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难写,对作文失去信心,以至于怕写作文。我觉得这与教师的指导有关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喜欢作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摒弃形式,激发欲望,唤来“想写”
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学生没有欲望和兴趣;其次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方法多种多样。首先,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生活生激情,生活产感受,作文就有了材料。其实,学生的激情和感受并不少,少的是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我们都发现学生一旦下课后唧唧咋咋、争先恐后的说个不停的那些话所反应的那些事,其实就是“激情”和“感受”的真实流露。如果把这些事用完整的,有层次通顺的文字记叙下来,这便是简单的作文了。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其次,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切忌那种作文前胡乱的抛给学生一个题目,然后叮咛几句“选材要精,句子要通,中心要明,层次要清”之类的不痛不痒的要求。再次,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空洞。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奔放之时,就是快乐再现之处。快乐产生了,兴趣就相随了。
二、鼓励真话,欣赏真情,解决“写啥”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素材。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例如:我的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我把妈妈叫阿姨》的文章,文章真实的告诉了“我”为什么把妈妈叫阿姨,叫阿姨时的心情如何。全文如泣如诉,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曾安排了学生写一篇记忆中最难忘的作文,把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其中有一个学生写了给爷爷烧百纸的情景;“……呼啦呼啦的火焰中,浓烟带着还没有烧尽的纸票在我头顶上乱窜,透过火光,我仿佛看到了爷爷慈祥的面容,仿佛感到爷爷伸手抚摸我的面颊,仿佛听到爷爷开他小柜子的咯吱声,为我取早已准备好的零花钱......”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就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
三、教给方法,落实指导——解决“咋写”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我们之所以能认得班上的每一个同学,是因为每个同学在相似之外都各具特点。观察要抓特点。马和骡子虽很相似,但马非骡,骡亦非马。为什么,有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例如:《金色的鱼钩》一课文中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就从侧面反映出他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颧骨高,背驼了。”是因为自己不吃东西留给小战士吃的缘故。通过启发、点拨,让学生明白外貌描写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写什么,哪些内容要详写,哪些内容要略写。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否则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后,让学生懂得作文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没有语言积累,就谈不上作文。可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四、重视修改,注重讲评,解决“写好”
1、叶圣陶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对学生的底稿要采取自改、互改、小组改。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对景象多问几个到底怎么样?句子就具体了、生动了。结构是骨架,具体是血肉,生动是肤泽。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再配上冰清玉洁的肤泽,可谓健康完美。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但切忌对劣质作文横加指责一棍子打死。鼓励会使学生产生信心,只要教师给学生点阳光,他的作文也许会灿烂起来。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教无定法,愿我们扬长避短,殊途同归,为学生的作文如同他们的人一样美丽而不懈的再感悟、再提高。
一、摒弃形式,激发欲望,唤来“想写”
作文教学难,难就难在学生没有欲望和兴趣;其次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方法多种多样。首先,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生活生激情,生活产感受,作文就有了材料。其实,学生的激情和感受并不少,少的是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我们都发现学生一旦下课后唧唧咋咋、争先恐后的说个不停的那些话所反应的那些事,其实就是“激情”和“感受”的真实流露。如果把这些事用完整的,有层次通顺的文字记叙下来,这便是简单的作文了。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其次,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切忌那种作文前胡乱的抛给学生一个题目,然后叮咛几句“选材要精,句子要通,中心要明,层次要清”之类的不痛不痒的要求。再次,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空洞。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奔放之时,就是快乐再现之处。快乐产生了,兴趣就相随了。
二、鼓励真话,欣赏真情,解决“写啥”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素材。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例如:我的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我把妈妈叫阿姨》的文章,文章真实的告诉了“我”为什么把妈妈叫阿姨,叫阿姨时的心情如何。全文如泣如诉,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曾安排了学生写一篇记忆中最难忘的作文,把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其中有一个学生写了给爷爷烧百纸的情景;“……呼啦呼啦的火焰中,浓烟带着还没有烧尽的纸票在我头顶上乱窜,透过火光,我仿佛看到了爷爷慈祥的面容,仿佛感到爷爷伸手抚摸我的面颊,仿佛听到爷爷开他小柜子的咯吱声,为我取早已准备好的零花钱......”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就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
三、教给方法,落实指导——解决“咋写”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我们之所以能认得班上的每一个同学,是因为每个同学在相似之外都各具特点。观察要抓特点。马和骡子虽很相似,但马非骡,骡亦非马。为什么,有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例如:《金色的鱼钩》一课文中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就从侧面反映出他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颧骨高,背驼了。”是因为自己不吃东西留给小战士吃的缘故。通过启发、点拨,让学生明白外貌描写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写什么,哪些内容要详写,哪些内容要略写。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否则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后,让学生懂得作文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没有语言积累,就谈不上作文。可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四、重视修改,注重讲评,解决“写好”
1、叶圣陶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对学生的底稿要采取自改、互改、小组改。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对景象多问几个到底怎么样?句子就具体了、生动了。结构是骨架,具体是血肉,生动是肤泽。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再配上冰清玉洁的肤泽,可谓健康完美。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但切忌对劣质作文横加指责一棍子打死。鼓励会使学生产生信心,只要教师给学生点阳光,他的作文也许会灿烂起来。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教无定法,愿我们扬长避短,殊途同归,为学生的作文如同他们的人一样美丽而不懈的再感悟、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