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缘何拥有全球最高垃圾利用率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wu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人口和面积上来看,德国着实不能被称为一个大国,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垃圾制造”大国。在欧洲,德国人口仅次于俄罗斯位列第二,每年每个德国人制造约617公斤生活垃圾,远远高于欧盟人均水平(481公斤)。
  这么多的垃圾,依靠传统的焚烧或者填埋手段进行处理,显然不适合德国这样一个人口稠密、国土较小的高度工业化国家。
  为此,德国建立了全世界最成功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2013年,德国实现了生活垃圾回收率83%,其中65%被循环利用,另外18%通过焚烧回收能源。
  而近年来,德国的垃圾循环利用率始终保持在65%以上,拥有全球最高的废物回收利用率,节省了大量的原料和能源,展示了废物回收利用产业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贡献。
  全国环保法律法规多达8000余部
  回顾德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历史,要追溯到1907年的德意志帝国。
  早在公元111年前,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
  有意思的是,1961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产生了比较正规的垃圾分类系统和成熟的法案,当年高度对立的东西德就此问题达成了空前的默契。
  当时推动垃圾分类的大背景是环保主义在西方国家兴起,为了保护环境,从而制定了相关法律和配套措施。
  尽管,德国的垃圾分类回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戰后的实践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
  在上世纪70年代,德国的垃圾回收管理混乱,无论是回收端还是处理端,都没有办法实现真正的垃圾分类处理再利用。
  如今德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快速进步,首先归功于其完善的立法。据不完全统计,德国联邦和各州目前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达8000多部,是世界上拥有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体系的国家。这些法律均是德国各级政府为适应不同时期生活垃圾的性质和时代要求所制定的。
  在汗牛充栋的涉及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的法律中,对德国垃圾回收体系建设起到决定作用的有以下几部:1972年,联邦德国政府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推动垃圾从无序堆放逐渐走向集中处理;1986年,修改了《废弃物处理法》,改名为《废弃物避免及处理法》,引入了减少产生垃圾量的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统一后的德国实施了《物质封闭循环与废弃物管理法》,规定除了已经实现的金属、纺织物及纸制品的回收外,其他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也必须在进行分类收集后重新进入经济循环;随后,德国政府出台了《废物管理法案》和《包装条例》,从而建立了双轨收集制度,用于对居民丢弃的产品包装进行分类收集、回收和处置;2005年,德国开始执行比欧盟《填埋法案》更为严格的法规,规定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不得进行填埋处置,废物在填埋前必须在处理厂中接受处理,从而避免填埋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甲烷,此后,德国的垃圾填埋数量出现大幅度下降。
  还有一整套的配套设施
  对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回收和处理利用,光依靠一套完整的法律是不够的,还需要一整套的配套设施。而这些配套设施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能够帮助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垃圾分类。
  由于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对于垃圾的分类有着细微的差别,总的来看,德国的垃圾可以分为有机垃圾、轻型包装、纸制品、玻璃制品以及其他生活垃圾等几大类,每一种垃圾都有一种代表颜色。
  在德国所有的住宅小区或者住宅楼中,都配有基础的三种垃圾箱,分别回收有机垃圾、轻型包装和纸制品。所有的居民都会在家中对这三种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投入对应的垃圾箱。
  而在每个街区,都会有专门用以回收玻璃制品的垃圾箱,往往有绿色、棕色和白色三个颜色,用以回收三种对应颜色的玻璃瓶。至于类似于装修材料之类的其他生活垃圾,则往往需要自行丢弃到指定处理地点,或者支付一定的费用,请垃圾处理公司上门回收。而在德国所有公共场合,也都设置有分类垃圾箱,方便行人在丢弃垃圾时直接实现分类丢弃。
  建立完整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
  梳理垃圾回收的整个链条,最关键的毫无疑问是一头一尾——如何让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回收的垃圾如何进行处理再利用。而德国正是牢牢地抓住了这两头,才实现了在垃圾分类回收领域绝对的领先地位。
  在德国的幼儿园,小朋友就被教育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丢弃。而到了小学,学校往往会系统性地教导学生垃圾分类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的垃圾分类。正是这种从小的教育培训,使得德国民众建立起“垃圾分类回收”的集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没按照分类丢弃垃圾,往往会遭到他人的批评。记者当年刚到德国读书租房时,第一件事情就是被房管员教导如何使用厨房的分类垃圾箱进行垃圾分类丢弃。除此之外,德国各州政府还会时不时印发关于垃圾分类知识的小册子,分发给居民,进一步加强民众科学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能力。
  而在垃圾的回收处理方面,德国引入了经济杠杆,建立起了完整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整个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5万,涵盖工程师、工人、公务员等不同职业,每年的营业额高达500亿欧元,约占全国经济产出的1.5%。前不久,记者采访了位于柏林市中心波茨坦广场地下的欧绿保物流与垃圾回收场,参观这个处在地下15米处的垃圾处理“枢纽站”。在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地下工作大厅,配送车络绎不绝,垃圾处理有条不紊。波茨坦广场是柏林著名的商业区,饭店商铺林立,这些饭店每天产生大量有机垃圾,但在这个垃圾场却几乎闻不到异味。原来该垃圾处理厂利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将厨余垃圾脱水、脱脂并切碎,经过处理后的油脂被当作燃料使用,而垃圾残渣则送往沼气池变成热能。至于商铺产生的大量包装材料,也被收集之后送往郊区的垃圾处理厂进行分类处理再利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在回收塑料瓶方面的经验。为了提高塑料瓶回收率,德国企业对塑料瓶收取高昂的押金,购买一瓶售价0.5欧元的矿泉水,往往要额外支付0.25欧元的塑料瓶押金。而在每家超市都设有塑料瓶回收机,只要把喝空的饮料瓶扔进机器,就能退回先前支付的押金。因此,在德国超市里,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排队用积攒下来的塑料瓶换回押金。
其他文献
十年,似乎很短,以至于我们感到2008年那个难忘的5月那所有的泪水和感动,此刻还在我们心头回荡;十年,又似乎很长,以至于那些在十年前亲历震灾的记者,在2018年重访此地时,为震区这十年的沧桑巨变惊叹不已。  北川老县城:  给长眠的人们献上—束鲜花  如果说2008年5月的四川,是一个悲情之“川”,那么那年那月的北川县城,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情之“城”。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和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将北
期刊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发力,各地“文山会海”现象得到明显改观。但在个别地方,不注重工作实效、片面强调“重视不重视,会议来检视;工作好不好,文件少不了”的情况,仍在一定层面较为突出。  近日,记者在西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采访时,县上一个科级部门的干部反映,去年一年,他们单位共收到市级部门和县里几大班子的文件3831份,经过整合修改,该局全年向乡镇发文642份。如此算来,一个科级单位,每天要接收处理十几份
期刊
3月2日的罗马还飘着小雪,意大利民粹主义政党五星运动的候选人迪马奥(Luigi Di Maio)在人民广场上完成了投票前的最后一场动员。历史上的人民广场是罗马公开执行死刑的地方,而当天,31岁的迪马奥在这里宣布了一个政党的重生:“我们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做反对派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不容忽视的浪潮  在刚落下帷幕的意大利议会选举中,得票率超过31%的五星运动成为了议会最大党。尽管意大利的组阁制让
期刊
在全球发展得风风火火的共享单车产业去年4月进入香港市场,与香港市民已经磨合了一年有余。与内地类似,共享单车在给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了“围城”问题。占用行车道、人行道,违规停泊,阻碍交通,影响市容……这些问题引起香港各界的关注,也催生了一些破解的办法。  而在台湾地区,也发生了占用人行道、机车格(摩托车停车位)、违规乱停等问题,同样引起大众不满。应对之道,两岸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包括台北、新北、
期刊
社区一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在短短4年内,竟被3家不同的区级部门(区民政局、人社局和司法局)前后装修了3次。但装修好、挂了牌子之后,这间办公室却基本闲置,工作效果就体现在各部门在最基层的社区落实了一间办公室。  “迎检社区”办公室:平时基本闲置  龙船巷社区(化名)是西部某市主城区的一个“迎检社区”。当地干部解释说,这是专门用来迎接领导考察或检查的“明星社区”。  因为领导来得多,所以各个部门的
期刊
在3月1O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借正在上映的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介绍了央企成就,“不知道大家最近看没看《厉害了,我的国》,中央电视台拍的纪录电影,很火。讲的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和中国网,这些好多都是中央企业为主或者中央企业承建的。”其实,在今年两会上,为这部片点赞的部长,不止肖亚庆,还有科技部部长万钢、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等等。  一部纪录电影,短短几天内
期刊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梅林街道河洪村,依山傍水,是宁波市首批长寿村、市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但因村里缺乏懂经营的人才,守着好资源却不会运作,街道和村里的干部们十分着急。  2016年2月,梅林街道招商引资,来自法国的“宁海女婿”丁一牧在街道干部的陪同下到河洪村考察,一进村子,他就被环境吸引了。  “这么好的村庄,很多有年代的老房子,如果不好好保护它们就要消失了,真是可惜。”丁一牧一阵感叹。在现场,丁一牧
期刊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真实情况、倾听群众呼声,从而更好地推动政策的制定和工作的开展。如果调查研究浮在表面,搞形式、走过场,恐怕什么真实的情况都难以得到,真正的疑难问题也不会解决。这种走秀式的调研,既折腾基层干部与群众,也败坏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时时警惕、坚决纠正。  这样的调研是场“秀”  走秀式调研的特点是不深入实际和具体问题,调研走马观花,浮皮潦草,但场面一般很大,接待、陪同、新闻宣传等
期刊
机关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而这往往使机关工作人员面对叠加性压力。因此,正确认识压力源很有必要。  职业压力源于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即环境对人们提出了某些要求,同时个体也试图影响环境,以符合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追求,如果人们感觉在两者的交互作用中存在不平衡,而且这种不平衡对自己有害,那么,个体就会感受到压力。压力的产生会受到情境的影响,引起压力的情境因素就是压力源。对机关工作人员而言,工作情境中的压力
期刊
通州副中心北运河边的树林里,穆士国穿着厚厚的棉服,一早就来遛弯。“眼瞅着这片楼就起来了,跟变魔术似的。过去,我们村就在那儿——”他是郝家府村的村民。  顺着手指方向眺望,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大楼已经拔地而起,朴素的米色外墙,坡屋顶,仿四合院式楼群合围,透着沉稳庄重的中国风。  三年前,郝家府村和附近5个村的近万人,为了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设,告别村庄搬迁上楼。而穆士国也从那时起养成了一个新习惯一一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