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猪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4256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年夏天到昆明出差,回来的时候在昆明西郊看到奇特的一幕:远处的垃圾场上,蠕动着几个小黑点,原以为是几个靠捡垃圾谋生的破烂王,但看上去又有点异样,把头伸出车窗仔细瞧瞧,原来是一群肥猪低着头在拱垃圾堆里的东西吃。可以想象,那是一片臭气熏天、飞满绿头苍蝇的垃圾场,在夏天30℃的高温下,散发出一阵阵令人窒息的恶臭,可那些蠢猪却在垃圾堆里吃得津津有味。很显然,垃圾堆里有它们喜欢吃的“美食”,是些什么东西呢?烂梨、烂苹果、西瓜皮、黄菜叶、霉变过期的饼干糕点、剩菜剩饭……我没有见过如此养猪的人,竟算计得如此精明,把这些令人讨厌的废物变成一头头大肥猪,但这种靠吃垃圾养出来的猪你敢吃吗?
  我认识的李女士在一家银行上班,有一次她买了一块猪肉回来,炒出来后吃着竟然会有一股牛羊肉的膻味。李女士最讨厌牛羊肉的气味了,一闻到就会恶心、厌食,可猪肉里怎么会有牛羊肉的气味呢?她以为是自己的味觉出了问题,一问与她一起吃饭的老公和孩子,他们吃着也说是有一股牛羊肉的气味。想着用香油炸熟后猪肉会香一些,能把这股奇怪的气味掩盖,没想到炸脆了的猪肉气味更大,还未入口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羊膻味。李女士和丈夫都感到很纳闷,明明是一块猪肉,咋就会吃出了牛羊肉的味道?这岂不是公鸡下蛋,咄咄怪事?他们一个电话打到了楚雄州电视台,想请记者帮忙把这等怪事搞搞清楚。记者来了后,用鼻子闻了闻那碗香油炸出的猪肉后,也说的确是有一股羊膻味。但人的嗅觉、味觉千差万别,再加之暗示等心理因素,万一搞错了岂不是对观众不负责任!于是记者请来了畜牧局和卫生监督所的专家,还有七八名不知情的群众,对那碗肉进行品尝,然后再问他们是什么肉,有的竟然说是牛肉,也有的说是羊肉,就是没有说是猪肉的。当主人说明这是一碗猪肉时,大家都不相信,只有卫生监督所的专家说是不是油炸时温度过高或放置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哈喇味?恰巧这块猪肉还剩1/3的瘦肉,为了解除专家的疑惑,主人又把这块猪肉从冰箱里拿出来,切了一些用香油炸熟后作对比,结果与前者无异。
  问题追查到卖猪肉的屠宰户那里,才有了一点眉目。原来,这头猪收购于楚雄市郊区一个叫大石铺的地方,专门给猪喂食一家卖牛羊肉的餐馆里挑回来的泔水。但我还是有点想不通:喂牛羊肉餐馆泔水的猪,居然有牛羊肉的味道,这怎么可能?要是把牛或羊的部分基因植入猪体内那还差不多。当记者问专家这种长期喂泔水的猪肉能不能吃时,专家说,由于猪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改变,有可能会导致猪肉结构变异,甚至诱发其基因突变。喂泔水养出来的猪,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如果泔水中有害物质较多,就会在其体内残留、富集,进而有可能影响到人体健康。
  张师傅有一次买了块猪肉回来炼油,当他准备把炼好的猪油倒入瓷碗的时候,发现猪油与平时炼出的有些不一样,颜色特别深,呈金黄色,对光看时还会闪闪发亮,这使他顿生疑惑:这油能吃吗?他听别人说过一种叫黄膘猪的猪肉,是不能吃的。他拿着买来的猪肉向卖肉者询问,这猪肉是不是黄膘猪,能不能吃?卖肉者拍着胸脯说不是黄膘猪,叫他放心食用,他也就放心地回家了。可到了晚上煮菜的时候,他从冰箱里端出这碗猪油,油的颜色却又变成了乳白色,放到锅里一加热,又回到了先前的深黄色,这一显著变化,又使张师傅害怕起来:这猪油里是不是有什么化学物质,比如兽药之类,他知道,那些害瘟病的猪,兽医们都喜欢成倍地用猛药,要是几大盒针水打下去还没有救,就一刀将猪杀死放血后卖猪肉。张师傅再次找到卖肉者时,他却死活不承认猪肉是他卖的,并叫张师傅拿出买肉的发票来,可张师傅买猪肉从来没要过发票,他一气之下就投诉到工商局,人家派人来检查了这块猪肉后告诉张师傅:你买着了一块老母猪肉,由于饲养时间长,脂肪沉积,炼出来的油就呈金黄色,但吃还是可以吃的。
  现在农村人养商品猪,不像我们当年循规蹈矩,而是走歪门邪道,喜欢用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中含有生长激素、抗菌素等物质,一包30多元的添加剂,喂四五个月就能催生出一头大肥猪,只要用上了这种催化剂,就可以少喂猪食,节省饲料,缩短出栏周期,大大地降低了养猪成本,但如此饲养出来的猪,实在叫人不放心。前几天,我们医院的刘医生跟我说,他媳妇买了块猪肉来炼油,但那油实在是没法吃,煮菜时放了两大调羹猪油,可煮出的菜没有一点油星子,也吃不出一点油的味道。他说一定是买到了喂催长素的猪肉。
  凡此种种不正常的养猪方法,都不具备猪健康生长的环境和条件。只有猪健康了,其肉才有安全保障。如此养出来的猪,我将视其为垃圾,就叫它垃圾猪吧!
其他文献
食品设计:    感受吃之外的乐趣  Ciboh公司的展台内围了一大群年轻女孩,两位青春活泼的意大利女孩在给前来的女孩免费化妆。正在纳闷食品展上怎么会跑来化妆品公司,定睛一看,化好妆的女孩子脸上沾满了一粒粒彩色的“雀斑”;浓密的“眼睫毛”忽闪忽闪,还有巧克力色的腮红,一切都将女孩衬托得可爱极了。女孩走出人群,舔着嘴唇上的“口红”,兴奋地大叫:“好甜的草莓酱!”想不到吧,这些化妆品都是可以吃的:“雀
期刊
在过去,农村人一日三餐多是端着碗往门槛上一蹲,或坐在磨盘上,呼噜呼噜就吃开了,可谓随便至极。但一遇待客或赴席,个个都有板有眼,规矩大得很。这就是“穷讲究”,越穷越要讲礼数,以免被人瞧不起。  农村人对食礼的遵循,犹以“吃席”为典型。旧时农村常有红白事情,我还穿开裆裤时,常跟着去吃席,深觉有时吃也是很累人的一件事情。  农村水席,桌是八仙桌,入座前须推让半天方能安坐。席是流水席,上一道撤一道。每道菜
期刊
1659、林彪爱吃黄豆。电影《辽沈战役》反映塔山阻击战那幕场景,就有林彪一边吃着黄豆一边说:“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据程子华和胡奇才回忆,这是林彪原话。  1660、罗贵波陪同毛泽东在1951年秘密会见越南主席胡志明,在宴会上胡谈起越南人也喜欢吃辣椒。说越南辣椒,是一二米高小树,辣椒朝天长,将它放入鱼露,加些柠檬配在一起吃。毛也介绍,自己是湖南人喜吃辣椒,朱总司令是四川人,吃得
期刊
“上海菜就是浓油赤酱”,这似乎是许多人对上海菜的总体印象。仔细考察“上海味道”的形成过程,“浓油赤酱”跟海边渔村的饮食习惯好像是“浑身勿搭界”。几千年来,上海的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头是一日两餐,后来慢慢衣食丰足了,才得以一日三餐。据我在40年前下乡搞“四清”时,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体会,即便一日三餐,也多是两稀一干,不过晚上的粥稠些。农忙时才准许两干一稀,但晚上必定是菜饭——糠菜半年粮
期刊
“萨莉亚”的店堂并不大,米黄色的墙壁和欧式吊顶,挂几幅欧洲风情的油画印刷品。前后两个大厅,各有三四十张桌。我特别欣赏两尺见方的小餐桌,面对面只有两张椅子,桌上的小竹篮里面放着两副刀叉和银匙,两个白瓷小碟子,银色金属架上有一小瓶黑胡椒和一小瓶细盐,这种布置简洁温馨,别具匠心,好像与客人心心相印。桌上还有个大口玻璃杯,存放很多餐巾纸,任你取用。  傍晚五点半,“萨莉亚”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沿着墙壁有一
期刊
有个成语叫“巧舌如簧”,其意是指舌头灵巧得像乐器中的簧片一样,形容人能说会道,花言巧语。  小小的一个舌头,只有10厘米长、60克重,但其内部结构却令人瞠目惊叹。舌内肌的4块肌肉分别各自收缩或组合收缩,可使舌头伸长缩短,变窄或变薄。再加上3对舌外肌,使舌头可向前伸出嘴外,可后缩,将食物有力地推入食道。人有了动态万千的舌头,才能准确发音讲话、唱歌、吹口哨。只要稍加训练,舌还能发出巧妙的弹音,唱地道的
期刊
“房前屋后,种瓜种豆”、 “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这是乡村百姓常挂嘴边的农谚,两句农谚还真体现了村野之民勤快的美德,用现在的观点来审视,看出村野之民多么珍惜土地资源和农事时令,哪怕仅有那么一小块旮旯地,都要让四季长出鲜艳的色彩。房前屋后那一小块一小块的旮旯地,种上四季青菜后,就成了一个小家庭的菜篮子,基本满足了一个小家庭的盘中餐,还营造了文化与自然的居家生态环境,既增添了春意,又收获了秋色,何
期刊
玉子烧    鸡蛋有营养,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这样教育他们。小毛头从能吃1/4蛋黄到1个炖蛋,渐渐长大,直到会自己动手煎荷包蛋、炒蛋炒饭。前几天女儿的外教上课提问:“哪个同学会做菜?”一个班级的同学几乎都举起了手。外国人很奇怪,转念一想,又狡诈地问:“谁会做与蛋没有关系的菜?”结果没有一个同学举手了,你看我,我看你,哈哈大笑。  鸡蛋在日语汉字中为“玉子”,挺形象的。日式玉子烧台湾人叫咸蛋卷,甜甜的
期刊
不论中外,文字中一个“金”字,都有“极品”、“优秀品”的意思,比如“流金岁月”、“怀旧金曲”、“黄金时代”、“金饭碗”……可见黄金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因为黄金是公认的财富象征,相对薄薄的纸币,它沉甸甸、黄澄澄,很有种财力的“质”的感觉,故而它的价值虽是浮动的,但在老百姓心目中,黄金保值的概念,固若金汤。  因为黄金是可以分割的,不像地产、企业,极具灵活性和流动性,因而对一般草根平民,也可以发发
期刊
说到上海的小菜场,人们首先会想到三角地菜场,还成为电车站的站名。其实,位于今中信泰富广场现址的陕北菜场,这一带老街坊一直习惯叫西摩路小菜场,其历史渊源同样悠久且更具几分传奇色彩。  老街坊们对西摩路的忆旧,不大会想到何东大宅宋氏老宅包括那里的犹太会堂,但绝对怀念西摩路小菜场,民以食为天嘛。  西摩路小菜场已成这一带的地标,是街坊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地方。西摩路小菜场,大约是仅次于虹口三角地小菜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