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自然是《庄子》一书的特点,自然是自然而然,是天然.顺应自然便是顺应天道,保持内心清净安宁、动机与行为不刻意、使得自己不役于外物等都是顺应自然的体现.庄子认为生与死是人类的必经过程,是人的自然本性,这种自然本性恰如天的运行,因此他的生死观本于自然.庄子把生与死看作是一个整体,是相互依赖,相互存在的,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就没有生.他把死亡看作是回归自然,自然死是一种人生的解脱.基于崇尚自然的观点,庄子理想社会的人们保留着自然的本性,素朴,无欲无求,他认为这种理想社会在自然尚未被破坏的远古时代.如果要恢复
传统民俗节庆仪式蕴含着我国优秀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天然契合性,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动力.但传统民俗节庆仪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精神内涵被湮没、节庆仪式发生异化、节庆仪式淡化缺失、面临西方节日的冲击等困境,因此,本文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新时代“枫桥经验”具有基本性内涵、核心性内涵、延展性内涵等内容.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新时代“枫桥经验”具有社会治理理念维度的示范性意义、社会治理格局维度的示范性意义、社会治理模式维度的示范性意义.基于此,需要以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实效化、以制度供给推动社会治理实效化、以多元主体联合推动社会治理实效化、以再组织化推动社会治理实效化、以信息技术推动社会治理实效化,进而不断彰显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价值.
党性教育可以说是全体共产党人的“心学”.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根据党内 自身情况,全面开展了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不仅成功培养了一大批思想纯洁、作风优良、经得起考验的干部,为党的发展壮大、抗战胜利和新中国建立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此外,在干部教育方面也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深入探讨延安时期加强干部党性教育的历史实践和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工作及新进党员的引导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