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责任心是学生今后能否立足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品质。只有拥有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人才能在不断提升中实现人生价值。从小学生开始培养责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多数教师将责任意识作为一种品德,从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或改变学生的价值观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一名心理老师,尝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上探索一些新的方法。
【关键词】责任意识;心理;小学教育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家庭和集体、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①在生活中我们说的责任心就是责任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责任心概念需要新的认知。责任的含义有了新的维度,它包含了角色责任、能力责任和义务责任。
责任心是学生今后能否立足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品质。只有拥有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人才能在不断提升中实现人生价值。从小学生开始培养责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前的学习研究中,多数教师将责任意识作为一种品德,从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或改变学生的价值观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现代心理学已有研究表明,责任意识首先是一种人类意识,因此作为一名心理老师,我也尝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在培養学生责任意识上探索一些新的方法。
一、在情景迁移中体验角色责任
角色责任指的是行为人在角色扮演中需要承担的共性责任内容和范畴。责任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责任心行为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情境当中,由个体的责任认知形成一定的责任情感体验。②因此课堂上可以尝试通过情景迁移的方法,让学生扮演某一个角色,要求他按角色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体验其中的责任情感。
例如我在《国王与士兵》这一节课上,我设计了国王游戏,分别
请同学担任国王和士兵。在出操前,由国王训练士兵。出操时,如果士兵们做错了口令,国王要接受处罚。紧接着,提问扮演国王的学生,你在训练士兵前有什么想法?当你看到士兵出错时有什么感受?通过游戏和启发式谈话,让学生明白由于你扮演了游戏中的国王角色,所以当你没有做好这件事时,你就要按照游戏规则的约定,接受惩罚。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在生活中我们有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比如在学校你是学生,在家里是儿女,在社会里你是公民。
游戏中的角色有他的责任,同样,每个人在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它们也都有自己的不同的责任。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如果没有负责,就有可能强制承担约束性和惩罚性的不利后果。
二、在团队合作中感悟能力责任
能力责任指的是,一个人在同等角色下,取得优于其他成员的结果或者要求表现的责任表现。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们常常采用“能力强或能力差”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这种简单模糊的评价,尤其,如果它还是一个负面评价时,容易让学生产生自信心缺乏和抵触,严重的甚至可能存在逆反现象。但实际上每个学生的能力责任都有其提升的空间。课堂中运用好能力责任,会提升一个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产生更大的动力主动完成自己任务,促进角色责任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老师家长,学生自己也应该知道“我有多大的能力”“我能干什么”“我能做好什么事”。
例如在《我是谁》这节课上,我设计“悦纳自己的”环节,第一步让学生认识自己,知道每个人擅长的事不同,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接着将学生分组活动,要求每一组要在十五分钟内完成一面队旗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每个队员都要有任务。活动后,让小组成员说说他的任务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任务?是否有比自己预想中做得好?如果学生做得比他原来的能力好,进行鼓励表扬。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责任,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力,把自己选择的任务做好就一种负责。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的的课堂活动是一个典型的需要小组合作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创智课堂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它的弱点,即很容易发生责任分散效应。因此,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一定要顾及到每个学生,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那就要求,学生都要在小组中有任务,都承担自己能力所能做的事,这样可以确保责任不会分散。同时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进行组员之间的互相评价,但是老师也要注意引导。
三、在模范示范中懂得义务责任
“义务”在这表示自愿、自发的、不图回报的责任行为。义务责任与角色责任概念形成对应关系。角色责任是指特定的角色共性的责任,义务责任是指角色在隐性约束力下的行为,也即在非强制约束下的行为范畴。一个人的义务责任通常是在社会、集体、团队中体现出来。因此我认为提高学生义务责任感的首要做的就是让学热爱自己的班级,自己所处的集体。
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我在《我是一滴水》这节课上让学生观看自己拍的微视频短片(班干部主动打扫卫生,帮助同学),谈谈心里的想法。影片的内容是我特意挑选的,一来要选择贴近生活,是学生熟悉的,甚至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有感想;二来片中的主角我有意选择了一个具有榜样示范作用的人和事。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模仿阶段,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③杜拉拉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也指出“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会在与观察者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对他产生影响。”④利用榜样示范法,让学生有意识观察榜样、模仿榜样,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班级里的一员,都有义务为班级服务,都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同学,这是作为班级成员的义务责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的感情。
责任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责任心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个体自身发展,人格的行成,社会环境等等。心理学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愈显重要。发展心理学中的观察法,访谈法都可以帮助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了解他们行为的动机,使教育更加有针对性。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理论、自我调节自我效能理论都为制定教育策略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将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运用在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会使得教育的过程更加科学有效。通过本课题的探索,也让我意识到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在心理课中渗透德育,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今后还将做更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赖华香,读与写(教育教学刊),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四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2013
[2]叶浩生 杨文登,心理学新探,责任的二重性及责任意识的培养,2008
[3]高长丰,王伟,张建波,社会心理科学,中小学生学业责任心的调查研究,2006
[4]谭小宏,秦启文.心理科学,责任心的心理学研究与展望[J].2005
[5]班杜拉《榜样理论:传统、趋势和争端》(1972)
[6]况志华 叶浩生.《责任心学》,2008 11
注释:
①王植林,小学生责任意识与主题教育活动,《上海教育科研》,2006,01期
②况志华 叶浩生,《责任心学》,2008
③叶浩生 杨文登,心理学新探,责任的二重性及责任意识的培养,2008
④班杜拉《榜样理论:传统、趋势和争端》,1972
【关键词】责任意识;心理;小学教育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家庭和集体、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①在生活中我们说的责任心就是责任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责任心概念需要新的认知。责任的含义有了新的维度,它包含了角色责任、能力责任和义务责任。
责任心是学生今后能否立足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品质。只有拥有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人才能在不断提升中实现人生价值。从小学生开始培养责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前的学习研究中,多数教师将责任意识作为一种品德,从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或改变学生的价值观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现代心理学已有研究表明,责任意识首先是一种人类意识,因此作为一名心理老师,我也尝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在培養学生责任意识上探索一些新的方法。
一、在情景迁移中体验角色责任
角色责任指的是行为人在角色扮演中需要承担的共性责任内容和范畴。责任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责任心行为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情境当中,由个体的责任认知形成一定的责任情感体验。②因此课堂上可以尝试通过情景迁移的方法,让学生扮演某一个角色,要求他按角色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体验其中的责任情感。
例如我在《国王与士兵》这一节课上,我设计了国王游戏,分别
请同学担任国王和士兵。在出操前,由国王训练士兵。出操时,如果士兵们做错了口令,国王要接受处罚。紧接着,提问扮演国王的学生,你在训练士兵前有什么想法?当你看到士兵出错时有什么感受?通过游戏和启发式谈话,让学生明白由于你扮演了游戏中的国王角色,所以当你没有做好这件事时,你就要按照游戏规则的约定,接受惩罚。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在生活中我们有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比如在学校你是学生,在家里是儿女,在社会里你是公民。
游戏中的角色有他的责任,同样,每个人在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它们也都有自己的不同的责任。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如果没有负责,就有可能强制承担约束性和惩罚性的不利后果。
二、在团队合作中感悟能力责任
能力责任指的是,一个人在同等角色下,取得优于其他成员的结果或者要求表现的责任表现。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们常常采用“能力强或能力差”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这种简单模糊的评价,尤其,如果它还是一个负面评价时,容易让学生产生自信心缺乏和抵触,严重的甚至可能存在逆反现象。但实际上每个学生的能力责任都有其提升的空间。课堂中运用好能力责任,会提升一个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产生更大的动力主动完成自己任务,促进角色责任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老师家长,学生自己也应该知道“我有多大的能力”“我能干什么”“我能做好什么事”。
例如在《我是谁》这节课上,我设计“悦纳自己的”环节,第一步让学生认识自己,知道每个人擅长的事不同,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接着将学生分组活动,要求每一组要在十五分钟内完成一面队旗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每个队员都要有任务。活动后,让小组成员说说他的任务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任务?是否有比自己预想中做得好?如果学生做得比他原来的能力好,进行鼓励表扬。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责任,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力,把自己选择的任务做好就一种负责。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的的课堂活动是一个典型的需要小组合作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创智课堂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它的弱点,即很容易发生责任分散效应。因此,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一定要顾及到每个学生,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那就要求,学生都要在小组中有任务,都承担自己能力所能做的事,这样可以确保责任不会分散。同时在这样的活动中可以进行组员之间的互相评价,但是老师也要注意引导。
三、在模范示范中懂得义务责任
“义务”在这表示自愿、自发的、不图回报的责任行为。义务责任与角色责任概念形成对应关系。角色责任是指特定的角色共性的责任,义务责任是指角色在隐性约束力下的行为,也即在非强制约束下的行为范畴。一个人的义务责任通常是在社会、集体、团队中体现出来。因此我认为提高学生义务责任感的首要做的就是让学热爱自己的班级,自己所处的集体。
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我在《我是一滴水》这节课上让学生观看自己拍的微视频短片(班干部主动打扫卫生,帮助同学),谈谈心里的想法。影片的内容是我特意挑选的,一来要选择贴近生活,是学生熟悉的,甚至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有感想;二来片中的主角我有意选择了一个具有榜样示范作用的人和事。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模仿阶段,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③杜拉拉在他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也指出“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会在与观察者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对他产生影响。”④利用榜样示范法,让学生有意识观察榜样、模仿榜样,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班级里的一员,都有义务为班级服务,都应该主动关心帮助同学,这是作为班级成员的义务责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的感情。
责任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责任心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个体自身发展,人格的行成,社会环境等等。心理学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愈显重要。发展心理学中的观察法,访谈法都可以帮助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了解他们行为的动机,使教育更加有针对性。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理论、自我调节自我效能理论都为制定教育策略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将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运用在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会使得教育的过程更加科学有效。通过本课题的探索,也让我意识到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在心理课中渗透德育,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今后还将做更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赖华香,读与写(教育教学刊),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四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2013
[2]叶浩生 杨文登,心理学新探,责任的二重性及责任意识的培养,2008
[3]高长丰,王伟,张建波,社会心理科学,中小学生学业责任心的调查研究,2006
[4]谭小宏,秦启文.心理科学,责任心的心理学研究与展望[J].2005
[5]班杜拉《榜样理论:传统、趋势和争端》(1972)
[6]况志华 叶浩生.《责任心学》,2008 11
注释:
①王植林,小学生责任意识与主题教育活动,《上海教育科研》,2006,01期
②况志华 叶浩生,《责任心学》,2008
③叶浩生 杨文登,心理学新探,责任的二重性及责任意识的培养,2008
④班杜拉《榜样理论:传统、趋势和争端》,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