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以及对现行教育的不断反思,我觉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持和谐教育的理念。因为只有我们的教育方式、学习环境等适合学生发展需求、发展水平时,才会促进学生发展。也只有实施和谐教育才能真正解决、协调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内部与外部矛盾,才能使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最具个性的发展和成长。和谐教育是在汲取以往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以突出多样性、自主性和实践性,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和谐的源泉。这样既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也是促进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针对应试教育进行的全方位改革,着眼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此伙想谈谈以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怎样实施和谐教育
1.营造和谐氛围,轻松自主学习
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应禀持“和谐教育”的理念,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做到教与学的统一,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获取知识、学会为人处世,自由快乐成长的人间天堂。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必须要营造和谐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应遵从学生的本性,给学生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快乐天堂。比如初读课文,自学字词,帮助学生扫除课文学习障碍,同时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使下面的质疑问难才有实际价值、讨论才能有一个基础,否则每一项活动都将是空中楼阁。比如在学习《口技》一文时,先让学生私下练习自己最拿手口技,然后让学生采取自愿表演一种声音,无论表演得好坏,都要加以鼓励及表扬,自主学习同时提出三个层次同学的共同要求:(1)借助工具书并联系课文内容学生字新词。(2)借助相关资料了解作者。(3)借助工具书并联系课文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中间,尤其是对后进生及时给予方法指导。
2.教学阶段评价 ,体验成功的过程
一定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听话、说话、朗读、作文、单元练习、作业进行阶段评价。在评价中重引导、重激励、重进步。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表扬法:对于取得好成绩,尤其是进步大的,教师给予表扬。教师要发扬民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课堂上,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做错了绝不挖苦、讽刺;要允许学生随時改变自己的说法和想法;要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否定所谓“权威”定论;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性的动作。
(2)展示法:对于好的作文,好的作业,好的卷面,通过广播、电视、展览、壁报向全校、年级、班级展示。对于学生作业、试卷中出现的有错处只画斜线,不打叉,等改后加上对勾。
(3)激励法:对作业好的,教师在批改时给予充分肯定并用激励语言,如“书写大王”“真好!”“你进步很大!”对作文质量突出的给予加分奖励。在测试中,对于正在进步的学生,适当放宽一些要求,给予较好分数。在接近优秀等级分时,尽量给予入档分数。
3、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十根手指也有长短,学生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与练习,而且多用鼓励与表扬,让每位学生在40分钟内都感到自己学到了新知,掌握了技能,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消除他们心中“语文难”的想法,使他们也能轻松地学习语文。注意先让后进生、中等生读词、发言,然后再让较好的或优等生帮助纠正与补充发言。这样既可以让中后等生有了锻炼的机会,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还能促进三个层次间的同学的相互学习与共同提高。
二 、和谐教育的意义
和谐教育不仅能增强教师自身的形象,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其具体意义表现如下:
和谐教育激发了学生好学乐学之情。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依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用平等、宽容来换取孩子们的友谊,与孩子们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差异,将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和利用,让每一个学生的灵性之光都能和谐地迸发;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过程时尽力激发、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有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教师充分尊重每个孩子,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干劲更足了,学习信心更强了。
和谐教育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日渐提高。
班级是个集体,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这个集体的影响,同时也也影响着这个集体的发展。因此,学生之间形成一个民主、平等、合作,充满真、善、美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对于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至关重要。学生之间由于长时间相处在一起,产生摩擦与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也比较欠缺,因此,我们应当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引发他们思考,从而建立一个奋发向上,互相友爱,互相帮助的和谐班集体,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情意相融的氛围中,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和谐发展。课堂教学中,实行课前自主搜集,课中互动交流,课后拓展延伸,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收集、分析和选择信息,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和谐教育整体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与“学”和谐的实质就是要使教学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发挥引领作用,为学生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从微观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内容的筛选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精心设计等方面调控教育的节奏,不断地提高了“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学生能够开阔思路、勇于进取,不管是社交技能、协作学习、探究精神、审美情趣、知识视野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
总而言之,和谐教育就是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针对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使他们在语文的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乐学、善学,让他们的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学有所乐,学有所获!”的目的。
怎样实施和谐教育
1.营造和谐氛围,轻松自主学习
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应禀持“和谐教育”的理念,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做到教与学的统一,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获取知识、学会为人处世,自由快乐成长的人间天堂。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必须要营造和谐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应遵从学生的本性,给学生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快乐天堂。比如初读课文,自学字词,帮助学生扫除课文学习障碍,同时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使下面的质疑问难才有实际价值、讨论才能有一个基础,否则每一项活动都将是空中楼阁。比如在学习《口技》一文时,先让学生私下练习自己最拿手口技,然后让学生采取自愿表演一种声音,无论表演得好坏,都要加以鼓励及表扬,自主学习同时提出三个层次同学的共同要求:(1)借助工具书并联系课文内容学生字新词。(2)借助相关资料了解作者。(3)借助工具书并联系课文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中间,尤其是对后进生及时给予方法指导。
2.教学阶段评价 ,体验成功的过程
一定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听话、说话、朗读、作文、单元练习、作业进行阶段评价。在评价中重引导、重激励、重进步。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表扬法:对于取得好成绩,尤其是进步大的,教师给予表扬。教师要发扬民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课堂上,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做错了绝不挖苦、讽刺;要允许学生随時改变自己的说法和想法;要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敢于否定所谓“权威”定论;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性的动作。
(2)展示法:对于好的作文,好的作业,好的卷面,通过广播、电视、展览、壁报向全校、年级、班级展示。对于学生作业、试卷中出现的有错处只画斜线,不打叉,等改后加上对勾。
(3)激励法:对作业好的,教师在批改时给予充分肯定并用激励语言,如“书写大王”“真好!”“你进步很大!”对作文质量突出的给予加分奖励。在测试中,对于正在进步的学生,适当放宽一些要求,给予较好分数。在接近优秀等级分时,尽量给予入档分数。
3、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十根手指也有长短,学生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与练习,而且多用鼓励与表扬,让每位学生在40分钟内都感到自己学到了新知,掌握了技能,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消除他们心中“语文难”的想法,使他们也能轻松地学习语文。注意先让后进生、中等生读词、发言,然后再让较好的或优等生帮助纠正与补充发言。这样既可以让中后等生有了锻炼的机会,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还能促进三个层次间的同学的相互学习与共同提高。
二 、和谐教育的意义
和谐教育不仅能增强教师自身的形象,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其具体意义表现如下:
和谐教育激发了学生好学乐学之情。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依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用平等、宽容来换取孩子们的友谊,与孩子们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差异,将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和利用,让每一个学生的灵性之光都能和谐地迸发;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过程时尽力激发、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学习有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和谐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教师充分尊重每个孩子,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干劲更足了,学习信心更强了。
和谐教育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日渐提高。
班级是个集体,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这个集体的影响,同时也也影响着这个集体的发展。因此,学生之间形成一个民主、平等、合作,充满真、善、美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对于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至关重要。学生之间由于长时间相处在一起,产生摩擦与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也比较欠缺,因此,我们应当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引发他们思考,从而建立一个奋发向上,互相友爱,互相帮助的和谐班集体,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情意相融的氛围中,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和谐发展。课堂教学中,实行课前自主搜集,课中互动交流,课后拓展延伸,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收集、分析和选择信息,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和谐教育整体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与“学”和谐的实质就是要使教学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发挥引领作用,为学生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从微观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内容的筛选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精心设计等方面调控教育的节奏,不断地提高了“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学生能够开阔思路、勇于进取,不管是社交技能、协作学习、探究精神、审美情趣、知识视野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
总而言之,和谐教育就是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针对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使他们在语文的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乐学、善学,让他们的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学有所乐,学有所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