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结构类型双着丝粒体(dicentrics,dic)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生物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采集两名健康人外周血样品,用0、0.5、1、2、3、4、5和6 Gy 60Co γ射线(剂量率为0.27 Gy/min)离体照射人外周血,常规培养、收获和制备染色体标本,镜下分析并记录不同结构类型dic;应用CABAS软件建立dic剂量-效应曲线;并对两验证样本进行剂量估算。结果不同结构
【机 构】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辐射防护与核应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辐射防护与核应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实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结构类型双着丝粒体(dicentrics,dic)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生物剂量的可行性。
方法采集两名健康人外周血样品,用0、0.5、1、2、3、4、5和6 Gy 60Co γ射线(剂量率为0.27 Gy/min)离体照射人外周血,常规培养、收获和制备染色体标本,镜下分析并记录不同结构类型dic;应用CABAS软件建立dic剂量-效应曲线;并对两验证样本进行剂量估算。
结果不同结构类型dic率均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升高(R2=0.886~0.943,P< 0.01),各剂量点经典型和单端型dic构成比之和约占所有类型dic的92%以上,而近距型dic和双端型dic分别在各照射剂量点的构成比均<4%。不同结构类型dic剂量-效应曲线的R2值均达到0.998;应用4条曲线估算的受照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典型dic剂量-效应曲线估算较高剂量时(3.9 Gy),相对偏差均≤13.08%。
结论基于不同结构类型dic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具有估算生物剂量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累及肠道的血管疾病包括累及肠道的血管炎和非炎症性血管病。血管疾病常需要与炎症性肠病相鉴别。本文归纳和总结了临床常见的血管炎和血管病的病理学特点,以期为慢性缺血性肠病和炎症性肠病提供鉴别诊断思路。
欧盟委员会(EC)发布了最新《欧洲儿童成像诊断参考水平指南》(辐射防护第185号)。该指南详细介绍了建立欧洲儿童成像诊断参考水平(DRL)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用法,涵盖X射线摄影、透视、CT及介入放射学(IR)方面。回顾性分析了现有欧洲儿童国家级DRL(NDRL)的现状、优势和局限性,在现有辐射剂量数据资源的基础上,达成了一些共识,出台了欧洲儿童的DRL(EDRL),为欧洲儿童的辐射防护优化提供了
目的探讨放疗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实施放射诊疗活动的临床实践。方法在疫情期间,严格实行消毒,加强体温监测,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保障放射治疗诊治活动安全有序的开展。对疫情期间接受放射治疗患者的放疗目的,放疗等待时间以及医患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2月11日,疫情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放疗科共有60例患者接受放射治疗。与2019年同期(春节后)进行比
目的制备酰胺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AM)并研究其对铀的吸附性能。方法对所制得的GONRs-AM进行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并通过批处理吸附实验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铀初始浓度、温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GONRs-AM吸附铀的影响。结果GONRs-AM对铀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94.5 mg/g,该吸附过程是受pH影响的,自发的放热过程,并符合准二级
目的探讨三维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 BT)、三维腔内(ICBT)联合调强(ICBT+IMRT)以及单纯IMR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6例接受三维近距离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在原IC/IS BT计划的基础上分别设计ICBT+IMRT和单纯IMRT计划,研究3种计划中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共制定75个后装治疗计划,其中IC/IS BT、
目的考察质子射线放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Ⅰ/Ⅱ级脑膜瘤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治疗脑膜瘤患者26例,其中18例为颅底脑膜瘤。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2岁(范围15~79岁)。病理诊断为WHOⅠ级脑膜瘤的患者8例,病理诊断为WHO Ⅱ级的脑膜瘤患者9例,影像学诊断患者9例。7例患者为术后放疗(Simpson Ⅰ~Ⅲ级切除2例,Simps
X射线影像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工作存在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通过分析X射线影像诊断的流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感染因素,江苏省率先发布了新冠肺炎X射线影像诊断感染防控指南。该指南明确了X射线影像诊断过程中控制感染的基本要求、工作人员防护、人员和场所消毒以及受检者防护与消毒的具体办法,对现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关注控制感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原则。
目的提高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编码的准确性,对该类疾病管理、病案信息化管理研究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规范化依据,提升防治水平。方法结合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命名方法及疾病特点,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的规则,对此类疾病进行编码。结果我国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体系是电离辐射造成的各类疾病的总和,区别于普通的临床症候群,对此类疾病的编码必须要根据不同疾病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等特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放射诊断场所存在的感染控制和辐射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和监测,为放射技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国家标准(WS 519-2019和GBZ 130-2013)对湖北省4所未启用的应急医院("小汤山式"甲、乙医院及方舱医院、砖混模式医院)中新安装的8台CT及其场所进行成像性能和放射防护检测并评价。对机房布局等感染控制安全的因素实施了监测与调查。选择定点医院2所(综
自2019年12月在湖北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已累计确诊感染患者80 424例(截至2020年3月3日),对国民健康及经济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方舱医院方舱CT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与常规医院内的CT机房相比,方舱CT在感染区域设置、防护隔离措施和检查流程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本文从机房设计、人员配置职责、感染区域划分、检查流程、防护和消毒等方面做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