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中最著名的一幅画,大约要算西班牙画家迭戈·委拉斯凯兹(Diego Velazquez)的《宫娥》(Las Meninas,图见封三)了。有关这幅画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其中包括福柯在《词与物》序言里的解读和阐发。但少有人像西班牙艺术史学者娜塔莎·塞塞尼亚(Natacha sesena,EL vieio del barro,Madrid:Ediciones El Viso,2009)那样将注意力聚焦在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在画作下方前景中的显著之处,那位名叫玛丽亚·阿古斯蒂娜·萨米恩托·德·索托马约尔(Maria Agustina Sarmiento de Sotomayor)的宫娥,正跪着用金盘托着一盏小小的橘红色陶杯,递给时年五岁的小公主玛格丽塔(Margarita Teresa deAustria)。这种纤小的陶杯在西班牙语中名为Bucaro,取材于某种带芳香气息的红黏土,以出自葡萄牙及西班牙埃斯特马杜拉者最为驰名。图中的小公主右手已接过陶杯,但眼神仍在犹疑,似乎在征求父母(画中国王菲利普四世夫妇的形象只是巧妙地以镜中人的形式出现)的容许……容许什么?
那女孩又恢复了童年时代不被容许的恶习,只因为无可救药地爱上来自远方的男人:
……她又开始吃土。第一次几乎是出于好奇,她确信那糟糕的味道将是摆脱诱惑的最佳药方。她果然无法忍受泥土在嘴里的感觉,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受制于不断增强的渴望,渐渐恢复了旧日的胃口,恢复了对原生矿物的喜爱以及原始食物带来的满足。她将一把把泥土藏进口袋,一边传授女友们最繁难的针法,谈论其他不值得自己为之吃下石灰墙皮的男人,一边趁人不注意一点点吃掉,心中涌起既幸福又愤怒的迷乱感觉。这一把把泥土使那唯一值得她自卑自贱的男人不再遥远也更加真切,仿佛从他脚上精巧的漆皮靴在世界另一处所踏的土地传来矿物的味道,她从中品出了他鲜血的重量和温度,这感觉在她口中猛烈烧灼,在她心里留下安慰。
上面说的是《百年孤独》中的少女丽贝卡,她因无望的热恋而恢復了童年一度被治愈的食土癖(Geofagia)。小说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自传及访谈中都曾提到,他的妹妹玛尔格特幼时曾有吃土的习惯,并宣称那便是丽贝卡食土癖的原型。这里我无意质疑这位伟大神话制造者的自我诠释,不过在纪念塞万提斯逝世四百周年的时候(他和他的追随者加西亚·马尔克斯都在“四月这最残忍的季节”离开人间),我们在重温《堂吉诃德》的时候会发现,第一部第三十三章里故事中的故事,“不合时宜的好奇者”(curioso impertinente)的主人公安塞尔模也将为古怪的情爱念头所苦的自己,比作“食土的女人”:“……可是你得体谅我现在仿佛害了某种女人的病,只想吃泥土呀、石灰呀、煤炭呀,以及不堪入口、看着都反胃的东西。”(杨绛译)
另一位西班牙巴洛克文学大师格拉西安(Baltasar Garcian)在其名著《漫评人生》(El Critic6n,Ⅱ,7)也曾以嘲讽的笔触针砭这一习气:“那几位的脸色怎么会那么苍白啊?”安德雷尼奥问道。隐士回答他说:
“她们并没有生病,而是健康得很,只是在自我折磨罢了:往吃的东西中添加泥土。”(张广森译)
根据现代编者的解读,吃土(comer tierra o barro)兼有“被埋葬”(estarenterrado)的义项,引申为单相思的女子处于近乎“活埋”的状态,她们肤色苍白且毫无(“正常的”)食欲——于是,我们俨然在此遇见丽贝卡相隔四百年的前世。
塞万提斯的同代人,人文主义者塞巴斯蒂安·德·科瓦路维亚斯(sebastian de Covarrubias)在一六一一年版《卡斯蒂利亚语或西班牙语宝典》(Tesoro de le lengua castellana o espanola)中收录了“Bticaro”词条:“Genero de vaso,de cierta tierra colorada que traen de Portugal…Destos barros dicen que comen las damas por amortiguar la color o porgolosina viciosa…”(陶杯,以出产于葡萄牙的某种有色泥土制成……据说贵妇们食用这些陶土杯来使自己的肤色更柔和或者当作有害的零食……)原来《宫娥》中幼年的公主需要征求父母容许,是否应该接触这样“有害的零食”。这一细节透露出十七世纪西班牙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时尚,即以肤白为美,因相信黏土可以促成苍白的肤色,同时也有瘦身的功效,故而贵妇人趋之若鹜,常在饮用小陶杯中的清凉饮品(水或葡萄酒)之后,将容器本身当作可口的零食嚼碎吃掉。据学者考证,食土的习惯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由阿拉伯人从波斯人处引进,又经巴格达传到中世纪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南部(Al Andalus),渐渐扩散到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甚至远至新大陆。而服食小陶杯的风气应与葡萄牙的公主贵女嫁到西班牙有关,葡萄牙的埃斯特雷莫斯(Estremoz)即以出产芳香黏土出名。十七世纪法国女作家奥诺瓦(Madame
一
那女孩又恢复了童年时代不被容许的恶习,只因为无可救药地爱上来自远方的男人:
……她又开始吃土。第一次几乎是出于好奇,她确信那糟糕的味道将是摆脱诱惑的最佳药方。她果然无法忍受泥土在嘴里的感觉,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受制于不断增强的渴望,渐渐恢复了旧日的胃口,恢复了对原生矿物的喜爱以及原始食物带来的满足。她将一把把泥土藏进口袋,一边传授女友们最繁难的针法,谈论其他不值得自己为之吃下石灰墙皮的男人,一边趁人不注意一点点吃掉,心中涌起既幸福又愤怒的迷乱感觉。这一把把泥土使那唯一值得她自卑自贱的男人不再遥远也更加真切,仿佛从他脚上精巧的漆皮靴在世界另一处所踏的土地传来矿物的味道,她从中品出了他鲜血的重量和温度,这感觉在她口中猛烈烧灼,在她心里留下安慰。
上面说的是《百年孤独》中的少女丽贝卡,她因无望的热恋而恢復了童年一度被治愈的食土癖(Geofagia)。小说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自传及访谈中都曾提到,他的妹妹玛尔格特幼时曾有吃土的习惯,并宣称那便是丽贝卡食土癖的原型。这里我无意质疑这位伟大神话制造者的自我诠释,不过在纪念塞万提斯逝世四百周年的时候(他和他的追随者加西亚·马尔克斯都在“四月这最残忍的季节”离开人间),我们在重温《堂吉诃德》的时候会发现,第一部第三十三章里故事中的故事,“不合时宜的好奇者”(curioso impertinente)的主人公安塞尔模也将为古怪的情爱念头所苦的自己,比作“食土的女人”:“……可是你得体谅我现在仿佛害了某种女人的病,只想吃泥土呀、石灰呀、煤炭呀,以及不堪入口、看着都反胃的东西。”(杨绛译)
另一位西班牙巴洛克文学大师格拉西安(Baltasar Garcian)在其名著《漫评人生》(El Critic6n,Ⅱ,7)也曾以嘲讽的笔触针砭这一习气:“那几位的脸色怎么会那么苍白啊?”安德雷尼奥问道。隐士回答他说:
“她们并没有生病,而是健康得很,只是在自我折磨罢了:往吃的东西中添加泥土。”(张广森译)
根据现代编者的解读,吃土(comer tierra o barro)兼有“被埋葬”(estarenterrado)的义项,引申为单相思的女子处于近乎“活埋”的状态,她们肤色苍白且毫无(“正常的”)食欲——于是,我们俨然在此遇见丽贝卡相隔四百年的前世。
二
塞万提斯的同代人,人文主义者塞巴斯蒂安·德·科瓦路维亚斯(sebastian de Covarrubias)在一六一一年版《卡斯蒂利亚语或西班牙语宝典》(Tesoro de le lengua castellana o espanola)中收录了“Bticaro”词条:“Genero de vaso,de cierta tierra colorada que traen de Portugal…Destos barros dicen que comen las damas por amortiguar la color o porgolosina viciosa…”(陶杯,以出产于葡萄牙的某种有色泥土制成……据说贵妇们食用这些陶土杯来使自己的肤色更柔和或者当作有害的零食……)原来《宫娥》中幼年的公主需要征求父母容许,是否应该接触这样“有害的零食”。这一细节透露出十七世纪西班牙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时尚,即以肤白为美,因相信黏土可以促成苍白的肤色,同时也有瘦身的功效,故而贵妇人趋之若鹜,常在饮用小陶杯中的清凉饮品(水或葡萄酒)之后,将容器本身当作可口的零食嚼碎吃掉。据学者考证,食土的习惯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由阿拉伯人从波斯人处引进,又经巴格达传到中世纪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南部(Al Andalus),渐渐扩散到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甚至远至新大陆。而服食小陶杯的风气应与葡萄牙的公主贵女嫁到西班牙有关,葡萄牙的埃斯特雷莫斯(Estremoz)即以出产芳香黏土出名。十七世纪法国女作家奥诺瓦(Mad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