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在中国,平均每十个女性中就有一个人穿的内衣是汕头生产的,也有人说是三个,还有人说至少是五个以上,更有甚者说是八个……具体有多少,说法不一,暂无定论。事实也如此,在中国的每个内衣批发市场,服装街,只要你翻开内衣商标吊牌的背面,都可看到“汕头陈店、谷饶,峡山等字样”,可以说汕头派内衣是中国内农产业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二地鼎立”中的衣中重地。聚积了财富也提供了很多劳动就业的机会,为社会稳定出了一份薄力。可是一提起品牌我们就象喇叭没了声,突然哑巴了,显得非常窘迫不堪!经过多次的市场走访与深入厂区与企业老总的会谈,笔者认为主要是六个“懒”字,成为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
张欣鸿 笔名WOMAN,毕业于汕头大学,资深品牌策划师,中国新锐品牌专家,从事品牌策划近5年的时间里,成功主导了红豆、法嘉利等多个项目的策划与运作。2005年,“绿色雅康”生态品牌概念的导入与运作,成为中国生态内衣的倡导者。2008年,完成了丹麦·班费斯的全程营销策划与运作。2008年底,全程策划全新香港品牌——养姿堂,推动新品发布会在无锡的有序、强势进行!
1 衣服能卖,懒得推广
汕头做为内衣生产基地,从规模与加工实力确实是无可比拟的,OEM的字样挂满了潮阳街头的大街小巷。
渠道的定位决定了这些企业是以跑量冲市场,薄利多销的盈利模式,大部分企业也早适应了这样的挣钱方式,乐在其中。发现市场还有需求就再注一两个牌子,贴上去换下包装,有了一条阳光大道,只要消费者感觉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就可以。这种思路决定了它的运作方向,更多的是在考虑如何下面料上做点文章,混纺出多个组合,包装能做亮点,不求大品牌一年几个亿,能有5、6千万,再搞辆车来玩玩就可以了,之前有个客户相当得意的告诉笔者,“他们以前包装都是在印刷厂拼的,一年照样做将近一个亿”。不难看出,这种“有利可图”的市场机会已经麻痹了他们的品牌神经,品牌推广策划在大部分企业家心里就是几个包装与一本画册,跟下大众而已。品牌建设的概念相当薄弱,也缺乏这样的环境来逼着他们去做。
2 雇工太多,懒得培训
招聘会上、网络里求职的人可谓是“人才济济”,可企业却总是说人才难找,这个观念一建立就出现了一种可怕的现象——人才没有,一般雇工到处都是,不好就换。这是一个非常糟糕而且讽刺的现象。殊不知,人才是要培养的,谁天生就是人才呢?机会很重要,伯乐的眼光与合理的职业规划都是帮助企业管理雇工、发现人才的好办法,但企业往往看到的是人头攒动的后备军而对辛辛苦苦选回来的人并不保养。雇员也是一种产品,不好好保养当然也因老化而导致功能缺失的。这就要求企业要增强人才危机意识——“不好就换,有个人来撑撑场面顶过旺季就好”的思想应该抛开了,不要信誓旦旦地说人才是企业的生命,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实际上却将人员看作备用胎,这是让人感觉很讽刺的事情。
3 样衣太多,懒得创新
读书时常说“抄抄抄,学生的绝招”,没想到这一招的阵容倒是庞大了不少啊。那么多款,那么多厂,这家拿一款,那家借一个,一盘货就齐了。不过呢,创新还是要的啊,商标总是要换成自己的吧。在这样的环境下,设计创新,技术开发都变成了一种很大的投资,愿意投资的人便少之又少,毕竟在这个找不到原创者的“创造天地”里,争做第一是要承担不少“风险”的,又没有到走投无路、破釜沉舟的境地,何必呢?这又似乎是有一定道理的,理解理解。
4 领导太多,懒得负责
潮汕内衣企业是典型的家族企业,领导层中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最高领导人的三姑六婆都可能成为你的间接领导,但其威力也并不亚于直接领导,这样一来领导就确实很多。每当有任务下达,就苦了那些做事的了,到底听谁的才对呢?人家是一家子,得罪哪一方都可能掉饭碗的,要听自己的吧当然没那个权力,干脆就来个难得糊涂吧,三姑问到就说六婆吩咐的,六婆问到就说三姑交待的,无意中就培养了员工的辩解能力,转而就成了最高领导对其的不信任,难道这不可悲吗?由于职责不清而导致多次管理与意见不一的情况直接让员工丧失了自己应该具备的责任感,不在其位也不能谋其职,混口饭吃而已,不必太认真,越过分认真越容易下岗的事早就不是真理,而是实践。
5 意见太杂,懒得提问
这个社会并不欢迎意见太多的人,虽然领导经常在会议上多次强调同志们要踊跃发言,提出意见。但他们对意见的处理能力太弱了,不叫人放心。而在工作中,提问是一种学习的表现,是很值得提倡的,问题就出现在提问后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或者得到一个朝秦暮楚的答案,很是困惑。刚刚听完三姑的高见,结果六婆却跑过来说,“小弟啊,你怎么可以这样子搞呢?怎么回事啊!”哈哈,很是郁闷吧,长期如此,学习的动力就会慢慢消减,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值会明显下降,对这个公司文化,团队精神的营造都是很致命伤的。
6 同行太熟,懒得拒绝
据笔者了解,这个地区相互串门、调货、拿样贴牌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与广州的一些做法就截然不同。笔者在一次对万菱市场的市场调查中就有发现一些档口的门前有“同行勿扰,面斥不雅”的文字,用词还蛮有味道的。笔者当然不是否定“同行一家亲”的好处,但其中存在的弊端更让引起我们的重视,正如本文提到的这种现象将严重制约行业的创新开发能力。企业间应该往人员培训,协会协调的方向多沟通多促进,那些“拿来主义”的东西最好不要太多。
当然,这六宗懒不只出现在潮汕地区,只是潮汕人之间良好的客情关系加重了这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得比较明显,令创品牌之路任重而道远,非常的艰巨。在这个振兴品牌的关键时刻,不只是企业家们要多多团结共谋巨事,策划人也将置身其中,上下而求索之……
张欣鸿 笔名WOMAN,毕业于汕头大学,资深品牌策划师,中国新锐品牌专家,从事品牌策划近5年的时间里,成功主导了红豆、法嘉利等多个项目的策划与运作。2005年,“绿色雅康”生态品牌概念的导入与运作,成为中国生态内衣的倡导者。2008年,完成了丹麦·班费斯的全程营销策划与运作。2008年底,全程策划全新香港品牌——养姿堂,推动新品发布会在无锡的有序、强势进行!
1 衣服能卖,懒得推广
汕头做为内衣生产基地,从规模与加工实力确实是无可比拟的,OEM的字样挂满了潮阳街头的大街小巷。
渠道的定位决定了这些企业是以跑量冲市场,薄利多销的盈利模式,大部分企业也早适应了这样的挣钱方式,乐在其中。发现市场还有需求就再注一两个牌子,贴上去换下包装,有了一条阳光大道,只要消费者感觉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就可以。这种思路决定了它的运作方向,更多的是在考虑如何下面料上做点文章,混纺出多个组合,包装能做亮点,不求大品牌一年几个亿,能有5、6千万,再搞辆车来玩玩就可以了,之前有个客户相当得意的告诉笔者,“他们以前包装都是在印刷厂拼的,一年照样做将近一个亿”。不难看出,这种“有利可图”的市场机会已经麻痹了他们的品牌神经,品牌推广策划在大部分企业家心里就是几个包装与一本画册,跟下大众而已。品牌建设的概念相当薄弱,也缺乏这样的环境来逼着他们去做。
2 雇工太多,懒得培训
招聘会上、网络里求职的人可谓是“人才济济”,可企业却总是说人才难找,这个观念一建立就出现了一种可怕的现象——人才没有,一般雇工到处都是,不好就换。这是一个非常糟糕而且讽刺的现象。殊不知,人才是要培养的,谁天生就是人才呢?机会很重要,伯乐的眼光与合理的职业规划都是帮助企业管理雇工、发现人才的好办法,但企业往往看到的是人头攒动的后备军而对辛辛苦苦选回来的人并不保养。雇员也是一种产品,不好好保养当然也因老化而导致功能缺失的。这就要求企业要增强人才危机意识——“不好就换,有个人来撑撑场面顶过旺季就好”的思想应该抛开了,不要信誓旦旦地说人才是企业的生命,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实际上却将人员看作备用胎,这是让人感觉很讽刺的事情。
3 样衣太多,懒得创新
读书时常说“抄抄抄,学生的绝招”,没想到这一招的阵容倒是庞大了不少啊。那么多款,那么多厂,这家拿一款,那家借一个,一盘货就齐了。不过呢,创新还是要的啊,商标总是要换成自己的吧。在这样的环境下,设计创新,技术开发都变成了一种很大的投资,愿意投资的人便少之又少,毕竟在这个找不到原创者的“创造天地”里,争做第一是要承担不少“风险”的,又没有到走投无路、破釜沉舟的境地,何必呢?这又似乎是有一定道理的,理解理解。
4 领导太多,懒得负责
潮汕内衣企业是典型的家族企业,领导层中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最高领导人的三姑六婆都可能成为你的间接领导,但其威力也并不亚于直接领导,这样一来领导就确实很多。每当有任务下达,就苦了那些做事的了,到底听谁的才对呢?人家是一家子,得罪哪一方都可能掉饭碗的,要听自己的吧当然没那个权力,干脆就来个难得糊涂吧,三姑问到就说六婆吩咐的,六婆问到就说三姑交待的,无意中就培养了员工的辩解能力,转而就成了最高领导对其的不信任,难道这不可悲吗?由于职责不清而导致多次管理与意见不一的情况直接让员工丧失了自己应该具备的责任感,不在其位也不能谋其职,混口饭吃而已,不必太认真,越过分认真越容易下岗的事早就不是真理,而是实践。
5 意见太杂,懒得提问
这个社会并不欢迎意见太多的人,虽然领导经常在会议上多次强调同志们要踊跃发言,提出意见。但他们对意见的处理能力太弱了,不叫人放心。而在工作中,提问是一种学习的表现,是很值得提倡的,问题就出现在提问后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或者得到一个朝秦暮楚的答案,很是困惑。刚刚听完三姑的高见,结果六婆却跑过来说,“小弟啊,你怎么可以这样子搞呢?怎么回事啊!”哈哈,很是郁闷吧,长期如此,学习的动力就会慢慢消减,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值会明显下降,对这个公司文化,团队精神的营造都是很致命伤的。
6 同行太熟,懒得拒绝
据笔者了解,这个地区相互串门、调货、拿样贴牌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与广州的一些做法就截然不同。笔者在一次对万菱市场的市场调查中就有发现一些档口的门前有“同行勿扰,面斥不雅”的文字,用词还蛮有味道的。笔者当然不是否定“同行一家亲”的好处,但其中存在的弊端更让引起我们的重视,正如本文提到的这种现象将严重制约行业的创新开发能力。企业间应该往人员培训,协会协调的方向多沟通多促进,那些“拿来主义”的东西最好不要太多。
当然,这六宗懒不只出现在潮汕地区,只是潮汕人之间良好的客情关系加重了这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得比较明显,令创品牌之路任重而道远,非常的艰巨。在这个振兴品牌的关键时刻,不只是企业家们要多多团结共谋巨事,策划人也将置身其中,上下而求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