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躁动病人血管注射外渗进行护理观察,以便能快速、简便、安全有效地消除外渗后早期所致的肿胀,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人来源:随机抽取2004年1月~2005年12月静脉注射外渗病人;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40例,高热病人30例;注射部位均为右手背静脉,注射器针头7号,男30例,女40例。分成A组采用冷敷的20例,B组采用热敷的15例,C组采用中药15例,D组为对照组20例,各组年龄30~50岁;男30例,女40例。注射药物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常用的阿托品,抗感染药物氨苄青霉素,分别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按规定浓度稀释,静脉注射外渗的病人湿敷用热水袋温度为63~67℃,冷水袋温度为4~6℃,中药治疗用山栀,将其磨碎后用蛋清调成糊状备用,测量静脉注射外渗病人肿胀局部长径、短径,并计算面积,之后分别在水袋外垫湿毛巾,贴敷于肿胀部位,而中药直接敷于肿胀部位,观察并记录实验组肿胀完全消退所需时间,并算出每组消退指数[消退指数=局部肿胀面积A/完全消退所需时间(t)cm2/分钟,肿胀面积=π/4×长径×短径]。
结 果
A组:冷水袋敷于肿胀部位,肿胀部位皮肤约20分钟皮肤渐渐由红转白,血管收缩,肿胀皮肤松弛,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清,周围血管逐渐显示,消退时间短于另3个组,消退指数大于另3个组,与热敷组相比,0.01
2/分钟。
B组:热敷治疗肿胀部位观察基本同冷敷组,但在消退过程中,消退指数小于A组,肿胀完全消退时间长于冷敷组,但和中药治疗组相仿,(P>0.05),平均消退指数为0.28cm2/分钟。
C组:中药治疗肿胀部位观察基本同冷敷组,肿胀完全消退时间长于另2个治疗组,消退指数大于对照组(P<0.01),平均消退指数为0.24cm2/分钟,以上全部治疗以后数日追踪观察均无异常。
D组:不作任何处理,经约35分钟后,随着肿胀自然消退,凹陷即平复,其局部温度颜色又渐恢复。在肿胀自然消退过程中,肿胀完全消退时间长于另外3个组,消退指数小于另外3个治疗组,平均消退指数为0.13cm2/分钟。
结论:见表。
从上述结果不难看出,冷敷比其他几种消退指数大,消退所需时间少,说明冷敷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冷敷可以减轻局部因肿胀而引起的疼痛,其作用是使血管收缩而减少药物的吸收,且可以使药物局部破坏作用灭活,以保护局部组织免于坏死,抗生素对组织有强烈刺激作用,局部会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宜选用冷敷,以避免发生小血管内膜炎,阿托品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也宜采用冷敷静注外渗部位,以减轻渗出,灭活药物局部破坏作用,减少药物的吸收。
几种不同处理方法消退指数差别有显著性,无论是冷敷、热敷还是中药治疗组,消退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局部肿胀部位的消退指数,各组均数统计学描述及推断,差别有显著性。
讨 论
躁动的原因有缺氧、尿潴留、脑水肿、休克、低血糖,如果强行约束,不但会加重其躁动,还会干扰对病情的观察,而造成误诊误治。因此,有不少病人因躁动不安而致静脉注射液体外渗,轻者渗出后肿胀,引起疼痛,重者皮下组织坏死,功能障碍。不习惯在床上排尿引起的尿潴留,使其下床排尿,高级中枢兴奋,初级中枢抑制而造成的尿潴留,采用导尿后留置导尿管的方法,解决尿潴留后只稍加镇静剂便即可安静,阿托品能减弱肠蠕动,对肝脏有损害作用,并能引起尿潴留,采用手法膀胱按摩加压,刺激逼尿肌收缩,升高膀胱内压力,以帮助排尿,使其安静,膀胱充盈过大应立即给予导尿,以减轻病人痛苦,同时建议对老年人及前列腺肥大者慎用此药。缺氧引起的躁动,给予高浓度加压给氧,加用适量镇静剂(安定肌注),也能使之自然安静,脑水肿引起躁动,采用头部冷敷,20%甘露醇静脉注射以加快脱水,加用适量镇静剂等措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休克引起的躁动可加快输液速度,立即采用输血、保温等措施,使其安静;低血糖引起的躁动,给予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60ml后安静。静脉注射时应避开已破损的静脉,如必须滴注,应将穿刺处加压包扎,滴注速度缓慢,不加压输液,还应经常查看穿刺部位的外渗现象,滴注碳酸氢钠外渗最好用低浓度普鲁卡因封闭外渗外,以中和其碱性减轻碳酸氢钠外渗后的症状,输液时选择合适的静脉,静脉注射针头和适当部位,并帮助病人妥善固定。只有措施得力,才能减少并预防静脉注射外渗的发生,一旦发生即早期处理,确保病人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静脉用药不断增多,寻求适用于安全静脉给药的对策,是医务人员的职责,必须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临床工作中静脉用药安全知识,培养较强的安全意识,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减少导致不安全的隐患因素,才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慎独精神,继续深造,跟上时代的步伐,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海鹰.医疗纠纷引发治安事件的原因和对策.中华护理管理杂志,1997,13(7):427~429
2 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4~196
3 魏红梅.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A):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