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的学习在于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价值,提高文学素养。语文课文是经过许多专家研读之后被选入教材中的,其文学价值可想而知。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立足文本仔细阅读,在细读过程中去除表象提炼精髓,体会并感悟文章韵味,挖掘文本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品词咂句、揣摩细节以及把握结构等三个方面入手,谈一谈如何细读文本、挖掘文本价值。
一、品词咂句,感受语言
词句是构成文章语言的主要部分,对词句的揣摩是阅读文章的基本要素。因此,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品味词句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们立足文本,仔细阅读构成文章的每个词句,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文章的内涵。
比如,我在教学《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时,为了引导学生们更好地感受这篇文章中的语言特色,感受郁达夫散文的意境,我引导学生们对这篇文章进行品词咂句的欣赏,感悟语言的魅力。首先,我引领学生们对文章进行了朗读。然后,我要求学生们对文章引用的诗句进行分析,感受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并透过这些诗句的描写感受文中描写的美景。学生们经过一番朗读之后,对文章中的诗句进行了分析:日暮时分伴着雪景的老友相见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雪后早晨是“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全文并没有直接写景但是通过引入诗句为全文的景物描写留下了深刻的意境。学生们通过对全文语句的分析,充分感受到美丽的江南雪景。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对文章词句的品析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对于文章的掌握程度,更好地体会文本的意境,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能够立足文本,品词咂句感受语言。
二、揣摩细节,咀嚼内涵
在文本细读充分挖掘文本价值中,除了品词咂句推敲言语外,还需要挖掘文章中的细节,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深入分析,提升学生的能力进而挖掘出文本的价值。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揣摩细节,使他们在对细节的揣摩过程中咀嚼文本体悟文章内涵,同时使他们与文本产生共鸣,进一步挖掘文本中的价值,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好探究、喜思考的文本细读者。
比如,我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的内容时,由于文章中人物众多,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把握每个角色的故事与特点,我要求他们仔细阅读文章并细细揣摩文章中的人物表情这些细节。学生们纷纷开始了阅读,阅读后他们表示:“文章中出现最多的表情就是各人物的笑。”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后我对他们说:“现在大家从各人物的笑这个细节出发,细细揣摩一下不同的笑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学生们纷纷开始了对细节的揣摩,随后他们总结出:“以林黛玉为例,她进贾府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只因怕人耻笑,表现出林黛玉是一个小心谨慎、内心痛苦的人,在见王熙凤时她‘陪笑见礼’,见邢夫人与王夫人时也是客客气气陪笑,这些细节都足以见得林黛玉生活辛苦,处处刻意。”也有同学说:“以王熙凤为例,未见其人而先闻笑声,在面对林黛玉时更是握手笑着赞叹林黛玉,且笑得无所顾忌,可见她是一个不受拘束、自然直率的人,同时也能看出她是一个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人。”……学生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我带领他们对各人物的笑又进行了细细品读。
通过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细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好探究、喜思考的习惯,而且能够使他们挖掘到文章深处的东西,引导他们咀嚼到文章的内涵,进一步提升文本的价值。
三、把握结构,鉴赏构思
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作者在写作时必然会先有文章的整体构思,在此基础上增添其他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善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结构,深度剖析文章思路,并帮助他们以文本为基础学会鉴赏作者的构思,体会文本的价值,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比如,我在教学《祝福》这一篇课文时,在初读课文时我先是让学生们阅读文章前半部分,在阅读了这部分后学生们了解到祥林嫂死亡,他们表示对祥林嫂的死因非常好奇。于是我对他们说:“既然大家如此好奇,那么现在大家开始阅读后半部分的文章,并总结出文章的主要结构。”学生们纷纷开始了阅读,阅读后他们回答说:“文章先是写祥林嫂死亡,后开始写祥林嫂初来鲁镇直到死亡的过程,可见此篇文章的结构为倒叙。”学生们发表完见解后,我要求他们考虑:作者如此构思有什么好处?他们回答说:“这样写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想要继续读下去。”学生们回答完后,我开始带领他们细品文章。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了文章的两条线索:作者的所见所闻、卫老婆子。根据这两条线索学生们展开了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和探究。
可见,通过引导学生们学习文章的结构不仅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文章的构思,把握文章整体结构,同时使得他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够借助于这些结构为自己的作品增光添彩。
总而言之,细读文本就是通过文章的细微处揣摩文章的感情,从而达到品味经典的效果。而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读文本,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得學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挖掘文章的价值,还能促使学生在文本细读的道路上,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方式,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同时,整体提高文学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一、品词咂句,感受语言
词句是构成文章语言的主要部分,对词句的揣摩是阅读文章的基本要素。因此,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品味词句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们立足文本,仔细阅读构成文章的每个词句,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文章的内涵。
比如,我在教学《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时,为了引导学生们更好地感受这篇文章中的语言特色,感受郁达夫散文的意境,我引导学生们对这篇文章进行品词咂句的欣赏,感悟语言的魅力。首先,我引领学生们对文章进行了朗读。然后,我要求学生们对文章引用的诗句进行分析,感受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并透过这些诗句的描写感受文中描写的美景。学生们经过一番朗读之后,对文章中的诗句进行了分析:日暮时分伴着雪景的老友相见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雪后早晨是“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全文并没有直接写景但是通过引入诗句为全文的景物描写留下了深刻的意境。学生们通过对全文语句的分析,充分感受到美丽的江南雪景。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对文章词句的品析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对于文章的掌握程度,更好地体会文本的意境,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能够立足文本,品词咂句感受语言。
二、揣摩细节,咀嚼内涵
在文本细读充分挖掘文本价值中,除了品词咂句推敲言语外,还需要挖掘文章中的细节,通过对细节描写的深入分析,提升学生的能力进而挖掘出文本的价值。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揣摩细节,使他们在对细节的揣摩过程中咀嚼文本体悟文章内涵,同时使他们与文本产生共鸣,进一步挖掘文本中的价值,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好探究、喜思考的文本细读者。
比如,我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的内容时,由于文章中人物众多,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把握每个角色的故事与特点,我要求他们仔细阅读文章并细细揣摩文章中的人物表情这些细节。学生们纷纷开始了阅读,阅读后他们表示:“文章中出现最多的表情就是各人物的笑。”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后我对他们说:“现在大家从各人物的笑这个细节出发,细细揣摩一下不同的笑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学生们纷纷开始了对细节的揣摩,随后他们总结出:“以林黛玉为例,她进贾府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只因怕人耻笑,表现出林黛玉是一个小心谨慎、内心痛苦的人,在见王熙凤时她‘陪笑见礼’,见邢夫人与王夫人时也是客客气气陪笑,这些细节都足以见得林黛玉生活辛苦,处处刻意。”也有同学说:“以王熙凤为例,未见其人而先闻笑声,在面对林黛玉时更是握手笑着赞叹林黛玉,且笑得无所顾忌,可见她是一个不受拘束、自然直率的人,同时也能看出她是一个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人。”……学生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我带领他们对各人物的笑又进行了细细品读。
通过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细节,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好探究、喜思考的习惯,而且能够使他们挖掘到文章深处的东西,引导他们咀嚼到文章的内涵,进一步提升文本的价值。
三、把握结构,鉴赏构思
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作者在写作时必然会先有文章的整体构思,在此基础上增添其他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善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结构,深度剖析文章思路,并帮助他们以文本为基础学会鉴赏作者的构思,体会文本的价值,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比如,我在教学《祝福》这一篇课文时,在初读课文时我先是让学生们阅读文章前半部分,在阅读了这部分后学生们了解到祥林嫂死亡,他们表示对祥林嫂的死因非常好奇。于是我对他们说:“既然大家如此好奇,那么现在大家开始阅读后半部分的文章,并总结出文章的主要结构。”学生们纷纷开始了阅读,阅读后他们回答说:“文章先是写祥林嫂死亡,后开始写祥林嫂初来鲁镇直到死亡的过程,可见此篇文章的结构为倒叙。”学生们发表完见解后,我要求他们考虑:作者如此构思有什么好处?他们回答说:“这样写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想要继续读下去。”学生们回答完后,我开始带领他们细品文章。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了文章的两条线索:作者的所见所闻、卫老婆子。根据这两条线索学生们展开了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和探究。
可见,通过引导学生们学习文章的结构不仅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文章的构思,把握文章整体结构,同时使得他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能够借助于这些结构为自己的作品增光添彩。
总而言之,细读文本就是通过文章的细微处揣摩文章的感情,从而达到品味经典的效果。而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读文本,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得學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挖掘文章的价值,还能促使学生在文本细读的道路上,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方式,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同时,整体提高文学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