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家长园地,促进家园共育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ysb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园地是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桥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家长。我园借力家长园地促进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具体情况,了解教师的常态工作,理解配合,形成家园合力。借家长园地之力,拉近了教师和家长的距离,实现了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有效沟通,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有成效地提升了家园共育水平。

一、结合本园本班实际情况,合理创设家长园地


  如何合理创设家长园地来促进家园共育呢?通过实践、反思、归纳、总结、再反思、再总结,我园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展开:
  1.造型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每个班级创设的“家长园地”,除了要考虑总体大的框架和主题的创设,还要考虑创造性、导向性、全面性、互动性,更要考虑到每个班自己的实际情况、特色和年龄差异。例如:小班适宜选用卡通风格、活泼可爱的拟人化的“苹果型”“草莓型”“蘑菇型”,等等;中班宜选用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动植物造型”“城堡造型”;大班可采用“交通工具造型”“房子造型”“形状组合造型”,等等。
  2.内容设计丰富而有针对性
  结合季节、地域文化特点、主题教学目标、本班孩子的认知水平等方面来更新相对应的内容,注重新颖而有创意。“家长园地”不是栏目越多越好,应根据各年级实际情况,进行取舍、选择、调整。如:小班注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卫生保健方面的信息。幼儿刚入园,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幼儿哭闹现象,担心幼儿在园情绪、吃喝睡等情况,可设置“新生入园注意事项、小班新生家长准备工作、如何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幼儿不午睡怎么办等方面的科学育儿知识栏目。让小班新生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愿意与教师交流,努力做到家园共育;中班幼儿已有了入园经验,家长更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个性发展、兴趣等方面的培养;大班则注重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注重幼小衔接工作,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可适当增加介绍幼儿在园参加各项活动中的相关栏目,例如增加“我是安全文明小卫士、小小护旗手、科发室中的我、快乐绘本阅读、足球宝贝、值日生真快乐”等体现幼儿参与活动的栏目,通过图文并茂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栏目之间应相对独立、清晰,一目了然,便于家长阅读。
  为调动家长参与共育的积极性,可特增设“有您真好”版块,及时感谢支持配合教师各项工作的家长,善于观察、发现、记录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的点滴,可以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进行表达,并呈现于此版块中,从而调动家长之间的互学互进。
  3.版块新颖美观吸引家长注意
  我们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活动,进行集思广益,把“家长园地”定位成多功能的亲子园、信息站、知心屋等。家长们通过这些小栏目了解幼儿每天在园情况。版面设计要整洁美观,颜色搭配协调自然,切不可过分花哨,影响视觉效果。在制作上力求精细,栏目造型不但有平面的,还要有立体的。结合本班的实际现状,有针对性地设置“主题活动计划”“一周计划”“家长留言”“宝贝的话”“保健知识”“友情提示”等栏目。菜单式短小精炼的内容、图文并茂的效果定会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这些栏目的创设不仅可以吸引众多家长的眼球,而且促使家长们能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积极与教师讨论教育策略,调整自己的育儿方法,了解幼儿园及班级的日常工作,理解教师的教育方式。
  4.模块设计合理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需要
  家长园地交流的对象是家长,我们统计了本班负责接送孩子的家长,然后进行了分类,结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抓住本班幼儿的关键期和转折期,根据家长的兴趣需要、育儿困惑。发现有些家长上下班比较忙,由爷爷奶奶负责接送。
  怎样才能让爷爷奶奶也能读懂“家长园地”的内容呢?通过实践,发现直观形象的专栏内容较适合。比如,将孩子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某一环节中的精彩瞬间拍下来,彩喷或洗出照片,用简单浅显的文字描述照片的主要内容,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受到老年人的青睐,老年人能看懂而且很感兴趣,通过关注知道孩子在园的具体情况,体验了将孩子的表现与孩子父母共同分享带来的乐趣,同时加深了家长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理解,促进了家园共育。
  5.关注家长需求,丰富家长园地内容
  家长园地不仅是教师宣传、介绍经验的园地,同时也是家长表达教育观点,提出生活中出现的教育问题,讨论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的场所,教师要耐心倾听家长的心声,学会换位思考,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与其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家园共育的快乐!
  在“亲子游乐园”“温馨提示”“主题安排”“一周计划”等栏目中,家长可以了解每周中的每一天孩子在园一日具体的生活、学习、游戏、户外活动的具体内容及流程,为了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家长看过“温馨提示”会主动与孩子收集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配合教师开展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体现了家长和教师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例如:在“爱心驿站”中教师准备了应急材料,例如:餐巾纸、面纸、伞、拉链袋等物品,解决家长遇到紧急情况所需,个别步行来接孩子的家长,来时天气晴好,在接到孩子时突然下雨,就可以借爱心驿站中的雨伞应急。

二、主动与家长交流,传递家长园地信息


  充分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段,主动与家长拉近距离,引导家长关注家长园地中各栏目内容。教师主动介绍“家长园地”中每一个主题及每周教育教学目标,家长听了教师的讲解,感受到教师教育孩子的专心、细心,部分家长用手机拍下“家長园地”中的具体主题目标,回家对照目标引导孩子回忆在园的生活、游戏及教育教学内容,并采用“家长园地”中科学的育儿方法与孩子进行互动,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成效。
  针对班级中的个别特殊幼儿,教师主动与其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孩子的已有经验、年龄特点、兴趣,在家长园地中为家长呈现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与个别特殊幼儿现状相关的教育策略,建议家长阅读,正确理解家长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认识家长是我们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汇总家长的育儿经验,呈现于“家长园地”之中,并进行交流分享,大家相互学习、共同帮助幼儿进步,做到家园共育。

三、与时俱进,更新家长园地内容


  创设机会让家长与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最前沿、先进的科学育儿信息。针对家长关注的幼儿能力的发展、各方面的表现,可开设“快乐宝贝”“宝贝秀”等栏目,请家长配合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述,将幼儿在园学会的歌曲、诗歌、儿歌、散文、绘本、创编的童话故事,用简单的文字、形象的简笔画等形式记录下来,展示在家长园地中。
  家长园地的内容需要丰富、充实,尤其要与时俱进、常更新,不断加入家长感兴趣的和存在困惑有针对性的具体内容,增强“家长园地”的活力,保持家长对“家长园地”的关注,了解班级工作的最新动态,促进家园共育。如:开设“请您留言”“家长信箱”等,定期公布需要家长配合、参与的信息,围绕家长关心的焦点话题展开讨论,耐心倾听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创设机会让家长与教师相互交流碰撞,集思广益,共同分享先进的科学育儿经验。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科学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家长园地”这座神奇的心与心相连的友谊之桥,还将继续在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发挥着重要的家园共育作用。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将不断努力,继续通过这块宝地来创新家园共育的方式方法,促进家园共育,共同为幼儿的认知、情感、身体、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而努力!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氨溴索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9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至对照组(n=45例)和观察组(n=4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患儿
“环境是第三位老师”,“要让儿童生活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这就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儿童发展理念和提高环境创设能力。班级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场所,那些看似花花绿绿、琳琅满目的班级环境,是否真正符合儿童的兴趣需要、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呢?根据我平常的观察则不尽然。有的过于呆板,有的过分花哨,有的重于装饰,有的缺乏意趣。那怎样才能让班级环境体现教育意蕴,承载课程功能,起到涵养童心、引发互动,推动幼儿经历主题探索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任何年龄阶段都能学会“情感语言”,但是它和其他语言一样,最佳的学习时期仍是在儿童时代。恰当的情绪表达可以帮助幼儿纾解负面情绪,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良好的作用。因此,在小班开展情绪表达能力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一日活动中,探寻培养幼儿恰当情绪表达的多种策略  小班幼儿受认知、语言发展水平的制约,恰当表达情绪的能力较弱。诸如:对外界刺激不能作出合理的反应;遇
一、为什么投放石磨?  本学期,我在班级的区角里投放了一个新材料——石磨。为什么要投放石磨呢?  因为我班有娃娃家、美工区、餐厅等活动区,它们比较适合女孩子,而能让男孩子激发力量的区角很少。暑假里,我苦苦寻找适合的材料,无意间瞄到我家的景观摆件——石磨。耶!用石磨就得有力量,推石磨是绝佳的劳动体验,而且石磨蕴含着巨大的探究空间,能够吸引孩子们发现和探究。  但是,石磨毕竟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远,他们
2016年,我园与海安曲塘幼儿园分别作为共建园、项目园,成功申报省课程游戏化项目。两年来,我们紧跟省市步伐,扎实推动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一、追寻·尝试  1.创造条件,加大硬件投入。  我园巧用西教学楼与后排卧室之间的空地建起玩沙池,安装水龙头,添置玩沙工具,满足幼儿玩沙玩水的需要;增添了竹梯、轮胎、碳化积木、水车、油桶、纸筒、滚筒等游戏材料,存放在楼梯间,方便取用;整理幼儿园现有的各种教学、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