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郑州华信学院 451150)
【摘要】兴趣是一个人求知的前提和动力。在足球教学中 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培养大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以及反映足球兴趣与教学的效果关系,运用"兴趣教学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从而充分调动学习足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上好足球课。
【关键词】足球教学; 兴趣教学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90-01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足球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使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即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学生再练习-教师总结,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队形的整齐划一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上课觉得拘束,放不开,甚至单调乏味。这在客观上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活泼好动的天性,成为高校足球课教学发展的瓶颈。为了提高高校足球课的教学质量,笔者从"兴趣教学法"入手,探讨如何通过在课堂中提高学生兴趣来增强足球课的教学质量。
兴趣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个人力图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个性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总是和积极的愉快的情感联系着;它是获取知识、技能、增长本领的动力。因为人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是心神向往,努力追求。可以说一个人要想在某个专业领域里做出成就,首先必须对这个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应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一、兴趣教学法的概念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知识或参与某项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情绪的一种心里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爱好,没有爱好,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某项活动的习惯。反之,利用学生对某种运动产生的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使之加深对某项运动的感情,则能促进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二、足球技术教学特点
足球技术是影响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重要因素,在足球教学和训练实践中,运用多足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教师来说使学生掌握足球技术,不仅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参与兴趣的主要手段。足球技术教学贯穿在整个足球教学、训练过程(包括理论知识传授、技战术教学与训练课中每个技术动作的学习,战术配合等环节)有目的、有计划、精心借助各种生理、心理的研究和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足球技术的培养。但是,传统的足球技术教学,主要是以足球技术动作掌握为标准,教学围绕技术动作来进行,教师的教法主要采用,示范、讲解、练习等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足球运动技术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比较死板,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探索一个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新的教学方法,是目前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依据学生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生理特征,运用"兴趣教学法"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兴趣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运用
3.1激发学生对足球课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教学中要选择好激发兴趣的时机。足球第一堂课一般都安排理论课或介绍足球运动的发展史和现状及锻炼身体的价值。此项工作忌呆板空洞的说教,应多以学生耳闻目睹的事件新闻、故事等形式,进行正面教育,加深学生对足球运动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其次,掌握学生心理,是激发兴趣的基础。要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十分重要。21世纪的大学生在智力发展、知识增长、获得信息等方面都优于以往的青年。其心理活动的变化相当深刻、复杂,主要表现为思想能力迅速发展,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爱美以及情绪尚不稳定等心理特点。我们的责任是要善于把握积极因素,因势利导。
3.2合理选择安排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法,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示范动作要准确而富有感染力。足球教学中教师用示范动作进行知识技能传授,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点。准确规范化的示范动作是无声的表达,能够给人以深刻而直观的形象感受,教学过程与言语相伴随,互相补充依靠,动员鼓舞学生的足球兴趣,促进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其次,采取科学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稳定兴趣的关键。实践证明,单调呆板的教学方式、方法会给学生带来厌烦情绪,特别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甚至会滋生不愿再学下去的思想。这时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练习运球,在练习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路线,如直线、弧线、折线、圆线等。为提高兴趣,部分内容可采用游戏练习法,使学生在良好的兴奋状态下练习。
3.3利用现有的教学器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技术。
在我国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与条件相对于中小学要完善,因此教师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教学条件,教师可以依据本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条件,从教学设计开始着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条件,根据足球课程教学中不同足球技术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喜爱的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利用羽毛球或网球的网带,创设网球规则下的足球传接球技术练习手段。利用排球吊球来练习足球的头球技术,或者利用跳绳、跨栏架等器材,设置不同位置,不同难度的障碍让学生练习足球的运球技术等等。
3.4实施足球"兴趣"教学对教学方法新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健康第一"的观念逐步树立,要求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积极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学为主,以增强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观点,认真地分析足球教材,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构思教学设计。足球"兴趣"教学对教学方法总的要求是: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和手段,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改变传统足球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模式。倡导足球的"兴趣"教学是选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教法上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和实际效果,不应过多地强调动作难度、技术精度。其次,在进行足球的"兴趣"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不应过分片面强调教学的组织纪律性,否则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生动活泼的带有情绪化状态的体育实践学习,变成一种按部就班的机械演练,失去了体育实践学习的本来面貌。
四、结论
兴趣是足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足球学习,才能提高足球教学质量。开展足球教学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足球推广普及的重要方式。面对许多学生喜欢足球却不喜欢上足球课的尴尬与无奈,培养大学生的足球兴趣无疑成为上好足球课、提高足球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足球不感兴趣的种种原因,我们在足球教学中应该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以优美的示范动作、生动形象的术语讲解、激烈又不失娱乐的游戏竞赛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足球兴趣,为搞好足球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文芳.快乐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课的发展趋向[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2,4.
[2] 王程.试论足球运动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3.
[3] 李晓宇.论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1.
【摘要】兴趣是一个人求知的前提和动力。在足球教学中 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培养大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以及反映足球兴趣与教学的效果关系,运用"兴趣教学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从而充分调动学习足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上好足球课。
【关键词】足球教学; 兴趣教学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90-01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足球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使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即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学生再练习-教师总结,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队形的整齐划一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上课觉得拘束,放不开,甚至单调乏味。这在客观上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活泼好动的天性,成为高校足球课教学发展的瓶颈。为了提高高校足球课的教学质量,笔者从"兴趣教学法"入手,探讨如何通过在课堂中提高学生兴趣来增强足球课的教学质量。
兴趣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个人力图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个性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总是和积极的愉快的情感联系着;它是获取知识、技能、增长本领的动力。因为人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是心神向往,努力追求。可以说一个人要想在某个专业领域里做出成就,首先必须对这个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应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一、兴趣教学法的概念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知识或参与某项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情绪的一种心里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爱好,没有爱好,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某项活动的习惯。反之,利用学生对某种运动产生的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使之加深对某项运动的感情,则能促进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二、足球技术教学特点
足球技术是影响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重要因素,在足球教学和训练实践中,运用多足球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教师来说使学生掌握足球技术,不仅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参与兴趣的主要手段。足球技术教学贯穿在整个足球教学、训练过程(包括理论知识传授、技战术教学与训练课中每个技术动作的学习,战术配合等环节)有目的、有计划、精心借助各种生理、心理的研究和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足球技术的培养。但是,传统的足球技术教学,主要是以足球技术动作掌握为标准,教学围绕技术动作来进行,教师的教法主要采用,示范、讲解、练习等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足球运动技术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比较死板,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探索一个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新的教学方法,是目前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依据学生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生理特征,运用"兴趣教学法"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兴趣教学法"在足球教学中的运用
3.1激发学生对足球课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教学中要选择好激发兴趣的时机。足球第一堂课一般都安排理论课或介绍足球运动的发展史和现状及锻炼身体的价值。此项工作忌呆板空洞的说教,应多以学生耳闻目睹的事件新闻、故事等形式,进行正面教育,加深学生对足球运动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其次,掌握学生心理,是激发兴趣的基础。要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十分重要。21世纪的大学生在智力发展、知识增长、获得信息等方面都优于以往的青年。其心理活动的变化相当深刻、复杂,主要表现为思想能力迅速发展,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爱美以及情绪尚不稳定等心理特点。我们的责任是要善于把握积极因素,因势利导。
3.2合理选择安排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法,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示范动作要准确而富有感染力。足球教学中教师用示范动作进行知识技能传授,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点。准确规范化的示范动作是无声的表达,能够给人以深刻而直观的形象感受,教学过程与言语相伴随,互相补充依靠,动员鼓舞学生的足球兴趣,促进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其次,采取科学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稳定兴趣的关键。实践证明,单调呆板的教学方式、方法会给学生带来厌烦情绪,特别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甚至会滋生不愿再学下去的思想。这时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练习运球,在练习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路线,如直线、弧线、折线、圆线等。为提高兴趣,部分内容可采用游戏练习法,使学生在良好的兴奋状态下练习。
3.3利用现有的教学器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技术。
在我国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场地、设施与条件相对于中小学要完善,因此教师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教学条件,教师可以依据本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学条件,从教学设计开始着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条件,根据足球课程教学中不同足球技术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喜爱的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利用羽毛球或网球的网带,创设网球规则下的足球传接球技术练习手段。利用排球吊球来练习足球的头球技术,或者利用跳绳、跨栏架等器材,设置不同位置,不同难度的障碍让学生练习足球的运球技术等等。
3.4实施足球"兴趣"教学对教学方法新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健康第一"的观念逐步树立,要求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积极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学为主,以增强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观点,认真地分析足球教材,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构思教学设计。足球"兴趣"教学对教学方法总的要求是: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和手段,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改变传统足球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模式。倡导足球的"兴趣"教学是选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教法上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和实际效果,不应过多地强调动作难度、技术精度。其次,在进行足球的"兴趣"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不应过分片面强调教学的组织纪律性,否则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生动活泼的带有情绪化状态的体育实践学习,变成一种按部就班的机械演练,失去了体育实践学习的本来面貌。
四、结论
兴趣是足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足球学习,才能提高足球教学质量。开展足球教学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足球推广普及的重要方式。面对许多学生喜欢足球却不喜欢上足球课的尴尬与无奈,培养大学生的足球兴趣无疑成为上好足球课、提高足球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足球不感兴趣的种种原因,我们在足球教学中应该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以优美的示范动作、生动形象的术语讲解、激烈又不失娱乐的游戏竞赛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足球兴趣,为搞好足球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文芳.快乐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课的发展趋向[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2,4.
[2] 王程.试论足球运动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3.
[3] 李晓宇.论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