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的建设规模随着用电需求的激增进一步扩大,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和配电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在10 kV配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将来电网的安全运行,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较高的施工质量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10 kV配网工程的质量管理,应当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只有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有效保证配网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关键词:10kV配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引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配网电力工程的运行可靠性及其它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科技的支撑下,配网施工的技术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在社会中发展进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些电力配网工程各个环节必须按照设计的要求执行,应该全力加强配网电力工程施工各环节管控,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质量,确保配网运行安全,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1.10 kV 配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对配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进行质量管理,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从施工人员到施工设备、 建筑材料以及安全措施等多个方面做好控制,保证配网工程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1.1 设置必要的质量控制点
在10 kV配网工程施工中,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需要确定一些关键部位、比较薄弱的环节以及需要重点控制的对象,这些就是质量控制点。 施工准备阶段,应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对质量控制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确定位置、 数量等,质量控制点要根据可能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来确定,通过分析原因制定控制措施进行预防。 设置质量控制点是保证配网工程施工质量要求的必要前提。
1.2 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参数
由于10 kV配网自动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对施工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施工准备阶段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对于新工艺、 新技术的使用,要认真分析研究,确保切实可行,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3 对配网工程施工进行质量预控
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质量问题进行事先分析,如质量控制点,并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预先控制,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或事故。
1.4 做好技术交底管理工作
在每一个工程项目开始施工之前,都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这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一环。技术交底工作能使施工方案更加具体、 细致,有利于施工工作的开展,对分项工程施工和工序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0kV 配网工程的施工技术
2.1 网架的建设
要保证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合理的网架建设能够给予有效的保证。 就目前情况来看,10kV 网架的建设主要为联络式,此种方式的网架建设相对而言比较方便,僅需在两条不同的 10kV 线路间架设一条联络线即可,其建设的成本相对较小,并且能在主线断电时进行互倒,确保了供电的可靠性。 但如果断电区段包含联络点,就无法进行互倒,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2 配变及其附属设置的选择安装
(1)应该按照“密布点、短半径、小容量”的指导原则进行配变的选择,并需要将其设置在靠近负荷中心的地方。
(2)需要尽量保证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负荷在运行中维持平衡,不得只一相或两相负荷供电,中心线及其保护线的电流不得超过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流的 1/4 。
(3)配电变压器容量在100kVA 以下的,安装完毕后还需保证其接地电阻应该小于 10Ω;容量在 100kVA 以上的的配电变压器,其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
(4)配网工程中选用的无功补偿装置应具有单相和三相投切功能以及自动投切功能,从而实现对低压无功功率的控制,避免在负荷低谷时发生过度补偿。
3.对 10kV 配网电力工程进行严格的施工技术监督
技术监督是任何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配网电力工程中一般是分阶段进行管理,并且每个阶段完成之后还要进行质量的监督检查,这也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对于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 另外还应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从材料的采购到保存都应该严格的把关。 一般来说,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供货商可以确保材料质量的优良。 在收货时,应该检查材料是否具备相关的质量等级证书,还要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从而进一步的确保其质量。
4. 10kV 配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根据10kV配网工程施工管理流程图(图1),施工质量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入手:
4.1前期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要合理设置10kV配网工程的建设周期,这对于10kV 配网工程而言非常重要,因为 10kV配网的施工会受气候以及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同季节施工时间以及施工难度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且在市区、 开发区以及城镇中心等地区,10kV配网项目的建设还需要同市政规划相适应,在农村地区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农作物生长季节,青赔难度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尽早完成 10kV配网立项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从而确保工程能够在比较适宜的时间开始动工,这对于改进工程的质量管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其次,要深化10kV 配网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弄清楚10kV 配网工程现场同标准设计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从而为之后施工图设计提供前提条件,一方面可以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去深化施工图设计及精细化施工节点,同时还可缩短施工图的设计工期,并为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便利,最终让10kV 配网工程质量得到控制保障。再次,要做好施工图的设计质量控制工作。相对于其他工程施工而言,10kV 配网工程有着覆盖区域广、 项目涉及面大以及施工条件复杂的特点,这就要求对配网工程的施工现场加以系统分析,从而掌握施工现场条件,争取降低施工难度,减少配网架空线路交叉跨越。除此之外,设计人员也需要从实际条件出发,积极同参建单位协调沟通,实现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从而保证设计过程在科学审核以及修改机制下展开,便于及时发现设计及施工中可能出现地问题提前沟通并加以纠正。最后,要做好10kV配网施工质量管理预控。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需要施工前就对工程加以分析,制定行之有效和操作性强的实施及应急方案。对10kV配网的施工质量进行预控,一方面可以及时处理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有减少质量事故频率,保证施工质量及进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2中期质量控制措施
10kV配网工程中期质量控制就是对施工过程加以管理,主要目的是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以改善施工质量水平。按照配网施工过程中实体质量形成的时间,质量控制措施涉及事前、 事中、 事后 3 个环节。首先是事前阶段,这里是指 10kV配网工程施工准备工作的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准备工作及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加以细致周密的分析。其次是事中阶段,指的是对工程施工以及施工过程中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再次是事后阶段,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对整个工程以及相关环节质量加以控制。
10kV配网工程施工涉及一系列活动,因此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可大致分为物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 工程质量验收控制3个部分。前面两部分会直接影响10kV配网工程质量的优劣,并且工程投入物资质量的控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物资采购是由物流部门控制的,流程耗时较多,供应商供货周期也较长,验收需要由施工单位把关,为不影响10kV 配网工程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往往会放松验收力度。这一问题广泛存在于10kV配网工程施工当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质量。除此之外,配网质量控制措施需要从施工人员、 施工设备、 施工材料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5后期质量控制措施
作为配网工程实施的最后环节,竣工验收可以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全面的考核。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措施主要是施工质量的验收,具体包括10kV 配网工程施工质量中间验收及竣工验收 2个部分,参建单位对10kV配网工程的中间及最终产品进行质量验收,可以从过程及终端 2 个方面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保证 10kV 配网工程的施工效果达到工程设计要求,从而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
配网建设完成后,还需不断优化配网运行环境,以保障配电网的宿命经济运行。
①配电网的杆塔应尽可能设置在距离道路较远的地方,并对所有配网设施做好鲜明的标记,如涂抹反光漆等,尽量避免出现交通事故,损坏电力设施。 同时还应该在在杆塔周围设置相应的警示牌,进一步做好预防的措施。 ② 采取措施对有关自然因素进行防范。对于空旷地带首先应该注重雷击的防护,如安装避雷器、架空避雷线预防雷击的破坏,并对线路周围的树木进行修建,提高线杆的高度,做好预防措施。 ③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应尽可能避免设备受到外部的污染以及其自身过快的损耗。无法避免的应该采用绝缘导线并对线路采用防腐处理,实现安全可靠供电。
6.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 10kV 配网工程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工程我国并没有明确的质量控制体系,都是凭借以往的一些经验,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这样就使得配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的质量隐患。导致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项目工程的建设而言,其质量管理是对工程质量的最佳保证。所以如果质量管理做得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优劣,还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质量管理不是单纯的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而是要贯穿在整个项目之中。从开始的方案设计、 施工,到后期的验收都要有明确的质量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对质量、安全实施全程监控,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减少返工,缩短工期,保證工程质量,进而确保配电网及设备的运行安全,最大限度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从而实现在保障电力供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电网企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吕伟.1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技术探索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 2016, 13(34):34-35.
[2]徐博.探析1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改善[J].建筑·建材·装饰, 2014(19):264-264.
[3]邓少波.浅谈1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25):178-178.
关键词:10kV配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引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配网电力工程的运行可靠性及其它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科技的支撑下,配网施工的技术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在社会中发展进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些电力配网工程各个环节必须按照设计的要求执行,应该全力加强配网电力工程施工各环节管控,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质量,确保配网运行安全,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1.10 kV 配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对配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进行质量管理,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从施工人员到施工设备、 建筑材料以及安全措施等多个方面做好控制,保证配网工程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1.1 设置必要的质量控制点
在10 kV配网工程施工中,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需要确定一些关键部位、比较薄弱的环节以及需要重点控制的对象,这些就是质量控制点。 施工准备阶段,应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对质量控制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确定位置、 数量等,质量控制点要根据可能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来确定,通过分析原因制定控制措施进行预防。 设置质量控制点是保证配网工程施工质量要求的必要前提。
1.2 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参数
由于10 kV配网自动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对施工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施工准备阶段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对于新工艺、 新技术的使用,要认真分析研究,确保切实可行,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3 对配网工程施工进行质量预控
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质量问题进行事先分析,如质量控制点,并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预先控制,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或事故。
1.4 做好技术交底管理工作
在每一个工程项目开始施工之前,都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这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一环。技术交底工作能使施工方案更加具体、 细致,有利于施工工作的开展,对分项工程施工和工序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0kV 配网工程的施工技术
2.1 网架的建设
要保证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合理的网架建设能够给予有效的保证。 就目前情况来看,10kV 网架的建设主要为联络式,此种方式的网架建设相对而言比较方便,僅需在两条不同的 10kV 线路间架设一条联络线即可,其建设的成本相对较小,并且能在主线断电时进行互倒,确保了供电的可靠性。 但如果断电区段包含联络点,就无法进行互倒,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2 配变及其附属设置的选择安装
(1)应该按照“密布点、短半径、小容量”的指导原则进行配变的选择,并需要将其设置在靠近负荷中心的地方。
(2)需要尽量保证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负荷在运行中维持平衡,不得只一相或两相负荷供电,中心线及其保护线的电流不得超过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流的 1/4 。
(3)配电变压器容量在100kVA 以下的,安装完毕后还需保证其接地电阻应该小于 10Ω;容量在 100kVA 以上的的配电变压器,其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
(4)配网工程中选用的无功补偿装置应具有单相和三相投切功能以及自动投切功能,从而实现对低压无功功率的控制,避免在负荷低谷时发生过度补偿。
3.对 10kV 配网电力工程进行严格的施工技术监督
技术监督是任何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配网电力工程中一般是分阶段进行管理,并且每个阶段完成之后还要进行质量的监督检查,这也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对于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 另外还应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从材料的采购到保存都应该严格的把关。 一般来说,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供货商可以确保材料质量的优良。 在收货时,应该检查材料是否具备相关的质量等级证书,还要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从而进一步的确保其质量。
4. 10kV 配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根据10kV配网工程施工管理流程图(图1),施工质量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入手:
4.1前期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要合理设置10kV配网工程的建设周期,这对于10kV 配网工程而言非常重要,因为 10kV配网的施工会受气候以及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同季节施工时间以及施工难度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且在市区、 开发区以及城镇中心等地区,10kV配网项目的建设还需要同市政规划相适应,在农村地区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农作物生长季节,青赔难度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尽早完成 10kV配网立项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从而确保工程能够在比较适宜的时间开始动工,这对于改进工程的质量管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其次,要深化10kV 配网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弄清楚10kV 配网工程现场同标准设计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从而为之后施工图设计提供前提条件,一方面可以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去深化施工图设计及精细化施工节点,同时还可缩短施工图的设计工期,并为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便利,最终让10kV 配网工程质量得到控制保障。再次,要做好施工图的设计质量控制工作。相对于其他工程施工而言,10kV 配网工程有着覆盖区域广、 项目涉及面大以及施工条件复杂的特点,这就要求对配网工程的施工现场加以系统分析,从而掌握施工现场条件,争取降低施工难度,减少配网架空线路交叉跨越。除此之外,设计人员也需要从实际条件出发,积极同参建单位协调沟通,实现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从而保证设计过程在科学审核以及修改机制下展开,便于及时发现设计及施工中可能出现地问题提前沟通并加以纠正。最后,要做好10kV配网施工质量管理预控。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需要施工前就对工程加以分析,制定行之有效和操作性强的实施及应急方案。对10kV配网的施工质量进行预控,一方面可以及时处理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有减少质量事故频率,保证施工质量及进度,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2中期质量控制措施
10kV配网工程中期质量控制就是对施工过程加以管理,主要目的是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以改善施工质量水平。按照配网施工过程中实体质量形成的时间,质量控制措施涉及事前、 事中、 事后 3 个环节。首先是事前阶段,这里是指 10kV配网工程施工准备工作的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准备工作及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加以细致周密的分析。其次是事中阶段,指的是对工程施工以及施工过程中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再次是事后阶段,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对整个工程以及相关环节质量加以控制。
10kV配网工程施工涉及一系列活动,因此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可大致分为物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 工程质量验收控制3个部分。前面两部分会直接影响10kV配网工程质量的优劣,并且工程投入物资质量的控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物资采购是由物流部门控制的,流程耗时较多,供应商供货周期也较长,验收需要由施工单位把关,为不影响10kV 配网工程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往往会放松验收力度。这一问题广泛存在于10kV配网工程施工当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质量。除此之外,配网质量控制措施需要从施工人员、 施工设备、 施工材料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5后期质量控制措施
作为配网工程实施的最后环节,竣工验收可以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全面的考核。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措施主要是施工质量的验收,具体包括10kV 配网工程施工质量中间验收及竣工验收 2个部分,参建单位对10kV配网工程的中间及最终产品进行质量验收,可以从过程及终端 2 个方面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保证 10kV 配网工程的施工效果达到工程设计要求,从而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
配网建设完成后,还需不断优化配网运行环境,以保障配电网的宿命经济运行。
①配电网的杆塔应尽可能设置在距离道路较远的地方,并对所有配网设施做好鲜明的标记,如涂抹反光漆等,尽量避免出现交通事故,损坏电力设施。 同时还应该在在杆塔周围设置相应的警示牌,进一步做好预防的措施。 ② 采取措施对有关自然因素进行防范。对于空旷地带首先应该注重雷击的防护,如安装避雷器、架空避雷线预防雷击的破坏,并对线路周围的树木进行修建,提高线杆的高度,做好预防措施。 ③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应尽可能避免设备受到外部的污染以及其自身过快的损耗。无法避免的应该采用绝缘导线并对线路采用防腐处理,实现安全可靠供电。
6.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 10kV 配网工程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工程我国并没有明确的质量控制体系,都是凭借以往的一些经验,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这样就使得配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的质量隐患。导致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项目工程的建设而言,其质量管理是对工程质量的最佳保证。所以如果质量管理做得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优劣,还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质量管理不是单纯的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而是要贯穿在整个项目之中。从开始的方案设计、 施工,到后期的验收都要有明确的质量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对质量、安全实施全程监控,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减少返工,缩短工期,保證工程质量,进而确保配电网及设备的运行安全,最大限度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从而实现在保障电力供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电网企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吕伟.1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技术探索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 2016, 13(34):34-35.
[2]徐博.探析1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改善[J].建筑·建材·装饰, 2014(19):264-264.
[3]邓少波.浅谈1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25):17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