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反思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w1234567890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土地改革政策,应当根据我国的经济情形、社会状况、土地改革的社会目标而制定,既不能抽象讨论土地市场化,也不能纠缠于土地私有与公有的概念之争。在制定土地改革办法时,社会问题应列于政策之首,纯粹的经济目的,则应退居道义考量之后。在确保农民的生存权及国家的粮食安全目标的前提下,相信农民的智慧,尊重农民的自主创新精神,应该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首选方案。
其他文献
20世纪初,“英雌”概念浮出历史地表,并迅速演变为那时代民族国家振兴、女权振兴的典型话语形态之一。秋瑾就是其时“英雌”文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她以一己的文
作为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已被学术界广为研究与认可,但作为女性写作和女性主义批评先驱的伍尔夫仍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分析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的创作手法
当前高职高专中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没有原始动力和兴趣,不专心于学习,或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综合素质不高,给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原因:是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对专业的认
曾大鹏在《法学论坛》2007年第2期发表《见义勇为立法与学说之反思》一文认为,见义勇为可以被定义为,自然人在履行法定职责或特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公共的或他人的利益,而与各
摘要:对“第二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和学者讨论的问题,如“科技文化的理论建构和研究视角”、“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和“科技文化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等进行了概述性介绍。  关键词: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科技创新;社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0;C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77(2006)01—0038—03
被视为19世纪末上流社会的“御用文人”的保罗·布尔热,是法国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并以独特的心理分析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
“人民”一词的词义经历了从古义到今义的流变。“人民”的古义为“人类、百姓”或“糊涂无知的人”,19世纪末至20世纪,经过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人的阐释,“人民”一词的词
数字化时代开辟了数码图形艺术审美领域的新境界。数码图形艺术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主、客相对式的审美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欣赏层面的主、客互动和情景交融。这是一种以交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构建人才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思想认识机制、用人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发展机制、安全预警机制和人才管理趋势等进行研究,探讨了人才管
孙登是道教传说中的人物,其与苏门山有关的事迹是在道教隐居精神的指引下逐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后来他成了竹林七贤的领袖之一嵇康的老师的故事同样是累增创作出来的。知道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