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是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改革尤为提倡的一种教学策略,符合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的要求,也能显著提高实际教学效果。此教学模式包容性极强,既能为学生开展创造性和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又能激励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发展,进而保证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大幅提升,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数学课堂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是对学生单一化数学学习模式的突破,同时也是对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教师要树立正确教育观,恰当地将数学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融为一体。
确定时机,激发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一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更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占据重要地位。不过,有些教师却盲目应用,使得小组合作学习进入到了一种形式化的极端当中,不仅无法发挥小组合作教学的价值,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降低教学效率与质量。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应该在正确的时间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通常可以在学生的求知实践活动当中,运用小组合作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动手实践操作当中,激励学生热烈探讨与研究,主动积累知识和锻炼能力;也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到重难点知识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共同投入到问题讨论与研究当中,进而突破重难点,促进学习能力的升华;还可以运用在抽象知识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小组探究合作的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此外,在确定好教学时机之后,为了让学生对合作学习内容保持持久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有强烈的欲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特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搜集生活当中的三角形,并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大家知道为什么生活当中很多事物设计成三角形形状吗?从中你能够总结出三角形的哪些特点?请大家在小组合作当中各抒己见,并提出小组结论。”
设置合作小组与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课上的有效应用与落实,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设置合作小组,进行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并在此基础之上合理设置合作学习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其一,教师要对小组分组工作提起高度重视,避免胡乱分组问题的发生,正确的做法是要评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差异,将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作为根本分组准则,从整体层面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展现个人才华的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的乐趣,同时也保障小组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竞争,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其二,在恰當分组之后,必须要对每个小组成员要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安排,特别要指出要让大家轮流担任组长,力求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相应的岗位上得到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行安排小组的合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学习主人翁的成就感。
其三,结合教学大纲、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来设置合作学习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设置合作学习内容,保证合作效果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把合作内容设定为了解圆的性质,把握半径、直径、圆周率的概念,让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巩固所学内容。
促进合作目标达成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和参与多项化的学习活动,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增长。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提倡的是将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多学,而让教师减少干预。但是,并不是说教师就要无为而治。教师对于学生的合作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发挥好教师的作用,才能让合作学习活动到达最为理想的效果。
第一,教师要对小组合作任务进行明确的阐述,让学生把握讨论的方向,了解通过合作学习要达成的效果,让学生始终拥有目标感和学习动力。
第二,教师需要在学生的问题讨论当中进行耐心指导,甚至要把自己融入小组讨论活动当中,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对不能够主动表达思想的学生进行再次激励或调动。
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之后,与学生共同开展合作学习评价活动,指出学生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学生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当中补充自身的学习能力,弥补数学学习当中的诸多不足。
结束语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策略,可以为学生开辟一个创造性的学习空间,最大化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数学学习需求,有效提升数学教育质量。大量教育实践表明,小组合作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大的优越性,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平台,也让整个小组和班集体的学习效果得以提升。教师需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以及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带来的制约与挑战,积极主动地改革教育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确保教育质量的同时,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对小组合作的重视,并在这一模式的引领之下革新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
确定时机,激发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一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更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占据重要地位。不过,有些教师却盲目应用,使得小组合作学习进入到了一种形式化的极端当中,不仅无法发挥小组合作教学的价值,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降低教学效率与质量。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是特别重要的,教师应该在正确的时间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通常可以在学生的求知实践活动当中,运用小组合作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动手实践操作当中,激励学生热烈探讨与研究,主动积累知识和锻炼能力;也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到重难点知识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共同投入到问题讨论与研究当中,进而突破重难点,促进学习能力的升华;还可以运用在抽象知识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小组探究合作的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此外,在确定好教学时机之后,为了让学生对合作学习内容保持持久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有强烈的欲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特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搜集生活当中的三角形,并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大家知道为什么生活当中很多事物设计成三角形形状吗?从中你能够总结出三角形的哪些特点?请大家在小组合作当中各抒己见,并提出小组结论。”
设置合作小组与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课上的有效应用与落实,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设置合作小组,进行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并在此基础之上合理设置合作学习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其一,教师要对小组分组工作提起高度重视,避免胡乱分组问题的发生,正确的做法是要评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差异,将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作为根本分组准则,从整体层面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展现个人才华的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互相帮助的乐趣,同时也保障小组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竞争,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其二,在恰當分组之后,必须要对每个小组成员要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安排,特别要指出要让大家轮流担任组长,力求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相应的岗位上得到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行安排小组的合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学习主人翁的成就感。
其三,结合教学大纲、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来设置合作学习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设置合作学习内容,保证合作效果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把合作内容设定为了解圆的性质,把握半径、直径、圆周率的概念,让小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巩固所学内容。
促进合作目标达成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和参与多项化的学习活动,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增长。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提倡的是将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多学,而让教师减少干预。但是,并不是说教师就要无为而治。教师对于学生的合作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发挥好教师的作用,才能让合作学习活动到达最为理想的效果。
第一,教师要对小组合作任务进行明确的阐述,让学生把握讨论的方向,了解通过合作学习要达成的效果,让学生始终拥有目标感和学习动力。
第二,教师需要在学生的问题讨论当中进行耐心指导,甚至要把自己融入小组讨论活动当中,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对不能够主动表达思想的学生进行再次激励或调动。
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之后,与学生共同开展合作学习评价活动,指出学生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学生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当中补充自身的学习能力,弥补数学学习当中的诸多不足。
结束语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策略,可以为学生开辟一个创造性的学习空间,最大化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数学学习需求,有效提升数学教育质量。大量教育实践表明,小组合作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大的优越性,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平台,也让整个小组和班集体的学习效果得以提升。教师需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以及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带来的制约与挑战,积极主动地改革教育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确保教育质量的同时,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对小组合作的重视,并在这一模式的引领之下革新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