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西村、大寨村……一个个耳熟能详。相对来说,花园村知名度并不高,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花园村民人均收入从87元达到51600元,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十大名村”。
2011年11月上旬,本刊记者来到了这个处于浙江中部东阳市花园镇的村落。站在花园集团的屋顶,花园村尽收眼底。在这里,农村与城市的区别荡然无存,相反,更多的城里人羡慕这里的生活。
“这里发展机会多”
从东阳城区出发,不到半小时,就到了花园村。
行走其间,阳光大酒店映入记者眼帘,酒店的主人叫邵国强,是当地村民。时值中午,酒店门庭若市,生意红红火火。
“近些年来花园村新农村建设突飞猛进,第三产业发展也很快,开了近十年的饭店,生意还是挺不错的!”酒店老板娘笑得合不拢嘴。
这里基础设施好,道路宽敞,环境优美,仅阳光路就有各式饮食店30多家,使之成为了花园村的饮食一条街。
卢鹰飞是花园村前蔡小区村民,现在花园旅游公司上班,他家原来的旧房子被拆除后,建成了小区的老年活动楼,而他家的新房子就建在离原址2公里外的花园大道旁边。
花园新农村建设让村民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实惠,村民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据卢鹰飞介绍,他家的房子出租给了一家小厂,一年的租金就可以拿到几万。
据悉,由于企业与商铺众多,花园村已居住了2.5万外来务工人员,村民们都可以合理利用自己“顶天立地”的排屋,坐地生财。
花园村优越的条件吸引着很多年轻人。几年前大学毕业的邵菲菲,放弃留在杭州工作的机会,回到村里当起了农民。“这里发展机会多,生活压力比城市小,为什么非要挤在城里?”她说,自己已经在花园村看到了一大片“幸福花园”。
多项福利惠村民
在进入花园村的马路边上,有一家田氏医院特别醒目。
据介绍,2011年4月10日,花园村两委发出通知:参保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花园村籍村民,只要在花园田氏医院就医的,除了农保报销外,自费部分的50%将由村里承担。
村民到医院就医时,只要提供村里下发的就医卡、医保卡和身份证即可。减免的费用由医院在个人费用中扣除,医院于次月10日前,向村里结算。
郭修福的老伴邵彩仙成了花园村享受这一政策的第一人,“根本没有想到,50355元的医疗费用,自己只出了12229元,老伴的病就得到了很好的治疗。”郭修福见人就兴奋地说,“村里有了好政策,现在再也不必为巨额医疗费发愁了。”
村民说,早在几年前,花园村就为村里所有农村户口的村民,购买了农医保,每人每年90元。
方章寿是花园村方店小区村民,是一名五保户,现在免费居住在村里的老年公寓里,电视、电话、空调、浴室应有尽有,还有专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午餐晚餐两荤一素,生活自在又滋润。
不仅如此,今年花园村还在进行数字电视整转工程,每家每户一个双向和一个单项的费用全由村里承包。如今,花园村村民拥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保险、城乡居民保险、数字电视收视费、电话月租费、特困补助以及奖学金制度等10多项福利事业。
全村老年人每月可领到200多元的生活费;村民子女考上高中、大学分别给予3千元至5万元的奖励;村民子女上花园技校和花园幼儿园全部实行50%的学杂费优惠……
小区步入花园村
谈起村里的变化,方章寿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以前,我们方店小区和前蔡小区村民一到梅雨季节,心里就不是个滋味。由于贯穿村里的罗溪下游窄,雨季泄洪慢,村里就遭淹。并村后,村里把罗溪彻底改变了,我们方店小区还成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环绕方店小区的鉴湖也被整修一新,成了生态垂钓区。2011年5月底,全国的400多位竞技钓手就是在这里举行。”
马德明是原马府村村民,后来并村到了花园村,他不无感概地表示,上世纪90年代,有人这样形容原花园村和原马府村:“花园村是欧洲,马府村是非洲。”然而,如今马府小区的民房已经整改一新,60多幢新建的农民新居周围全是草坪树木点缀其间,宛若城市的高档小区。
马德明家,楼上楼下,400多平方米,宽大的盥洗间就有3个。“以前门口是泥路,旁边是粪缸,建房没规划,房挨着房,想造新楼都不可能。”
村民告诉记者, 2004年,上级进行了区划调整,把周边9个村并入原花园村,其中不少是困难村。
70多岁邵江生是看着花园村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他感触颇深:“一切像做梦一样,多亏了邵钦祥这个能人,让花园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大家富才算富
邵江生提到的邵钦祥,是花园村党委书记与花园集团董事长。
在采访花园村前,记者一直没有弄明白花园集团与花园村的关系,总以为花园集团是村集体企业,实则不然,花园集团为民营企业,这也是花园村与华西村截然不同的地方。
邵钦祥,27岁就开始办厂。当时农村经常停电,晚间照明不可或缺,蜡烛非常紧俏。邵钦祥找厂房学技术,合伙办厂的几家男女作了明确分工:男主外,跑供销;女主内,勤生产。几个月下来,每股净收入500多元。邵钦祥拿祖祖辈辈的农业生产与这个小小的蜡烛厂相比,觉得农民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光在土里刨食了,他从小小红烛闪闪的烛光里看到了乡镇企业的希望与前景。
1981年10月,邵钦祥和他二哥会同老书记,筹集资金9000元,办起了第一家花园服装厂;1991年,邵钦祥又联合46家户办、联办企业成立了金华市首家村级工业公司——花园工业公司;1993年成立了浙江花园集团公司。花园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一路寻觅,一路前行。
如今,花园集团已经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配套并带动花园村经济的发展格局。2010年,全集团实现销售经营收入71.41亿元,利税总额5.4亿元,总资产达39.73亿元,净资产20.2亿元。
办厂致富的邵钦祥,从来没有忘记他的村民和花园这片土地。他认为,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从开始办厂,邵钦祥每年从企业的利润里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村庄建设。三十年来,他已累计出资8亿多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福利事业。
尤为重要的是,邵钦祥想到的是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平台,鼓励村民创业,从而实现共同富裕。他说,“花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就是要以工业的大投入、大发展,推进全民创业,提高花园人的富裕程度,提升花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010年,花园村拥有个私工商户达51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1.98亿元。
正是基于此,花园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幸福村”等荣誉称号。
(王江红对此文亦有贡献)
2011年11月上旬,本刊记者来到了这个处于浙江中部东阳市花园镇的村落。站在花园集团的屋顶,花园村尽收眼底。在这里,农村与城市的区别荡然无存,相反,更多的城里人羡慕这里的生活。
“这里发展机会多”
从东阳城区出发,不到半小时,就到了花园村。
行走其间,阳光大酒店映入记者眼帘,酒店的主人叫邵国强,是当地村民。时值中午,酒店门庭若市,生意红红火火。
“近些年来花园村新农村建设突飞猛进,第三产业发展也很快,开了近十年的饭店,生意还是挺不错的!”酒店老板娘笑得合不拢嘴。
这里基础设施好,道路宽敞,环境优美,仅阳光路就有各式饮食店30多家,使之成为了花园村的饮食一条街。
卢鹰飞是花园村前蔡小区村民,现在花园旅游公司上班,他家原来的旧房子被拆除后,建成了小区的老年活动楼,而他家的新房子就建在离原址2公里外的花园大道旁边。
花园新农村建设让村民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实惠,村民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据卢鹰飞介绍,他家的房子出租给了一家小厂,一年的租金就可以拿到几万。
据悉,由于企业与商铺众多,花园村已居住了2.5万外来务工人员,村民们都可以合理利用自己“顶天立地”的排屋,坐地生财。
花园村优越的条件吸引着很多年轻人。几年前大学毕业的邵菲菲,放弃留在杭州工作的机会,回到村里当起了农民。“这里发展机会多,生活压力比城市小,为什么非要挤在城里?”她说,自己已经在花园村看到了一大片“幸福花园”。
多项福利惠村民
在进入花园村的马路边上,有一家田氏医院特别醒目。
据介绍,2011年4月10日,花园村两委发出通知:参保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花园村籍村民,只要在花园田氏医院就医的,除了农保报销外,自费部分的50%将由村里承担。
村民到医院就医时,只要提供村里下发的就医卡、医保卡和身份证即可。减免的费用由医院在个人费用中扣除,医院于次月10日前,向村里结算。
郭修福的老伴邵彩仙成了花园村享受这一政策的第一人,“根本没有想到,50355元的医疗费用,自己只出了12229元,老伴的病就得到了很好的治疗。”郭修福见人就兴奋地说,“村里有了好政策,现在再也不必为巨额医疗费发愁了。”
村民说,早在几年前,花园村就为村里所有农村户口的村民,购买了农医保,每人每年90元。
方章寿是花园村方店小区村民,是一名五保户,现在免费居住在村里的老年公寓里,电视、电话、空调、浴室应有尽有,还有专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午餐晚餐两荤一素,生活自在又滋润。
不仅如此,今年花园村还在进行数字电视整转工程,每家每户一个双向和一个单项的费用全由村里承包。如今,花园村村民拥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保险、城乡居民保险、数字电视收视费、电话月租费、特困补助以及奖学金制度等10多项福利事业。
全村老年人每月可领到200多元的生活费;村民子女考上高中、大学分别给予3千元至5万元的奖励;村民子女上花园技校和花园幼儿园全部实行50%的学杂费优惠……
小区步入花园村
谈起村里的变化,方章寿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以前,我们方店小区和前蔡小区村民一到梅雨季节,心里就不是个滋味。由于贯穿村里的罗溪下游窄,雨季泄洪慢,村里就遭淹。并村后,村里把罗溪彻底改变了,我们方店小区还成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环绕方店小区的鉴湖也被整修一新,成了生态垂钓区。2011年5月底,全国的400多位竞技钓手就是在这里举行。”
马德明是原马府村村民,后来并村到了花园村,他不无感概地表示,上世纪90年代,有人这样形容原花园村和原马府村:“花园村是欧洲,马府村是非洲。”然而,如今马府小区的民房已经整改一新,60多幢新建的农民新居周围全是草坪树木点缀其间,宛若城市的高档小区。
马德明家,楼上楼下,400多平方米,宽大的盥洗间就有3个。“以前门口是泥路,旁边是粪缸,建房没规划,房挨着房,想造新楼都不可能。”
村民告诉记者, 2004年,上级进行了区划调整,把周边9个村并入原花园村,其中不少是困难村。
70多岁邵江生是看着花园村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他感触颇深:“一切像做梦一样,多亏了邵钦祥这个能人,让花园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
大家富才算富
邵江生提到的邵钦祥,是花园村党委书记与花园集团董事长。
在采访花园村前,记者一直没有弄明白花园集团与花园村的关系,总以为花园集团是村集体企业,实则不然,花园集团为民营企业,这也是花园村与华西村截然不同的地方。
邵钦祥,27岁就开始办厂。当时农村经常停电,晚间照明不可或缺,蜡烛非常紧俏。邵钦祥找厂房学技术,合伙办厂的几家男女作了明确分工:男主外,跑供销;女主内,勤生产。几个月下来,每股净收入500多元。邵钦祥拿祖祖辈辈的农业生产与这个小小的蜡烛厂相比,觉得农民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光在土里刨食了,他从小小红烛闪闪的烛光里看到了乡镇企业的希望与前景。
1981年10月,邵钦祥和他二哥会同老书记,筹集资金9000元,办起了第一家花园服装厂;1991年,邵钦祥又联合46家户办、联办企业成立了金华市首家村级工业公司——花园工业公司;1993年成立了浙江花园集团公司。花园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一路寻觅,一路前行。
如今,花园集团已经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配套并带动花园村经济的发展格局。2010年,全集团实现销售经营收入71.41亿元,利税总额5.4亿元,总资产达39.73亿元,净资产20.2亿元。
办厂致富的邵钦祥,从来没有忘记他的村民和花园这片土地。他认为,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从开始办厂,邵钦祥每年从企业的利润里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村庄建设。三十年来,他已累计出资8亿多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福利事业。
尤为重要的是,邵钦祥想到的是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平台,鼓励村民创业,从而实现共同富裕。他说,“花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就是要以工业的大投入、大发展,推进全民创业,提高花园人的富裕程度,提升花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010年,花园村拥有个私工商户达51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1.98亿元。
正是基于此,花园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幸福村”等荣誉称号。
(王江红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