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来源 :继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是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的平台,职业教育质量影响人力资源的质量,职业教育水平影响着我国国家技术能力的提高,影响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助推器”。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职业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平台
  
  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的平台。职业教育促进人力资源开发,首先是职业教育政策的完善,通过制定职业教育的政策、法令发挥其开发功能,为劳动人口提供求学、就业的机会,调动劳动人口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活动。二是企事业单位在用人和组织职业培训等方面进行开发,把学习为了工作与工作需要学习、让人适应工作与让工作适合人协调起来,职业培训与个人发展同步,单位发展与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相和谐,使得工作过程成为才能开发过程。三是职业院校的培养性开发,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这么大的教育规模,这么强烈的社会需求,迫切要求职业教育快速提高质量。只要抓住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机遇,只有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才能真正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因此,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国家的技术能力。四是劳动人口的自我开发,也需要职业教育机构为他们提供平台。
  
  二、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我国现阶段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尤为迫切。首先,我国初、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较低,如果这些适龄青年未经任何职业教育和培训就进入社会,就个人来说,不仅增加了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而且由于其文化技术素质较低,也很难实现就业。从我国经济运行过程来看,由于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其次,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结构性失业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下岗、失业人员的转岗和再就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教育和培训。
  市场需求是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切入点。职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与行业、企业、农村和社会用人部门密切相关,与经济建设同呼吸,共命运。所以职业教育要保证直接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必须立足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主要从事成熟理论和技术应用和操作的应用技术人才;必须立足知识和技能特定的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操作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使职业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能用现代新工艺、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建新型产业和新岗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立足适应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确定教学计划、技能训练设施和考核鉴定规范。以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切实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本,切实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
  
  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提高国家技术能力的关键
  
  国家“十一五”规划贯穿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提出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从优化产业结构中求发展,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中求发展;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要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物流、旅游和社区服务业。提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是“十一五”期间的根本任务,技术能力是推动产生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只有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才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要求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必须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开发。因此,必须扩大中职招生规模,积极发展高职教育,使更多初、高中毕业生能够有机会接受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职业培训;必须注重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投入产生效益,关注就业形式的变化,根据市场需要对人力资源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对技术专业体系和知识结构等进行更新和改革;必须认真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四、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大有作为
  
  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助推器”。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民改善与自然资源关系的中介。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和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手段。农民兼业化在发达国家非常普遍,日本至今仍达87.5%。据山东农业大学1996年调查,山东省东、中、西部农户兼业者分别为66.3%、63.2%、49.0%。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农户的兼业化与经济发达呈正相关,两者相辅相承。二是农户接受职业教育的观念。
  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成熟技术应用与传播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文化教育,也不是严格的学科教育。我们认为,应将职业教育定位为成熟技术的应用教育,明确这一点,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尤为重要。目前,职教理论界普遍认为应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然而,比起农村职教所育人才,更具这种科技转化能力的农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却出现了就业难的状况。究其原因,根本的一点是我国的农业作为一个产业离现代化还有相当的距离,相当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小农经济性质,农业经济仍以自然农户形态为主。农业科技只是在较低层次上实现了良种化、化学化、水利化和机械化;农业的经营管理也正处于一种自发的产、供、销的自然形成之中。这种情形下,较高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受到抑制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农业科学的科技成果在缺少农业工程师、农艺师作为中介的情况下,直接依靠较低层次的农业技术工人来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显然不现实。农民是相对保守的,农民的经济、经营能力也决定了他们难以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的任务主要不应是促 进农民来承担这种风险,而应是传播、示范已经成熟的农业科学技术(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以适应我国农业由自然经济向现代产业转化。
  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人力资源个体素质提升的最佳选择。
  
  五、职业教育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企业职业培训活动是对从业人员进行工作能力再生产的过程。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受训者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培训的焦点是行为活动的技巧,培训不光是为了知道更多,而更重要的是行为的改变。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许多企业都制定了终身培训制度,现代企业培训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标志,员工从进入企业那天起,每年都要享受企业提供的各类培训。好的方法加上好的心态是实现成功的关键,方法就是技术和能力。不断地提高员工专业技能是企业组织员工培训目的之一,有了好的技能为客户提供好的服务,才能为企业创造好的效益。不断改善员工的服务心态,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因素,好的心态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得来的。好的命运不如好的习惯,个性服从岗位特性,观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在学习型企业中员工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培训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最好福利。
  人力资源是人身上一种特殊物质,而人才资源是指全体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当中层次较高的部分,它强调人的可开发性,强调人才蕴藏的巨大潜在能量,因此人才资源开发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才的使用相当于能量的输出,而人才的培训相当于能量输入。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一个人的才能10%来自学校,90%来自于工作实际。在“人一生产力一产品”这条链中,通过设备等外部条件可以降低成本,而开发人的能力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样是降低成本更为重要的手段。在一切资源中,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它可以通过开发和科学管理创造出巨大的效益,而开发的主要手段就是培训。培训是一种智力投资、是企业的最佳投资,是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因此,任何使智力投资更有效、更直接地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队伍素质服务的活动就成为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重点。
  高质量的职业培训,总是把人力资源开发与使用贯穿培训过程的始终,做到选拔、培训、使用各个环节相互协调,有机结合。具体说来,就是要:(1)突出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在培训前期合理选拔人员,既要避免对高质量人力资源进行低层次的培训,又要避免对低水准人力资源进行高层次培训;(2)在培训过程中,注意素质培养、强调整体水平的提高;(3)培训结束后,与有关部门协调,积极推荐受训人员,做到学以致用。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职工培训始终要服务于企业改革与发展,要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在解决本单位、本岗位的实际问题上取得实效。
  企业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低重心、高视点、多层次的动态培训机制,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劳动者和管理者得到培训。所谓低重心是把培训生产、建设、服务于一线初、中级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放在重要位置;高视点是把培训企业的骨干力量和创新人才作为培训的关键;多层次是不仅企业培训者而且包括管理者都应该参与培训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六、职业院校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中必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职业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突出问题。要提高职业院校的竞争力,应努力做到:(1)推进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2)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建设,在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3)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的规模和结构,形成反应灵敏的市场需求信息网络。针对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格、数量、质量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数量、专业(工种)和质量要求;农业专业户对农技人才的需要等,设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和结构,有效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科学设计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方案,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根据职业院校的发展,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专业结构的调整,切实加强技能培训基地和设施建设。(5)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农业专业户的密切结合,使职业院校成为促进企业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力军。
  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产学研一体化等,都是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促进就业、促进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提高的成功范例,也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大突破。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要求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科学、有机地实行“产销”连接。用人单位的“订单”不仅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定单,还要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等在内的订单培养计划。要在用人单位“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让用人单位参与定人才规格、定课程计划、定评估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定单”培养模式还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从区域间和全国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中用好机遇,从国内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中创造机遇。充分发挥市场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能动作用,利用市场的力量使职业教育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职业教育院校也只有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才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责任编辑:王红军]
其他文献
西点军校建校以来,以其独特的培养理念和模式为美军培养了无数的军中精英,而其学员在政界、商界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与西点重视培养与塑造学员的领导力是密不可分的。本文着
为了研究平行平板内连续布置8个肋块的流场结构和传热现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6.2内置的标准k-ε湍流模型、RNG k-ε湍流模型和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此进行了数
采用Pareto排名策略和共享小生境技术,实现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叶栅的气动性能通过求解二维Navier-Stokes方程获得.本文中压气机叶栅的多目标优化确定为在给定条件下同时
利用商业CFD软件,进行了三维、有粘、定常计算,模拟了某液体火箭大面积比喷管地面条件下的分离流动.计算了多个不同入口总压下的工况.其结果预示了该喷管的分离流动在不同入
行为是犯罪的基础,是犯罪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没有行为就无所谓犯罪。现实生活中,行为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通常我们认为主要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不作为较之作为不容易
分别采用无化学反应的和带化学反应的湍流N—S方程描述发动机内流动过程,对气一气同轴剪切式单喷注器进行了冷流掺混和燃烧的仿真.其中化学反应速率由Arrhenius公式计算,采用9步
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2011]69号文件,在新近一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中,经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我校申报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获得批准。在各方
为了改善重复使用运载器末端区域能量管理段的控制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线性化的俯仰角控制回路结构,该结构由伪逆模型前馈和反馈控制组成.根据瞬时平衡的定义,沿轨迹
<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工检索已不适应用户“迅速、及时、新颖”的要求。机检才是现代化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光盘检索,检索速度快、途径多、功能强、费用低,较适
波普尔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原则和归纳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证伪主义理论,拉卡托斯在发展他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精致证伪主义。本文从比较和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二者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