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学资源的缺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为主,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中,以学生为本,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配合教师课件演示。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农村初中 计算机教学 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社会大背景下,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分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忽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科特点,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中,要么是写其他科目的作业,要么是偷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农村很多地区经济欠发达,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导致少数学校和教师对实施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考上大学和计算机技术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导致家长和学生普遍不重视计算机课程。另外,课堂的模式化也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计算机课程教学。下面就我所调查和研究的问题做以下简要的分析。
一、计算机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1.教师演示课件为主,学生动手操作为辅。通常情况下,一节课4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授课占用20分钟,给学生演示占用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一定的课堂练习占用10分钟,剩下的几分钟时间,老师做总结评价。这样的课堂模式,往往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正常进行。比如,现今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大多都是一个老师带多个班级,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课程进度不一致的结果。而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包括,教师的课件单一,不能兼顾学生的差异性;课堂以教师为主,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性。
2.“教师讲”与“学生练”交替,课件演示贯穿其中。具体操作过程中,老师边讲授边分配任务,学生在老师讲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定的练习,在这期间,教师会利用课件将课程的知识点全部展示出来。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问题,却没有时间去解决。教师完成了课堂教学,却不能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标。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课堂教学程序繁琐,使学练不能结合。
3.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配合教师课件演示。这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法”,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强调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由此任务牵引,独力探索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此达成教学目标。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也是明显的,任务单一,不能充分照顾全体学生的个体能力培养;课堂开放,导致课堂纪律松散,不能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以上几种课堂教学模式,都不能达到整体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不能体现当今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的观念,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同时,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
二、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
1.课堂导入需要意境,课题引入需要直接。学生们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是他们喜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门课能够带给他们类似于体育课的轻松自在,也不是因为信息技术教材上的内容吸引他们,而是因为这门课的学习内容相对轻松,计算机和因特网的魅力以及他们为的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的技术。经常性地把计算机教学当作是学习上网技术,而互联网技术却出现越来越便民的方式,好多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的成人学习上网也很容易,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误解,即计算机技术不用学习。所以,正确引导他们对这门课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客观地讲,计算机课教室要比一般教室大,同样的50多个学生,师生间的距离就要比在一般教室里远些。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约束力就相对小很多。有好多学生上课时都不喜欢坐在离教师近的位子上,似乎远离老师而坐,就可以少受课堂的约束。而且,大部分學生刚进到机房的时候,往往压抑不住一路走来所引起的兴奋,总是在忙着和鼠标、键盘亲密接触,同时还不忘和旁边的同学聊天。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课程内容,让宝贵的课堂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呢?我认为,关键是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入语。
导语的设计要体现学科特点,计算机课程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一资源。我们每节课都有事先准备好的课件,这些课件就是我们用来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关键。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不只包括文字,还有声音、动画、视频等内容,充分利用这些元素,会使课件生动起来,起到代替老师与学生交流的作用。比如,《5.2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这一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并了解一些处理工具。在做课件的时候,我就在导语部分加入了一段音乐,在学生进入机房的时候,看到的是计算机上显示的课件,听到的是飘荡在机房里的流行音乐声。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课堂导入圆满完成。
2.亦师亦友,争当课堂主人,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如今的学生越来越强调自我,在课堂上也是如此。他们不再完全听从于教师的课堂教导,开始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创造力都不相同,如果给他们每人一个平台,他们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在课堂上,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可以发现并利用不同的解决方式,可以从中挖掘出不同的难点、疑点。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拒绝学生提出来的某些问题,不再“有求必应”。当学生问我能否代做的时候,我常常会说:“你自己再琢磨琢磨,自己再试试看。”有很多次,我发现尽管教室里的计算机都连接了因特网,但是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却不知道利用这个最全面的“点子王”。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提醒他们:如果你遇到困难,离你最近的不是我,而是你面前的电脑。这样,适当地提醒会使得他们茅塞顿开。
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健全人性的形式。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可通过自我教育而成长。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的潜能,既主张平等也承认差异,是一种注重情感、符合人性的学习理论。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确,“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但是各地区的情况不同,尤其是农村学校本身就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所以我认为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制定符合本地区和本校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 计算机教学 兴趣 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社会大背景下,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分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忽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科特点,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中,要么是写其他科目的作业,要么是偷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农村很多地区经济欠发达,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导致少数学校和教师对实施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考上大学和计算机技术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导致家长和学生普遍不重视计算机课程。另外,课堂的模式化也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计算机课程教学。下面就我所调查和研究的问题做以下简要的分析。
一、计算机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1.教师演示课件为主,学生动手操作为辅。通常情况下,一节课4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授课占用20分钟,给学生演示占用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一定的课堂练习占用10分钟,剩下的几分钟时间,老师做总结评价。这样的课堂模式,往往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正常进行。比如,现今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大多都是一个老师带多个班级,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课程进度不一致的结果。而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包括,教师的课件单一,不能兼顾学生的差异性;课堂以教师为主,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性。
2.“教师讲”与“学生练”交替,课件演示贯穿其中。具体操作过程中,老师边讲授边分配任务,学生在老师讲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定的练习,在这期间,教师会利用课件将课程的知识点全部展示出来。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问题,却没有时间去解决。教师完成了课堂教学,却不能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标。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课堂教学程序繁琐,使学练不能结合。
3.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配合教师课件演示。这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法”,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强调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由此任务牵引,独力探索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此达成教学目标。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也是明显的,任务单一,不能充分照顾全体学生的个体能力培养;课堂开放,导致课堂纪律松散,不能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以上几种课堂教学模式,都不能达到整体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不能体现当今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的观念,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同时,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
二、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
1.课堂导入需要意境,课题引入需要直接。学生们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是他们喜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门课能够带给他们类似于体育课的轻松自在,也不是因为信息技术教材上的内容吸引他们,而是因为这门课的学习内容相对轻松,计算机和因特网的魅力以及他们为的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的技术。经常性地把计算机教学当作是学习上网技术,而互联网技术却出现越来越便民的方式,好多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的成人学习上网也很容易,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误解,即计算机技术不用学习。所以,正确引导他们对这门课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客观地讲,计算机课教室要比一般教室大,同样的50多个学生,师生间的距离就要比在一般教室里远些。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约束力就相对小很多。有好多学生上课时都不喜欢坐在离教师近的位子上,似乎远离老师而坐,就可以少受课堂的约束。而且,大部分學生刚进到机房的时候,往往压抑不住一路走来所引起的兴奋,总是在忙着和鼠标、键盘亲密接触,同时还不忘和旁边的同学聊天。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课程内容,让宝贵的课堂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呢?我认为,关键是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入语。
导语的设计要体现学科特点,计算机课程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一资源。我们每节课都有事先准备好的课件,这些课件就是我们用来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关键。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不只包括文字,还有声音、动画、视频等内容,充分利用这些元素,会使课件生动起来,起到代替老师与学生交流的作用。比如,《5.2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这一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并了解一些处理工具。在做课件的时候,我就在导语部分加入了一段音乐,在学生进入机房的时候,看到的是计算机上显示的课件,听到的是飘荡在机房里的流行音乐声。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课堂导入圆满完成。
2.亦师亦友,争当课堂主人,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如今的学生越来越强调自我,在课堂上也是如此。他们不再完全听从于教师的课堂教导,开始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创造力都不相同,如果给他们每人一个平台,他们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在课堂上,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可以发现并利用不同的解决方式,可以从中挖掘出不同的难点、疑点。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拒绝学生提出来的某些问题,不再“有求必应”。当学生问我能否代做的时候,我常常会说:“你自己再琢磨琢磨,自己再试试看。”有很多次,我发现尽管教室里的计算机都连接了因特网,但是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却不知道利用这个最全面的“点子王”。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提醒他们:如果你遇到困难,离你最近的不是我,而是你面前的电脑。这样,适当地提醒会使得他们茅塞顿开。
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健全人性的形式。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可通过自我教育而成长。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的潜能,既主张平等也承认差异,是一种注重情感、符合人性的学习理论。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确,“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但是各地区的情况不同,尤其是农村学校本身就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所以我认为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制定符合本地区和本校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