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经济之所以长期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得益于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的指引。研究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为视角,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具体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当前,社会主义国家一般按照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发展周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遵循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的前提下,人们认为经济周期的发展一般会经历从繁荣到衰退的各个阶段,而后又会从衰退到繁荣,这样周而复始的发展就是经济周期发展理论的具体描述,这一客观发展规律是市场经济形势下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在较多的发展理论中都对经济周期进行过详细的阐述,但是马克思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并没就此明确指出具体的发生时间,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经济发展周期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确定经济发展是否处于一定的周期,还必须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来分析,这样才能更精准地把握经济周期的长短及具体阶段。我国经济之所以长期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就得益于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的指引,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对持续做好经济工作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经济周期发展的根源
消费动力不足。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必然要以提高自身经营发展水平为目的,在经济发展中尽量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在这种经济理念支配下,资本家开始扩大生产力,而这必然会导致资本家资本积累中直接消费支出的不断减少。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分析会发现,在有限的消费能力和收入情况下比较容易形成经济发展矛盾,进而会引发市场经济中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的局面。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因消费不足导致资本剩余、生产过剩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情况同样会造成企业生产无法循环下去。
投资比例失调。在经济发展结构中,社会化大生产必须要求部门和企业之间保持紧密的关联性,同时对社会中出现的生产方式和资本积累、社会再生产资料之间比例失调进行控制。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出于对利润的追逐,是不会考虑是否存在分配比例和生产结构形式失调行为的,这必然会导致投资失调的情况,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利润率趋于下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经济市场中,利润率下降过大可能会制约新的独立性资本的发生和发展,这种经济环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势必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阻力。所以,在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中不难看出,不管是提高资本形式的有机构成,还是利用剩余价值的杠杆作用,都能够很好地促进资本增长的不断发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劳资对抗性矛盾,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以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是社会主义经济周期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比较容易出现经济波动和周期性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公有制和经济的计划性能够很好地消除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仍然不够完善,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会存在周期波动性现象。经济周期波动性发展是一种超越社会制度的普遍现象,它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经济发展规律。
经济新常态发展过程中“常态化”是其发展的主要特征。一般情况下,正常的经济发展周期长度为10年左右,但是中国经济在计划性的影响下出现了异于平常的经济发展形势,导致了经济短缺。这种环境下,外部供求对经济发展影响比较大,这也导致我国经济运行中逐渐出现谷位深、振幅大、平均位势低等特点,这是经济发展中的不正常现象。而且,我国经济周期的发展长度比马克思提出的10年的经济周期发展要短很多。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必须要以均衡为大原则,控制经济发展的投资总量。基于此,我国利用银行的信用关系积极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但为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同时又采取了相对紧缩的经济政策,使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能够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促进我国经济逐渐进入正常化发展。
经济新常态有利于推动经济创新发展。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固定资产的更新、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得以维持的重要条件,固定资产更新不仅是摆脱经济危机的一种主要方式,而且其还能够有效地阻滞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出现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可以促使资源和劳动再生产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重新划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形势以及经济分配结构等也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能更加有效地推动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让企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进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更新带来的企业和部门之间经济结构的重新调整,也会给不同部门和企业间工作人员的收入带来变化,进而影响供求关系向着均衡发展。因此,经济发展中,必须特别注重对固定资产的持续更新。而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把创新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而通过创新促进对固定资产的更新也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新经济常态下,有效需求成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依据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家一般通过改革管理、创新技术等形式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在这种经济发展形势下,必须扩大市场需求。但是我国民众的实际购买力已有较大的增长,这种情况下导致再生产出现较大的变化。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呈现出逐渐扩大的发展趋势,从马克思经济周期发展理论来看,在少数高收入群体财富积累下,必将导致中国社会总供给增加;而与此同时大多数人的收入还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当收入差距过大时还可能会出现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产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从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视角来看,在经济发展中,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应该保持均衡发展的态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合理地维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才能更好地保持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需求层面看,必须充分开发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潜力,从供给层面看,必须激发各行业及劳动者的创造热情,而这些都离不开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合理安排。所以,为了更好的保障社会再生产的发展,就必须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比例,以便能够使社会总供给适应社会总需求的发展。
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利用马克思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我国市场经济中也存在很多矛盾,比如社会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方面的矛盾。要想避免这些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从社会生产方面讲,就必须要想办法延长经济繁荣周期,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创新发展;而从经济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必须要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来缩小城乡差距,保证居民购买力水平的提高,从而能够较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总之,从马克思经济周期发展理论视角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经济和创新经济的道路,唯此才能够保障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为琼台师范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为海南省高等学校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hnsz2015-35】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关键词】马克思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当前,社会主义国家一般按照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发展周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遵循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的前提下,人们认为经济周期的发展一般会经历从繁荣到衰退的各个阶段,而后又会从衰退到繁荣,这样周而复始的发展就是经济周期发展理论的具体描述,这一客观发展规律是市场经济形势下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在较多的发展理论中都对经济周期进行过详细的阐述,但是马克思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并没就此明确指出具体的发生时间,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经济发展周期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确定经济发展是否处于一定的周期,还必须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来分析,这样才能更精准地把握经济周期的长短及具体阶段。我国经济之所以长期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就得益于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的指引,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对持续做好经济工作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经济周期发展的根源
消费动力不足。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必然要以提高自身经营发展水平为目的,在经济发展中尽量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在这种经济理念支配下,资本家开始扩大生产力,而这必然会导致资本家资本积累中直接消费支出的不断减少。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分析会发现,在有限的消费能力和收入情况下比较容易形成经济发展矛盾,进而会引发市场经济中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的局面。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因消费不足导致资本剩余、生产过剩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情况同样会造成企业生产无法循环下去。
投资比例失调。在经济发展结构中,社会化大生产必须要求部门和企业之间保持紧密的关联性,同时对社会中出现的生产方式和资本积累、社会再生产资料之间比例失调进行控制。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出于对利润的追逐,是不会考虑是否存在分配比例和生产结构形式失调行为的,这必然会导致投资失调的情况,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利润率趋于下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经济市场中,利润率下降过大可能会制约新的独立性资本的发生和发展,这种经济环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势必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阻力。所以,在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行分析中不难看出,不管是提高资本形式的有机构成,还是利用剩余价值的杠杆作用,都能够很好地促进资本增长的不断发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劳资对抗性矛盾,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以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是社会主义经济周期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比较容易出现经济波动和周期性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公有制和经济的计划性能够很好地消除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仍然不够完善,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会存在周期波动性现象。经济周期波动性发展是一种超越社会制度的普遍现象,它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经济发展规律。
经济新常态发展过程中“常态化”是其发展的主要特征。一般情况下,正常的经济发展周期长度为10年左右,但是中国经济在计划性的影响下出现了异于平常的经济发展形势,导致了经济短缺。这种环境下,外部供求对经济发展影响比较大,这也导致我国经济运行中逐渐出现谷位深、振幅大、平均位势低等特点,这是经济发展中的不正常现象。而且,我国经济周期的发展长度比马克思提出的10年的经济周期发展要短很多。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必须要以均衡为大原则,控制经济发展的投资总量。基于此,我国利用银行的信用关系积极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但为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同时又采取了相对紧缩的经济政策,使符号经济和实体经济能够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促进我国经济逐渐进入正常化发展。
经济新常态有利于推动经济创新发展。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固定资产的更新、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得以维持的重要条件,固定资产更新不仅是摆脱经济危机的一种主要方式,而且其还能够有效地阻滞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出现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可以促使资源和劳动再生产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重新划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形势以及经济分配结构等也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能更加有效地推动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让企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进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更新带来的企业和部门之间经济结构的重新调整,也会给不同部门和企业间工作人员的收入带来变化,进而影响供求关系向着均衡发展。因此,经济发展中,必须特别注重对固定资产的持续更新。而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把创新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而通过创新促进对固定资产的更新也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新经济常态下,有效需求成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依据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家一般通过改革管理、创新技术等形式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在这种经济发展形势下,必须扩大市场需求。但是我国民众的实际购买力已有较大的增长,这种情况下导致再生产出现较大的变化。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呈现出逐渐扩大的发展趋势,从马克思经济周期发展理论来看,在少数高收入群体财富积累下,必将导致中国社会总供给增加;而与此同时大多数人的收入还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当收入差距过大时还可能会出现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产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从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视角来看,在经济发展中,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应该保持均衡发展的态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合理地维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才能更好地保持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需求层面看,必须充分开发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潜力,从供给层面看,必须激发各行业及劳动者的创造热情,而这些都离不开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合理安排。所以,为了更好的保障社会再生产的发展,就必须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比例,以便能够使社会总供给适应社会总需求的发展。
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利用马克思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我国市场经济中也存在很多矛盾,比如社会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方面的矛盾。要想避免这些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从社会生产方面讲,就必须要想办法延长经济繁荣周期,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创新发展;而从经济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必须要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来缩小城乡差距,保证居民购买力水平的提高,从而能够较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总之,从马克思经济周期发展理论视角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经济和创新经济的道路,唯此才能够保障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为琼台师范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为海南省高等学校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hnsz2015-35】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