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们希望政治课教师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政治课学习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样,政治课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教学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重视学法指导,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在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一般能力培养紧密相连
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中具体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能否发现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有关的信息,完全取决于敏锐的洞察力。比如,在讲经济常识三产业中的我国的农业问题时,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农村参观,培养学生观察力,从而发现问题。
1)做好参观前的知识准备,教师在课上讲清农业问题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现状、农村问题和党的农村政策以及如何发展农业的途径。
2)明确提出此次参观的目标。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该村的农业投入、抗灾能力、基础设施、生产经营状况、农业收成、农业政策、村办企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等。方法是听介绍、参观、座谈、个别访问等,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指明观察的重点。
3)实地观察中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
4)指导学生总结观察结果。通过参观,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要求学生用观察报告的形式总结,通过学生之间的对比发现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积极思考。
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政治课教学内容中直接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的看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了解丰富而生动的辩证法事实,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道理。
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的能力。政治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这里的培养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其实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支配行动。实践上的创新,先要思想上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如突破定势思考法、发散求异思考法、放胆猜测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猎奇创新思考法等的训练。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如泉涌,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宗县教师进修学校)
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教学问题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重视学法指导,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的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在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一般能力培养紧密相连
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中具体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能否发现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有关的信息,完全取决于敏锐的洞察力。比如,在讲经济常识三产业中的我国的农业问题时,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农村参观,培养学生观察力,从而发现问题。
1)做好参观前的知识准备,教师在课上讲清农业问题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现状、农村问题和党的农村政策以及如何发展农业的途径。
2)明确提出此次参观的目标。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该村的农业投入、抗灾能力、基础设施、生产经营状况、农业收成、农业政策、村办企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等。方法是听介绍、参观、座谈、个别访问等,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指明观察的重点。
3)实地观察中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
4)指导学生总结观察结果。通过参观,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要求学生用观察报告的形式总结,通过学生之间的对比发现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积极思考。
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政治课教学内容中直接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的看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了解丰富而生动的辩证法事实,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道理。
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动的指导的能力。政治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这里的培养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其实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想支配行动。实践上的创新,先要思想上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如突破定势思考法、发散求异思考法、放胆猜测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猎奇创新思考法等的训练。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如泉涌,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宗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