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婆给我讲的故事里,唯一一个从别人那儿听来的是《桃太郎》。听来的故事她不好好讲,加人物,添情节,还擅自把她自己放进去。她说:“从前有一天啊,我去河边洗衣服,一个老大的桃子漂下来,我捡回去让你外公切开,里头突然——蹦出个小孩子!”
“他是谁,怎么会在桃子里?”四岁的我很困惑。
“就是你啊。”外婆平静地回答。
我哇地哭了。
直到外婆郑重地改口,确认我并不是桃子里切出来的小孩后,我才止住哭,抽噎着继续听故事。
“这个小孩子叫桃太郎,一顿饭能吃三斤米。嘿,力气大得不得了,四岁就能举起一头牛。有人就说啦,桃太郎,你这么狠,到鬼岛上打鬼去嘛。但桃太郎不愿意。”
“为什么?他打不过吗?”鬼的力气肯定更不得了。
“桃太郎又没跟道士学过,怎么打得过鬼?”外婆不屑地摇摇头,“还好啊,他是从桃子里出来的,只有用桃木做的剑才能打到鬼,桃太郎也有这个本事。村里人一直不停地讲这事,他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去一下好。路上呢,他就抓了一只狗和一只鸡。黑狗血能驱邪的,你晓得吧?桃太郎到了鬼岛,就把鸡杀了祭天,把狗血抹在刀上去砍鬼。鬼吓得到处跑呀,都跑光了!桃太郎就到鬼的洞里去,把金银珠宝都装到袋子里,回家了……怎么又哭了?唉,这眼泪淌的……”
我从她说把鸡杀了时就哭了,她居然讲完故事才看到。
至于别的故事,都是外婆自己编的。那些年她沙哑的嗓音将我牢牢拴在灶台跟前。夏天我穿着小背心小裤衩,眯缝着眼睛,蹲在炉膛冒出的一股股热气前,一步都不舍得挪,外婆是最厉害的说书人,如果当时有人记下她每天说的一段故事,到今天可以出一部“饭斋志异”。
我八九岁的时候,外婆的本领渐渐衰落,再也想不出什么古灵精怪的故事。有时被我央得急了,就说:“伢哎,自己看书去,看完给我讲故事可好?”
我失望地去找书看,一看就忘了外婆,忘了她口里一个个粗糙拙朴的故事。
被忘记很久后,外婆忍不住找我说话谈天。
我说:“书里的故事比你编的好。”
“喔……”
外婆失落地走到一边,继续抹桌子,扫地,擦一擦干净的窗子。
过了好多年,爸爸妈妈早已带我搬到别的城市,放假时回来陪老人家住一阵子。外婆自然盼着我们,早早地在几个月前就会问:“哪天回来?”“在家里能待几天?”
每次的答复都没法令她满意。
等到终于回来,她早早买回远远超过五个人分量的食材,催促外公杀鸡择菜,自己忙上忙下,把楼梯扶手抹得闪闪发光,又准备了新的枕套和凉席。我们走进院门时,她高兴地从某个还没打扫好的角落里出来,一边褪下袖套,一边拉起我的手。外婆的手凉软多皱,一年比一年失去水分,逐渐凸出坚硬的骨节。
好长时间不见,经历、环境完全不同,很难跟老人家轻松地说起话来。吃过饭,洗个澡,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慢慢地聊着,逐渐融入到周围的空气里,渐渐自在。每次回家,同样的情景都要重新来一回。
大概过两三日,可以像从前那样随便地谈天了。
我考上大学的那个夏天,记性变得越来越差的外婆沉默地在沙发上坐着,我们在看电视剧。过了一会儿,她转头跟我说:“我现在常常记不清刚发生的事,小时候的事情倒记得明明白白。”
“啊?”我一时没回过神来,“喔,正常的,小时候的事我也记得很多呢。”
“九岁那一年的事情,我记得的最多。”外婆继续说,“不晓得为什么,怪事。那些年最苦,饭都吃不饱,天天在外面讨。有件事我到今天都忘不了,好像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关掉电视。“外婆,你讲。”
“那时候我家在洲上,出门要坐船过江。”外婆说,“你记得吧?就是凤仪洲。”
“记得啊,我以前不也坐过那条船好多次吗?”直到十多岁我和爸爸妈妈都是回洲上老家过年的,也许外婆自己不记得了。
“九岁那年,家里大人带我去芜湖,忽然看到江上漂着个木桶,里面有个男孩。那天风很大,江里起浪,一下下推着桶往岸边石头上撞,撞了许多次后,沉进江里去了。”
外婆打开了话匣子,整个下午都在有一搭没一搭地提着那件事。
“要是我把那伢抱回来就好了。”外婆说,“但真要抱回来,家里人肯定不让。分不出饭给他吃的。大概会趁我不在把他丢到外头。”
过了一会儿,外婆又说:“要是我会游泳就好了。”
“江里浪那么大,会游泳也没用啊。”我安慰她。
“船工会游得很。”外婆摇摇头,比划着说,“我把那个桶拖住,家里人肯定求船工救我,这不顺便把我们俩都捞起来了嘛。”
关于这件事,外婆肯定想了很久,在回忆中一遍遍编造、完善可行的办法,让昏沉的梦稍感安慰。
转天,我发觉我的估计远远不够。
“要是家里人同意养那小伢,我每天就多讨两口饭。”吃早餐时,外婆举起筷子,把碗里的稠粥划成四块,“这么两小块豆饼就行。”
“一天?”我惊讶地夹了一筷头酸菜,“不够他吃的吧?”
“都够我吃了。”外婆平静地说,“还可以去地里挖点野菜嘛。”
对了,说到野菜,我顿时来了精神,“那时候都是无公害无污染绿色食品吧?而且河里有许多黄肥膏满的螃蟹、大个头的甲鱼,对吧?虽然没粮食,但能吃的东西还是很多呀。”
“螃蟹到五月才上岸。鱼嘛,机灵得很,都躲在水深的地方。那时候啊,科学不发达,整个生产队就几张渔网,也网不到什么鱼……钓?只能钓到小鱼,有时候在江边洗衣服,能用竹箩舀到几条小鱼,没手指头大,够吃什么呢?老在同一个地方舀,小鱼后来都躲得老远,再也舀不到了。只有等到下半年河里水干了,才能下去捡鱼,别的时候还得挨饿——再说顿顿都吃鱼哪能行呢?”
我一时噎住,只好默默地继续喝粥。而外婆继续遐想她若当真领养了一个男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那时我有两个妹妹,你小姨婆还没出生。家里有个男伢也好。”外婆自顾自地遐想着,“以后多个劳动力,也不用招入赘的女婿。你晓得吧?外公当年也很苦,爹妈都没了,讨饭讨到我们家门口,家里也没吃的,我爹想着缺儿子,地里活没人帮着做,就让我俩结婚了。哼,他比我大十岁呢。”
外公有点委屈地嚼着玉米,敲了一下碗。
“对,他那会啊,就是到门前这么敲了一下碗,我开的门。”外婆横了外公一眼,“我要是有个弟弟——”
外公咕咕哝哝站起来收碗去了。
“男伢嘴馋,难带,你两个舅舅就是这样。能吃,没东西吃想法子弄。”外婆说着,不知不觉开始谈起舅舅们小时候的事情,“两个伢天天惦记着鸡蛋,我也不舍得给他们吃,要留着卖的。他们就偷偷去掏鸡窝,如果我把那个男孩抱回来……”
“别想这个了。”我听得稍微不耐烦,试图结束这场粘滞的对话,“再怎么样也都是过去的事了,就算救了那小孩,可能他以后还会遇到更痛苦的事情,让他觉得还不如没生下来好。”
说完我就进房间看书去了。隔了很久之后,我迟钝地想,刚刚那种说法,对外婆是不是太残酷了?
我惴惴不安了很久,中午外婆喊我吃饭时,我才发现她丝毫没受我的影响,甚至已经兴致勃勃地把剧情推到了叶舟的二十岁。
是的,她还煞费苦心地给那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叶舟。叶字辈,跟我的舅舅们一样。
漫长的午饭时光里,外婆慢慢讲着她如何抚养一个孩子长大。也许她说的其实是舅舅们的小时候,但她坚持叶舟就是那样的。
首先呢,叶舟在大家东一口西一口的接济下,平安地长到了三四岁,可以跟在大人身后去挖野菜了。
老外婆,也就是外婆的娘,不太喜欢这凭空出现的男伢,总觉得他抢了女儿们分内的食物。老外公比较喜欢他,让他坐在膝盖上颠着玩儿,一边念着儿歌。
“起一罾, 扳一罾,扳个鲤鱼——十八斤!”老外公会像拉起渔网一样,拽着小孩的双手,让他往后一仰,又飞快地拉起来,把他逗得咯咯笑。“——大鱼吃,小鱼卖,留给爸爸当小菜!我问你啊,扳到大鱼给谁吃啊?”
“给爸爸吃。”小叶舟很聪明地大声回答,像每一个受宠的孩子那样。
等到六七岁的时候,该上学堂了。种地的老外公没有把几个女儿送去读书,却打算让小叶舟去。老外婆生气了,跟他吵架,用锅铲噼噼啪啪铲着锅巴,把碗碟重重地顿在桌上。女孩们都吓得不敢说话。
老外公喏喏地解释说,前几年年景不好,家里没闲钱供伢们读书,现在宽裕点了,也该有个伢去上学,识点字,做个比我们强的伢……
老外婆没听完就搬小板凳坐旁边去了,生气地扒完几口饭,端起木盆准备去河边洗衣服。大女儿,也就是我的外婆,连忙跟上去帮忙。老外婆蹲在河边的青石板上,一面拿木棒砰砰地捶着衣服,一面听女儿的劝:我和妹妹年纪都不小啦,去念书也晚了。让叶舟念,他人小,聪明得很,将来当大官,买鸡买米孝敬你……老外婆听着听着,心头火气渐渐消下去,终于点头答应了。娘儿俩合力端着湿淋淋一大盆沉重的衣服,说说笑笑地回家去。
叶舟上了学,穿着平平整整的白褂子黑裤子,外婆有时候跟他去县里学堂,叶舟在里头念书,外婆在外头街上把篮子一放,卖鸡蛋,卖韭菜,有时带一罐子腌萝卜干,两分钱舀一勺给人家。回家的时候顺便去买点油盐,叶舟嚼着萝卜干,一蹦一跳跟着。
虽然那几年勉强能吃饱肚子,但饭桌上的菜实在不怎么样。老三盘,萝卜腌菜青菜,偶尔炒个豆腐干改善生活。鸡蛋是不能吃的,攒起来,放在篮子里用稻草盖着,攒十几枚就拿到县里卖掉,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把家里穿的用的挣回来,把叶舟的铅笔课本演算纸换回来。
但是男伢毕竟懂事晚,嘴巴馋的时候就闯祸。外婆每天早上拣窝里的鸡蛋,叶舟就在鸡叫前爬起来,偷偷摸一个鸡蛋放书包里,若无其事地溜回铺上缩在姐姐们身边睡觉。
外婆醒后一看鸡窝就奇怪了:怎么今天老花鸡没下蛋呢?她伸手拨开脏兮兮的稻草,在窝里摸来摸去,叶舟装作无辜的样子,收拾好书包来催她:大姐,再不走就迟到了!外婆只好责怪老花鸡,愤愤地说了一路,说得叶舟头上冒冷汗。进了学堂他想赶紧把鸡蛋吃掉,用手一摸,糟了!鸡蛋被课本压碎啦!粘糊糊的蛋清和蛋黄把书包底下弄得湿嗒嗒的,书页都粘在一块儿翻不开了!叶舟一肚子馋虫全都跑光了,哭丧着脸,不晓得怎么跟家里人交代——伢们都得记住,偷吃不该吃的东西,肯定没什么好事!
说到这里,外婆又去盛了一碗饭。她说故事特别下饭,一下子就吃完了,菜都没夹。
回来后,她接着讲叶舟长大后的事情。因为没上过学,外婆干脆略去了叶舟上学的经历,直接让他长到十三四岁,在学堂念完了书,该找事做了。
按老外公的想法,叶舟已经是文化人了,不能再回来种地。老外婆听了,心里头不晓得多难过呢:不种地有啥用?白读了几年书,也没什么长进,就多了一肚子不晓得从哪听来的奇谈怪事。家里农活都是她花十二分力气在做,几个女儿也跟在后面辛辛苦苦,好东西都给这伢补脑子,补出个什么东西!
老外婆心里不舒服,老外公和几个女儿怎么劝都劝不下。叶舟发愤跑去县城,在书店帮着做事,管吃管住,每个月也给家里捎点钱。叶舟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当上书店里管事的啦,坐在玻璃柜后头,衣服穿得笔挺的,许多人都羡慕。
那时候外婆已经跟外公结婚了,生下一个女孩两个男孩。外公外婆拼命干活,把三个小伢都送去读书。有叶舟在书店里省事多啦,没书就叫他偷偷拿几本,让小伢们躲在柜台里看,轻手轻脚地翻,看完再还回去。店里还有多余的账本,就给他们当演算纸做作业,又省了钱!
外婆说得乐滋滋的。
我从饭碗里抬起头来,看见妈妈脸上悠然神往。
摇摇头,无法体会。
“你们吃,我到房间看书去啦。”我说。外婆意犹未尽,遗憾地望着站起来的我,眼里满满地写着:啧,小伢真没耐心。
“要是真有这么个老舅还挺好的。”妈妈给她夹了一块鱼,外婆下意识地一躲,“你吃你吃——哎,那可不好么!我记得你那时候也喜欢看书,我没钱给你买,你天天在那书店门口望着……”
我关上门,坐到书桌前,翻开写小说的本子,准备把我小学六年级的事情写成一个短篇。过去的事情在笔下不断涌出,而我所剩的记忆越来越少。有无数个瞬间,在写不出新的故事时,我会想,如果我是另一个人,会怎样生活?我想了很多种可能性,但如果我出生于几十年前,也许就不用愁这个问题了。
只需要努力地活下去。
我这种容易胡思乱想的性格,大概遗传自外婆吧。
她想象的是别人的生活。一个刚刚出生就死去的孩子的生活。她虚构了他二十多年的生命,他在她的脑海里安然无恙地活下来,活得比那些年里的大多数人都好。
外公去世之后,外婆比从前更容易神思恍惚。独自住在老家的大屋里是不行的,孤寂会让人在心中演绎太多伤感懊悔的事情,把身体拖垮。于是小舅把她接到家里,小舅家有个三岁的小女儿,可以让外婆的全副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扫掉不必要的愁绪。
可是,等外婆渐渐从悲伤中缓过来后,情况并没有变得好一点。她继续投入到永无止境的家务之中,为任何一点减轻孩子负担的事情奋不顾身,像悬崖上的盘羊,冬天前的熊,最后一次洄游的鱼群。
“他是谁,怎么会在桃子里?”四岁的我很困惑。
“就是你啊。”外婆平静地回答。
我哇地哭了。
直到外婆郑重地改口,确认我并不是桃子里切出来的小孩后,我才止住哭,抽噎着继续听故事。
“这个小孩子叫桃太郎,一顿饭能吃三斤米。嘿,力气大得不得了,四岁就能举起一头牛。有人就说啦,桃太郎,你这么狠,到鬼岛上打鬼去嘛。但桃太郎不愿意。”
“为什么?他打不过吗?”鬼的力气肯定更不得了。
“桃太郎又没跟道士学过,怎么打得过鬼?”外婆不屑地摇摇头,“还好啊,他是从桃子里出来的,只有用桃木做的剑才能打到鬼,桃太郎也有这个本事。村里人一直不停地讲这事,他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去一下好。路上呢,他就抓了一只狗和一只鸡。黑狗血能驱邪的,你晓得吧?桃太郎到了鬼岛,就把鸡杀了祭天,把狗血抹在刀上去砍鬼。鬼吓得到处跑呀,都跑光了!桃太郎就到鬼的洞里去,把金银珠宝都装到袋子里,回家了……怎么又哭了?唉,这眼泪淌的……”
我从她说把鸡杀了时就哭了,她居然讲完故事才看到。
至于别的故事,都是外婆自己编的。那些年她沙哑的嗓音将我牢牢拴在灶台跟前。夏天我穿着小背心小裤衩,眯缝着眼睛,蹲在炉膛冒出的一股股热气前,一步都不舍得挪,外婆是最厉害的说书人,如果当时有人记下她每天说的一段故事,到今天可以出一部“饭斋志异”。
我八九岁的时候,外婆的本领渐渐衰落,再也想不出什么古灵精怪的故事。有时被我央得急了,就说:“伢哎,自己看书去,看完给我讲故事可好?”
我失望地去找书看,一看就忘了外婆,忘了她口里一个个粗糙拙朴的故事。
被忘记很久后,外婆忍不住找我说话谈天。
我说:“书里的故事比你编的好。”
“喔……”
外婆失落地走到一边,继续抹桌子,扫地,擦一擦干净的窗子。
过了好多年,爸爸妈妈早已带我搬到别的城市,放假时回来陪老人家住一阵子。外婆自然盼着我们,早早地在几个月前就会问:“哪天回来?”“在家里能待几天?”
每次的答复都没法令她满意。
等到终于回来,她早早买回远远超过五个人分量的食材,催促外公杀鸡择菜,自己忙上忙下,把楼梯扶手抹得闪闪发光,又准备了新的枕套和凉席。我们走进院门时,她高兴地从某个还没打扫好的角落里出来,一边褪下袖套,一边拉起我的手。外婆的手凉软多皱,一年比一年失去水分,逐渐凸出坚硬的骨节。
好长时间不见,经历、环境完全不同,很难跟老人家轻松地说起话来。吃过饭,洗个澡,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慢慢地聊着,逐渐融入到周围的空气里,渐渐自在。每次回家,同样的情景都要重新来一回。
大概过两三日,可以像从前那样随便地谈天了。
我考上大学的那个夏天,记性变得越来越差的外婆沉默地在沙发上坐着,我们在看电视剧。过了一会儿,她转头跟我说:“我现在常常记不清刚发生的事,小时候的事情倒记得明明白白。”
“啊?”我一时没回过神来,“喔,正常的,小时候的事我也记得很多呢。”
“九岁那一年的事情,我记得的最多。”外婆继续说,“不晓得为什么,怪事。那些年最苦,饭都吃不饱,天天在外面讨。有件事我到今天都忘不了,好像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关掉电视。“外婆,你讲。”
“那时候我家在洲上,出门要坐船过江。”外婆说,“你记得吧?就是凤仪洲。”
“记得啊,我以前不也坐过那条船好多次吗?”直到十多岁我和爸爸妈妈都是回洲上老家过年的,也许外婆自己不记得了。
“九岁那年,家里大人带我去芜湖,忽然看到江上漂着个木桶,里面有个男孩。那天风很大,江里起浪,一下下推着桶往岸边石头上撞,撞了许多次后,沉进江里去了。”
外婆打开了话匣子,整个下午都在有一搭没一搭地提着那件事。
“要是我把那伢抱回来就好了。”外婆说,“但真要抱回来,家里人肯定不让。分不出饭给他吃的。大概会趁我不在把他丢到外头。”
过了一会儿,外婆又说:“要是我会游泳就好了。”
“江里浪那么大,会游泳也没用啊。”我安慰她。
“船工会游得很。”外婆摇摇头,比划着说,“我把那个桶拖住,家里人肯定求船工救我,这不顺便把我们俩都捞起来了嘛。”
关于这件事,外婆肯定想了很久,在回忆中一遍遍编造、完善可行的办法,让昏沉的梦稍感安慰。
转天,我发觉我的估计远远不够。
“要是家里人同意养那小伢,我每天就多讨两口饭。”吃早餐时,外婆举起筷子,把碗里的稠粥划成四块,“这么两小块豆饼就行。”
“一天?”我惊讶地夹了一筷头酸菜,“不够他吃的吧?”
“都够我吃了。”外婆平静地说,“还可以去地里挖点野菜嘛。”
对了,说到野菜,我顿时来了精神,“那时候都是无公害无污染绿色食品吧?而且河里有许多黄肥膏满的螃蟹、大个头的甲鱼,对吧?虽然没粮食,但能吃的东西还是很多呀。”
“螃蟹到五月才上岸。鱼嘛,机灵得很,都躲在水深的地方。那时候啊,科学不发达,整个生产队就几张渔网,也网不到什么鱼……钓?只能钓到小鱼,有时候在江边洗衣服,能用竹箩舀到几条小鱼,没手指头大,够吃什么呢?老在同一个地方舀,小鱼后来都躲得老远,再也舀不到了。只有等到下半年河里水干了,才能下去捡鱼,别的时候还得挨饿——再说顿顿都吃鱼哪能行呢?”
我一时噎住,只好默默地继续喝粥。而外婆继续遐想她若当真领养了一个男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那时我有两个妹妹,你小姨婆还没出生。家里有个男伢也好。”外婆自顾自地遐想着,“以后多个劳动力,也不用招入赘的女婿。你晓得吧?外公当年也很苦,爹妈都没了,讨饭讨到我们家门口,家里也没吃的,我爹想着缺儿子,地里活没人帮着做,就让我俩结婚了。哼,他比我大十岁呢。”
外公有点委屈地嚼着玉米,敲了一下碗。
“对,他那会啊,就是到门前这么敲了一下碗,我开的门。”外婆横了外公一眼,“我要是有个弟弟——”
外公咕咕哝哝站起来收碗去了。
“男伢嘴馋,难带,你两个舅舅就是这样。能吃,没东西吃想法子弄。”外婆说着,不知不觉开始谈起舅舅们小时候的事情,“两个伢天天惦记着鸡蛋,我也不舍得给他们吃,要留着卖的。他们就偷偷去掏鸡窝,如果我把那个男孩抱回来……”
“别想这个了。”我听得稍微不耐烦,试图结束这场粘滞的对话,“再怎么样也都是过去的事了,就算救了那小孩,可能他以后还会遇到更痛苦的事情,让他觉得还不如没生下来好。”
说完我就进房间看书去了。隔了很久之后,我迟钝地想,刚刚那种说法,对外婆是不是太残酷了?
我惴惴不安了很久,中午外婆喊我吃饭时,我才发现她丝毫没受我的影响,甚至已经兴致勃勃地把剧情推到了叶舟的二十岁。
是的,她还煞费苦心地给那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叶舟。叶字辈,跟我的舅舅们一样。
漫长的午饭时光里,外婆慢慢讲着她如何抚养一个孩子长大。也许她说的其实是舅舅们的小时候,但她坚持叶舟就是那样的。
首先呢,叶舟在大家东一口西一口的接济下,平安地长到了三四岁,可以跟在大人身后去挖野菜了。
老外婆,也就是外婆的娘,不太喜欢这凭空出现的男伢,总觉得他抢了女儿们分内的食物。老外公比较喜欢他,让他坐在膝盖上颠着玩儿,一边念着儿歌。
“起一罾, 扳一罾,扳个鲤鱼——十八斤!”老外公会像拉起渔网一样,拽着小孩的双手,让他往后一仰,又飞快地拉起来,把他逗得咯咯笑。“——大鱼吃,小鱼卖,留给爸爸当小菜!我问你啊,扳到大鱼给谁吃啊?”
“给爸爸吃。”小叶舟很聪明地大声回答,像每一个受宠的孩子那样。
等到六七岁的时候,该上学堂了。种地的老外公没有把几个女儿送去读书,却打算让小叶舟去。老外婆生气了,跟他吵架,用锅铲噼噼啪啪铲着锅巴,把碗碟重重地顿在桌上。女孩们都吓得不敢说话。
老外公喏喏地解释说,前几年年景不好,家里没闲钱供伢们读书,现在宽裕点了,也该有个伢去上学,识点字,做个比我们强的伢……
老外婆没听完就搬小板凳坐旁边去了,生气地扒完几口饭,端起木盆准备去河边洗衣服。大女儿,也就是我的外婆,连忙跟上去帮忙。老外婆蹲在河边的青石板上,一面拿木棒砰砰地捶着衣服,一面听女儿的劝:我和妹妹年纪都不小啦,去念书也晚了。让叶舟念,他人小,聪明得很,将来当大官,买鸡买米孝敬你……老外婆听着听着,心头火气渐渐消下去,终于点头答应了。娘儿俩合力端着湿淋淋一大盆沉重的衣服,说说笑笑地回家去。
叶舟上了学,穿着平平整整的白褂子黑裤子,外婆有时候跟他去县里学堂,叶舟在里头念书,外婆在外头街上把篮子一放,卖鸡蛋,卖韭菜,有时带一罐子腌萝卜干,两分钱舀一勺给人家。回家的时候顺便去买点油盐,叶舟嚼着萝卜干,一蹦一跳跟着。
虽然那几年勉强能吃饱肚子,但饭桌上的菜实在不怎么样。老三盘,萝卜腌菜青菜,偶尔炒个豆腐干改善生活。鸡蛋是不能吃的,攒起来,放在篮子里用稻草盖着,攒十几枚就拿到县里卖掉,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把家里穿的用的挣回来,把叶舟的铅笔课本演算纸换回来。
但是男伢毕竟懂事晚,嘴巴馋的时候就闯祸。外婆每天早上拣窝里的鸡蛋,叶舟就在鸡叫前爬起来,偷偷摸一个鸡蛋放书包里,若无其事地溜回铺上缩在姐姐们身边睡觉。
外婆醒后一看鸡窝就奇怪了:怎么今天老花鸡没下蛋呢?她伸手拨开脏兮兮的稻草,在窝里摸来摸去,叶舟装作无辜的样子,收拾好书包来催她:大姐,再不走就迟到了!外婆只好责怪老花鸡,愤愤地说了一路,说得叶舟头上冒冷汗。进了学堂他想赶紧把鸡蛋吃掉,用手一摸,糟了!鸡蛋被课本压碎啦!粘糊糊的蛋清和蛋黄把书包底下弄得湿嗒嗒的,书页都粘在一块儿翻不开了!叶舟一肚子馋虫全都跑光了,哭丧着脸,不晓得怎么跟家里人交代——伢们都得记住,偷吃不该吃的东西,肯定没什么好事!
说到这里,外婆又去盛了一碗饭。她说故事特别下饭,一下子就吃完了,菜都没夹。
回来后,她接着讲叶舟长大后的事情。因为没上过学,外婆干脆略去了叶舟上学的经历,直接让他长到十三四岁,在学堂念完了书,该找事做了。
按老外公的想法,叶舟已经是文化人了,不能再回来种地。老外婆听了,心里头不晓得多难过呢:不种地有啥用?白读了几年书,也没什么长进,就多了一肚子不晓得从哪听来的奇谈怪事。家里农活都是她花十二分力气在做,几个女儿也跟在后面辛辛苦苦,好东西都给这伢补脑子,补出个什么东西!
老外婆心里不舒服,老外公和几个女儿怎么劝都劝不下。叶舟发愤跑去县城,在书店帮着做事,管吃管住,每个月也给家里捎点钱。叶舟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当上书店里管事的啦,坐在玻璃柜后头,衣服穿得笔挺的,许多人都羡慕。
那时候外婆已经跟外公结婚了,生下一个女孩两个男孩。外公外婆拼命干活,把三个小伢都送去读书。有叶舟在书店里省事多啦,没书就叫他偷偷拿几本,让小伢们躲在柜台里看,轻手轻脚地翻,看完再还回去。店里还有多余的账本,就给他们当演算纸做作业,又省了钱!
外婆说得乐滋滋的。
我从饭碗里抬起头来,看见妈妈脸上悠然神往。
摇摇头,无法体会。
“你们吃,我到房间看书去啦。”我说。外婆意犹未尽,遗憾地望着站起来的我,眼里满满地写着:啧,小伢真没耐心。
“要是真有这么个老舅还挺好的。”妈妈给她夹了一块鱼,外婆下意识地一躲,“你吃你吃——哎,那可不好么!我记得你那时候也喜欢看书,我没钱给你买,你天天在那书店门口望着……”
我关上门,坐到书桌前,翻开写小说的本子,准备把我小学六年级的事情写成一个短篇。过去的事情在笔下不断涌出,而我所剩的记忆越来越少。有无数个瞬间,在写不出新的故事时,我会想,如果我是另一个人,会怎样生活?我想了很多种可能性,但如果我出生于几十年前,也许就不用愁这个问题了。
只需要努力地活下去。
我这种容易胡思乱想的性格,大概遗传自外婆吧。
她想象的是别人的生活。一个刚刚出生就死去的孩子的生活。她虚构了他二十多年的生命,他在她的脑海里安然无恙地活下来,活得比那些年里的大多数人都好。
外公去世之后,外婆比从前更容易神思恍惚。独自住在老家的大屋里是不行的,孤寂会让人在心中演绎太多伤感懊悔的事情,把身体拖垮。于是小舅把她接到家里,小舅家有个三岁的小女儿,可以让外婆的全副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扫掉不必要的愁绪。
可是,等外婆渐渐从悲伤中缓过来后,情况并没有变得好一点。她继续投入到永无止境的家务之中,为任何一点减轻孩子负担的事情奋不顾身,像悬崖上的盘羊,冬天前的熊,最后一次洄游的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