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州市萝岗区某大型文物保护项目,该项目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有六百多年,因年久失修和白蚁、雨水等侵蚀、自然老化等原因,已属于危房,现状比较破败。该项目是广州市开发区2013年人大重点督办项目。本次修缮主要对白蚁侵蚀的木结构、构件进行更换,对漏水严重的瓦面进行落架大修,对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进行纠偏,对后期主要是文革时期加建的部分辅助建筑进行拆除等工作。因建筑物位于半山,常年受雨水侵蚀等原因,大部分墙体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开裂,处于文物保护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地基沉降引起的偏移墙体进行纠偏工作。
[关键词]文物保护修缮 墙体纠偏 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22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332-1
1工程概况
广州市萝岗区某大型文物保护项目,该项目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准备修缮工程完成后要报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对工程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我们为了保证该项目的修缮符合原型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文物修缮四原原则,尽可能的保留文物原状,争取把文物原有的历史信息传递给后人,项目部制定了能保存的构件一定保存,能修缮的构件争取修缮,能不更换的构件绝不更换的修缮方针。
该建筑主体依山而建,因年代久远导致的建筑物基础局部不均匀沉降较多,大部分墙体都因此而开裂、偏移,在修缮过程中都需进行要不同程度的纠偏。其中偏移比较大的是种德庵西寝室的外墙,该墙高5.6米,墙厚360mm,外墙向顶向外偏移量为150mm,倾斜严重。墙体基础为三皮青砖,砖上为岭南建筑非常有代表性的蚝土墙。墙体经过我们现场详细勘察,发现该墙体整体性较好,没有横向裂缝等明显损伤,符合纠偏前提条件。
为了保证该墙体纠偏能够顺利进行,在项目部初步制定纠偏方案后,组织了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李继光到现场进行方案指导和论证工作。
2遵从原则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2)遵守文物建筑修缮的“四保存”原则;(3)遵守《威尼斯宪章》提出的四个原则。
3墙体纠偏施工流程及主要技术要点
3.1施工流程。情况勘测→制定初步施工方案→方案审查论证→施工前的交底→墙体整体性加固→墙体两侧施工脚手架暨防侧倾固定脚手架搭设→预纠偏墙体两侧连接部位分离→墙角偏移位置开槽→墙体防桥枉过正措施就位→墙体拉结钢丝绳固定→墙体纠偏木楔就位→墙体纠偏施工→墙体纠偏至预定位置→墙角开槽位用环氧树脂填塞密实→开槽位水泥浆封口→连接位置复原→墙体固定钢丝绳拆除→墙体防倾覆脚手架拆除→纠偏质量验收确认→纠偏工作完成。
3.2情况勘测。在准备纠偏工作之前,一定要对预纠偏墙体本身及周边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测,包括建筑物墙体周边是否有隐藏文物或者比较重要的文物构件需要保护。同时要详细的检测预纠偏墙体的裂缝情况,整体性情况和是否有过纠偏痕迹等,这些都对方案的制定和后期的纠偏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
3.3初步方案制定。每一个文物的具体情况不同、建筑年代不同、建筑工艺不同,因此每一个文物纠偏项目都是独立的,需要制定针对行的纠偏方案。根据前期现场的情况勘测,根据预纠偏墙体的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和砌筑工艺,结合其裂缝发展情况和偏移量的大小制定专项纠偏方案,方案要切合文物修缮施工实际,严格遵从修缮原则,必须能够指导现场进行纠偏施工。
3.4方案审查论证。通过邀请权威的文物保护专家,对制定的初步纠偏方案进行现场施工论证。
3.5墙体两侧施工脚手架、防倾覆脚手架搭设。墙体整体性固定完成后,在预纠偏墙体的两侧,搭设墙体纠偏固定脚手架和防倾覆脚手架。因为墙体纠偏前要分离纠偏位置跟其他墙体的连接处,此时预纠偏墙体部分将处于独立阶段,而且墙体已经偏移,因此要在墙体的偏移侧采取防倾覆保护脚手架,防止墙体倾覆,该部分脚手架要能够独立支撑墙体偏移部分压力,同时不能将力量转移至文物建筑其他墙体部位,防止对文物造成新的破坏。在防倾覆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在另一侧搭设施工脚手架。
3.6预纠偏墙体与两侧连接墙体分离。在预纠偏墙体与周边墙体的连接部位、或预纠偏墙体部位与偏移位置的裂缝位置,将整体加固好的墙体与连接处分离,分离缝隙大约为0.5-1cm,缝隙内的沙粒、杂物必须用铁线或非常薄的竹片清理干净,不能有影响墙体纠偏工作的杂物。
3.7墙角偏移位置开槽。在墙体墙脚的偏移位置以上,如果是砖砌墙体,一般在三至五皮砖位或是砌体最低部的丁砖上侧,把墙体两侧砖缝中的灰沙清理处约5cm深度,清理时预纠偏侧的槽宽一定要大于偏移侧的槽宽。具体宽度根据墙体便宜程度和纠偏经验确定,如果槽宽不合理,很可能导致纠偏后墙体回弹过大,给以后的墙体稳定性留下隐患。
3.8墙体纠偏施工。在墙体纠偏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就开始墙体纠偏工作。在墙体纠偏前,要有施工管理人员在高处或旁边严格把关,防止墙体发生破坏。
3.9开槽位置的密封。墙角的开槽位密封一定要保证密实度,将密封料填塞饱满并压填密实。在密封后要注意不能直接将开槽位填满,要留0.5-1cm的预留位,待密封材料凝结后根据设计要求将收口位置处理好。
3.10纠偏工作的完成。开槽位置的密封材料达到预定强度后,待墙体稳定,将分离的连接部位按照要求重新填塞,当填塞材料达到强度后,逐步卸载拉结的钢丝绳,观察墙体稳定性,并拆除墙体防倾覆脚手架和施工脚手架,完善施工技术资料,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对墙体的纠偏效果进行确认,完成墙体纠偏工作。
4结语
通过对纠偏墙体的效果评价和组织专家验收,整体上对偏移较大的文物建筑墙体的纠偏持肯定态度。文物墙体纠偏不仅在维护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存了文物建筑本身,更是对我国建筑文化的传承,文物墙体纠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完美的向后人传递了文物建筑所含的历史信息,让后人能够准确的把握和解读文物建筑所蕴含的信息。这不仅符合文物维修的原则,也是我们文物修缮技术人员应该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杭有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4.
[2]王发志 阎煜.岭南祠堂.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8.
[3]吴兴国 建筑施工验收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4.
[关键词]文物保护修缮 墙体纠偏 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22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332-1
1工程概况
广州市萝岗区某大型文物保护项目,该项目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准备修缮工程完成后要报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对工程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我们为了保证该项目的修缮符合原型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文物修缮四原原则,尽可能的保留文物原状,争取把文物原有的历史信息传递给后人,项目部制定了能保存的构件一定保存,能修缮的构件争取修缮,能不更换的构件绝不更换的修缮方针。
该建筑主体依山而建,因年代久远导致的建筑物基础局部不均匀沉降较多,大部分墙体都因此而开裂、偏移,在修缮过程中都需进行要不同程度的纠偏。其中偏移比较大的是种德庵西寝室的外墙,该墙高5.6米,墙厚360mm,外墙向顶向外偏移量为150mm,倾斜严重。墙体基础为三皮青砖,砖上为岭南建筑非常有代表性的蚝土墙。墙体经过我们现场详细勘察,发现该墙体整体性较好,没有横向裂缝等明显损伤,符合纠偏前提条件。
为了保证该墙体纠偏能够顺利进行,在项目部初步制定纠偏方案后,组织了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李继光到现场进行方案指导和论证工作。
2遵从原则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2)遵守文物建筑修缮的“四保存”原则;(3)遵守《威尼斯宪章》提出的四个原则。
3墙体纠偏施工流程及主要技术要点
3.1施工流程。情况勘测→制定初步施工方案→方案审查论证→施工前的交底→墙体整体性加固→墙体两侧施工脚手架暨防侧倾固定脚手架搭设→预纠偏墙体两侧连接部位分离→墙角偏移位置开槽→墙体防桥枉过正措施就位→墙体拉结钢丝绳固定→墙体纠偏木楔就位→墙体纠偏施工→墙体纠偏至预定位置→墙角开槽位用环氧树脂填塞密实→开槽位水泥浆封口→连接位置复原→墙体固定钢丝绳拆除→墙体防倾覆脚手架拆除→纠偏质量验收确认→纠偏工作完成。
3.2情况勘测。在准备纠偏工作之前,一定要对预纠偏墙体本身及周边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测,包括建筑物墙体周边是否有隐藏文物或者比较重要的文物构件需要保护。同时要详细的检测预纠偏墙体的裂缝情况,整体性情况和是否有过纠偏痕迹等,这些都对方案的制定和后期的纠偏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
3.3初步方案制定。每一个文物的具体情况不同、建筑年代不同、建筑工艺不同,因此每一个文物纠偏项目都是独立的,需要制定针对行的纠偏方案。根据前期现场的情况勘测,根据预纠偏墙体的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和砌筑工艺,结合其裂缝发展情况和偏移量的大小制定专项纠偏方案,方案要切合文物修缮施工实际,严格遵从修缮原则,必须能够指导现场进行纠偏施工。
3.4方案审查论证。通过邀请权威的文物保护专家,对制定的初步纠偏方案进行现场施工论证。
3.5墙体两侧施工脚手架、防倾覆脚手架搭设。墙体整体性固定完成后,在预纠偏墙体的两侧,搭设墙体纠偏固定脚手架和防倾覆脚手架。因为墙体纠偏前要分离纠偏位置跟其他墙体的连接处,此时预纠偏墙体部分将处于独立阶段,而且墙体已经偏移,因此要在墙体的偏移侧采取防倾覆保护脚手架,防止墙体倾覆,该部分脚手架要能够独立支撑墙体偏移部分压力,同时不能将力量转移至文物建筑其他墙体部位,防止对文物造成新的破坏。在防倾覆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在另一侧搭设施工脚手架。
3.6预纠偏墙体与两侧连接墙体分离。在预纠偏墙体与周边墙体的连接部位、或预纠偏墙体部位与偏移位置的裂缝位置,将整体加固好的墙体与连接处分离,分离缝隙大约为0.5-1cm,缝隙内的沙粒、杂物必须用铁线或非常薄的竹片清理干净,不能有影响墙体纠偏工作的杂物。
3.7墙角偏移位置开槽。在墙体墙脚的偏移位置以上,如果是砖砌墙体,一般在三至五皮砖位或是砌体最低部的丁砖上侧,把墙体两侧砖缝中的灰沙清理处约5cm深度,清理时预纠偏侧的槽宽一定要大于偏移侧的槽宽。具体宽度根据墙体便宜程度和纠偏经验确定,如果槽宽不合理,很可能导致纠偏后墙体回弹过大,给以后的墙体稳定性留下隐患。
3.8墙体纠偏施工。在墙体纠偏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就开始墙体纠偏工作。在墙体纠偏前,要有施工管理人员在高处或旁边严格把关,防止墙体发生破坏。
3.9开槽位置的密封。墙角的开槽位密封一定要保证密实度,将密封料填塞饱满并压填密实。在密封后要注意不能直接将开槽位填满,要留0.5-1cm的预留位,待密封材料凝结后根据设计要求将收口位置处理好。
3.10纠偏工作的完成。开槽位置的密封材料达到预定强度后,待墙体稳定,将分离的连接部位按照要求重新填塞,当填塞材料达到强度后,逐步卸载拉结的钢丝绳,观察墙体稳定性,并拆除墙体防倾覆脚手架和施工脚手架,完善施工技术资料,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对墙体的纠偏效果进行确认,完成墙体纠偏工作。
4结语
通过对纠偏墙体的效果评价和组织专家验收,整体上对偏移较大的文物建筑墙体的纠偏持肯定态度。文物墙体纠偏不仅在维护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存了文物建筑本身,更是对我国建筑文化的传承,文物墙体纠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完美的向后人传递了文物建筑所含的历史信息,让后人能够准确的把握和解读文物建筑所蕴含的信息。这不仅符合文物维修的原则,也是我们文物修缮技术人员应该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杭有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4.
[2]王发志 阎煜.岭南祠堂.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8.
[3]吴兴国 建筑施工验收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