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是基础中的基础。计算能力是要从小培养的,任何时候不能松懈,更不能欠帐。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计算能力的培养,要在分析学生错误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训练。它是一个漫长、繁琐、耐心、细致的过程。
关键词:计算能力;兴趣;分析;习惯;检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是基础中的基础。计算能力是要从小培养的,任何时候不能松懈,更不能欠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文旨在揭示小学生口算及笔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并探讨解决的方法,暂不包含对估算和简便计算部分的研究。
一、学生计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做了充分的调查和思考后,我总结出以下几大原因。
(一)粗心大意
主要表现为不认真审题,不细心思考,常抄错题目。在横式上写计算结果时,有的学生会忘记,还有学生会把验算的结果写上去,比如本来是要写减法的差和加法的和,却常常是写成了减法中的被减数或加法中的一个加数。
(二)书写不工整,不规范
其结果就是导致自己经常把前面写的东西认错,抄错。一些喜欢随意乱涂改的学生,在把做题版面占完以后,常导致没地方继续做题。还有学生在竖式计算时,竖式歪扭,对位不准,最后常把数字错位相加。
(三)欠帐太多,基础较弱
如一年级20以内加减学得不扎实,造成在完成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又如一些学生二年级时的乘法口诀背得不落实,以后的乘除法经常出错。
(四)算理模糊,思维不清晰,胡乱运用简便运算
如:857-139-39=857-100=757。
(五)对自己要求不高,求快出错
这主要是一些有惰性的学生常犯的错。他们对错误和教师的批评并不很在意,只希望快點完成,也不会验算和检查,当然会忙中出错。
(六)易受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如学生在学20以内退位减法后,不退位减法却经常出错了。如出现17-6=9,14-3=9之类的错误。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其实是因为近段时间大量练习16-7和13-4这一类的退位减法,让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
二、应对的主要措施
(一)帮助学生摒弃“计算无用论”
让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计算是很重要的。告诉他们:虽然科学的发展,大量复杂的计算都已交由机器完成,但每个人还是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计算,何况机器的计算能力也是由完全懂得计算的人设计出来的。
(二)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虽然我并不承认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但认为计算却是这门学科里相对枯燥的部分。对于计算,适量的反复训练是必须的,但如果尽量变换方式,将使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并不觉得那么累。又如教师大量收集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整理出来让学生评判,偶尔让他们从繁重的做题练习中暂时解放出来,通过评价别人的错误,丰富经验,防止自己出现类似错误。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上来的数。这类错误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导致错误的原因很多,教师不要只是错了就打叉,就埋怨,这没什么效果,而是应该冷静下来分析下其中原因,并把原因归类,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解惑。实在不得其解,要向学生了解他是怎么想的。只有对症的良方才是最有效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
(五)计算也要“记算”
意即记住一些必要的数据和一些简单题目的结果,这样,就不用每次见到那些简单题目都要重新计算,就是那些需要计算的题目也会更快更准确。如果只是掌握了计算方法,总是按部就班的计算,往往计算量很大,也容易出错。学生在长期大量的计算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记住一些题目的结果。20以内加减法和所有乘法口诀是必须记牢的,和25×4、125×8类似的题目记得越多,算起来就越是得心应手。到了六年级,圆半径为常用数时的周长和面积值都是建议学生记住的,因为学生整天都要计算与这些数相关的题目。
(六)教育学生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我常常教育学生:检查是枯燥的,但也非常重要的,错误再所难免,但谁能静下心来检查,就会减少出错的机会,就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和羡慕的对象。检查不能是象征性的,而是要比做题时更加细心,或者换一个角度思考,换一种方法来计算,才能最大限度发现自己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小学的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不断有新问题出现,它是一个漫长、繁琐、耐心、细致的过程。俗话说:一天不练,手生脚慢,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就一定会大有成效。
关键词:计算能力;兴趣;分析;习惯;检查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学生的计算能力则是基础中的基础。计算能力是要从小培养的,任何时候不能松懈,更不能欠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本文旨在揭示小学生口算及笔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并探讨解决的方法,暂不包含对估算和简便计算部分的研究。
一、学生计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做了充分的调查和思考后,我总结出以下几大原因。
(一)粗心大意
主要表现为不认真审题,不细心思考,常抄错题目。在横式上写计算结果时,有的学生会忘记,还有学生会把验算的结果写上去,比如本来是要写减法的差和加法的和,却常常是写成了减法中的被减数或加法中的一个加数。
(二)书写不工整,不规范
其结果就是导致自己经常把前面写的东西认错,抄错。一些喜欢随意乱涂改的学生,在把做题版面占完以后,常导致没地方继续做题。还有学生在竖式计算时,竖式歪扭,对位不准,最后常把数字错位相加。
(三)欠帐太多,基础较弱
如一年级20以内加减学得不扎实,造成在完成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又如一些学生二年级时的乘法口诀背得不落实,以后的乘除法经常出错。
(四)算理模糊,思维不清晰,胡乱运用简便运算
如:857-139-39=857-100=757。
(五)对自己要求不高,求快出错
这主要是一些有惰性的学生常犯的错。他们对错误和教师的批评并不很在意,只希望快點完成,也不会验算和检查,当然会忙中出错。
(六)易受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如学生在学20以内退位减法后,不退位减法却经常出错了。如出现17-6=9,14-3=9之类的错误。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其实是因为近段时间大量练习16-7和13-4这一类的退位减法,让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
二、应对的主要措施
(一)帮助学生摒弃“计算无用论”
让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计算是很重要的。告诉他们:虽然科学的发展,大量复杂的计算都已交由机器完成,但每个人还是必须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计算,何况机器的计算能力也是由完全懂得计算的人设计出来的。
(二)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虽然我并不承认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但认为计算却是这门学科里相对枯燥的部分。对于计算,适量的反复训练是必须的,但如果尽量变换方式,将使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并不觉得那么累。又如教师大量收集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整理出来让学生评判,偶尔让他们从繁重的做题练习中暂时解放出来,通过评价别人的错误,丰富经验,防止自己出现类似错误。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上来的数。这类错误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导致错误的原因很多,教师不要只是错了就打叉,就埋怨,这没什么效果,而是应该冷静下来分析下其中原因,并把原因归类,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解惑。实在不得其解,要向学生了解他是怎么想的。只有对症的良方才是最有效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
(五)计算也要“记算”
意即记住一些必要的数据和一些简单题目的结果,这样,就不用每次见到那些简单题目都要重新计算,就是那些需要计算的题目也会更快更准确。如果只是掌握了计算方法,总是按部就班的计算,往往计算量很大,也容易出错。学生在长期大量的计算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记住一些题目的结果。20以内加减法和所有乘法口诀是必须记牢的,和25×4、125×8类似的题目记得越多,算起来就越是得心应手。到了六年级,圆半径为常用数时的周长和面积值都是建议学生记住的,因为学生整天都要计算与这些数相关的题目。
(六)教育学生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我常常教育学生:检查是枯燥的,但也非常重要的,错误再所难免,但谁能静下心来检查,就会减少出错的机会,就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和羡慕的对象。检查不能是象征性的,而是要比做题时更加细心,或者换一个角度思考,换一种方法来计算,才能最大限度发现自己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小学的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不断有新问题出现,它是一个漫长、繁琐、耐心、细致的过程。俗话说:一天不练,手生脚慢,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就一定会大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