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牧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教给学生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目的是为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掌握学习的最佳方法,探究认知的最佳途径,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关键词】牧区小学语文 ; 自学能力; 培养
所谓的自学能力就是在教与学过程中,不依赖教师的教,而按教师给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主动地、独立地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智力,就可以終生受益。
对于牧区的学生来说,要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的阅读、理解与自学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首先,天地广大,知识无穷;社会发展,知识更新;教师的知识有限,不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配给学生,更多的则是让学生自己去找。其次,学习任务的完成,终究是靠学生自己,而不是靠教师。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无需依赖教师而独立阅读、理解等。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牧区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重在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家一语道破了教师责任贵在教法,让学生自求得之。所以,授之以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要让牧区学生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增强智力刺激,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饥饿感”,维持学习兴趣,激发求职欲,从而促进教学双发的积极性得到发挥。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进校第一天,上新课前,首先要有计划地给学生上好一堂如何学习的学习方法的课。为了能够让牧区的学生正确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牧区学生的实际和个性,勇于质疑,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在自学的过程中会产生疑难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切勿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要做好引导工作。一要鼓励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得出答案;二要进行恰当的启发提示,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教师点播在刀刃上,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在指导自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层层设疑,逐节给自己提出问题。广泛阅读了介绍学习方法的书籍、杂志。并择其要点介绍给学生。譬如:“多读多写法”。这是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多写,才能产生语感(对于牧区的学生来说,找到语感是关键的环节)。形成技巧,掌握规律。此外通过读课文、识生字解难字、写提要、明中心、品写法。在课内形成:初读、细读、精读、记读。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就能自觉学习,有效地学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教改,建立学习常规,让学生逐步养成自学习惯。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批注解疑,课后先复习后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当然,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常规的建立和实施,必需耐心诱导,反复训练。从而让牧区学生自觉执行,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有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教师首先要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智力基础和已经具有的良好习性,有的放矢。任何一篇课文,字、词、句、段、篇,学生总有一部分是理解的,根本用不着教师讲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值得思考的预习题,让学生凭借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动手、动口、动脑,在课本上作一些圈圈点点。每次作业,要求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作文草稿,让学生自改、互改,查寻自己的疏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每人都要有摘录笔记,周周进行笔记传阅。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
收稿日期:2011-10-06
【关键词】牧区小学语文 ; 自学能力; 培养
所谓的自学能力就是在教与学过程中,不依赖教师的教,而按教师给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主动地、独立地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智力,就可以終生受益。
对于牧区的学生来说,要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的阅读、理解与自学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首先,天地广大,知识无穷;社会发展,知识更新;教师的知识有限,不能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配给学生,更多的则是让学生自己去找。其次,学习任务的完成,终究是靠学生自己,而不是靠教师。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无需依赖教师而独立阅读、理解等。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牧区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重在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家一语道破了教师责任贵在教法,让学生自求得之。所以,授之以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要让牧区学生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增强智力刺激,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饥饿感”,维持学习兴趣,激发求职欲,从而促进教学双发的积极性得到发挥。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进校第一天,上新课前,首先要有计划地给学生上好一堂如何学习的学习方法的课。为了能够让牧区的学生正确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牧区学生的实际和个性,勇于质疑,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在自学的过程中会产生疑难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切勿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要做好引导工作。一要鼓励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得出答案;二要进行恰当的启发提示,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教师点播在刀刃上,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在指导自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层层设疑,逐节给自己提出问题。广泛阅读了介绍学习方法的书籍、杂志。并择其要点介绍给学生。譬如:“多读多写法”。这是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多写,才能产生语感(对于牧区的学生来说,找到语感是关键的环节)。形成技巧,掌握规律。此外通过读课文、识生字解难字、写提要、明中心、品写法。在课内形成:初读、细读、精读、记读。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就能自觉学习,有效地学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教改,建立学习常规,让学生逐步养成自学习惯。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批注解疑,课后先复习后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当然,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常规的建立和实施,必需耐心诱导,反复训练。从而让牧区学生自觉执行,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有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教师首先要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智力基础和已经具有的良好习性,有的放矢。任何一篇课文,字、词、句、段、篇,学生总有一部分是理解的,根本用不着教师讲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值得思考的预习题,让学生凭借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动手、动口、动脑,在课本上作一些圈圈点点。每次作业,要求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作文草稿,让学生自改、互改,查寻自己的疏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每人都要有摘录笔记,周周进行笔记传阅。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
收稿日期:201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