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WHO)194个成员国共同承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健康威胁”(简称“2030目标”)。这一目标成为全球肝病防治领域的“一号课题”。如今,余下时间已不足10年,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距离目标还有多远?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其中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丁肝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基础上才可能感染;乙肝病毒(后称HBV)和丙肝病毒(后称HCV)因患病率高、感染易慢性化,成为目前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病毒性肝炎。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估计仍有2.96亿慢性HBV感染者,5800万慢性HCV感染者,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分别是7000万、1000万,占全球的23.6%、17.2%。也因此,中国肝病防控形势对实现“2030目标”来说,至关重要。
2020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三五”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报告全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降至1%以下,标志着我国在防控儿童乙肝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这得益于1992年开始,我国要求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如今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从9.75%下降到目前的6%左右,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率降到0.32%左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增量已经非常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表示,这是我国乙肝防治工作的重要一步。
但要消除病毒性肝炎威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2021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267万例,报告死亡2.6万人,其中病毒性肝炎分列发病数第一、死亡数第四。
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仍有7000万HBV携带者,其中至少2000万~3000万为急需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这意味着我国乙肝患者、感染者存量依然很大。
与此同时,乙肝诊疗的另一难点在于,超半数慢乙肝患者从未进行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1/3患者不知道目前已有强效的抗HBV药物。我国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HBV所致者占比分别为77%和84%。
相比之下,没有疫苗可预防的丙肝,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从数量上来看,HCV感染者大概只有HBV的1/7,但多数HCV感染者长期处于未知状态。这是因为HCV感染后,早期阶段症状轻微甚至完全没有症状,很多感染者都未能主动筛查,或即使发现感染也未能积极治疗,以致于发展到了肝硬化、肝癌的阶段。
近年来,随着对传染性肝炎研究的不断深入,病毒性肝炎防治难题正在纾解。
最新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提出,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为“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通过使用创新药物,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远期肝癌风险。同时为鼓励乙肝患者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指南》中乙肝抗病毒治疗适应症被扩大,规定只要HBV DNA检测结果为阳性、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排除其他原因),或正常但有高危风险因素(年龄超过30岁、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或没有家族史,但发现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的);或已经出现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HBV肝外表现的;或肝脏组织活检结果显示炎症纤维化患者,均应推荐抗病毒治疗。
贾继东教授对此表示,乙肝目前已经可以有效预防和临床控制。乙肝患者应尽早启动并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定期接受高敏检测,把HBV DNA长期控制在20 IU/ml以下。
在我国,丙肝的抗病毒治疗则更进一步,主要以泛基因型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为主进行治疗,坚持连续服药12周,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病毒学治愈。当然,前提是发现更多患者。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提出,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者,准备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1993年前有过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1996年前的供血浆者;或者身边的亲人,朋友感染了丙肝,上述都属于HCV高危人群,需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丙肝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即使抗病毒治疗很关键,但我国乙肝诊断率、治疗率也仅有18.7%、10.8%;2013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仅有21万余丙肝患者到医院就诊,丙肝诊断率仅为2.1%。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大众及患者对疾病不了解而造成的筛查率、诊断率、治疗率偏低;二是患者本身因病恥感不敢去公开检测、治疗。
因患有乙肝,小邻(化名)毕业后辗转换了几份工作,不敢去心仪的大公司面试,“害怕体检”。曾有一次,因体检报告被同事看到而遭遇“被疏远”,“满公司、满办公室都会说她有乙肝、她有乙肝”,压力之下,小邻最终选择离职。36岁的顾夏(化名)也曾因患有乙肝,被迫与谈婚论嫁的男友分手,对方父母那句“为什么我们有正常的孩子不娶,要娶一个有病的人”,也让她陷入自我怀疑。
小邻和顾夏的故事来自《中国新闻周刊》摄制、吉利德科学支持的微电影《成全他们的普通之事》,在“世界肝炎日”前夕上线,讲述了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日常工作、婚恋生活中的窘境。
正如影片中所反映的现象,贾继东教授表示,长期以来,大家对于乙肝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区,难免会谈“肝”色变,这也造成了乙肝患者、感染者因担心被歧视,而不敢公开去做检测、不敢公开接受治疗,这样会耽误病情,甚至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事实上,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只有发生与以上传播途径有关的高危行为,如不安全注射、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修足、文身、打耳洞等,才可能因黏膜破损出血,造成感染。而日常的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中,如同一餐厅用餐或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并不会传染HBV、HCV。
如今,随着药物的研发和普及,抗病毒治疗被提到关键位置,病毒性肝炎不仅关乎患者个人,更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应对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吉利德科学不仅推出了全球首个可实现丙肝病毒学治愈的泛基因型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和创新的慢乙肝治疗药物,还将多款全球领先的药物引入中国,通过国家医保准入平价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乙肝、丙肝患者。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多方合作,推动疾病的早诊早治和规范治疗,提高公众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帮助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提升公众健康水平。”
需要明确的是,在消除病毒性肝炎的道路上,公众不应与患者产生隔阂,而应携手对抗病毒本身。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其中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丁肝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基础上才可能感染;乙肝病毒(后称HBV)和丙肝病毒(后称HCV)因患病率高、感染易慢性化,成为目前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病毒性肝炎。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估计仍有2.96亿慢性HBV感染者,5800万慢性HCV感染者,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分别是7000万、1000万,占全球的23.6%、17.2%。也因此,中国肝病防控形势对实现“2030目标”来说,至关重要。
肝病防治新进展
2020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三五”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报告全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降至1%以下,标志着我国在防控儿童乙肝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这得益于1992年开始,我国要求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如今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从9.75%下降到目前的6%左右,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率降到0.32%左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增量已经非常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表示,这是我国乙肝防治工作的重要一步。
但要消除病毒性肝炎威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2021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267万例,报告死亡2.6万人,其中病毒性肝炎分列发病数第一、死亡数第四。
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仍有7000万HBV携带者,其中至少2000万~3000万为急需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这意味着我国乙肝患者、感染者存量依然很大。
与此同时,乙肝诊疗的另一难点在于,超半数慢乙肝患者从未进行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1/3患者不知道目前已有强效的抗HBV药物。我国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HBV所致者占比分别为77%和84%。
相比之下,没有疫苗可预防的丙肝,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从数量上来看,HCV感染者大概只有HBV的1/7,但多数HCV感染者长期处于未知状态。这是因为HCV感染后,早期阶段症状轻微甚至完全没有症状,很多感染者都未能主动筛查,或即使发现感染也未能积极治疗,以致于发展到了肝硬化、肝癌的阶段。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对传染性肝炎研究的不断深入,病毒性肝炎防治难题正在纾解。
最新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提出,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为“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通过使用创新药物,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远期肝癌风险。同时为鼓励乙肝患者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指南》中乙肝抗病毒治疗适应症被扩大,规定只要HBV DNA检测结果为阳性、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排除其他原因),或正常但有高危风险因素(年龄超过30岁、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或没有家族史,但发现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的);或已经出现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HBV肝外表现的;或肝脏组织活检结果显示炎症纤维化患者,均应推荐抗病毒治疗。
贾继东教授对此表示,乙肝目前已经可以有效预防和临床控制。乙肝患者应尽早启动并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定期接受高敏检测,把HBV DNA长期控制在20 IU/ml以下。
在我国,丙肝的抗病毒治疗则更进一步,主要以泛基因型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为主进行治疗,坚持连续服药12周,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病毒学治愈。当然,前提是发现更多患者。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提出,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者,准备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人群;1993年前有过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1996年前的供血浆者;或者身边的亲人,朋友感染了丙肝,上述都属于HCV高危人群,需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丙肝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科学认知不能“留白”
即使抗病毒治疗很关键,但我国乙肝诊断率、治疗率也仅有18.7%、10.8%;2013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仅有21万余丙肝患者到医院就诊,丙肝诊断率仅为2.1%。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大众及患者对疾病不了解而造成的筛查率、诊断率、治疗率偏低;二是患者本身因病恥感不敢去公开检测、治疗。
因患有乙肝,小邻(化名)毕业后辗转换了几份工作,不敢去心仪的大公司面试,“害怕体检”。曾有一次,因体检报告被同事看到而遭遇“被疏远”,“满公司、满办公室都会说她有乙肝、她有乙肝”,压力之下,小邻最终选择离职。36岁的顾夏(化名)也曾因患有乙肝,被迫与谈婚论嫁的男友分手,对方父母那句“为什么我们有正常的孩子不娶,要娶一个有病的人”,也让她陷入自我怀疑。
小邻和顾夏的故事来自《中国新闻周刊》摄制、吉利德科学支持的微电影《成全他们的普通之事》,在“世界肝炎日”前夕上线,讲述了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日常工作、婚恋生活中的窘境。
正如影片中所反映的现象,贾继东教授表示,长期以来,大家对于乙肝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区,难免会谈“肝”色变,这也造成了乙肝患者、感染者因担心被歧视,而不敢公开去做检测、不敢公开接受治疗,这样会耽误病情,甚至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事实上,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只有发生与以上传播途径有关的高危行为,如不安全注射、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修足、文身、打耳洞等,才可能因黏膜破损出血,造成感染。而日常的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中,如同一餐厅用餐或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并不会传染HBV、HCV。
如今,随着药物的研发和普及,抗病毒治疗被提到关键位置,病毒性肝炎不仅关乎患者个人,更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应对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吉利德科学不仅推出了全球首个可实现丙肝病毒学治愈的泛基因型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和创新的慢乙肝治疗药物,还将多款全球领先的药物引入中国,通过国家医保准入平价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乙肝、丙肝患者。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多方合作,推动疾病的早诊早治和规范治疗,提高公众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帮助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提升公众健康水平。”
需要明确的是,在消除病毒性肝炎的道路上,公众不应与患者产生隔阂,而应携手对抗病毒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