,而“棋呆子”王一生的身世、性格、以及下棋的故事才是真正的主体。而且就像汪曾祺先生说的那样:“我很庆幸地看到……他们大都不怨天尤人。彷徨、幻灭,都已经过去了。他们怀疑过,但是通过怀疑得到了信念。他们没有流于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他们是看透了许多东西,但是也看到了一些东西。这就是中国和人。”
  《棋王》中的王一生,虽然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他依然对吃、下棋,对生活保持着热情和虔诚。汪曾祺先生认为知青是悲壮的乐观主义者,在认清了这个社会的一些痛苦和阴暗后,依然可以热爱生活。就像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表达的那样,既然无法摆脱推石上山的悲剧,何不享受这个过程来蔑视诸神对他的惩罚。这也是作者阿城的态度,是一种能适应任何环境,并且敢于接受和永远保持热情的达观。
  二、吃
  关于“吃”,汪曾祺先生说“大概古今中外的作家都有点清高,认为吃是很俗的事。其实吃是人生第一需要。阿城是一个认识吃的意义、并且把吃当做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家(陆文夫的《美食家》 写的是一个馋人的故事,不是关于吃的)。他对吃的态度是虔诚的”。[2]对于在火车上吃饭这一段描述细致传神,历来为人称道:
  “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3]
  大多数寻根作家在描写知青生活时都会描写生活的苦难,甚至用一些夸张的手法来突出那段时期的特别,但是阿城笔下的生活看起来却是极为日常的,“吃”也只是寻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吃”解决了生存的物质方面,王一生对“吃”特别重视,但却不苛求吃的多么好,只要求顿顿吃饱就是福,表现的是知足常乐的境界。
  三、下棋
  在作品中,王一生只有两种基本欲求:一是吃饭,二是下棋。吃代表着纯物质需求,而下棋则是纯精神需求,二者看起来毫无联系,但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何以解忧,唯有象棋。”这和吃一样,是最基本的需求,只不过一者为物质,一者为精神。因为是基本,所以必然执着,不可能被改造,也不可能被剥夺,书中说:“我说:‘假如有一天不让你下棋,也不许你想走棋的事儿,你觉得怎么样?’他挺奇怪地看着我说:‘不可能,那怎么可能?我能在心里下呀!还能把我脑子挖了?你净说些不可能的事儿。’”[4]
  汪曾祺先生评论说:“人总要待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掂出自己的价值”。人总要有那么一件事,能够为其倾其所有,耗尽所有热情,这才叫活着。王一生这一辈子就是为了棋活着,棋就是他活在这个世上的精神动力和支柱。他不屑于高攀棋界的知名人士,却对一名捡垃圾的老头甘拜下风,在他眼里,谁有真本事,谁就是真正的大师,与政治、革命毫无关系。
  书中激动人心的高潮就是描写王一生九局车轮连环大战,这也是王一生人生的高潮,在贫瘠困窘的生活里书写了一部英雄传奇故事。但这并不是王一生的本意,在开始之前他甚至感到害怕,但他是别无选择的。比赛结束,日子还是像原来一样过,还是吃饭睡觉。但深陷大战的王一生就是令人俯首的“棋王”,即使被侮辱被耻笑,仍然付出全部的耐心和毅力,等待这个时机爆发,让那些旁观者目瞪口呆。连环大战后,他看到母亲的无字旗哭着说:“妈,儿今天明白事儿了。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5]王一生自己的“东西”是棋,他生活的定力也来自于棋。捡垃圾的老头告诉王一生:“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这势要你造,需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是道。”王一生棋道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无不为”,或者说,这也是他的人生之道。这也是汪曾祺先生说的最后一个方面,道家思想。
  四、道家思想
  首先主人公王一生的名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6],体现了其中“规律”的思想,也蕴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王一生虽然有一身棋艺,但在那个年代,这项技能并不能给他带来温饱,而去作为知青下乡也不过是为了吃饱饭而已,因为这就是他的最高理想。除了吃饭和下棋,王一生对自己身外的世俗不闻不问,因此在王一生弱小普通的外表下,所体现出的是道家的“无欲、无知、无为”,也就是所谓的“返璞归真”。其次,在道家的思想中,柔弱的东西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反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车轮大战中,王一生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7]
  此段文字充分展示了在鄙俗平常的外表下人表現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而人的生命又与这世界宇宙气息相贯通,毫无疑义地体现着道家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车轮大战是故事的高潮,更将王一生的人生从“无为”带到了“无不为”,是顺应了生命的要求,更充分体现了老庄的主张:无为为体,有为为用。
  汪先生认为《棋王》中体现出道家的思想,仅仅是拾垃圾老头,和王一生的思想,并不能代表作者阿城的思想,但我认为,阿城受道家影响很深,道家的思想还体现为对于苦难的洒脱和豁达,就这一点来说,不论是书中的王一生,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阿城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书中开篇写“我”第一次见到王一生的场景,周围环境嘈杂,学生模样的王一生独坐在火车中的一角,不受周遭环境影响。阿城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去山西农村插队,后转往内蒙,而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所以他是真正体验过书中那样的知青生活,也在精神世界匮乏的时代善于观察生活,也就是像他在《棋王》中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8]
  注释:
  [1] 汪曾祺:汪曾祺说阿城小说《棋王》,《名作欣赏》,2005年01期
  [2] 汪曾祺:汪曾祺说阿城小说《棋王》,《名作欣赏》,2005年01期
  [3] 阿城:《棋王》,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4] 阿城:《棋王》,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第79页
  [5] 阿城:《棋王》,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
  [6] 老子:《道德经》,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四十二章
  [7] 阿城:《棋王》,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
  [8] 阿城:《棋王》,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陈彤,女,汉族,1993年,籍贯山东淄博,青岛大学在读,2015级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其他文献
【Abstract】:In this play the Duchess’ tragic experiences, the long-standing sense of injustice and the feeling of lacking identity drive Bosola to be a final hero who revenges for the Dchess, Antonio,
期刊
【摘要】: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首悲剧性的诗歌来说无疑是一个触发器。由孝而始,由孝而终,从“无子”到被“夫弃”再到“父兄逼嫁”逐层递进,从孝的角度考察《孔雀东南飞》,也不失为一种新角度。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孝;悖逆;悲剧;  《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曲折多变的情节安设置,刘兰芝与焦仲卿两人之间感人至深的
期刊
【摘要】:曹禺作为我国戏剧界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家》不仅成功塑造了众多立体丰满的知识女性形象,而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禺先生所塑造的知识女性人物形象发生了转变,从蘩漪的热烈阴鸷,陈白露的善良虚荣最后回归为愫方、瑞珏的顺从隐忍,她们造就了抗争与牺牲的两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曹禺的审美形态由“悲剧”到“正剧”的转变,由反传统到传统的回归。  【关键词】:曹禺;知识女性
期刊
【摘要】:乡愁是一种特别的文化,是时时不忘家鄉的强烈情感。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乡愁文化越来越淡,“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所幸新时代视角下的乡愁文化得到了新形式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乡愁;文化;传承  醉在他乡未了愁,这便成了乡愁。它源于心灵之初,成长于心灵之田,绵延于岁月的深邃,升华于每一寸更迭的时空。无论一个时代多么的繁华,还是繁华过后何以的寂寥,乡愁都该成为永远的坚
期刊
你在哪里?  怀抱里的半山腰  呼之欲出的雪莲  跟着有了绿意  讲讲情话给左耳听  左耳,离心脏最近的器官  我的痴狂  被你冰冷的巨钳夹断  你在哪里?  怀抱里的半山腰  呼之欲出的雪莲  跟著有了绿意  講讲情话给右耳听  右耳,离心脏最远的器官  我的痴狂  被你冰冷的巨钳夹断
期刊
【摘要】:《老张的哲学》《赵子曰》,是老舍早期创作的两部很有特色的作品,朱自清先生对老舍这两部新作给予高度评价,从作品的语言、人物、思想、结构等各个方面入手,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做了客观而公允的评价,也由此可见朱自清先生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文学评论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朱自清;《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一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奠定了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老舍创作早期
期刊
【摘要】:五四时期,受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西方女权主义的影响,妓女成为当时作家们钟爱的题材,在作家笔下塑造了一系列形象各异的妓女。但和别的作家将妓女当做社会批判的封建旧社会的产物不同,沈从文别出新意,给我们讲述了美丽、淳朴的湘西土地上妓女的人性美的故事。在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妓女相比,他那无处不展现人性美的妓女总是更让人印象深刻,感触更多。  【关键词】:妓女形象;外貌;服饰;人性美  引言  自古以
期刊
【摘要】:1936年9月,丁玲终于逃离牢狱生活,来到了当时中共政权所在地——陕北延安,作为当时知名女作家,到达延安后,自然对她的创作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特别是在丁玲创作的重点方向,女性意识与女性主义。  【关键词】:丁玲;延安;女性意识;转变  丁玲的笔下塑造出了许多生动形象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例如迷惘而虚空的梦珂、孤独而沉闷的莎菲女士、期盼而充满追求的陆萍等,这一系列女性人物显示出了丁
期刊
【摘要】:《千只鹤》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其包蕴的日本文化独特的美感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本文尝试从美与丑,虚与实的人物和情节刻画中探寻川端康成内心对生命本真的追求和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美丑;虚实;本真;永恒  1952年川端康成凭借《千只鹤》、《山音》获得日本艺术院奖,而后在1968年又因《雪国》、《千只鹤》、《古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千只鹤》是川端康成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中
期刊
【摘要】:《狂人日记》是《呐喊》的第一篇,是《呐喊》的灵魂。整篇小说主要围绕“吃人”来写,为此文学史对《狂人日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吃人”这一意象,可以说“吃人”这一意象始终是理解这部作品的关键因素,而随着狂人对“吃人”这一意象的不断展现,狂人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他对“吃人”现象的不同理解与发现,暗含了自己的不断觉醒,由起初的“被吃”到“吃人”的人,解释出狂人的两次觉醒。  【关键词】:《狂人日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