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自适寄心风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bra4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于中山小榄之青年书家李志平,身乃粤东客籍大埔人氏。虽为一介体制教夫,却也满心欢喜行程于育艺之业,津津乐道游学于黑白艺术世界,始终不离不弃不疲,令人钦佩不已!
  志平生长于中山之村落,穷山恶水僻壤于其砺身磨体,心志大获益智。家境乡情之劣势,令其自幼食力事琐,启蒙暗劲人先。其孝义情商亦显,根基植学修身,旁涉书艺诸技,于乡邻制字稍名。然其不足为奇,心冀拜师学艺遁走正道,或乡或县或邑,其皆毋滥光阴,以君以能为师,不耻下问,得益匪浅。
  岁届不惑之山君志平,深知穷则思变,独善其身之理,故不以现景固己,欲之摆脱屏障而飞心。成年之初,即文胆附体,独往于国父中山故郡,辟圈垒业,能耐重荷。其以厚道引得贵人众助,而步为人师表正径。又以勤勉为尚,踏实行稳为德,操守行事,白手起窝,成家立业,悠悠哉乐安于榄境文轩。此缘诸吉,亦算是圆就志平之莫大心向矣。
  观志平之象,于公也,痴心教坛执鞭为夫子。于闲也,铁意追古问道为书者。能涉此位,务己所望事,已是不易之域。其于校园之列,虽为普通一师,然其钟之惜之,尤尊师重教,爱生如子,嗜翰似命,言传身教。以己优势,为校牵线搭桥,招墨引宝,提升文化品味做奉献;以己特长,为众独设平台,布帐授徒,提高书写能力作支撑;以己友情,为业穿针引线,呼朋唤友,提供文件服务作支持。诸如此些,乃志平常想常作常成之宜,故识其者皆竖指美赞。
  观志平之艺,于古也,追神追意追韵。于今也,法精法造法道。其行于艺道,侧重法古觅新,博通古今,取舍有度,超然物外,可称乃有识之士有知之举。志平擅长行草书,涉猎楷隶篆体,极符书家之要。其行草师承二王书风,坚持临习研创,从点画精到、线条质感、技法要领、结字法诀、章法构件、整体元素等等,无一不是深思熟虑之果、千锤百炼之丹。其于书艺注重悟透弄懂,彻之又砌,犹似如基之夯如础之牢,异常之嘉。志平创作状态乃出古求新,自然流露、心手相畅,形成天马行空、飞动朴茂、多姿婀娜、飘逸洒脱之书风,独韵渐显,意蕴溢满字间,韵味珠玑可见,可谓是非常哉,十分哉,甚适哉!
  观志平之缘,于亲也,孝顺诸身温心。于友也,忠义相照肝胆。其尤遵道法自然、随缘福遇之意念,为人善良,处事大量,称得上是心存济物,实属罕者也。吾与志平熟识,亦乃书艺同好使然,恰数次评审皆见其作,唯美愉人,古风荡漾,别有乾坤,故印记颇深。展厅谋面后偶有戏聊,多有微知微候,故而情倾小榄福祉,抑或是因为此处有志平及艺翰也!
  随缘自适得其乐,雅心寄韵尽他风。余料想,此言欲用于李志平身上,好似再恰如其分不过。志平目及高界,心雄志壮,曾夺冠折挂于各域诸境,曾捐创佳作于公益善业,曾助人为乐于诸方众生。此等心性,何其不乐哉,不舒哉,不坦哉?风鹏正举之李志平,前行之路仍宽阔,精艺之道仍广袤,发展空间仍无限。相信不日书坛,李志平会在不断否定旧我、完善新我中创作出更多更好精品力作,为梦想成真营造绚丽多彩之巨大艺色,為心花绽放焕发君嗜书事之莫大荣光!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解放军书法创作院艺委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
其他文献
書法家李志平
期刊
绘画是艺术家内心与自然对应的迸发的灵感而发出的一束灵光。艺术家的最终目标在于表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发掘最动人的情趣,构建属于自己的意象世界。周国雄先生创作的冰雪山水画《贡嘎神鹰》,表现的不单是形似山鹰的冰雪奇峰,而是一种人格力量、一种被赋予了崇高道德情操和文化内涵的精神偶像,这种精神可喻为民族之魂,为世人所敬重,令观者肃然产生一种自豪、崇敬、震撼之感;同时,深切地受到他用作品传递给我们的
期刊
褚体用笔轻巧,提按明显,瘦劲遒美。通过强化主笔,婉转用笔塑造出了走向变化多端的曲线,形成褚体姿媚、婉约的风格。行书笔意也是褚体用笔的重要特点,活泼变化的用笔在动态平衡中形成了许多生动的结构。  一、强化主笔  褚体通过突出主笔,表现出纵横开阖的结构风格。中宫紧收,外围舒展,结构既方整又活泼多变。  “成”字的主笔是斜钩,写得长而有力,钩的出锋很短,十分灵巧。整个字收放有度,其中内部横折画收敛含蓄,
期刊
两百个昼夜,布局分工,精雕细琢,去芜存菁,如期怒放。  一百五十分钟,座无虚席,屏气凝神,千名观众随剧情跌宕,与剧中人同场共振,感同身受处,情难自禁。  观众喜爱,掌声和喝彩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阎真同名小说《沧浪之水》原著,从2003年第一版迄今,已先后重版80余次,现实题材知识分子心路史,主人公池大为是“金三届”中佼佼者第一批研究生的代表人物,共情者众。有人戏称这是一部体制
期刊
畫家周国雄
期刊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 1938年于南京栖霞山礼宜兴大觉寺志开上人出家。1947年焦山佛学院毕业,先后应聘为白塔国民小学校长、《怒涛》月刊主编、南京华藏寺住持等。  1949年至台,担任“台湾佛教讲习会”教务主任及主编《人生》杂志。1953年任宜兰念佛会导师;1957年于台北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1964年高雄寿山寺落成,创办寿山佛学院。1967年于高雄开创佛光山,树立“以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遺产对永州市旅游形象的建构
期刊
伯驹先生在上世纪的文化界,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一段传奇。在那民族危亡、文化衰落的时代,他以一己之力,不惜倾家荡产抢救和保护了大批国宝级文物。他奔走呼号,为振兴发扬诗词书画等传统文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伯驹先生出生名门,天资聪慧,本是一位文采风流、前程似锦的名公子,可是他却对仕途经济了无兴趣,情衷于诗词、京剧与文化收藏,矢志为之,力求完美。为了防止散落民间的文化瑰宝流落国外,他不惜倾家荡产收购古贤之
期刊
画家劉戈
期刊
摘要:怀素和张旭以大草而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赫然耸起的两座高峰。怀素现今遗迹均为草书,其草书演变呈现起承转合四个阶段的明显特点。当时和后世之人多赞誉其翻腾恣肆、迅疾奔突的《自叙帖》一类大草,而对其晚年的《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却识者寥寥,未予足够重视。其《圣母帖》,尤其《小草千字文》,标志着怀素作为佛门中人和书法家最后已脱略凡尘,达到了光明究竟之域,已与他的心性修为一体两面、合二为一,是怀素离世前无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