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changyou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英语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也日益增多,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 语言知识;运用能力;转化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然而知识不等于能力,那种认为掌握了语言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教师
  
  如果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看,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即语言形成自动化习惯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但是,促使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它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在这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以学生为中心”论其实质就是要教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以便能因材施教。
  因教师素质的原因,导致了许多教学科研成果无法加以利用,造成严重浪费。如英语教学原则是许多教学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的升华。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些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英语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亦将不是什么难事了。教师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英语,能极大程度地加快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
  由些可见,外语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外语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老教材如果说一支粉笔一本书还能勉强对付过去的话,那么新教材对那些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教师,可以采取进修、自学或在职提高的方式进行。通过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出全英文教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质,还能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
  
  三、如何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
  
  有人形象化地把听、说、读、写脱节的现象称之为“文盲英语”,听说能力似乎尚可,然一旦动手就错误百出,患了一种“半身不遂”病。就是这种所谓“还可以”的听说能力也是一派虚假繁荣。究其原因,其一是基础知识未过关;其二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各环节侧重不一,时间一久,也就自然形成了几种技能的相互脱节。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了作用于彼此之间的能量浪费,那种以整体结构发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于个体相加的和的能量。要想使学生的四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既是教学的目的,同时又是教学的手段,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必须通过四种技能得以实现。
  (二)深刻理解和领会外语教学原则。这些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管小道理的大道理。只有明悟这些大道理,才有可能使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高屋建瓴,站在宏观的角度来俯视教学中的问题。
  (三)增加阅读和写的量。教师可适当地增加抄写、听写和一定量的语法练习,以解决文字读写能力差的问题。
  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当今的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社会学科的语文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创新课堂教学。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代创新型人才。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精神,从而发展创造能力的教育呢?
期刊
阳光财政下,如不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清渠通淤”,其势必成为汹涌暗流,一旦溃堤,将影响政府财政风险。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趋势都表明非常有必要将其全部纳入预算
如何在全省同步小康创建活动中“走前列、作表率”,仁怀市结合实际制定了“两率先、双千亿”的奋斗目标,并试图通过“微观小康”的具体实践,探索“率先小康”的仁怀路径,以此
五是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作风建设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六是严明党的纪律,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
<正>【缘起】今天一早,我刚到教室,同桌谢炳就冲我喊道:"周正勇,昨晚在咱们班的QQ群里怎么没看到你啊?‘潜水’去了吧?"我回答说:"是呀,昨晚,我在教我那菜鸟表姐玩QQ游戏呢!"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语)很多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总是波澜起伏、有声有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精彩迭出的提问。在教学中,笔者也深刻体会到“笨”与“巧”的苦涩与甘甜。当教师的提问让学生无所适从,迟迟答不上来时,教师不是千着急发一通“无名大火”就是“越俎代庖”;相反教者的提问一旦从学生角度出发,巧妙提问,效果会事半功倍,高潮迭荡。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任何篇章的解读过程都依赖于对生产篇章的语境的正确理解。多媒体语境能够整合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够为学习者创造更为真实、生动、形象的语境条件。鉴于多媒体语境的学习特点,笔者把它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使得阅读课的预测活动更生动、更丰富、更富有创意,从而提高了阅读课的效率,加快了阅读速度。    一、多媒体语境下的预测式阅读教学    Rumelhart的图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