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索隐 鞭辟入里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ebos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重在考查学生理性思考的素质。理性思考体现在所有文体中,而在议论文中尤为突出,因为议论文需要以理服人,主要表现是论证逻辑严谨,要点是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然而,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只罗列事实表象的文章大量存在。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深刻”中一个重要标准——“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其实质是设法探求这种客观表象的深层实质,即现象背后存在的原因,或某种原因必然产生的结果。学生写作议论文,如果能立足于“因果分析”的基点,那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有哲理的高度,文章也会有一定的深度。
  关于“因果分析”在写作实践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论点提炼方面,追因溯源。高考作文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需要考生有效审题,准确提炼观点。但是观点提炼的正误深浅往往是考生思维品质高下的最明显表现,许多考生往往或抓不住材料要旨或抓住要旨却不会分析导致立意偏离题意,要论点深刻,就须在“因果分析”上下工夫。我们审读材料时,依据材料从“是什么”到“为什么”作分析,就能走入材料的核心。简单来说,进行因果思维提炼论点的一般方法是:首先尽可能地列出可能产生的结果及其原因,然后集中分析,选择与结果最密切的原因。例文如下: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起来了!
  这则材料的结果是“没有飞的愿望的鹰最终飞了起来”,原因之一是被主人无情扔下,没有退路(浅层次),原因之二是情急慌乱扑打翅膀,急中生智(表象),原因之三是逆境迫使成功(片面化),原因之四是磨难唤起潜藏的成功力量,即磨炼召唤成功的力量。显然,原因四是实质,抓住这一点写作便是一篇思想深刻的好文章。
  其次是论证过程方面,探究因果,作好论证分析。文章观点准确提炼出来,还需要通过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论证观点。许多同学会“以例代论”:堆砌事例代替阐述论证,或“以摆代论”:摆出问题表象代替实质分析。这都是只有“是什么”,没有“为什么”的表现,写出来的文章即使观点明确,事例恰当,结构完整,但读者总觉得内容显得单薄,道理没有讲透彻。究其原因,缺乏透视事物因果去追根究底是原因之一。
  例如以“心向阳光”为话题的写作:
  贝多芬是聋子,弥尔顿是瞎子。但是他们的名字将天长地久。可见,天生的不幸不是永远的不幸。只要心向着阳光,向着永恒,就必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花园。在寒霜下,枫叶依然可以傲立于秋霜。
  文章本是为了论述:经历艰辛之生活,方显生命之色彩。此段贝多芬、弥尔顿两个例子应该很典型,却无缘由地得出了结论:“天生的不幸不是永远的不幸”。没有步步追问的过程,就没有对话题深入思考的过程,结论这个“果”没有这些“花”的盛放,只是空中楼阁而已。这种写作只求材料的无机堆积,没有事实说明,没有具体原因分析,如何能使他人信服?
  我们如果能反复思考事例或现象有何意义,在层层拷问中,思维就有了力度和厚度,文章也就有了深度。上段文字可以修改为:
  弥尔顿双目失明,妻儿相继去世,但生活的艰辛与完全的失明,让他更接近心中的光明。在班山街附近的一所小房子里,他一住就是十二年,其间遭遇了伦敦大瘟疫与大火灾,但依然坚持完成了《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这三部空前绝后的无韵史诗巨著代表了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并以其复杂性与完善性征服了西方世界。他为此失去了肉体上的光明,但是他却矢志不渝地让人们看到他心中的另一种光明。经历了近一个世纪漫长的黑暗,光明终于降临到了英伦三岛。
  生活的波折与不幸,激发了弥尔顿强烈地追求光明,书写了生命的绝唱。谁能说劫难后的风景不会更加绚丽,更加迷人?
  内容具体了,理由充分了,结论就树立起来了,文章也便厚实可信。
  从思维过程上看,探究因果有三种方法:
  一是由原因而推及结论。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这样一段文字:“所以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思想和语言总是要维持辩证的关系:不想就不能写,不写也就很难想得明确周全。多年来我养成一种习惯,读一部理论性的书,要等到用自己的语言把书中要义复述一遍之后,才能对这部书有较好的掌握;想一个问题,也要等到用文字把所想的东西凝定下来之后,才能对这个问题想得比较透。我发现不但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要准备,而写说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训练思维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我认为理先于文或意在笔先的提法还是片面的。”
  上文细致地分析论述了语言和思想“毕竟是不能割裂开来的”的理由,开头承上由因及果,紧接着作者现身说法,举出自己多年来养成的一种习惯为例子,继续分析个中原因,随后作者自然而然归纳结论。文中探究因果主要运用的就是由原因而推及结论的方法。
  二是由结论而追溯原因。高考高分作文《不要说你是好心》,文章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简单地诠释和图解作者提出的“好心办坏事”这个论点的表象,而是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三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事例,对所谓的“好心”深入加以剖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选文如下:
  “不要说你是好心,当你暴虎冯河、黔驢技穷之时。
  “农夫与蛇的故事众人皆知:好心的农夫看到被冰冻住、奄奄一息的蛇,便用温暖的胸怀融化冰雪,蛇苏醒了,却反咬农夫一口,农夫赔上了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拯救那些难以拯救的小人。可在我看来,这也是农夫自不量力的表现,总以为自己可以拯救别人并不让自己受伤。现实生活中此类事情俯首可拾,不知有多少人以为自己可以赤手空拳地救出那些溺水、跳楼之人,却因为缺乏工具及技巧而害死别人,甚至赔上了自己的生命。这种‘好心’,难道会被接受吗?”
  此处论述分论点“当你暴虎冯河、黔驴技穷之时,”采取了逐层深入追溯原因的“剥笋”法:先举一个经典事例,驳斥寓意后立论“这也是农夫自不量力的表现”,然后言简意赅揭示原因“总以为自己可以拯救别人,却害了自己”。如果暂且如此,则只能看做是简单的事实论证。但作者又延伸至社会现实,文尾发问强化原因:“这种‘好心’,难道会被接受吗?”我们轻易地被作者从表象引入了实质,避免了认知的浅泛,走出了思维的僵局,我们不可不叹服作者有深度、有力度的思想。
  三是层层追究,综合运用因果分析。以“诗意地生活”为题的一篇高考优秀作文用“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开头,下文是这样论述的: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关怀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这一段文字,先亮出结论“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再对原因做了分析:文化名人季羡林的语言是佐证之一,而《红楼梦》中林妹妹与薛蟠正反两例又是可继续陈述的充足理由。第二步,又把以上结论当做理由,推断出另一回环性结论:“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列举了特蕾莎修女、皮埃尔神父、袁隆平院士三个事例。这样就把“诗意地生活,就是过内心和谐的生活”说透了,文章立意透明而深刻。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既可用原因去证明结果,也可由结果而追溯原因,在层层追问连续思考之中,一步步探微索隐,揭开事物神秘面纱,洞见事物本质真相,我们写出的文章也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其他文献
浙江这块多是丘陵的土地很是神奇,她能天人感应,触动生于斯长于斯的浙人的心灵,让心灵长出花枝,开满花朵。我甚至觉得,因为有了她,中国才精致起来。  你看看浙江的一块块土地都收获了哪些文明的果实,再看看中国文明中这些浙江元素算不算精致吧。  浙江的楠溪江触发了永嘉太守谢灵运的心灵,中国的山水诗从那里诞生了;曹娥江则吸引500多位唐代诗人去那里泛舟赋诗,把中国的山水诗锤炼成了中国古典文学阵营中一个谁也无
期刊
黑色的日子走后我演奏海顿  手上感到一阵简单的温暖  琴键愿意。轻柔的锤子在敲打  音色苍翠、活泼而宁静  音乐说世界上存在着自由  有人不给皇帝进贡  我把手插入海顿口袋  像海顿那样平静地看着世界  我升起海顿的旗帜,这意味着——  我们不屈服,但要自由  音乐是山坡上的一栋玻璃房  山坡上石头在飞,在滚  石头横穿过房屋  但每块玻璃都安然无恙
期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挚的感情最易实现和读者的沟通,显示出文章的美。如果抒情不注意技巧,也有可能让自己变成“祥林嫂”,惹人嫌恶。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改变单一的抒情模式,为文章锦上添花。笔者不揣浅陋,为大家介绍几种含蓄抒情的技巧。  一、以景显情,情景交融  这种抒情方式在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符合古代文人表达感情的习惯。他们往往不是把自己的感情直接表达出来,而是渗透到笔下看似平常平淡的景物中,
期刊
我的中小学是在“十七年”时代度过的,受了半年多高等教育又撞上了“文革”。那时没有早教,没有补课,没有课外辅导班,很少家庭作业,学校里教的内容都是“左的”一套。书没读什么,杂七杂八的事倒不少。什么反美游行,什么抓麻雀除“四害”,什么“反右派”“四清”,运动一个接一个。而我自己则抓过蟋蟀,爬过树,偷过南瓜,看过“不良书籍”,搞过恶作剧,也写过诗,练过书画,唱过评弹……那时从不考虑 “有用无用”“有益无
期刊
多余的“近”或“多”  “达”和“近”不能同时跟数字构成短语,同样在语用中“近”和“多”也不跟连用跟数字构成短语。但是,媒体上经常出错这样的错误,请看下例:  ① 与涉案者周旋了近半个多月,蔡方旭终于获得信任,成为卧底。(《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8.13)  ② 小石的账面资金已超过12万元,比本金翻了近4倍多。(《国际金融报 》2007.09.02)  “近+数词”和“数词+多”都能构成表
期刊
“啊,你这里有这么多的戏剧书!”胡复初两手支在桌沿,额上渗出汗滴,他刚从八十多度的阳光中跑来。  “是哥哥理出来给我的,”周锦华说,一边掠着鬓发,使顺向耳壳后面去。“哥哥听见我们要编戏剧,就说各种戏剧的体裁应该知道一点。古时的、现代的、外国的,都约略地看一下吧。其实我们编抗日的戏剧,哪里会像这几部书一样填起曲子来,即使我们能够填,也决不干的。”  先到的朱志青和周乐华各拿着一部线装书站在那里,锦华
期刊
同时代人都知道他的昵称“海顿爸爸”,他鼓励过莫扎特、教过贝多芬,他的作品开了现代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的先河。   1.遭遇秀色谁能无动于衷   1759年海顿得到第一次任命,成为维也纳的莫尔钦伯爵的音乐总监。后来他经常说起这件事:一天他坐在羽管键琴边,美丽的伯爵夫人靠近来看乐谱,围巾散开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我怔在那儿,停止了演奏,手指粘在琴键上。‘怎么了,海顿?在干吗呢?’伯爵夫人说。
期刊
2011年四川广安卷:①鲁提辖(鲁达、鲁智深),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粗中有细; 保尔或保尔?柯察金。②答案示例1.《水浒传》 推荐语:《水滸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吴用等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作品运用的是古白话,通俗生动,活灵活现,充满个性化特色,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答案示例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荐语:《钢铁
期刊
张冠李戴说“作、做”  ——谈“作、做”  “作派”不同于“做派”。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注,“作派”指人的派头、气派或故意做出来的姿态、架势;“做派”指戏曲演员表演中的动作和表情。在实际语用中因为人們不了解“作”和“做”的区别,常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该用“作派”时用了“做派”,该用“做派”的用了“作派”,如下例:  ①某些官员在对待公众时“大老爷”式的傲慢做派。(《京华时报》2007.03.20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具体可以表达为“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而古诗词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精妙凝炼的语言来实现。因此,对古诗词中语言品味的考查,已成为各地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考点解读  【考题点击】(2011?四川泸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