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笔下的一个经典女性形象,她美丽善良而又富于反抗精神。这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子遭受了一系列的人生不幸,在灾难与苦痛中生活着。它的一生是悲惨而不孝的,她经受着命运的作弄,是社会虚伪道德的牺牲品。她有着纯美的爱情理想,但这种理想却在社会罪恶和虚伪观念的双重作用下被扼杀。苔丝悲惨的人生经历是作者哈代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揭露与批判,同时也引出了对女性命运的一种反思。
关键词:苔丝;命运;悲惨;反抗;女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1-0000-00
1 哈代笔下苔丝的悲苦经历
哈代是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苔丝》为世人塑造了一个经典而又悲苦的女性形象,在世界文坛上经久不衰。作者通过对苔丝苦难人生经历的描写揭露了维多利亚文化虚伪的道德文明、宗教法律以及自私、冷酷的资产阶级风尚对一个弱女子的残害和人性的摧毁。
鲁迅说“悲剧总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作者的笔下苔丝是一个纯洁、美丽的女子,并赋予了她诗一般的灵性。在批判家看来,苔丝的形象是哈代所有长篇小说中塑造得唯一理想化了的“美”的艺术典型,是他创作的女生形象中的皇后。这个质朴而善良的女子,这美的化身,最终却在残暴的社会道德体制宣判下香消玉殒,让后世的多少人为之动容。苔丝,这个坚强而又勇敢的少女,她那高洁的品性以及那果敢、刚强的性格绝不逊于男性,在遭受了一连串的人生打击之后,仍然挚爱着生活,珍惜着生命。这一切是命运的安排,还是社会造就?
人生有太多的巧与不巧,命运观在这部作品中不断涌现。作者处处设下伏笔,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到事件的发生,以及场景的安排,我们都可以看到这其中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时的一切总暗示着某种未知的存在,由苔丝母亲的《算命大全》到苔丝与克莱尔的偶遇而又失之交臂,以及之后的一切巧合都显现出作者的这种命运观。“事情往往计划得合情合理,实施起来却违情背理,你召唤的人很少如之即来,爱恋的人很少在爱恋的时刻出现。”苔丝整个人生就是一连串巧合与不幸的组合。老马王子的死是这些不幸的引子,而她善良的本性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又无意地为她以后的行动及所走的路作了铺垫。穷困的家庭和荒唐的父母,注定她要为这个家做出牺牲,只是没有料到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这种牺牲不是一次就可以了结,这牺牲搭上了她一辈子的幸福,甚至生命。
未知的灾难总是比预期的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和毁灭性,主人公苔丝就是一次次在黑夜中,在未知的灾难中遭难,她来不及抵抗,也来不及躲避。
(1)第一次,苔丝在漆黑的路上突然醒来,发现老马王子在黑暗中垂死挣扎。她去为王子止血,但还是没能保住王子的性命。这弱小的女子无助的看着老马死去,看着地上那触目惊心的鲜血。这场景仿佛就预示着苔丝悲惨的一生,接下来她不得不为了家庭,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而极不情愿地去亚历克家,从此埋下了祸患的种子。
(2)第二次,苔丝在亚历克家做工的时候,在特兰岭的狩猎场,当她醒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遭遇到人生的灾难,这位纯洁的少女失身了。正如文中所说的“我们这位女主角从此以后的身份和她刚迈出母亲的门槛,前往特兰岭养鸡场碰碰运气的姑娘相比,中间隔着一条无可测量的社会鸿沟。”命运在这白雪般纯洁的女子身上,甚至在她整个人生中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黑印,这给苔丝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不幸,以至无所依存。
(3)第三次,是苔丝遭克莱尔抛弃后,当她在一片树林中醒来,看到许多受伤的野鸡,华丽的羽毛上沾着血迹,有的已经死了,有的翅膀还在微微抽搐,它们全都在痛苦中挣扎着。这些都仿若是苔丝人生的写照,受尽了痛苦却仍在苦苦的挣扎着,但究竟结局又会如何呢?也许也只有死亡吧。哈代小说的所有形象体系都是为了证明这样的观点,“人们在情势以及支配情势的命运面前是软弱无力的。”
2 苔丝的善良与反叛
苔丝作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中杰出的典型女性形象之一,作者将美貌与纯洁的天性糅合于她一身,给予了肯定、赞美与同情,她是与虚伪道德抗争的自然之女。这白莲般纯美的女子就这样被带入了泥潭。她对亚历克是反感的,但在迷惑中她又轻易地忽略了这种反感,让一时的错觉支配了自己的情感和行动,让亚历克有了趁虚而入的机会,无辜的失身于他。不论是否是亚历克的阴谋伎俩或蓄意安排,但那场景、那可怕的故事明明就是预示着苔丝的命运。正是因为苔丝的认识还没有达到理性的层次与高度,才会使她在离开克莱尔后再次陷入悲苦的境地,又成为了亚历克的姘妇。
苔丝是反叛的。她不同于当时传统道德下的妇女,她有着纯美的爱情理想、独立的生活观念,但她又是保守的,她始终认为自己有罪。离家外出时,就有过这样的描述,她断然认为,自己的离开,对弟弟、妹妹是有好处的。因为个性的独立与自尊,苔丝在哀求无用后,选择了放手,默默的承受着灵与肉的双重痛苦,再加上来自社会的压力,更增添了苔丝人生的悲剧性。
3 苔丝的悲剧一生的根源
苔丝的一生是受命运作弄的痛苦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而这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是谁毁了这鲜活的生命?
(1)是社会环境造成了她的悲剧。苔丝无路可走的真正原因是其穷困潦倒,招致她毁灭的真正原因完全是现实的。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处于“维多利亚鼎盛时代”,小土地所有者和自耕农生活悲惨,苔丝正是从这样的一个家庭中走出来的。因为她赖以生存的那块土地已经完全被资本主义占领。这是历史的变迁,也是其必然的進程,同时也是苔丝悲剧命运的主宰。亚历克,作为真正的犯罪者,不但没有被判罪反而道袍加身,被誉作高尚;苔丝,这个纯洁的女子,作为真正的受害者,不但得不到同情与保护反被贬作低贱。这正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证明了宗教在当时只是统治阶级用来麻痹和愚弄人民的工具。这是社会的罪恶。
(2)性格方面的原因。苔丝太纯朴,太真诚了,在那个虚伪的社会环境下生存是必然要经受不幸与苦难的。在那个时代“真实往往不能被接受”,而苔丝不能摈弃她的真实而迎合虚假,在这种对抗中她的受伤也就成了必然。来自天然的纯朴与真挚,让她不愿遵从父母之愿去攀附本家;新婚之夜这种纯朴的本能又促使她不顾后果的向克莱尔吐露自己的过去,尽管她非常害怕克莱尔不能原谅而将自己抛弃,但这些都不可能阻挡她那自然的天性。因为她是苔丝,是真、善、美的化身。
(3)男权中心地位的影响和男女不平等待遇的悲剧。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说》中回顾妇女历史时指出“私有制出现以来,男人成为了奴隶和土地的主人,也成了女人的拥有者,这是女性具有世界历史地位意义的失败”,弗洛伊德也从生理学角度解释了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现象。可以说,苔丝的悲剧也不仅仅是她那个时代的悲剧。古往今来,有过多少受害的女性,他们在男权主义的氛围下委屈生存,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妇女解放在今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许多世俗的观念和陈规陋习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得以破除、改变。我们把苔丝放到今天来评价、对待的话应该能够给予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关爱了吧。苔丝是个纯洁的女人,虽然在肉体上曾遭受了不幸,但她内心的纯真和善良却永远放射着光芒。在外在与内质的矛盾冲突中,我们更应该注重的还是她的内质。人生中总会存在着遗憾或不美满,历尽风雨凄苦的苔丝,也许在人生旅程的最后时刻才真正领略到了一丝幸福的感觉吧。文章前言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话“可怜你这受了伤的名字!我的胸口是一张床,供你养息。”看看女性反抗和追求的过程吧,养息好了的苔丝,在今天是不该也不可能再这样受伤的。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9页.
[2]阿里克斯特著,戴馏龄,译.《英国文学史纲》[J].人民出版社,第466页.
[3]阿里克斯特住,戴馏龄,译.《英国文学史纲》[J].人民出版社,第493页.
[4]顾红曦,著.《从苔丝的悲剧命运看哈代的创作思想》[J].1997年增刊,第81页.
关键词:苔丝;命运;悲惨;反抗;女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1-0000-00
1 哈代笔下苔丝的悲苦经历
哈代是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苔丝》为世人塑造了一个经典而又悲苦的女性形象,在世界文坛上经久不衰。作者通过对苔丝苦难人生经历的描写揭露了维多利亚文化虚伪的道德文明、宗教法律以及自私、冷酷的资产阶级风尚对一个弱女子的残害和人性的摧毁。
鲁迅说“悲剧总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作者的笔下苔丝是一个纯洁、美丽的女子,并赋予了她诗一般的灵性。在批判家看来,苔丝的形象是哈代所有长篇小说中塑造得唯一理想化了的“美”的艺术典型,是他创作的女生形象中的皇后。这个质朴而善良的女子,这美的化身,最终却在残暴的社会道德体制宣判下香消玉殒,让后世的多少人为之动容。苔丝,这个坚强而又勇敢的少女,她那高洁的品性以及那果敢、刚强的性格绝不逊于男性,在遭受了一连串的人生打击之后,仍然挚爱着生活,珍惜着生命。这一切是命运的安排,还是社会造就?
人生有太多的巧与不巧,命运观在这部作品中不断涌现。作者处处设下伏笔,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到事件的发生,以及场景的安排,我们都可以看到这其中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时的一切总暗示着某种未知的存在,由苔丝母亲的《算命大全》到苔丝与克莱尔的偶遇而又失之交臂,以及之后的一切巧合都显现出作者的这种命运观。“事情往往计划得合情合理,实施起来却违情背理,你召唤的人很少如之即来,爱恋的人很少在爱恋的时刻出现。”苔丝整个人生就是一连串巧合与不幸的组合。老马王子的死是这些不幸的引子,而她善良的本性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又无意地为她以后的行动及所走的路作了铺垫。穷困的家庭和荒唐的父母,注定她要为这个家做出牺牲,只是没有料到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这种牺牲不是一次就可以了结,这牺牲搭上了她一辈子的幸福,甚至生命。
未知的灾难总是比预期的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和毁灭性,主人公苔丝就是一次次在黑夜中,在未知的灾难中遭难,她来不及抵抗,也来不及躲避。
(1)第一次,苔丝在漆黑的路上突然醒来,发现老马王子在黑暗中垂死挣扎。她去为王子止血,但还是没能保住王子的性命。这弱小的女子无助的看着老马死去,看着地上那触目惊心的鲜血。这场景仿佛就预示着苔丝悲惨的一生,接下来她不得不为了家庭,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而极不情愿地去亚历克家,从此埋下了祸患的种子。
(2)第二次,苔丝在亚历克家做工的时候,在特兰岭的狩猎场,当她醒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遭遇到人生的灾难,这位纯洁的少女失身了。正如文中所说的“我们这位女主角从此以后的身份和她刚迈出母亲的门槛,前往特兰岭养鸡场碰碰运气的姑娘相比,中间隔着一条无可测量的社会鸿沟。”命运在这白雪般纯洁的女子身上,甚至在她整个人生中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黑印,这给苔丝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不幸,以至无所依存。
(3)第三次,是苔丝遭克莱尔抛弃后,当她在一片树林中醒来,看到许多受伤的野鸡,华丽的羽毛上沾着血迹,有的已经死了,有的翅膀还在微微抽搐,它们全都在痛苦中挣扎着。这些都仿若是苔丝人生的写照,受尽了痛苦却仍在苦苦的挣扎着,但究竟结局又会如何呢?也许也只有死亡吧。哈代小说的所有形象体系都是为了证明这样的观点,“人们在情势以及支配情势的命运面前是软弱无力的。”
2 苔丝的善良与反叛
苔丝作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中杰出的典型女性形象之一,作者将美貌与纯洁的天性糅合于她一身,给予了肯定、赞美与同情,她是与虚伪道德抗争的自然之女。这白莲般纯美的女子就这样被带入了泥潭。她对亚历克是反感的,但在迷惑中她又轻易地忽略了这种反感,让一时的错觉支配了自己的情感和行动,让亚历克有了趁虚而入的机会,无辜的失身于他。不论是否是亚历克的阴谋伎俩或蓄意安排,但那场景、那可怕的故事明明就是预示着苔丝的命运。正是因为苔丝的认识还没有达到理性的层次与高度,才会使她在离开克莱尔后再次陷入悲苦的境地,又成为了亚历克的姘妇。
苔丝是反叛的。她不同于当时传统道德下的妇女,她有着纯美的爱情理想、独立的生活观念,但她又是保守的,她始终认为自己有罪。离家外出时,就有过这样的描述,她断然认为,自己的离开,对弟弟、妹妹是有好处的。因为个性的独立与自尊,苔丝在哀求无用后,选择了放手,默默的承受着灵与肉的双重痛苦,再加上来自社会的压力,更增添了苔丝人生的悲剧性。
3 苔丝的悲剧一生的根源
苔丝的一生是受命运作弄的痛苦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而这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是谁毁了这鲜活的生命?
(1)是社会环境造成了她的悲剧。苔丝无路可走的真正原因是其穷困潦倒,招致她毁灭的真正原因完全是现实的。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处于“维多利亚鼎盛时代”,小土地所有者和自耕农生活悲惨,苔丝正是从这样的一个家庭中走出来的。因为她赖以生存的那块土地已经完全被资本主义占领。这是历史的变迁,也是其必然的進程,同时也是苔丝悲剧命运的主宰。亚历克,作为真正的犯罪者,不但没有被判罪反而道袍加身,被誉作高尚;苔丝,这个纯洁的女子,作为真正的受害者,不但得不到同情与保护反被贬作低贱。这正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证明了宗教在当时只是统治阶级用来麻痹和愚弄人民的工具。这是社会的罪恶。
(2)性格方面的原因。苔丝太纯朴,太真诚了,在那个虚伪的社会环境下生存是必然要经受不幸与苦难的。在那个时代“真实往往不能被接受”,而苔丝不能摈弃她的真实而迎合虚假,在这种对抗中她的受伤也就成了必然。来自天然的纯朴与真挚,让她不愿遵从父母之愿去攀附本家;新婚之夜这种纯朴的本能又促使她不顾后果的向克莱尔吐露自己的过去,尽管她非常害怕克莱尔不能原谅而将自己抛弃,但这些都不可能阻挡她那自然的天性。因为她是苔丝,是真、善、美的化身。
(3)男权中心地位的影响和男女不平等待遇的悲剧。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说》中回顾妇女历史时指出“私有制出现以来,男人成为了奴隶和土地的主人,也成了女人的拥有者,这是女性具有世界历史地位意义的失败”,弗洛伊德也从生理学角度解释了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现象。可以说,苔丝的悲剧也不仅仅是她那个时代的悲剧。古往今来,有过多少受害的女性,他们在男权主义的氛围下委屈生存,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妇女解放在今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许多世俗的观念和陈规陋习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得以破除、改变。我们把苔丝放到今天来评价、对待的话应该能够给予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关爱了吧。苔丝是个纯洁的女人,虽然在肉体上曾遭受了不幸,但她内心的纯真和善良却永远放射着光芒。在外在与内质的矛盾冲突中,我们更应该注重的还是她的内质。人生中总会存在着遗憾或不美满,历尽风雨凄苦的苔丝,也许在人生旅程的最后时刻才真正领略到了一丝幸福的感觉吧。文章前言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话“可怜你这受了伤的名字!我的胸口是一张床,供你养息。”看看女性反抗和追求的过程吧,养息好了的苔丝,在今天是不该也不可能再这样受伤的。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9页.
[2]阿里克斯特著,戴馏龄,译.《英国文学史纲》[J].人民出版社,第466页.
[3]阿里克斯特住,戴馏龄,译.《英国文学史纲》[J].人民出版社,第493页.
[4]顾红曦,著.《从苔丝的悲剧命运看哈代的创作思想》[J].1997年增刊,第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