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要想将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真正投入到日常的生活、生产中,那么是离不开油气储运技术的。鉴于此,文章将对油气储运的发展背景加以阐述,并分析当前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的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油气储运;技术;进展
中图分类号:TE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油气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油气储运事业同样是如此,只有得到先进技术的保障,才能确保油气储运的安全,才能保证油气能源的正常使用,才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因而,对油气储运技术进行研究,是极为有必要的。
1.油气储运发展现状概述
储运是油气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且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地位。油气储运业最早出现在16世纪,美国兴建了许多的输送管道,用其来对天然气与石油进行输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金属焊接水平的提升,为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油气资源能源紧缺的情况不断加重,以2009年为例,我国进口石油总量占石油总体消耗量的二分之一。为了确保油气资源能源可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加快了对海洋油气与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进而推动了油气储备库、油气管道等建设的发展。而在这种新形势、新时期下,进一步加强对油气储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便使我国的油气储运技术能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一项极为迫切的研究课题。
2.油气储运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近些年通过不断的研究,油气储运有关技术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以下笔者将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的发展进展进行阐述。
2.1油气混输技术
当前,油气混输技术已逐步从实验时期发展到运用时期,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渐渐完善;与此同时,其中两个比较关键的技术,即海底管道增压技术、长距离管道混输技术也已经逐步实施[1]。现如今,虽然我国油气混输技术获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与一些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因而,在今后,我国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油气混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便能够实现油气混输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在油气混输技术方面,我国主要研究的方向应当集中在几个方面,即大型多相输泵技术、多相流动态计算软件的开发、大型段塞流捕集器技术等等。倘若能够将以上几个技术攻破,那么就意味着不但我国多相流计算与设备制造技术获得了一定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减少采购设备与软件的经费,最终实现总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2.2化学添加剂技术
降凝剂(流动改性剂)其可对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进行改造,进而实现管道输送的经济性、安全可靠性的提升[2]。在表面活性剂类降凝剂、高分子聚合物的帮助之下,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降凝效果,且在改变含蜡原油化学流动性方面受到阻碍时,有学者开发了一种材料,即复合纳米材料,其在改变含蜡原油流动性、降凝效果等方面,比传统化学降凝剂的效果更好。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EP系列油品减阻剂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在性能与实际运用方面,还是不如一些国外的产品。为了进一步提升油品减阻剂的性能,杨法杰等对其进行了相关的技术研究,即采取高效载体Z-N催化剂,且运用外给电子体GMMS,进而展开高级α-烯烃两步法本体聚合,通过操作发现,这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聚合产物的减阻性能,同时还可以减少生产所需的成本。此外,还对超高分子量聚α-烯烃悬浮液进行了改造,从而使其减阻剂的悬浮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开始进行天然气减阻剂的实验,其把原油、缓蚀剂、脂肪酸胺等当做天然气管道输送的减阻剂,将其投入使用之后,获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天然气减阻剂的开发与利用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还需要不断的研究,以便能够开发出真正的天然气减阻剂产品。
2.3管道失效控制技术
在一些技术发达的西方国家,已经对油气管道失效控制技术进行了数十年的探索与研究,并且现今依然在对其进行着持续不断的研发。而在中国,李鹤林构建了油气管道失效信息数据库,对油气管道失效模式进行了明确,且对失效模式出现的原因与发生机理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且将该理念运用到我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关键研究“)课题当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3]。此外,谢丽华等人分析、评价了各种输送管道止裂预测的方法,并在某种层面上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证实;然而,因为这些办法有不足的地方,因而在今后的研究中,依然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4腐蚀控制技术
对于油气储运管道的腐蚀控制这一问题上,数值模拟技术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求解阴极保护电位模型的办法。国外一些国家最常使用的阴极保护数学模型主要有两种,即时变型模型、分布型模型。倘若在复杂环境条件下,对阴极保护效果进行预测,那么数值模拟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近些年,在阴极保护数值模拟技术方面,我国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然而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依然有比较差的距离。因而,在此基础之上,我国还应当进一步强化对模型的探索与研究。
另外,油气储运行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即杂散电流干扰腐蚀,我国的相关企业和高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现今还没有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能够有效的处理杂散电流干扰腐蚀的问题,所以,人们还应当加强对杂散电流干扰腐蚀问题的进一步探究。
3.结束语
综上,石油、天然气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能够将石油、天然气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进一步加强对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探索,是有必要的。虽然,当前我国在油气储运相关技术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需要不断的努力,从而实现油气储运技术最大限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冰,田悦,税碧垣等.油气储运标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油气储运,2013,32(6):571-577.
[2]沈元飞.我国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研究新进展[J].科学与财富 ,2014,(1):163-163.
[3]宋承毅.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J].石油规划设计,2010,21(3):4-7,18.
[关键词]油气储运;技术;进展
中图分类号:TE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油气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油气储运事业同样是如此,只有得到先进技术的保障,才能确保油气储运的安全,才能保证油气能源的正常使用,才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因而,对油气储运技术进行研究,是极为有必要的。
1.油气储运发展现状概述
储运是油气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且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地位。油气储运业最早出现在16世纪,美国兴建了许多的输送管道,用其来对天然气与石油进行输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金属焊接水平的提升,为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油气资源能源紧缺的情况不断加重,以2009年为例,我国进口石油总量占石油总体消耗量的二分之一。为了确保油气资源能源可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加快了对海洋油气与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进而推动了油气储备库、油气管道等建设的发展。而在这种新形势、新时期下,进一步加强对油气储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便使我国的油气储运技术能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一项极为迫切的研究课题。
2.油气储运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近些年通过不断的研究,油气储运有关技术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以下笔者将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的发展进展进行阐述。
2.1油气混输技术
当前,油气混输技术已逐步从实验时期发展到运用时期,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渐渐完善;与此同时,其中两个比较关键的技术,即海底管道增压技术、长距离管道混输技术也已经逐步实施[1]。现如今,虽然我国油气混输技术获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与一些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因而,在今后,我国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油气混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便能够实现油气混输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在油气混输技术方面,我国主要研究的方向应当集中在几个方面,即大型多相输泵技术、多相流动态计算软件的开发、大型段塞流捕集器技术等等。倘若能够将以上几个技术攻破,那么就意味着不但我国多相流计算与设备制造技术获得了一定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减少采购设备与软件的经费,最终实现总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2.2化学添加剂技术
降凝剂(流动改性剂)其可对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进行改造,进而实现管道输送的经济性、安全可靠性的提升[2]。在表面活性剂类降凝剂、高分子聚合物的帮助之下,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降凝效果,且在改变含蜡原油化学流动性方面受到阻碍时,有学者开发了一种材料,即复合纳米材料,其在改变含蜡原油流动性、降凝效果等方面,比传统化学降凝剂的效果更好。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EP系列油品减阻剂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在性能与实际运用方面,还是不如一些国外的产品。为了进一步提升油品减阻剂的性能,杨法杰等对其进行了相关的技术研究,即采取高效载体Z-N催化剂,且运用外给电子体GMMS,进而展开高级α-烯烃两步法本体聚合,通过操作发现,这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聚合产物的减阻性能,同时还可以减少生产所需的成本。此外,还对超高分子量聚α-烯烃悬浮液进行了改造,从而使其减阻剂的悬浮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开始进行天然气减阻剂的实验,其把原油、缓蚀剂、脂肪酸胺等当做天然气管道输送的减阻剂,将其投入使用之后,获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天然气减阻剂的开发与利用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还需要不断的研究,以便能够开发出真正的天然气减阻剂产品。
2.3管道失效控制技术
在一些技术发达的西方国家,已经对油气管道失效控制技术进行了数十年的探索与研究,并且现今依然在对其进行着持续不断的研发。而在中国,李鹤林构建了油气管道失效信息数据库,对油气管道失效模式进行了明确,且对失效模式出现的原因与发生机理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且将该理念运用到我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关键研究“)课题当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3]。此外,谢丽华等人分析、评价了各种输送管道止裂预测的方法,并在某种层面上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证实;然而,因为这些办法有不足的地方,因而在今后的研究中,依然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4腐蚀控制技术
对于油气储运管道的腐蚀控制这一问题上,数值模拟技术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求解阴极保护电位模型的办法。国外一些国家最常使用的阴极保护数学模型主要有两种,即时变型模型、分布型模型。倘若在复杂环境条件下,对阴极保护效果进行预测,那么数值模拟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近些年,在阴极保护数值模拟技术方面,我国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然而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依然有比较差的距离。因而,在此基础之上,我国还应当进一步强化对模型的探索与研究。
另外,油气储运行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即杂散电流干扰腐蚀,我国的相关企业和高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现今还没有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能够有效的处理杂散电流干扰腐蚀的问题,所以,人们还应当加强对杂散电流干扰腐蚀问题的进一步探究。
3.结束语
综上,石油、天然气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能够将石油、天然气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进一步加强对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探索,是有必要的。虽然,当前我国在油气储运相关技术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需要不断的努力,从而实现油气储运技术最大限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冰,田悦,税碧垣等.油气储运标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油气储运,2013,32(6):571-577.
[2]沈元飞.我国油气储运相关技术研究新进展[J].科学与财富 ,2014,(1):163-163.
[3]宋承毅.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J].石油规划设计,2010,21(3):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