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又找回的勇气

来源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267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或是因为性格的懦弱,或是因为虚伪的礼貌,或是因为情感的束缚,或是因为巨大的诱惑……我们常常说不出那个“不”字。但是,为了遵从自己的内心,为了放飞自由的梦想,为了追求坚定的目标,为了拥有精彩的人生,我们需要对一些人、一些事,有时甚至需要对这个世界,大声说:“不!”
  请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大声说‘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大声说“不”
  连云港一考生
  看着同桌得意洋洋的笑脸和他手中的试卷上那红得刺眼的分数,我心中有种莫名的烦躁。
  那时的天空中正充斥着烦人的杨花飞絮,像极了漫天白雪,但却迷人眼又十分令人生厌。
  我的同桌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家伙,黑灿灿的脸上总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和他的性格一样,开朗、大方。这
  个印象在我心中保持了很久,直到那天……
  “我的座位在你的前面,你考试的时候把答案传给我呗。”一模前,他对我说,脸上还是保持着那灿烂的笑容……看着他的笑脸,我把拒绝的话咽了下去。想起平日里称兄道弟,给他传次答案有什么大不了的。虽然这么想,但心中还是有些不自在。
  考试时很顺利,我的43号座位是天然的盲区,老师没注意到我的小动作。一张被汗水浸透的纸条递到了他的手中……窗外的满天飞絮在空中乱舞,我愣愣地看着前面奋笔疾书的背影,一时间觉得他和杨絮挺像的——烦人。
  七场考试,我传了六张罪恶的纸条。好像监考老师都商量好了似的,从不向我这边看。在小心翼翼的同时,我又多么希望哪个老师抬头望一眼……可惜,没有。
  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心中却没有丝毫的喜悦——我的同桌正咧着嘴和他要好的同学交谈,他的人缘真好。不经意间,我又想起了如飞雪般的杨絮。
  那以后,他向我不住地道谢,还特意买了些昂贵的文具,想要送给我。但我拒绝了。
  二模紧接着一模到来,让同学们心中都十分焦躁。他探头看了看我手中的准考证,惊喜地发现这次我们又同在一个考场,不过换成了我坐在他前面……
  第一场是语文,没什么好说的,我安安静静地做完了整张试卷。到了考英语时,我的后背就不时地被笔点一下,还伴随着他压低的声音。
  到了还差五分钟铃响时,他传来一张纸条,空白的。我在上面写了个字,传了回去。当他欣喜若狂地打开时,一个“不”字浇灭了他所有的喜悦……
  深春转夏,他再也没有理过我,直到现在。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满天飞絮也消匿了行踪。
  无论因何而起,对错误的行为大声说“不”,这是我丢失又找回的勇气。
  2017年江苏连云港卷的命题形式依然沿袭了往年的一貫风格。命题者顾及到考查学生的真实感受,又考虑到不与往年考题重复,不被考生抄袭、套用等因素,独出心裁,拟出了这样一个新颖的命题,非常巧妙。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让考生写出真实的感受,“大声说‘不’”这个题目彰显了非常明确的指向。
  2013年的“成长的力量”把选材引向了成长力量的探寻;2014年的“看似寻常”引向了对寻常事物的辩证思考;2015年的“凝视生活”引向了对生活的深度挖掘;2016年的“让自己美好起来”引向了幸福成长的回忆,而去年的“大声说‘不’”,另辟蹊径,把学生引向了理性思考、独立追求的经历上来,这对考生来说是具有挑战的。但不管怎样,都离不开考生在生活中的独特感受。
  生活中,我们不缺少说“不”的经历,在家庭生活、学校活动、社会交往中,我们都曾因为说“不”而留下深刻感受。但审题时一定要注意,说“不”不等于对常情常理的无端叛逆,不等于对长辈的无理顶撞,更不等于时下流行的看什么都不顺眼的“愤青”态度。说“不”要有自己的真实意愿做基础,有合理的条件为依据,能够表现出自己自由的追求和独立思考的个性,展示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所谓的“大声”,可以是高调的反驳,可以是内心的强烈呐喊。不管怎样,这声音里要有自己的勇气,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坚持,是一种不同凡响的声音。
  思路一:对眼前的人或事说“不”。针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否定,表现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创新意识。如,对中考前班级里同学借作业、抄作业现象说“不”。
  思路二:对过去的判断说“不”。过去曾经有过的认识和判断,经过时间的沉淀,产生了新的认识,从而否定过去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思路三: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说“不”。大胆否定自己的失误、错误,表现自己勇于解剖、勇于进取的精神。
  《大声说“不”》一文的主题是:对考试作弊大声说“不”。应该说,这样的选材不够新鲜,但这篇文章中巧妙运用“杨花飞絮”,情节起伏,巧设铺垫,语言生动,达到了“旧中见新”的效果。
  一些老素材、老范例被写入文章中,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事实上,不可能每个人在自己的文章中都能展示出别人意想不到的材料,不可能都避开一般思维所选用的材料。但如果能让考场作文“旧中见新”,也不失为选材的一大妙招。旧中见新,即在“旧”的素材中体现出新的韵味、新的意境、新的闪光点,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在平凡的素材中可以创设新的意境。如以“家”为话题,大多数学生都要在文中历数自己在“家”中感受到的温暖与关爱:来自父亲的关心,来自母亲的疼爱……这未免显得太“旧”。一位考生以《我的家》为题作文,开篇先描述自己家庭的幸福美好,然后转写父亲因车祸去世,使完整的家成了自己和母亲两个人的“家”。虽然家不再完整,但自己在这个家中却享受到了比一个完整的家更多的爱——来自妈妈的无私的爱。
  第二,对于人们熟知的材料,用当代人的眼光加以透视,用现代意识进行改造,或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常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挖掘出新的内涵,也不失为一种“旧中见新”的方法。如《我心中的诸葛亮》一文,先写诸葛亮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再写诸葛亮错用马谡,写诸葛亮在阶级局限性的束缚下,不敢超越常规取代刘禅去开创蜀汉基业。这也是“旧中见新”的写法。
  这篇中考作文,善用渲染,巧设铺垫,情节起伏,语言生动,被评为满分作文。具体来说:
  一、渲染巧妙,体现写作整体意识
  这篇中考作文的主题非常鲜明:反对考试作弊。自己作为作弊的参与者,心情自然是复杂的。看着同桌因抄袭成功得到刺眼的分数,“我”感到非常烦躁。而这种烦躁的心情一直贯穿文章始终。如果仅仅单调地写“烦躁”就显现不出这篇文章的新意,小作者善用渲染,以烦人的杨花飞絮来烘托自己烦躁的心情,从开篇到结尾,一共写到四处。除开篇这一处,行文中写到“我”把写完答案的纸条传到同桌手中,看到同桌奋笔疾书的身影,“飞絮”再次出场,因为“我”觉得同桌和这飞絮一样烦人。结尾,二模时,“我”在同桌传来的纸条上用一个“不”字表示拒绝,虽然同桌再也不理“我”,但飞絮也再未出现过。“我”自然不再烦躁。渲染手法把小作者的整体写作意识表现出来。
  二、运用铺垫,表现写作真实原则
  铺垫是记叙文中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大声说“不”》多处进行铺垫,使文章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开篇介绍“我”的同桌时,说他“性格开朗”,“脸上总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他请求“我”给他传答案时,“他脸上还是保持着那灿烂的笑容”;二模时,在“我”把写着“不”的纸条传给不知情的“他”时,他的脸上依然显着“喜悦”……层层铺垫把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情节起伏,突出写作深厚功底
  小作者反对作弊,但如果单一地写一开始就反对,到最后反对成功,就显得太直白、太平铺直叙了。先写自己在同桌的恳求下,念及“兄弟之情”,尽管心里“有些不自在”,仍旧慷慨地传了六张纸条,帮助同桌作弊成功。虽然成功了,但“我”内心感到一种罪恶感,甚至希望监考老师发现我们作弊。这也为第二次“我”不再帮忙作铺垫,为情节的起伏埋下伏笔。二模时,“我”毅然决然地用一个“不”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态度,情节出现巨大起伏,点明“勇气”的力量所在,让读者不禁为之赞叹,同时文章主题也得到升华。
其他文献
去食堂打饭,见着一个叫不出名字的菜。我手一指:“阿姨,这是什么菜啊?”隔着透明窗户,那位胖胖的打菜阿姨用穿透玻璃的声音回应道:“臘鸡!你要吗?”我:哦……
期刊
孙子带着爷爷走进了一家专卖店,望着2000的标签,爷爷小心地问道:“孩子,外面那些我看着和这个一样呀,才80块钱,怎么这个要2000呢?”   孙子脸一拉耷:“爷爷!你不懂就别说话,这都是正品!”   店长见此咬了咬牙:“老爷子!您孙子看的这款吧?我给您算80!”   爷爷和孙子都震惊万分,店长摇了摇头:“我只想告诉孩子,品牌真的不重要,虚荣是最大的可恥!”   孙子和爷爷开心地走出了店,
期刊
你看我長得瘦,但我特能吃。上次去自助我吃了86个烤翅!
期刊
你去校内图书馆帮几天忙,鍛炼一下吧。
期刊
文题实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多年前,一本名为《我平庸,我快乐》的书被许多人摆上案头。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的女儿成长过程中的许多趣闻琐事,由衷地表达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拥有庸常而快乐的人生——作者称之为“新型育人理想”,并因此而认为:“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   材料中的现象在生活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們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期刊
你勤工俭学很好,但我生活困難,帮不了你。
期刊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省闽侯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文学翻译家。1914年入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运动时,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学习,开始文学创作。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1926年回国后先后在燕京、清华大学任教。主要作品有散文《寄小读者》《冰心散文集》《归来以后》《樱花赞》《小桔灯》《拾穗小札》等;小说集
期刊
R·J·帕拉西奥,出生并成长于美国纽约市,现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她毕业于帕森设计学院,主修插画,创作《奇迹男孩》前,曾担任平面设计艺术主管多年,年轻时曾梦想成为像圣?-?埃克苏佩里、莫里斯·桑达克这样的童书作家、插画家。《奇迹男孩》是她的处女作,却一举成名,连续一百二十周蝉联《纽约时报》童书排行榜榜首。  《奇迹男孩》的灵感来自一位小女孩。一次,帕拉西奥和孩子们外出,停下来买冰激凌时发现排在前面的
期刊
一部300多万字的史书,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同志竟然读了十七遍,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毛泽东同志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走近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了解其中潜藏着的秘密。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自幼嗜学,刻苦努力,博学多才,尤喜《春秋左氏传》。历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
期刊
“凡事蕴理,万物成趣”,学会讲述生活故事,从中揭示一定的道理,这种构思立意方式,能应对记叙文写作中的很多文题。  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沟坎,畏惧不前;明知犯错,不敢正视;心中有疑,害怕问询;面对丑恶,选择沉默……其实,只要鼓起勇气,向前再迈一步,就可以突破自我,成为生活的强者。  请以“别怕,向前再迈一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得套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