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激发我国超大规模的农村市场优势和农村居民潜在需求,大力促进其消费结构和品质升级,是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重要一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夯实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基础。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应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消费创新融合,营造农村居民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基于此,阐述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性,分析促進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有利条件,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77
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把我国超大规模的农村市场优势和农村居民潜在需求激发出来,促进其消费结构和品质升级,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相当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性
1.1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1],不能忽视占全国总人口63%的农村人口。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蛋糕”大了,“后顾之忧”少了,农村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发展型消费升级趋势更加向好。因此,必须抓住广大农村居民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的时机,激发6亿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潜力,以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格局。
1.2 促进经济恢复增长需要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是社会再生产循环过程的不同环节,消费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2]。农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费会有效激发吃穿住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农村居民家庭日益扩大的对教育、养老、育幼、医疗、旅游、文化、数字化产品等发展型消费的需求,会有效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的趋势,势必会进一步扩大、升级以服务型消费为主体的发展型消费的占比。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网络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消费的回升,释放了部分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对激活全产业链,实现供需两旺的良性循环,巩固经济稳定恢复增长态势作出了贡献。
1.3 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十三五”时期,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累计有5 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有960万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拔穷根”,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此后,农民期盼吃得更健康、穿得更时尚、住得更舒适、用得更有品质、出行更加便捷,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料。新型消费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有利条件
2020年,我国积极推进“六稳”“六保”工作,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有效推动了农村居民需求端的恢复、发展。
2.1 农村居民收入提高,消费信心增强
一方面,农村居民消费的“钱袋子”盈鼓,后顾之忧减少,消费升级的底气足。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粮食产量达到6 695亿千克,喜获“十七连丰”;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10年累计实际增长100.8%。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 131元。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困难群众“低保”标准和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贴继续提高,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35亿人,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3]。另一方面,国家发展前景广阔,消费信心倍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擘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农村居民“敢消费”了。
2.2 政策引领,农村居民消费逐渐回补、回暖
1)居民消费支出降幅逐季收窄,回补明显,呈现出持续恢复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 210元,比上年下降1.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 713元,名义增长2.9%。2)基本民生支出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商品性消费支出12 173元,增长4.3%。居民居家时间增加,通信需求明显增多,网购行为大幅增加,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通信服务支出增长6.2%。线上购物、直播带货、在线诊疗、在线教育等新型消费逆势上扬,居民各方面的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明显。3)2020年,农村居民对健康的关注普遍提高,购买医用酒精、口罩等医疗卫生器具等支出出现较快增长。2021年,农村居民健康支出呈现出由购买口罩、消毒药品而升级为购买消毒柜、养生消费等。
2.3 乡村建设为农村居民消费提供了便利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持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广大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和通互联网。同时,电商下乡,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富有成效,畅通了农村居民“卖特产(色)”“买天下”的渠道,2020年1—11月,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 593.5亿元,增长30.2%,为进一步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了农村居民消费的选择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激活了我国现代工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等有利因素,彰显出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丰富了民众的消费选择。2021年伊始,在国务院部署下,商务部等12部门颁发《关于促进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采取切实措施,释放农村居民汽车消费潜力,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促进绿色餐饮发展,补齐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等农村消费短板弱项,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环境,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注入了“强心剂”。 3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
3.1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盈鼓农民“钱袋子”
目前,农村低收入群体仍占相当比例,只有扩大农民增收途径,农村消费才能释放出巨大的潜力。因此,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以农村居民的工资性、经营性收入为主要着力点,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为重点,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同时,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软硬件建设;发展县域经济,壮大“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依靠科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更多优质供给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需求[4]。
3.2 健全县乡现代流通体系
构建统一、公平、竞争、有序、高效和衔接的国内大市场,改变传统交易平台“小、散、乱”与消费“最后一公里”堵点,补齐农村“冷链”物流设施短板,畅通流通网络“大动脉”,打通城乡流通“微循环”,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村居消费,以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建设和农村物流网点建设来推动区域商品供应链转型升级。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立足乡村、贴近农民的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鼓励优质电商“下沉”农村,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新型消费带来的优质体验;引领各类“合作社”等发挥好“纽带”作用,使乡镇成为统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消费潜力释放、服务农民生产、消费的服务中心。
3.3 鞏固传统消费,促进新型消费健康发展
农村地区应为未触网的农村老年群体及低收入农民群体提供“买卖”场所。同时,注重加快发展新型消费,多举措挖掘青年农民这个网络购物、网络共享等新型消费的主力群体消费潜力。无论哪种消费模式,都必须围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规模、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目标,加快农村居民线上线下消费创新融合,双向提速,绿色发展[5]。
3.4 营造农村居民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1)政策引导。国务院《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中的15项政策,结合农村实际,细化落地,使之与农村消费精准、高效“匹配”,如加快出台引领农村居民购买生产生活用品的针对性补贴政策、金融信贷政策。2)强化消费市场监管力度。完善追溯体系、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大数据平台自律监管体系,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的新模式,形成县乡政府与网上平台协同治理机制,以智能监管模式整顿规范市场秩序。3)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通过完善消费者维权服务体系,建议县、市级市场监管部门设立乡镇农民维权站点,畅通消费者线上线下维权渠道,完善诉讼机制,加大对各类不规范服务的整治力度等有效措施,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0-10-30(1).
[2] 郭丽岩.抓住机遇,促进消费结构和品质升级[J].时事报告,2020(11):30-32.
[3] 佚名.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制度优势充分展现: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解读2020年主要经济数据(下)[N].经济日报,2021-01-20(9).
[4] 王宸圆.农村电商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协同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20(15):82-85.
[5] 李刚,向安.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现状与提升路径[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1(04):55-58.
(责任编辑:刘 昀)
关键词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77
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把我国超大规模的农村市场优势和农村居民潜在需求激发出来,促进其消费结构和品质升级,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相当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性
1.1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1],不能忽视占全国总人口63%的农村人口。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蛋糕”大了,“后顾之忧”少了,农村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发展型消费升级趋势更加向好。因此,必须抓住广大农村居民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的时机,激发6亿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潜力,以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格局。
1.2 促进经济恢复增长需要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是社会再生产循环过程的不同环节,消费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2]。农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费会有效激发吃穿住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农村居民家庭日益扩大的对教育、养老、育幼、医疗、旅游、文化、数字化产品等发展型消费的需求,会有效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居民的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的趋势,势必会进一步扩大、升级以服务型消费为主体的发展型消费的占比。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网络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村消费的回升,释放了部分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对激活全产业链,实现供需两旺的良性循环,巩固经济稳定恢复增长态势作出了贡献。
1.3 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十三五”时期,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累计有5 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有960万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拔穷根”,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此后,农民期盼吃得更健康、穿得更时尚、住得更舒适、用得更有品质、出行更加便捷,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料。新型消费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有利条件
2020年,我国积极推进“六稳”“六保”工作,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有效推动了农村居民需求端的恢复、发展。
2.1 农村居民收入提高,消费信心增强
一方面,农村居民消费的“钱袋子”盈鼓,后顾之忧减少,消费升级的底气足。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粮食产量达到6 695亿千克,喜获“十七连丰”;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10年累计实际增长100.8%。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 131元。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困难群众“低保”标准和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贴继续提高,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35亿人,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作用[3]。另一方面,国家发展前景广阔,消费信心倍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擘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农村居民“敢消费”了。
2.2 政策引领,农村居民消费逐渐回补、回暖
1)居民消费支出降幅逐季收窄,回补明显,呈现出持续恢复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 210元,比上年下降1.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 713元,名义增长2.9%。2)基本民生支出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商品性消费支出12 173元,增长4.3%。居民居家时间增加,通信需求明显增多,网购行为大幅增加,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通信服务支出增长6.2%。线上购物、直播带货、在线诊疗、在线教育等新型消费逆势上扬,居民各方面的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明显。3)2020年,农村居民对健康的关注普遍提高,购买医用酒精、口罩等医疗卫生器具等支出出现较快增长。2021年,农村居民健康支出呈现出由购买口罩、消毒药品而升级为购买消毒柜、养生消费等。
2.3 乡村建设为农村居民消费提供了便利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持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广大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和通互联网。同时,电商下乡,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富有成效,畅通了农村居民“卖特产(色)”“买天下”的渠道,2020年1—11月,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 593.5亿元,增长30.2%,为进一步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了农村居民消费的选择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激活了我国现代工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等有利因素,彰显出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丰富了民众的消费选择。2021年伊始,在国务院部署下,商务部等12部门颁发《关于促进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采取切实措施,释放农村居民汽车消费潜力,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促进绿色餐饮发展,补齐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等农村消费短板弱项,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环境,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注入了“强心剂”。 3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
3.1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盈鼓农民“钱袋子”
目前,农村低收入群体仍占相当比例,只有扩大农民增收途径,农村消费才能释放出巨大的潜力。因此,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振兴,以农村居民的工资性、经营性收入为主要着力点,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为重点,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同时,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软硬件建设;发展县域经济,壮大“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依靠科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更多优质供给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需求[4]。
3.2 健全县乡现代流通体系
构建统一、公平、竞争、有序、高效和衔接的国内大市场,改变传统交易平台“小、散、乱”与消费“最后一公里”堵点,补齐农村“冷链”物流设施短板,畅通流通网络“大动脉”,打通城乡流通“微循环”,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村居消费,以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建设和农村物流网点建设来推动区域商品供应链转型升级。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立足乡村、贴近农民的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鼓励优质电商“下沉”农村,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新型消费带来的优质体验;引领各类“合作社”等发挥好“纽带”作用,使乡镇成为统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消费潜力释放、服务农民生产、消费的服务中心。
3.3 鞏固传统消费,促进新型消费健康发展
农村地区应为未触网的农村老年群体及低收入农民群体提供“买卖”场所。同时,注重加快发展新型消费,多举措挖掘青年农民这个网络购物、网络共享等新型消费的主力群体消费潜力。无论哪种消费模式,都必须围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规模、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目标,加快农村居民线上线下消费创新融合,双向提速,绿色发展[5]。
3.4 营造农村居民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1)政策引导。国务院《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中的15项政策,结合农村实际,细化落地,使之与农村消费精准、高效“匹配”,如加快出台引领农村居民购买生产生活用品的针对性补贴政策、金融信贷政策。2)强化消费市场监管力度。完善追溯体系、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大数据平台自律监管体系,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的新模式,形成县乡政府与网上平台协同治理机制,以智能监管模式整顿规范市场秩序。3)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通过完善消费者维权服务体系,建议县、市级市场监管部门设立乡镇农民维权站点,畅通消费者线上线下维权渠道,完善诉讼机制,加大对各类不规范服务的整治力度等有效措施,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0-10-30(1).
[2] 郭丽岩.抓住机遇,促进消费结构和品质升级[J].时事报告,2020(11):30-32.
[3] 佚名.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制度优势充分展现: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解读2020年主要经济数据(下)[N].经济日报,2021-01-20(9).
[4] 王宸圆.农村电商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协同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20(15):82-85.
[5] 李刚,向安.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现状与提升路径[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1(04):55-58.
(责任编辑:刘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