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岁玩游戏我为什么没变坏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p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的刻板印象:玩游戏会学坏
  有这样一个新兴职业,可能上一代家长完全无从理解起,那就是职业游戏玩家。他们爱玩游戏,甚至以玩游戏为生;他们在各种游戏比赛中经历胜败,过着刺激而新潮的虚拟生活;他们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似乎很远。但他们似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再现实不过的社会标签:玩游戏的人,等于不学无术、荒废光阴的人。
  相信无数个家长曾经无情地拔掉孩子的网线,甚至因为“电脑游戏”这四个字兴起无数次家庭革命,这种行为的出发点不难理解,在家长的眼中,玩游戏似乎真的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下一代:
  玩游戏容易沉迷,沉迷意味着时间被占走大半,孩子会少做非常多的作业,从而慢慢拉开与好成绩、好高中、好大学、好工作、好收入、好车、好房、好老婆、好家庭……的距离;玩游戏容易让下一代出入在一些鱼龙混杂的场合,比如网吧,交到坏朋友……
  大概长辈们在讲“玩游戏的小孩会学坏”时,脑袋里就想着这几件事吧。站在长辈的角度想,好像不无道理,玩游戏似乎就会把你带到差学校、让你找到差工作,学不到东西、赚不了钱,而且还会交到坏朋友。简单来说:浪费时间、做没用的事。
  我从九岁就爱玩游戏,上述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我在台湾大学读书,按现在流行的学法,算个“学霸”。一次,我和一个学长吃饭,他对我说:“你父母一定很照顾你,从小让你参加很多活动,安排你的读书进度和成长规划吧?所以你可以进到这间学校、有一群朝梦想努力的伙伴,认识许多朋友,打球、社团、活动都不缺,你也才会看过这么多书、学这么多事情,认识一些创业者并学习创业。”
  看着他眼里的自信,我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是的,我有一群同行的伙伴、看过很多书、学很多事情、爱打球、社团、办过不少活动,但我绝不像他想象的那样。
  相反,从某个角度来看,我是一个“坏小孩”,上高中时,还曾被老师叫到走廊上,问我如果没考上大学,打算找什么工作。而且,我是个十足的游戏迷。
  我很爱玩游戏,花很多时间玩游戏,但在游戏中,我并没有学坏,还很幸运地学到了很多有意义的事。
  为了看懂全英攻略,用字典挨个字查
  在我九岁的时候,一款线上游戏刚进入台湾市场,那时只有英文版,我为了看懂全英文的游戏攻略,学着用字典挨个字查。后来上了五年级,我随家搬到了台北,玩游戏的时间更久了,每天大概要玩五个小时。离开了以前身边的“战友”,我开始连上战网,满世界地寻找各国好手,进行对战。
  为了学习更精深的战术,提升自己的控兵、了解各个种族的优势,在Youtube还不盛行、直播技术还很不成熟的年代,我上网跪求其他游戏玩家的游戏影片,借此去分析高手的每个动作。简言之,透过网络,我疯狂地学习。
  疯狂地写游戏小说
  当我发现自己领悟的速度实在有限时,我决定改变策略,开始上网搜罗各种游戏分析,用很破的英文去读国外的文章。读得多了,我也开始自己动手写。
  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我经常写以游戏为主题的小说,每天大概花两个小时在这件事情上。到了初二的时候,小说已经写得不错,还有些朋友等着读。几年时间,我码了三十七万字,也成为当时该游戏版上最多人讨论的连载小说。
  但我对游戏的热爱却没有因为受到瞩目而增加。相反,升上初三后,因自觉如果成绩不好会对不起妈妈,才慢慢地不玩游戏,专心在学业上。
  从游戏到现实
  我并不认为游戏与现实必须割裂,就像我从游戏中习得学习方法一样,我也从游戏中明白了一点:我喜欢挑战,只要我足够强大,我便能够获得胜利。我并不认同用游戏逃避现实的做法,在我看来,游戏只是众多比赛中的一种。
  如果孩子因为玩游戏而交了坏朋友,可能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如何打入身边的社群,父母亲可以关心一下:自己的小孩在学校有没有被欺负,与同伴的交往中是否遇到了什么障碍。孩子如果对身边的伙伴失去社交期待,自然容易被一些以“义气”为名的社群,如帮派、小混混,甚至吸毒的人所吸引。
  把学业搞砸了?如果玩游戏是为了逃避现实,规避念书,成绩自然不可能好。但我身边成绩好的人,玩的时间并不比别人少,甚至更多。就像我身边的一个学霸,考试前念书的时间非常少,但他有个习惯——很早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也有很明确的学习进度表。这就是时间管理的魔力。
  学不到东西?因为游戏,我开始学英文、学时间管理、学思考、学策略调整、学沟通、学在有限时间里吸收信息,并且开始写作,写过一部37万字,经过读者考验还蛮受欢迎的小说(加上其他作品大概写过百万字,文笔普通,但也让一些人感动过),同时激发了我对写作的热情。
  因为游戏,我认识不少很有想法的同伴。一个上海知名酒店的老板曾和我聊中国的贫富差距。他告诉我在上海的街上,十万元的名牌包与三块的面摊互作邻居;一个瑞士银行的精算师,在我初中的时候,就跟我预言了金融海啸;一个香港的工程师,跟我说社群时代即将来临,那个时候还没有Facebook这些东西。这些知识只读课本是读不到的。
  孩子学坏,不是因为玩游戏,而是背后的原因
  游戏是一个瓶子,同样的瓶子可以装不同的饮料。你可以教导孩子如何在陌生场合保护自己,而不是禁止他前往;你可以教导他时间管理,而不是一味念书;你可以告诉他,玩游戏不是用来打发时间,而是用来学习策略,学着如何面对失败并进步,顺便记得提醒他,玩游戏得有国际观,要学好英文,才不浪费这个接触异国文化的好场合。
  我并不是鼓励孩子玩游戏,只是我想用自己的经历说明一件事:玩游戏会学坏,不是因为玩游戏,而是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我们得给孩子与我们交流的机会,告诉他们,玩游戏也能成为一个好职业,但这太难太难。另一方面,我们得提醒孩子,玩游戏的他是否快乐?游戏究竟是他逃避现实的接口,还是他用来放松生活、提升自我的工具?
  最后,我想对家长和孩子们说一句:没有人能嘲笑梦想——如果那真能成为梦想的话,我们从不唾弃价值,如果它与生活并不相悖。
其他文献
我是不怎么喜欢伺弄花草的,但是儿子不随我,常常被各种花草吸引。所以,每次在街道上遇见卖花草的摊子,他就不愿意走,非得停下来“欣赏”一番。  这不。星期日路过城南路口时,又见花摊。儿子眼尖,就喊:“爸爸,去看花,去看花吧。”  得,去吧。  花摊摆放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有红的,有黄的;有的枝繁叶茂,有的花朵簇簇;有的清香怡人,有的浓妆艳抹。  儿子“窜”到花摊前,然后蹲下来看看这盆,闻闻那朵,很是投入
编者:为了孩子更受老师关注,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三个优秀孩子的好母亲、年轻女性的“妈妈导师”——蒋佩蓉,参与了这次讨论,并对妈妈们的疑惑进行了解答。希望这些讨论内容对家长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R妈妈:妈妈们,请教一下,你们给幼儿园老师都送礼吗?我家孩子入园至今什么都没送,感觉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越来越差……昨天去接孩子时发现,对比另一个此前已经两三周没去且始终不肯午睡的孩子,老师态度
我的女儿是一名护士,也是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前不久,女儿下班回家,一进家门,顾不上抱起蹒跚跑来的外孙女便对我说:“爸,我报名参加支援武汉医疗救援队了,我准备一下,就要奔赴武汉了。”  我看了女儿好一会,說道:“这事你考虑清楚了吗?到了那里,会与风险同在,而且不是代表你个人,是代表你们医院的整体形象。”女儿说:“考虑清楚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看着女儿坚定的神色,一种无
家长该做哪些准备  要先于孩子学习,做孩子的引导者  博物馆展厅里摆放的文物作为承载深厚而悠久历史的表象工具,往往蕴含了很多历史知识和典故,家长们要做的功课就是对博物馆和展览的内容、主题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先去看一遍,能听到讲解是最好的,熟悉展览的线索和脉络,把历史的内容和文物很好地联系起来,如果是外地陌生城市的博物馆的话,很多资料也都是可以查找到的,建议是以书籍为载体,很多博物馆
儿子的星空初体验  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带他去天文馆看天文节目。在天象厅大大的球幕穹顶之下,儿子坐在座椅上,荡着两条小腿儿,很好奇地到处张望,我跟他说,“今天我们要看星座节目,特别漂亮。”他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节目开始了,四周黑了下来,突然大大的屏幕上出现了宇宙的模样,随后令人眼花缭乱的星空映入观众的眼帘,“哇!”四周响起了孩子们的喊声,而我的儿子却呆呆地望着球幕,他似乎不曾见过
穆拉德是孟加拉国达卡大学建筑系的大学生。大四那年,他来到距离达卡市80多公里的沙瓦村小学支教。沙瓦村地势较低,每年6月到10月的季风季节,由于暴雨天气频发导致洪水泛滥肆虐,村庄道路被洪水淹没,村民房舍被洪水围困。每每这时,沙瓦村人被迫到城市里去打工挣钱,孩子们则中断学业待在家里。  学生们无法上课,穆拉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天,穆拉德急着要回母校交毕业论文,但沙瓦村被洪水围困,他根本出不去。最后
当下,一说到隔代教育,有部分家长就会将其和“问题教育”划等号。一些年轻父母迫于来自工作等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让自己的父母帮忙带孩子,但发现“爷爷奶奶带孙子”问题多多:祖辈体力衰退。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活动,容易溺爱孩子,与自己在养育观念和方式上会发生冲突等等。但隔代抚养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祖辈在照顾孩子方面有更多的经验和耐心,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不仅有助于孩子的父母兼顾家庭与事业,而且可以让祖辈在舍
摘要:班主任身负塑造青少年心灵形象的重担,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调控、引导的过程。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笔者深知教师责任的重大,因此,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法也要有所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只有提高小学班主任素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及师生的情感交流、借助家长的力量,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在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
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是一部聚焦原生家庭之痛的影视作品,该剧播出后,苏大强一家的故事引发了无数观众的热议。实际上,剧中直接或者间接出现的原生家庭并不止苏大强一家,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处事风格和教养方式,所以能够反映出不同的社会问题。  剧中的苏家就存在很多的典型问题:父亲不作为、母亲太强势,对孩子们态度悬殊,厚此薄彼,以至于给女儿苏明玉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而在这种行为模式的背后,又折射出
“老师,请让洋洋离我们家孩子远一点儿。”小班入园后不久,时常有家长这样反馈到。  洋洋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他的“活泼”却带来了很多的麻烦。记得小班入园第一天的家长开放日,他的种种表现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动作敏捷、缺乏规则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小朋友相处中,洋洋经常会碰哭、抓伤别的小朋友,为防止意外发生,我会不时地观察洋洋,并提醒他不要弄伤别人。  还记得有一次,洋洋和他自认为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