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围中的“皮旅”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he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战两捷
  1946年6月,中原军区一纵一旅在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率领下,胜利完成在桐柏山区掩护主力部队向西突围的光荣任务后,于7月10日中午抵达安徽省霍山千笠寺,决定由千笠寺越过清风岭,跃出大别山,转往苏北。
  清风岭位于千笠寺东南约十几华里,是霍山西南山区进出大别山的必经之道。这里道路崎岖,山岭峻峭,地势险要。敌安徽挺进纵队前卫第二团约2个营的兵力已在此布防,妄图凭借自然天险,阻止皮旅东进。而皮旅后面有敌2个师衔尾追来,形势严峻。皮旅详细分析了敌情,立即制订战斗方案,决定拿下清风岭。由一团正面佯攻吸引敌人注意力,二团从右翼攀登陡崖峭壁,以极神速的行动,插入敌后。英勇的二团指战员在当地青年黎原清的带领下,走小道,用绑腿带吊上峭壁,在丛林荆棘中用刺刀劈开一条通道,迅速登上右侧主峰,如神兵天降一般,用密集的火力向敌人发起猛冲。敌首尾受击,乱了阵脚。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皮旅拿下清风岭,毙伤敌200余人,俘敌19人,打通了前进的道路,保障了全旅顺利通过。
  磨子潭是大别山东陲门户,位于淠河西岸、距清风岭20多公里,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深山小镇,四周高山环抱,白水河奔腾于镇东的群山之中,水流湍急。敌磨子潭乡公所听闻皮旅攻占清风岭,乡长李孝海偕乡警同敌四十八师军粮仓库的库长库兵狼狈逃窜。皮旅一枪未发,于当天下午五六点钟胜利地占领了磨子潭,缴获了敌军粮仓库的军粮十几万斤,除食用和装满每个战士米袋外,余均散发给当地群众。
  为摸清敌人动向,皮定均利用伪乡公所电话,假乡长李孝海之名与国民党霍山县政府联系,得知敌四十八师的五二七团已从县城出发,午夜12时前可达磨子潭的紧急情况。旅部随即命令部队迅速渡过淠河,占领河东的几个山头,以阻击敌军来犯。时值多雨季节,山洪暴发,水深流急,不能徒涉。于是,工兵连长刘贵堂率领工兵架设浮桥,但3次架设均未成功。部队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在上游选择了几个河面较宽的徒涉点,分路冒险涉水。身材高大的战士跃入河中,手拉手结成一条“人索”,让战友扶着他们的身体蹚水而过。个子小的战士由战友搀扶或抓住马尾巴泅渡。同时,部队找来船工王祥瑞、项兴树等人用仅有的5只小木船摆渡。夜11时许,当全旅23位女同志和伤病员及三团一营渡到河东时,敌先头营已到,占据了东岸的金家山头,用密集的轻重机枪火力隔河扫射,封锁渡口。渡到河东的一营,立即分兵两路向敌占山头猛冲。敌不支,在向另一山头撤退时,被我拦腰切成两段。我军随即占领了沿河岸的几个山头,消除了敌对河面的封锁。旅部和一、三2个团于当夜全部渡到河东,占领了前进的有利地势,等待担任后卫的二团。
  11日拂晓,敌全团赶到,占领了靠渡口的沿线山头,将渡口封锁,浮桥被摧毁。这时,担任后卫的二团刚到磨子潭的花场,一、三团用全部火力压制敌人,以掩护二团渡河。为了避免伤亡,二团放弃了从渡口过河的计划,在船工王祥瑞指引下,沿淠河西岸而上,在离渡口上游1公里的蛤蟆石湾套处隐蔽下来,避开敌人的射击圈,急速渡河。天大明,待敌人发觉时全团已渡过白水河,跟上大部队。
  全旅集合后,甩开敌人,向东西溪进发,途经白水畈时,路遇邮差陆荣高,得知舒城至安庆沿途驻有大批国民党军队,企图从东南方向阻止皮旅出山。于是部队由陆荣高领路,在舒城晓天附近来个90度大转弯,向北疾进,跳出了敌人的合击圈。
  喜添两“千金”
  皮旅突围途中还增添了两个女婴:一个叫“中原”,一个叫“突突”,合起来意指“中原突围”,这里面也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
  清风岭战斗中,皮旅三团参谋长青雄虎与何济华的女儿在战火中出生了。
  皮定均听说三团参谋长青雄虎与何济华的孩子出生了,赶忙跑过来看个究竟。他抱着孩子欣喜地说:“你是突围路上出生的第二个新生力量,就叫‘突突’吧,祝你健康成长!突围路上,战火纷飞,婴儿诞生,我们的革命后继有人啦!同志们,我们的事业必胜!”说完,他把身上的灰色军衣脱下来,给小孩包上。
  大概因为一来到人间便受到枪炮声的洗礼,小突突习惯于枪炮声,习惯于行军路上的颠簸,甚至在出生后的第二天强渡磨子潭时,敌人的机枪子弹打穿了她的襁褓,她也没有一点惊吓。但是一旦枪炮声消失,一旦停住脚步,她反倒是哭了起来,这种习惯一直到度过她朦胧的幼儿时代才告结束。突突随皮旅成功突围,健康成长,后来先后在南昌、石家庄飞机制造厂工作,直至退休。
  2016年5月21日上午,大名青碧涛的突突随皮旅后代寻访团一行来到出生地清风岭,老人感慨万千!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她表示:“我是第一次来到出生地大别山,通过这次走访,我们能够更进一步、更深刻地体会到父辈们当年战斗的艰苦,更能够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是突围途中在霍山出生的,人们都叫我‘突突’,大名反而叫得很少,我很喜欢。突突这个名字我要永远地叫下去!”
  而突围途中出生的另一位女孩则没有“突突”那么幸运。
  在强渡磨子潭的枪炮声中,供给部长范惠和妻子薛留柱因战斗行军无法抚养刚出生的女儿,为了不拖累部队,为了部队突围的胜利,他们夫妇只好将女儿用布包裹好,放上几块银元和一张写着“如蒙收留抚养,以后定当厚报”的纸条,忍痛将他们在金寨吴家店出生的女儿范中原留在了磨子潭。船工项性会发现后,将女婴及纸条、银元交给了忠厚可靠的金积善。小中原3岁时,被岳西一农户领回去做童养媳。后因农户无力抚养,又几经周转,范中原总计经历了8家。1975年秋天,薛留柱在总参谋部派来的干部陪同下来到当年战斗过的磨子潭寻女。最终在岳西县招待所,母女见面。此时的范中原穿一条补丁裤子,已是4个孩子的妈妈。薛留柱看见女儿右脚跟上的暗记,抱住失散近30年的女儿失声痛哭,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范中原后随父母到了北京,但她没有城市户口,不能久待,又怀念大别山里的养父母、丈夫、孩子,便听从父亲的话,又回到大别山岳西县来榜镇务农。现在张家港与小儿子一起生活,生活过得和和美美。
  同结鱼水情
  霍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霍山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皮旅突围途经霍山时,老区人民向支援当年红军一样,积极支援皮旅奋力突围。
  皮旅抵达千笠寺,在千笠寺安营扎寨,逗留了近4个小时,年仅13岁的少年罗运成家成为皮旅临时指挥部。战斗间隙,皮定均和房东罗运成拉起了家常,欣然提笔在罗运成翻看的古典小说《石头记》扉页上赋诗一首:“男儿立志出乡关,业未成功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是青山。”并题字:“咬紧牙关吃苦,立定足根做人。”
  题诗和题词,一直激励着罗运成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办事。后来,罗运成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成为一名德高望重的基层干部。
  皮旅抵达清风岭,敌人已占据有利地形,拉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凭险阻挡大军突围。千钧一发之际,千笠寺青年黎原清主动为二团带路,经羊肠小道,攀悬崖峭壁,从清风岭东南侧高山——关山山头往下向半山腰的清风岭敌军阵地猛攻。由于情势紧急,机枪手一时找不到机枪的架设位置,黎原清立即将机枪架在自己的肩头带领队伍一路俯冲,向敌群猛烈扫射。在一、二团的夹击下,皮旅一举拿下清风岭。战斗结束后,二团却怎么也找不到攻下清风岭的功臣——黎原清。
  皮旅奇袭磨子潭时,缴获了敌军粮仓库的军粮十几万斤,皮旅除食用和装满每个战士米袋外,余均散发给当地群众。群众奔走相告“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于是纷纷加入到支援皮旅的队伍中来。彭大炉主动让出自家的房屋,成为皮旅的临时指挥部;储得勋、项性树、彭大才、陆荣高主动为皮旅带路,递消息、送情报,走小道、抄近道,帮助皮旅避敌锋芒,抢占有利地形,打击敌人;船工项性树很快组织5名船工,利用仅有的5条小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将皮旅先头部队渡过淠河,抢占对岸有利山头,掩护旅部渡河。
  皮旅途经白水畈时,邮差陆荣高将探知的从舒城到安庆沿途驻有大批国民党军队的情报报告皮旅,并为皮旅带路,改道晓天北转毛坦厂,再次轻装前进,分3路纵队胜利到达华中,完成中原突围的战略任务。
  这种军民鱼水情,是皮旅战胜一切敌人的胜利之本,更是我们今天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之源。
  (责任编辑:胡北)
其他文献
我的父亲滕代远诞生于1904年11月2日,他1924年参加革命,从投身蓬勃兴起的湖南农民运动到组织领导著名的“平江起义”;从率领部队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瑞金苏维埃土地革命:从延安王家坪中央军委的日夜操劳到太行山辗转迂回与敌人战斗;从建国伊始奠定和发展人民铁道事业到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时间过得真快
期刊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正是在长征过程中,党实现了思想路线和军事路线的转变,开始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战争的重大问题,开始在政治上由幼稚走向成熟。实现这些重要转变、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标志,就是长征途中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  長征期间召开的会议,按规格可以分为中央一级的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如各中央局、各省委、各主力
期刊
中共早期领导人罗亦农,出生于湘潭县一家殷实农户。自幼机灵好动,性格倔强,玩必“出祸”。为对儿子严加管教,父亲罗子厚便将6岁的罗亦农送到本村私塾读书。私塾教学内容陈旧,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还经常体罚学生。罗亦农对此十分厌倦,只要先生稍不注意,常溜出学堂“闯祸”。  正当罗子厚为此大伤脑筋之际,得知湘江北岸向家塘有座湘霞学社可以收寄宿学生,先生郭月卿擅长调教学生。罗子厚喜出望外,便将儿子送到郭月卿门下就
期刊
开国少将肖全夫是从一名红军战士成长起来的戍边名将,从1957年到1985年,他在祖国的东北、西北边陲镇守边关28年。一生传奇颇多。  反封建,砸菩萨,少年先锋  肖全夫原名肖全福,1916年9月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的一个贫苦农家,从小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因交不起学费而不能上学。父亲肖才忠、母亲肖张氏含辛茹苦,托亲靠友,终于得到肖全夫一位当塾师的堂舅应允,每月送两担柴当做学费,让已9岁
期刊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1905年5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项家冲。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兼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三十一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九军军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
期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我在淮南市公安局副局长的任上,分管警卫、内保等工作,有幸亲自参与接待或直接陪同一些来淮南调研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时间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由于印象特别深刻,所以那些往事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无法忘怀。  刘少奇在淮南    刘少奇来淮南的时候,正值举国上下大炼钢铁,我当时作为淮南负责保卫工作的接待陪同人员,亲眼见证了他在淮南活动的一些情景。在接待过程中有二三件事情,令我印象
期刊
当年,因为高层领导叛变,重庆秘密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烈士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以对党的无限忠诚,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报告——“八条意见”。  这是一份凝聚着热血与忠贞的报告,也是对革命事业最深切的嘱托。其中许多思想,直到今天仍然丝毫不减其现实意义,烈士们的深刻反思,也正是今天激起我们共鸣和值得我们警醒的问题。  1949年11月27日,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绝大多数革命志士被国民党特务残忍地杀
期刊
1950年5月,为重建虹桥机场,上海市成立了虹桥机场修建委员会(简称“修建委”)。  7月10日,由“修建委”颁布的《虹桥机场关于征用土地、房屋的公告》在虹桥镇、北新泾镇的大街小巷及虹桥机场大门口等处张贴出来。3天后,一封收信人为“陈毅市长”、落款署名为“完颜”的人民来信被送至上海市人民政府。  7月15日,陈毅亲阅来信。该信反映,目前政府公布的征用土地、房屋以及迁坟、青苗等的补偿标准定得偏低,群
期刊
据史料记载,日本皇族有10人参加了进攻南京与大屠杀的犯罪活动。第一个便是朝香宫鸠彦亲王,日本天皇裕仁的叔父。  朝香宫鸠彦于1937年12月7日赶到南京前线,接替松井石根出任日本攻占南京的临时总指挥官。史料中说:“朝香宫殿下于(12月)11日上午10点对前线阵地进行了视察。朝香宫殿下在小山丘上观看了对南京城进行总攻的猛烈炮火,犒劳了将士。朝香宫在听取攻城部队汇报后,不日即签署了一道“机密,阅后销毁
期刊
谢觉哉和何叔衡都是湖南宁乡人,他俩与王凌波、姜梦周4人,号称大革命时期的“宁乡四髯”。他们4人于1904年结为盟兄弟,志同道合,五四运动后都来长沙参加革命活动,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谢觉哉和何叔衡的友谊尤为深厚。他们两人的经历很相似,从小同乡、同学,是至好的朋友,20多岁时先后中秀才。何叔衡是谢觉哉的入党介绍人。参加革命后,他们是亲密战友。他们之间共同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