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沈洁(1979-),女,江苏昆山人,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在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在传统的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国际业务也有了显著的发展,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然而,伴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本文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产生的相关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范银行国际业务风险的相应对策,以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风险防范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范一、我国银行国际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监管不力
银行内部管理与变革中的国际业务不相适应是国际业务风险产生的基础,尤其是风险监控和防范机制的弱化。国际银行界20世纪90年代爆发了一系列金融风潮,很多都与银行的内部监管不力直接相关。1995年2月,由于大肆投资日经指数期货,忽略对内部风险的监管,使得具有233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在数周内就迅速损失了10多亿美元,最终被迫倒闭,震惊了当时的金融界。半年之后,由于在美国的债权投资失败,日本著名的大和银行也被美国政府勒令停止营业,并且丧失了其在美国的经营权。具体到我国,也有众多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因违章、违规经营不仅给自己,也给国家带来了重大的损失,我国金融系统发展多年堆积下来的金融风险正在逐步暴露出来。
(二)外部监管力度薄弱
随着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专业分工、政府管制型的金融体制被自由竞争的金融体制所逐步替代。但与自由竞争的金融体制所相对应的监督体系却尚未在当前主要世界各国中建立或即使建立了也尚未健全,这使得在全球范围内,金融体系普遍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我国银行业国际业务的发展起步晚于国外,目前我国对银行业的外部监管体系发展相对更加落后。银行业的外部监管体系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弊端,如为充分贯彻落实已经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监管方面还很薄弱,以及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等。在目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代,银行的逐利行为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较高的风险隐患,外部监管的不完善,易使银行钻监管漏洞,进行高风险业务。
(三)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带来的高风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成为金融领域的一个最大创新。近年来,金融衍生工具增长势头迅猛,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因操作不当而可能产生的高风险,住友商社、巴林银行、大和银行等大型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巨额亏损都说明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可怕性,这也为世界各国的金融管理当局敲响了一次又一次的警钟。目前,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处于刚起步阶段,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还很不充分,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了解也不全面,但金融衍生工具的普遍性会随着银行参与国际竞争而不断地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便拓展,金融衍生工具的普遍运用不可避免的会给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带来逐渐积累和膨胀的风险。
二、提高我国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范能力的对策
(一)对国际业务法律风险的防范
要确保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的稳健性和安全性,其前提就是要有效地防止和控制业务创新和市场竞争中的各种风险。所以,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以及内部的法律人员都应该有识别和判断各种风险的能力。这种能力则需要长期培养,如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掌握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方法和技能。而在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方面,可以采取在各商业银行分行制定相关制度的办法来降低国际业务的法律风险。
(二)对国际业务价格风险的防范
为了防止敞口存在,对于个人外汇结构性存款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明确规定外汇结构产品会计核算操作流程。如果经办行实际募集到的金额与计划金额不一致,就应填制表外科目收入或付出凭证,登记相应的表外科目明细账,对于差额部分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分行国际部的利率互换协议或表外科目的相应余额在记账完毕后,应该与该银行所有支行汇总的外汇结构产品协议余额合计相等。如果有客户违约情况发生,银行的支行应该及时分行个人银行部,将客户违约情况进行具体汇报,并将违约的调整明细及时的上报给分行国际部,根据个人银行部上报的书面的调整明细,向总行反向平盘。在整个商业银行机体系中建立健全完善的上下级机构间和统计机构间相关部门的按期对账制度,这在一定程度对防范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风险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对国际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一旦出现操作风险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应对国际业务的操作风险,我国商业银行首先要建立了风险管理平台体系,规范和完善各项国际业务的操作规程。同时,在商业银行的稽核审计制度方面,也需要逐步的健全和完善。如果出现了系统问题,务必要在二十四小时内解决各种系统故障,并且还要建立应急制度。在业务操作规程中,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的系统配备的备用设施,以确保整个系统稳定运行,对硬件设备也要定期进行加强和维护,尽量避免出现系统故障;在办理个人光票托收业务时,则应该首先把客户的信用及是否可追索等条件作为第一要素,在充分考虑这一点后再决定是否受理该业务。一旦受理该票据,就要仔细核查票面的各项内容,以减少不必要的退票,在退票发生后,就要及时联系客户。
总体上讲,效益最大化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实际操作中所坚持的业务重心,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采用多营销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类营销活动,利用各种渠道加快推广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国际业务,在内部建立国际业务考核激励制度,并且逐步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现阶段既要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也要对国际业务发生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及时的防范,进而达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提升的目的,实现效益、规模和质量三方面的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根本上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银行监管体系在强调资本充足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提高和加强,并且密切关注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控制,高度重视风险计量手段的开发与运用,从而实现对资本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做好上述法律风险、价格风险和操作风险防范的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继续加强其国际业务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的管理,促进我国银行国际业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丽丽.银行国际业务与法律风险控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董远.浅析建设银行国际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J].理论研究,2007(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在传统的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国际业务也有了显著的发展,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然而,伴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本文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产生的相关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范银行国际业务风险的相应对策,以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风险防范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范一、我国银行国际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监管不力
银行内部管理与变革中的国际业务不相适应是国际业务风险产生的基础,尤其是风险监控和防范机制的弱化。国际银行界20世纪90年代爆发了一系列金融风潮,很多都与银行的内部监管不力直接相关。1995年2月,由于大肆投资日经指数期货,忽略对内部风险的监管,使得具有233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在数周内就迅速损失了10多亿美元,最终被迫倒闭,震惊了当时的金融界。半年之后,由于在美国的债权投资失败,日本著名的大和银行也被美国政府勒令停止营业,并且丧失了其在美国的经营权。具体到我国,也有众多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因违章、违规经营不仅给自己,也给国家带来了重大的损失,我国金融系统发展多年堆积下来的金融风险正在逐步暴露出来。
(二)外部监管力度薄弱
随着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专业分工、政府管制型的金融体制被自由竞争的金融体制所逐步替代。但与自由竞争的金融体制所相对应的监督体系却尚未在当前主要世界各国中建立或即使建立了也尚未健全,这使得在全球范围内,金融体系普遍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我国银行业国际业务的发展起步晚于国外,目前我国对银行业的外部监管体系发展相对更加落后。银行业的外部监管体系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弊端,如为充分贯彻落实已经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监管方面还很薄弱,以及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等。在目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代,银行的逐利行为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较高的风险隐患,外部监管的不完善,易使银行钻监管漏洞,进行高风险业务。
(三)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带来的高风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成为金融领域的一个最大创新。近年来,金融衍生工具增长势头迅猛,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因操作不当而可能产生的高风险,住友商社、巴林银行、大和银行等大型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巨额亏损都说明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可怕性,这也为世界各国的金融管理当局敲响了一次又一次的警钟。目前,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处于刚起步阶段,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还很不充分,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了解也不全面,但金融衍生工具的普遍性会随着银行参与国际竞争而不断地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便拓展,金融衍生工具的普遍运用不可避免的会给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带来逐渐积累和膨胀的风险。
二、提高我国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范能力的对策
(一)对国际业务法律风险的防范
要确保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的稳健性和安全性,其前提就是要有效地防止和控制业务创新和市场竞争中的各种风险。所以,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以及内部的法律人员都应该有识别和判断各种风险的能力。这种能力则需要长期培养,如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掌握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方法和技能。而在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方面,可以采取在各商业银行分行制定相关制度的办法来降低国际业务的法律风险。
(二)对国际业务价格风险的防范
为了防止敞口存在,对于个人外汇结构性存款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明确规定外汇结构产品会计核算操作流程。如果经办行实际募集到的金额与计划金额不一致,就应填制表外科目收入或付出凭证,登记相应的表外科目明细账,对于差额部分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分行国际部的利率互换协议或表外科目的相应余额在记账完毕后,应该与该银行所有支行汇总的外汇结构产品协议余额合计相等。如果有客户违约情况发生,银行的支行应该及时分行个人银行部,将客户违约情况进行具体汇报,并将违约的调整明细及时的上报给分行国际部,根据个人银行部上报的书面的调整明细,向总行反向平盘。在整个商业银行机体系中建立健全完善的上下级机构间和统计机构间相关部门的按期对账制度,这在一定程度对防范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风险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对国际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一旦出现操作风险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应对国际业务的操作风险,我国商业银行首先要建立了风险管理平台体系,规范和完善各项国际业务的操作规程。同时,在商业银行的稽核审计制度方面,也需要逐步的健全和完善。如果出现了系统问题,务必要在二十四小时内解决各种系统故障,并且还要建立应急制度。在业务操作规程中,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的系统配备的备用设施,以确保整个系统稳定运行,对硬件设备也要定期进行加强和维护,尽量避免出现系统故障;在办理个人光票托收业务时,则应该首先把客户的信用及是否可追索等条件作为第一要素,在充分考虑这一点后再决定是否受理该业务。一旦受理该票据,就要仔细核查票面的各项内容,以减少不必要的退票,在退票发生后,就要及时联系客户。
总体上讲,效益最大化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实际操作中所坚持的业务重心,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采用多营销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类营销活动,利用各种渠道加快推广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国际业务,在内部建立国际业务考核激励制度,并且逐步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现阶段既要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也要对国际业务发生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及时的防范,进而达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提升的目的,实现效益、规模和质量三方面的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根本上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银行监管体系在强调资本充足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提高和加强,并且密切关注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控制,高度重视风险计量手段的开发与运用,从而实现对资本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做好上述法律风险、价格风险和操作风险防范的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继续加强其国际业务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的管理,促进我国银行国际业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丽丽.银行国际业务与法律风险控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董远.浅析建设银行国际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J].理论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