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伴严重骨盆倾斜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经S2骶髂螺钉的精准置入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O"型臂三维计算机导航系统在伴严重骨盆倾斜的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患者术中置入经S2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伴严重骨盆倾斜的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2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2例,女16例;年龄10~51岁,平均22.2岁;骨盆倾斜角27.54°±9.90°(范围16.2°~53.6°)。术前行骨盆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应用LightSpeed系统模拟理想的S2AI钉道;选择第1骶孔外缘1 mm垂线与下缘1 mm水平线的交点为进钉点,旋转三维骨盆图像找到髂骨骨髓腔最长且最宽的骨盆横断面,在此横断面穿过髂骨中央部位的直线即为理想的S2AI钉道;测量其矢状面尾向偏角(sagittal angle,SA)、横断面外向偏角(transverse angle,TA)及钉道最大长度(maximal length,ML)。术中均在"O"型臂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置入S2AI固定骨盆,术后测量实际置入S2AI的钉道参数(即SA、TA)并评价S2AI置入的准确性。

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重建出理想的S2AI钉道,该钉道穿过骶骨和骶髂关节后穿行于髂骨内。骨盆倾斜的高侧和低侧SA分别为30.20°±21.94°(范围-25.80°~73.10°)和50.94°±16.02°(范围12.60°~8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0,P

其他文献
盐摄入管理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管理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心衰合并不同临床状况时盐摄入管理需要区别对待。本文详细梳理了心衰患者合并低钠血症、高钠血症、血钠正常、使用利尿剂、利尿剂抵抗、慢性肾脏病等不同临床状况时盐摄入管理的建议,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是白细胞介素1受体/Toll样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主要包括可溶性ST2(sST2)和跨膜型ST2(ST2L)两种类型,白细胞介素33(IL-33)是其内源性配体。研究发现,激活IL-33/ST2L信号通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肥厚、抗心肌纤维化等心血管保护作用;而sST2作为一种诱骗受体,与IL-33结合则可以阻断上述生物学作用。sST2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已被列入国内外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本文就ST2的相关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心肌纤维化、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进程中的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类非胰岛素依赖型降糖药物,可抑制肾脏近端小管SGLT-2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而降低血糖,促进葡萄糖及水钠排泄。近期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排钠利尿的作用,包括渗透性利尿作用、降低组织内钠水潴留、抑制钠氢交换、神经体液机制、调节水通道蛋白及调节肾素等。本文就SGLT-2抑制剂的利尿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综述,为寻找潜在作用靶点、机制以及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优化利尿方案提供参考。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心房颤动(AF)是HCM患者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类型。本综述将介绍HCM合并AF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和异常因素,临床危害性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内科导管消融、外科迷宫手术及血栓栓塞预防等几个方面介绍HCM合并AF的研究进展。
目的评价股骨角稳定带锁髓内钉(femoralstableinterlockingintramedullarynail,FSIIN)治疗顺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2月采用FSIIN治疗并获得随访的顺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其中29例来自南开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7例来自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根据远端是否安装锁钉固定分为锁定组和不锁定组。锁定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68.53±10.82)岁(范围48~80岁);AO/OTA分型,31-A1型7例,31-A2型8例。不
目的探讨直接后方入路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采用直接后方入路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2.1±10.0)岁(范围22~59岁)。车祸伤9例,坠落伤6例;按侯志勇髋臼骨折三柱分型均为后壁骨折(A2.1),其中简单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6±1.1)d(范围4~8d)。均采用直接后方入路显露,复位髋臼后壁骨折,以W型髋臼安全角度接骨板进行固定。术后行X线及CT检查,根据Mat
目的评估Dynesys非融合与融合混搭手术与后路融合手术治疗双节段及以上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确诊双节段及以上腰椎退行性疾病并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龄(60.8±13.2)岁(范围25~83岁);双节段28例、三节段1例、四节段1例。采用Dynesys非融合和融合混搭手术治疗(混搭组)13例,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56.6岁(范围25~83岁);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
目的探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76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35.48±18.12)岁(范围17~66岁);左侧45例,右侧31例。致伤原因:摔伤46例,自行车伤16例,车祸伤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25~5d,平均3.2d。开放性骨折18例,累及关节面骨折64例,粉碎性骨折5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首先清创,所有病例均采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固定。观察术中骨折复位、术后骨折愈合及内固定状态
目的探讨关节线高度变化对初次内轴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12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接受初次内轴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且随访4年以上的患者189例(233膝),男30例(30膝)、女159例(203膝);年龄(66.42±6.12)岁(范围51~82岁)。根据手术前后关节线高度改变值(术后第2天关节线高度-术前关节线高度)以4mm为间距将患者分为
目的比较传统表面髋关节假体和仿生表面髋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用Sawbone数字模型(型号3908,左侧,中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imics21.0软件重建股骨实体化模型,利用Solidworks16.0软件建立假体模型,包括传统和仿生(1~4型)表面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的三维模型并装配,其中仿生1~4型假体螺钉交叉位置距压力螺钉顶部分别为20.22mm、30.12mm、32.17mm和37.76mm。在Workbench18.2软件中划分网格并对材料赋值,模拟缓慢行走单足负重下的受力,测量整个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