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课改轰轰烈烈进行的现在,文言文教学的确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也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本人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做法,予以交流。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文言文 教学实践
【分类号】G633.3
文言文言简义丰,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瑰丽的宝库。于漪老师形象地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在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过程中,文言文教学的局面也出现了一些改观,各种花枪也纷纷在文言文领域耍了起来。诚然,文言文由于其距离现在时间较长,且与现代白话文文表达有些差异,学生理解起来的确有些困难,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无味,抑或没有学习热情,以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无可厚非。可是,正是由于文言文自身的特点,“言”与“文”必须同等重视。有些过分夸大形式的作用,表面上热热闹闹,热火朝天的课堂方式不一定适合文言文。本人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做法,予以交流。
首先,注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语文课时紧张是很多老师面临的问题,要讲的内容特别多,可是时间有限。预习往往停留在口头,或是留给学生课外进行,但又没有及时检查预习效果。文言文的学习,预习必不可少。没有充分的预习,学生可能连文章都无法流畅的诵读;没有充分的预习,学生根本无法一下对文章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有所预见;没有预习,教师的讲解过程只是在拖着学生前行,课文结束后,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根本连文章大意都还不懂,更不要说深层次的交流与探究。而且,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以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阅读、去感知。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充分有效的进行预习。那么,如何预习呢?要给学生明确的预习任务:初读课文,确保每一个字读音准确,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生字词要借助工具书解决,有通假字的读音变化要有所标注;第二次读课文,一字一句结合书本注释进行口译,疏通文章大意,有难以翻译的句子予以标注。第三遍精读全文,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 圈点出疑难语句、疑难问题,以备在课上提出来并解决。有了明确的预习任务,还要保证学生的预习到位。我要求学生把预习的结果在课本上或是作业本上体现出来,上新课前进行检查。学生要在课文中把生字读音、通假字、自己难以把握的句子等预习内容呈现出来,圈点勾画。抑或是把预习结果整理在作业本上。这样的预习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或许,这样的方式有人觉得死板甚至过时,但是,学生在没有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如何去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呢?换言之,不懂文章内容的交流和展示又有何意义呢?
其次,注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合适的方式,让文言文课堂精彩纷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一改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让学生来充当课堂的主人,由不同学生分别来讲解其中的某个段落或是某个部分,有疑惑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重点字词学生把握不到位的地方教师予以强调。当然,如果这样的方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就要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以全面理解课文。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进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还能起到锻炼说话能力的作用。我们还可以采用诵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代私塾首先教的就是句读,老师带着学生诵读,读出停顿,读出情感。 现代文言文教学亦如此,教师有必要指导性示范,尤其是有些长句,明确了停顿、语气、语调,学生才能更好的读准并领悟其中含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有些文言文艰深晦涩之句较少,如《夸父逐日》,让学生多读几遍,大致的情节学生已然明了。此外,无拘无束的放声诵读,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陈涉世家》中“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处对话情感丰富,若能指导诵读,陈涉形象活灵活现。以读促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培养文言文语感,陶冶情操,实现文言文教学的高效。
再次,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文言文领地获得成功感,爱上文言文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文知识库,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让学生分门别类本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主要包括重点词语的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等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文言文知識体系,避免传统文言文教学老师一讲到底,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弊端,也能有效的进行课外迁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能力。我们还可以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判断词类活用、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等,授之以渔。譬如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等等。还有一些常见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一般来说,对文言文的翻译应遵循这样三个原则:首先要忠实于原文;其次是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再次是文字优美,力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语言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即信、达、雅。那么,在翻译的方法上,五个字:留、删、调、补、换。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器具等,可采用“留”,照写不误。文言词语里有些虚词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具有词汇及语法意义,可以删去不译。如“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其中的“若夫”是个发语词,只是为凑足音节,可以不译。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名子成分在位置上有一些不同之处。如宾语后置,谓语前置,定状语后置等。在翻译时必须要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加以调整。文言文有时会省略一些成分,我们在翻译时要把这些省略部分补充译出。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最后一句省略了主语,翻译时应该补上。还有些词,文言文里出现,但是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使用或是很少使用了,就要采用现代汉语中的同义词进行替换。只有把这翻译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学生才能拿着这把钥匙去开启文言学习的天地。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文言文 教学实践
【分类号】G633.3
文言文言简义丰,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瑰丽的宝库。于漪老师形象地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在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过程中,文言文教学的局面也出现了一些改观,各种花枪也纷纷在文言文领域耍了起来。诚然,文言文由于其距离现在时间较长,且与现代白话文文表达有些差异,学生理解起来的确有些困难,学生普遍感到枯燥无味,抑或没有学习热情,以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无可厚非。可是,正是由于文言文自身的特点,“言”与“文”必须同等重视。有些过分夸大形式的作用,表面上热热闹闹,热火朝天的课堂方式不一定适合文言文。本人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课改中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做法,予以交流。
首先,注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语文课时紧张是很多老师面临的问题,要讲的内容特别多,可是时间有限。预习往往停留在口头,或是留给学生课外进行,但又没有及时检查预习效果。文言文的学习,预习必不可少。没有充分的预习,学生可能连文章都无法流畅的诵读;没有充分的预习,学生根本无法一下对文章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有所预见;没有预习,教师的讲解过程只是在拖着学生前行,课文结束后,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根本连文章大意都还不懂,更不要说深层次的交流与探究。而且,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注释详尽,学生完全可以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阅读、去感知。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充分有效的进行预习。那么,如何预习呢?要给学生明确的预习任务:初读课文,确保每一个字读音准确,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生字词要借助工具书解决,有通假字的读音变化要有所标注;第二次读课文,一字一句结合书本注释进行口译,疏通文章大意,有难以翻译的句子予以标注。第三遍精读全文,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 圈点出疑难语句、疑难问题,以备在课上提出来并解决。有了明确的预习任务,还要保证学生的预习到位。我要求学生把预习的结果在课本上或是作业本上体现出来,上新课前进行检查。学生要在课文中把生字读音、通假字、自己难以把握的句子等预习内容呈现出来,圈点勾画。抑或是把预习结果整理在作业本上。这样的预习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或许,这样的方式有人觉得死板甚至过时,但是,学生在没有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如何去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呢?换言之,不懂文章内容的交流和展示又有何意义呢?
其次,注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合适的方式,让文言文课堂精彩纷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一改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让学生来充当课堂的主人,由不同学生分别来讲解其中的某个段落或是某个部分,有疑惑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重点字词学生把握不到位的地方教师予以强调。当然,如果这样的方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就要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以全面理解课文。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进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还能起到锻炼说话能力的作用。我们还可以采用诵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代私塾首先教的就是句读,老师带着学生诵读,读出停顿,读出情感。 现代文言文教学亦如此,教师有必要指导性示范,尤其是有些长句,明确了停顿、语气、语调,学生才能更好的读准并领悟其中含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有些文言文艰深晦涩之句较少,如《夸父逐日》,让学生多读几遍,大致的情节学生已然明了。此外,无拘无束的放声诵读,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陈涉世家》中“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处对话情感丰富,若能指导诵读,陈涉形象活灵活现。以读促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培养文言文语感,陶冶情操,实现文言文教学的高效。
再次,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文言文领地获得成功感,爱上文言文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文知识库,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让学生分门别类本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主要包括重点词语的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等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文言文知識体系,避免传统文言文教学老师一讲到底,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弊端,也能有效的进行课外迁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能力。我们还可以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判断词类活用、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等,授之以渔。譬如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等等。还有一些常见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一般来说,对文言文的翻译应遵循这样三个原则:首先要忠实于原文;其次是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再次是文字优美,力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语言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即信、达、雅。那么,在翻译的方法上,五个字:留、删、调、补、换。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器具等,可采用“留”,照写不误。文言词语里有些虚词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具有词汇及语法意义,可以删去不译。如“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其中的“若夫”是个发语词,只是为凑足音节,可以不译。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名子成分在位置上有一些不同之处。如宾语后置,谓语前置,定状语后置等。在翻译时必须要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加以调整。文言文有时会省略一些成分,我们在翻译时要把这些省略部分补充译出。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最后一句省略了主语,翻译时应该补上。还有些词,文言文里出现,但是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使用或是很少使用了,就要采用现代汉语中的同义词进行替换。只有把这翻译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学生才能拿着这把钥匙去开启文言学习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