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卡收单是一片看不见的产业市场,只要想一下自己上次用现金购置千元以上的物件是什么时候,就会明白它蓬勃运作的力量。
6月27日,央行发布《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称《征求意见稿》),规理行业。6月28日,央行公布第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95家名单,全国银行卡收单牌照仅颁发了4张。
行业变规了。
悄然勃兴
银行卡产业链为:持卡人—商户—收单机构—发卡机构—卡组织,国内模式复制美国。发卡行从持卡人账户中扣除货款,向收单机构付款,收单机构再向商户付款。在国内,商户第二天就能收到货款。流转中,消费者获取了便利,发卡银行、收单机构、银联付出了成本,羊毛只有出在商户身上,商户需要付出手续费,以供上述3家参与者分食。
西单某服装店老板黄中发向《南风窗》记者如此抱怨:“卖衣服现在竞争这么惨烈,我也只好认了这活生生被宰割的买卖。”
而市场在爆炸增长,根据央行最新官方数据,2005年底,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商户、联网POS机分别为39万户、60万台,2011年,相应数据均为2005年的5.5倍。银行卡消费金额也水涨船高,2005年底,银行卡消费金额约1万亿,2011年初,该数字为10.43万亿。
第三方支付分为预付卡、网络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三类。2011年5月,央行首次颁发牌照至今,已有297家获得牌照,银行卡收单牌照已发34家,全国牌照27家,单省市7家。
其实早在1980年代,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布局收单市场,“自己发卡自己布(POS)机”,到2002年,联网商户只有18.5万,联网POS机27万台。其间,行业主力在消化遗留问题,直到1994年和1997年,同城跨行和异地跨行分别才能联网结算交易,1993年开始的金卡工程,打通了全国银行卡联网的关键阻塞。
2002年后形势逆转,中国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问世,银联商务、快钱、拉卡拉、通联支付等收单市场翘楚也相继诞生,大量的风投开始涌入。资深信贷专家张国表示:“就像有了阳光雨水,种子要开花结果,2005年成为了发展的里程碑,行业终于有了飞跃的基石。”
分切蛋糕
在银行卡多边市场,每一个参与者都在看着一起浇灌的树所结的果实,分配是最核心的链条环节。
2001年,央行就开始制定游戏规则,2003年底,《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俗称126号文)公布,至今仍是行业“分果”的标准,其原文称,“对一般类型的商户,发卡行的固定收益为交易金额的0.7%,银联网络服务费的标准为交易金额的0.1%。”也就是说一般行业商户每笔交易需要付出1%的手续费,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按照7∶2∶1,这个标准比例分割手续费。
张国表示:“这个文件比较有意思,它先是充分体现了某种一贯思路,完全保护银联和发卡行的利益,就像上面文件钉死了二者的收益比例。到收单机构收益比率时,又想尝试市场定价,收单机构收益是0.2%,意在让收单机构向商户大幅度让利,竞争决定手续费。”
在第三方支付业务里,收单是个另类。某第三方支付机构高管表示,收单机构的活,银行以前做过,而且全都能做,但银行可以向大中型商户贷款、上门收款、MIS—POS等其他服务,收单机构只能收单。“较预付卡和网络支付,银行能够牢牢控制风险低、收益高的优质收单业务,收单机构要么以更低的手续费切银行的地盘,要么捡漏,去找银行看不上眼的小型商户,或贴着银行做他们的外包收单,不过还得再给银行分成,拿不到应得的0.2%,还得哄着银行玩。”
他戏言上海的收单情况很乱,五星宾馆基本在四大行手里,百货、卖场、三、四星宾馆,基本被四大行、交行、上海银行6家瓜分。银联商务等两家背景非常深厚者,做银行外包业务,赚服务费,“谁动我蛋糕,就撺掇银行收拾它。”拉卡拉和快钱,主攻大集团等细分市场,争到了蛋糕。
126号文尝试市场定价,而银行和收单机成不了一条绳上的蚂蚱,竞争只存在收单机构一个环节,最终成了一片被烧焦的土地。以整个支付业务比较,目前支付宝和财付通两者约占市场份额的70%,银联支付、快钱和汇付天下3家份额接近,约占18%,剩余200多家分摊剩余的12%。该高管称:“战争正激烈,行业要靠规模赚钱,都在拼命投钱跑马圈地,就像以前的电商,我们公司投了几亿了,连个市场份额图的饼角还占不到。”
在美国,从商户一直到卡组织,都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问题的焦点在分配定价机制。目前机制存在非常明显的缺点,如信用卡和借记卡手续费一样,银联作为卡组织参与利益分配,自己是裁判又是运动员。“价格没起到协调作用,像是行政命令捏在一起的,不是市场自发磨合形成的链条。”
但《征求意见稿》未有任何涉及,其核心措施是一柜一机、禁止收单机构对银行卡区别定价、禁止跨地区收单等,这些正好与业界所翘盼的一柜多机相左。上述高管表示:“文件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保证资金安全,现在信用卡套现漫山遍野,一柜一机、禁止跨区收单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个情况。而更重要的是文件是银行老总们向央行协调,他们害怕银行的市场份额受到冲击。”
火拼线下
从线上到线下,似乎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规定动作。
今年3月,支付宝开始投资上万亿启动物流POS战略,快钱、易宝支付、汇付天下等也都在加大线下收单业务的投入,甚至诞生“POS机 条码支付”模式。
进军线下意味着什么?张国表示商业银行所仰仗的是庞大的网点,而第三方支付通过布点POS机就像以很低的成本在快速开网点。“尽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划拨和数据结算渠道仍依赖银行,但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具备了存贷汇的基本职能,有能力使自己的客户支付完全游离银行。对银行而言,借贷脱媒和支付脱媒影响非常巨大,在线上,银行就被架空,仅像一个后台资金处理器。第三方支付牌照业务在日益多元化,基金代销业务引起众多关注,对于银行而言,第三方支付不仅在分流自己的贷款,还在取代自己的中间业务。尽管,目前只是个开始,但第三方支付已经给银行带来了困扰。而如果,第三方支付在线下网点再做文章,形成自己的客户群,对于银行而言,就更像噩梦。”
尽管发展线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几位老总,都在说不抢银行和银联的地盘,但这话并不能够让银行相信。去年5月,江苏等多家银行展开网上购物,线下付款支付模式,直接将第三方支付踢出交易链,某银行总经理助理甚至向记者表示等大街上都能通过ATM机支付时,谁还愿意跑去找拉卡拉的便利店?还有不少银行调整通过第三方支付交易限额来卡死对手,如今年4月,招商银行将单日累计最高5000元下调至500元。
之后在6月,拉卡拉被曝光遭工行封杀,月底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似乎更是有的放矢。其新规中有“不得将本办法规定的银行卡交易信息变造为互联网交易信息”,这一政策被解读为禁止将线下银行卡交易转变成互联网交易,堵死了第三方支付公司打通线下和线上资金渠道的可能性,上述高管表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会冲击银行原有市场份额,我看到上海很多银行都在拿着广告费等补贴保市场,而文件中几项核心措施限制性都很强,相信银行界的同仁出了不少力。”
第三方支付声势颇为浩大,但张国认为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仍未成气候,无论怎样,银行都握着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资金划拨渠道和数据结算渠道,第三方支付企业还离不开银行。而且第三方支付企业的POS业务多集中在电子商务或物流,对银行和银联商务的影响较小,二者多集中在酒店、超市等,“未来,我相信支付公司会朝着他们的地盘挺进”。
他认为目前国内的市场比较混乱,没有形成如美国那样真正的链条,“大家都慌了,你的专业强项在哪里?没心思想了,都在搞对抗。因为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市场,银行抱残守缺,又积极阻击,第三方收单机构四处奔流,好像都在奔向银行队伍,银联和银联商务更不用提了。掺杂着行政命令和第三方支付企业诸多实力非常雄厚的国企大股东,眼前是看不到有消停的时候了。”
6月27日,央行发布《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称《征求意见稿》),规理行业。6月28日,央行公布第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95家名单,全国银行卡收单牌照仅颁发了4张。
行业变规了。
悄然勃兴
银行卡产业链为:持卡人—商户—收单机构—发卡机构—卡组织,国内模式复制美国。发卡行从持卡人账户中扣除货款,向收单机构付款,收单机构再向商户付款。在国内,商户第二天就能收到货款。流转中,消费者获取了便利,发卡银行、收单机构、银联付出了成本,羊毛只有出在商户身上,商户需要付出手续费,以供上述3家参与者分食。
西单某服装店老板黄中发向《南风窗》记者如此抱怨:“卖衣服现在竞争这么惨烈,我也只好认了这活生生被宰割的买卖。”
而市场在爆炸增长,根据央行最新官方数据,2005年底,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商户、联网POS机分别为39万户、60万台,2011年,相应数据均为2005年的5.5倍。银行卡消费金额也水涨船高,2005年底,银行卡消费金额约1万亿,2011年初,该数字为10.43万亿。
第三方支付分为预付卡、网络支付和银行卡收单三类。2011年5月,央行首次颁发牌照至今,已有297家获得牌照,银行卡收单牌照已发34家,全国牌照27家,单省市7家。
其实早在1980年代,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布局收单市场,“自己发卡自己布(POS)机”,到2002年,联网商户只有18.5万,联网POS机27万台。其间,行业主力在消化遗留问题,直到1994年和1997年,同城跨行和异地跨行分别才能联网结算交易,1993年开始的金卡工程,打通了全国银行卡联网的关键阻塞。
2002年后形势逆转,中国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问世,银联商务、快钱、拉卡拉、通联支付等收单市场翘楚也相继诞生,大量的风投开始涌入。资深信贷专家张国表示:“就像有了阳光雨水,种子要开花结果,2005年成为了发展的里程碑,行业终于有了飞跃的基石。”
分切蛋糕
在银行卡多边市场,每一个参与者都在看着一起浇灌的树所结的果实,分配是最核心的链条环节。
2001年,央行就开始制定游戏规则,2003年底,《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俗称126号文)公布,至今仍是行业“分果”的标准,其原文称,“对一般类型的商户,发卡行的固定收益为交易金额的0.7%,银联网络服务费的标准为交易金额的0.1%。”也就是说一般行业商户每笔交易需要付出1%的手续费,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按照7∶2∶1,这个标准比例分割手续费。
张国表示:“这个文件比较有意思,它先是充分体现了某种一贯思路,完全保护银联和发卡行的利益,就像上面文件钉死了二者的收益比例。到收单机构收益比率时,又想尝试市场定价,收单机构收益是0.2%,意在让收单机构向商户大幅度让利,竞争决定手续费。”
在第三方支付业务里,收单是个另类。某第三方支付机构高管表示,收单机构的活,银行以前做过,而且全都能做,但银行可以向大中型商户贷款、上门收款、MIS—POS等其他服务,收单机构只能收单。“较预付卡和网络支付,银行能够牢牢控制风险低、收益高的优质收单业务,收单机构要么以更低的手续费切银行的地盘,要么捡漏,去找银行看不上眼的小型商户,或贴着银行做他们的外包收单,不过还得再给银行分成,拿不到应得的0.2%,还得哄着银行玩。”
他戏言上海的收单情况很乱,五星宾馆基本在四大行手里,百货、卖场、三、四星宾馆,基本被四大行、交行、上海银行6家瓜分。银联商务等两家背景非常深厚者,做银行外包业务,赚服务费,“谁动我蛋糕,就撺掇银行收拾它。”拉卡拉和快钱,主攻大集团等细分市场,争到了蛋糕。
126号文尝试市场定价,而银行和收单机成不了一条绳上的蚂蚱,竞争只存在收单机构一个环节,最终成了一片被烧焦的土地。以整个支付业务比较,目前支付宝和财付通两者约占市场份额的70%,银联支付、快钱和汇付天下3家份额接近,约占18%,剩余200多家分摊剩余的12%。该高管称:“战争正激烈,行业要靠规模赚钱,都在拼命投钱跑马圈地,就像以前的电商,我们公司投了几亿了,连个市场份额图的饼角还占不到。”
在美国,从商户一直到卡组织,都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问题的焦点在分配定价机制。目前机制存在非常明显的缺点,如信用卡和借记卡手续费一样,银联作为卡组织参与利益分配,自己是裁判又是运动员。“价格没起到协调作用,像是行政命令捏在一起的,不是市场自发磨合形成的链条。”
但《征求意见稿》未有任何涉及,其核心措施是一柜一机、禁止收单机构对银行卡区别定价、禁止跨地区收单等,这些正好与业界所翘盼的一柜多机相左。上述高管表示:“文件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保证资金安全,现在信用卡套现漫山遍野,一柜一机、禁止跨区收单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个情况。而更重要的是文件是银行老总们向央行协调,他们害怕银行的市场份额受到冲击。”
火拼线下
从线上到线下,似乎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规定动作。
今年3月,支付宝开始投资上万亿启动物流POS战略,快钱、易宝支付、汇付天下等也都在加大线下收单业务的投入,甚至诞生“POS机 条码支付”模式。
进军线下意味着什么?张国表示商业银行所仰仗的是庞大的网点,而第三方支付通过布点POS机就像以很低的成本在快速开网点。“尽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划拨和数据结算渠道仍依赖银行,但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具备了存贷汇的基本职能,有能力使自己的客户支付完全游离银行。对银行而言,借贷脱媒和支付脱媒影响非常巨大,在线上,银行就被架空,仅像一个后台资金处理器。第三方支付牌照业务在日益多元化,基金代销业务引起众多关注,对于银行而言,第三方支付不仅在分流自己的贷款,还在取代自己的中间业务。尽管,目前只是个开始,但第三方支付已经给银行带来了困扰。而如果,第三方支付在线下网点再做文章,形成自己的客户群,对于银行而言,就更像噩梦。”
尽管发展线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几位老总,都在说不抢银行和银联的地盘,但这话并不能够让银行相信。去年5月,江苏等多家银行展开网上购物,线下付款支付模式,直接将第三方支付踢出交易链,某银行总经理助理甚至向记者表示等大街上都能通过ATM机支付时,谁还愿意跑去找拉卡拉的便利店?还有不少银行调整通过第三方支付交易限额来卡死对手,如今年4月,招商银行将单日累计最高5000元下调至500元。
之后在6月,拉卡拉被曝光遭工行封杀,月底公布的《征求意见稿》似乎更是有的放矢。其新规中有“不得将本办法规定的银行卡交易信息变造为互联网交易信息”,这一政策被解读为禁止将线下银行卡交易转变成互联网交易,堵死了第三方支付公司打通线下和线上资金渠道的可能性,上述高管表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会冲击银行原有市场份额,我看到上海很多银行都在拿着广告费等补贴保市场,而文件中几项核心措施限制性都很强,相信银行界的同仁出了不少力。”
第三方支付声势颇为浩大,但张国认为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仍未成气候,无论怎样,银行都握着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资金划拨渠道和数据结算渠道,第三方支付企业还离不开银行。而且第三方支付企业的POS业务多集中在电子商务或物流,对银行和银联商务的影响较小,二者多集中在酒店、超市等,“未来,我相信支付公司会朝着他们的地盘挺进”。
他认为目前国内的市场比较混乱,没有形成如美国那样真正的链条,“大家都慌了,你的专业强项在哪里?没心思想了,都在搞对抗。因为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市场,银行抱残守缺,又积极阻击,第三方收单机构四处奔流,好像都在奔向银行队伍,银联和银联商务更不用提了。掺杂着行政命令和第三方支付企业诸多实力非常雄厚的国企大股东,眼前是看不到有消停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