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中学 “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实施学生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是中学阳光体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针对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活动内容、形式、组织实施、保障和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课间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关键词】阳光体育 大课间体育活动 实践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18-01
1.前言
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广泛实施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一项重要的途径。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体能,促进身心健康,增进师生情感,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消除脑疲劳,减轻紧张的课业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但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开展中存在一些如场地小、器材少、学生人数多等实际问题,造成大课间活动在编排形式上有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这一弊端,导致大课间活动的时间、量和强度等各项活动指标均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就如何开展中学“大课间”运动的相关问题,结合西路学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专项课题的实践研究。
2.“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的目标定位和措施保障
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学习活动参与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学习以及努力做一个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而教师承担的职责则是指导和教育学生。针对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实际特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是要制定适合学校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模式及系列化设计,然后根据校情有效开展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构建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评估与激励措施。建立层层目标责任制,从学校领导到各级班主任、体育老师都要在学期考核评价考评中体现,从而保证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要求全体教师在完成规定课时的基础上,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立“大课间活动制度”和“大课间活动评比制度”;加大教师的校本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参与能力;提供经费保障,建立专项活动资金,全力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3.实践研究的主要成效
3.1重视安全教育,安全防范
校园体育活动氛围的建立有赖于外部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三者的有机地结合,阳光体育运动才具有活力。通过大力宣传,家校互动,延伸了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间。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安全防范,杜绝开展放羊式的自由活动,确保学生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教师们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定了“大课间活动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安全职责”条例和“学生大课间活动安全制度”,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各级班主任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及活动安全教育,精心组织管理。组织管理人员定期检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确保安全使用,以减少和避免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有了更大的安全保障,就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3.2制订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合理安排场地器材
制订了周密有序的“江阳西路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将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课间活动。把快乐大课间活动时间延长到30分钟,师生共同参与。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因地制宜的挖掘发展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将活动内容分为一般性项目和特色项目,所有的活动内容力求内容新颖,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意,群策群力,保证了大课间体育活动按照制订的方案有条不紊的进行。尽量做到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和利用。由于学校操场面积偏小,我们把整个校园进行活动分区,进行区域化管理,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从事喜爱的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优化,使学生对运动项目产生了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活动效率。
3.3丰富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科学变化活动方式
活动分为三个板块:10分钟的集体做操、15分钟的具体活动、5分钟的调整休息。在实践操作中,为各班级推荐了羽毛球、跳绳、踢毽子、武术、掷沙包、跳皮筋等传统项目,加入呼啦圈、健美操、轮滑等新兴项目,创编了绳操、武术操、徒手操、室内操等一系列学生易学的体育运动项目。班级实际活动内容由学校规定的三项内容和班级自选两项内容组成。其中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的内容,也有新颖活泼的活动游戏,同时辅以背景音乐作为场景渲染,加之师生皆全员参与,体现了快乐学堂,快乐体育,快乐成长的体育理念。
3.4精细管理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建构评估激励体系
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使之能自上而下,合理、规范的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协调管理和评估,从行政领导到普通体育教师人人参与到“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中,责任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加大大课间活动经费方面的投入,配备体育器材,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进一步完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着重建立了大课间活动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单一的学生是否参加大课间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参与动机的研究,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过程评价,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进了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形成。
4.研究取得的效益
4.1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体质
调查显示全校初中有九成以上的学生都喜欢上了大课间活动,因为合理新颖的“大课间”方案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方式进行活动,活动的时间、场地、器材都有了保证,学生锻炼兴趣得以提高,心情愉悦放松,真正体验了快乐与健康。对于部分不想运动的学生,通过组织和有效管理,丰富的内容吸引这部分学生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提高了大课间活动的效率,使得每一个学生都逐渐喜欢上了大课间活动。调查显示,自从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以来,师生们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后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显著提高。学校各项活动中学生身体不适的现象明显减少,日常感冒、发烧的人数已大幅减少,甚至学生不良视力状况都有所改善。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和班级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教师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所以有序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对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颇有益处。
4.2提高了教研组成员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全体教师通过积极钻研,充分挖掘教学素材,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推广教科研成果。通过“大课间”教研实践活动,教学理念不断地深化与优化,科研素养与教育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学校一大批优秀的班主任老师积极参与到相关体育课程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中。老师们每次参与教研组的课例学校专题研讨会,都会感叹“又得到新的力量了”。老师们的变化,让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教研活动充满朝气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蒋玉红,对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的理论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5期:85-87
[2]马艳龙,阳光体育视角下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J],青少年體育,2015年1期:34-35
[3]李茜,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内容的设计与思考[J],健康教育,2011年7月:285
【关键词】阳光体育 大课间体育活动 实践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18-01
1.前言
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广泛实施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一项重要的途径。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体能,促进身心健康,增进师生情感,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消除脑疲劳,减轻紧张的课业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但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开展中存在一些如场地小、器材少、学生人数多等实际问题,造成大课间活动在编排形式上有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这一弊端,导致大课间活动的时间、量和强度等各项活动指标均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就如何开展中学“大课间”运动的相关问题,结合西路学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专项课题的实践研究。
2.“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的目标定位和措施保障
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学习活动参与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学习以及努力做一个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而教师承担的职责则是指导和教育学生。针对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实际特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是要制定适合学校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模式及系列化设计,然后根据校情有效开展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构建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评估与激励措施。建立层层目标责任制,从学校领导到各级班主任、体育老师都要在学期考核评价考评中体现,从而保证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要求全体教师在完成规定课时的基础上,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立“大课间活动制度”和“大课间活动评比制度”;加大教师的校本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参与能力;提供经费保障,建立专项活动资金,全力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3.实践研究的主要成效
3.1重视安全教育,安全防范
校园体育活动氛围的建立有赖于外部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三者的有机地结合,阳光体育运动才具有活力。通过大力宣传,家校互动,延伸了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间。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安全防范,杜绝开展放羊式的自由活动,确保学生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教师们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定了“大课间活动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安全职责”条例和“学生大课间活动安全制度”,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各级班主任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及活动安全教育,精心组织管理。组织管理人员定期检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确保安全使用,以减少和避免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生有了更大的安全保障,就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3.2制订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合理安排场地器材
制订了周密有序的“江阳西路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将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课间活动。把快乐大课间活动时间延长到30分钟,师生共同参与。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因地制宜的挖掘发展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将活动内容分为一般性项目和特色项目,所有的活动内容力求内容新颖,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意,群策群力,保证了大课间体育活动按照制订的方案有条不紊的进行。尽量做到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和利用。由于学校操场面积偏小,我们把整个校园进行活动分区,进行区域化管理,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从事喜爱的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优化,使学生对运动项目产生了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活动效率。
3.3丰富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科学变化活动方式
活动分为三个板块:10分钟的集体做操、15分钟的具体活动、5分钟的调整休息。在实践操作中,为各班级推荐了羽毛球、跳绳、踢毽子、武术、掷沙包、跳皮筋等传统项目,加入呼啦圈、健美操、轮滑等新兴项目,创编了绳操、武术操、徒手操、室内操等一系列学生易学的体育运动项目。班级实际活动内容由学校规定的三项内容和班级自选两项内容组成。其中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的内容,也有新颖活泼的活动游戏,同时辅以背景音乐作为场景渲染,加之师生皆全员参与,体现了快乐学堂,快乐体育,快乐成长的体育理念。
3.4精细管理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建构评估激励体系
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使之能自上而下,合理、规范的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协调管理和评估,从行政领导到普通体育教师人人参与到“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中,责任层层落实,齐抓共管。加大大课间活动经费方面的投入,配备体育器材,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进一步完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着重建立了大课间活动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单一的学生是否参加大课间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参与动机的研究,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过程评价,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进了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形成。
4.研究取得的效益
4.1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体质
调查显示全校初中有九成以上的学生都喜欢上了大课间活动,因为合理新颖的“大课间”方案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方式进行活动,活动的时间、场地、器材都有了保证,学生锻炼兴趣得以提高,心情愉悦放松,真正体验了快乐与健康。对于部分不想运动的学生,通过组织和有效管理,丰富的内容吸引这部分学生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提高了大课间活动的效率,使得每一个学生都逐渐喜欢上了大课间活动。调查显示,自从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以来,师生们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后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显著提高。学校各项活动中学生身体不适的现象明显减少,日常感冒、发烧的人数已大幅减少,甚至学生不良视力状况都有所改善。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和班级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教师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所以有序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对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颇有益处。
4.2提高了教研组成员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全体教师通过积极钻研,充分挖掘教学素材,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推广教科研成果。通过“大课间”教研实践活动,教学理念不断地深化与优化,科研素养与教育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带动了学校一大批优秀的班主任老师积极参与到相关体育课程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中。老师们每次参与教研组的课例学校专题研讨会,都会感叹“又得到新的力量了”。老师们的变化,让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教研活动充满朝气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蒋玉红,对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的理论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5期:85-87
[2]马艳龙,阳光体育视角下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J],青少年體育,2015年1期:34-35
[3]李茜,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内容的设计与思考[J],健康教育,2011年7月: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