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职业教育处于大发展阶段,但毕业生的质量让雇主、授课教师以及学生本人都不满意。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文简称“职教20条”),明确提出要“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这是国家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概念,以期通过建立毕业学生质量标准,发挥其在提升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直以来,学校都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因为尚未建立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一般仅以学习期间获得的学分及技能证书作为判定学生能否毕业的标准,学校的整体投入与发展水平都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改进依据。截至2020年10月,在知网平台按主题、关键词搜索“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仅有2篇文章涉及其内涵建设与实施方法的研究[1][2],因此,在当前研究如何构建毕业学生质量标准并形成体系加以推广应用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毕业学生质量标准构建的原则
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作为学生在校学习期满后的评价“量尺”,是能够确定是否准予学生毕业并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毕业质量等级的规范性文件,应满足学生、学校、社会的利益诉求,体现标准的规范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
毕业学生质量标准是手段,不是目的,不仅体现在作为一个边界规定了学生毕业所需达到的门槛,更应体现在对于不同生源所提供的多元学习途径。通过把学习选择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通过毕业学生质量标准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最终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出口质量。
(二)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准的原则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目标是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转变为“准职业人”,而经过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论证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与学生之间达成的契约,是专业培养学生的纲领性文件和建设蓝图。方案确定的各类课程是培养人才的载体和主阵地,各类学生活动、职业素养评价等均应纳入课程内容或评价。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不同于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应聚焦在学生的学习期满后的学习成果,即学生毕业时应该知道的和能够做的,要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体现为培养规格[3],是学校、专业对学生经过规定年限的培养后所能达到的“准职业人”目标的服务承诺,因此,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制订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培养规格为基准,并作为评价毕业学生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三)以学校纪律和社会法律为刚性原则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在校学生同时具有成年“社会人”的身份,作为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作为成年“社会人”需要承担国民义务和社会法律责任。学校纪律和社会法律都是刚性的,如同工厂的产品,存在未解决的硬性问题不能出厂,只有在硬性问题解决后才能许可上市。学生是学校的服务对象,也是服务期满后的人力资源输出,因此毕业学生质量标准必须以学校纪律和社会法律作为刚性基础,学生只有在违法违纪问题全部清零的状态下,才具备申请毕业的资格。
(四)标准执行的量化可测原则
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存在较大的交集,但当前高职院校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规格,大多采用的是描述性、概括性的语言,解决的是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大方向问题,如熟练掌握某方面的知识,具备某方面的能力等。毕业学生质量标准是用来确定是否准予学生毕业,并评价学生达到的毕业质量等级的文件,既让学校管理者能够在学生毕业时进行横向比较,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校期间随时清楚地知道自己离毕业要求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因此毕业学生质量标准必须是具体、量化可测的,才具备可操作性。
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框架
学生在校期间具有“准职业人”和成年“社会人”两个身份,其中“准职业人”主要体现在学生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的专业学习,“社会人”主要体现在学生要以学校管理制度、社会法律为准绳所担负的责任。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由“准职业人”和“社会人”两个身份所关联的刚性指标和质量评级组成整体框架,其中刚性指标用来确定是否准予学生毕业,学生培养规格的达成度用来评价毕业学生质量,具体如图1所示。
(一)毕业刚性指标
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中的刚性指标只有是、否两个选择,既包括学生是否已修满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总学分和模块学分,是否取得要求的技能证书,同时也包括是否与学校的各职能部门间的业务实现清零,如是否在学生处还有未解除的处分,在财务处还有未办理手续的欠费,在图书馆还有未归还的图书等。刚性指标是学生毕业的最低要求,只要有一项不满足,就不能准予学生毕业。
(二)毕业学生质量评级
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毕业学生质量从广义上讲,包括培养规格达成度、就业率、薪资水平、雇主满意度、代表性优秀毕业生等范畴;从狭义上讲仅包括学制期满后学生的培养规格达成度,通过将培养规格中常见的知识、能力、素质描述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方法细化为培养合格公民、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者的具体目标,基本等同于国际通行质量标准《悉尼协议》中的“毕业生素质和职业能力”[4]。借鉴“成绩、绩点、平均学分绩点”的思路,即课程评价中以考核分数(如60分)作为学生是否能够获得课程学分的刚性条件,同时通过绩点来评价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学习质量。通过每门支撑课程的学分绩点计算每项培养规格的平均学分绩点,再将每项培养规格当作一门课,将全部培养规格的平均学分绩点等同于达成度,用培养规格达成度来反映毕业学生的质量等级。
三、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实施方法
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实施既要满足评价者的操作便捷性,同时也是对被评价者学习质量的公平客观的反映,在实践中可采取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准则构建毕业审核剛性指标矩阵、培养规格与课程映射矩阵,以培养规格的达成度作为评价毕业学生质量等级。采取“刚性指标必须全部满足 某质量等级以上”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毕业学生质量标准并实施。 (一)构建毕业审核刚性指标矩阵
通过将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刚性指标进行分类分项,从而形成以各条件为行,以各条件需达到的基准值、实际值为列的矩阵。对照刚性指标矩阵,学生能清楚地知道毕业应该达到哪些条件,毕业审核的负责人可一目了然做出是否准予学生毕业的决策。对于已解决了信息化及数据孤岛问题的学校,刚性指标可由相应的业务部门源头采集数据,实现系统自动审核,其他学校则也可以通过电子表格的方式提高审核效率。刚性指标矩阵示例如表1所示。
(二)构建培养规格与课程映射矩阵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是专业对学生学习期满后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所能达到的水平要求,是毕业学生质量的重要体现,不同的能力培养需要不同的课程支撑。通过采用任务分析法,参考《悉尼协议》由企业人员、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对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分析得出8~12项“毕业生素质和职业能力”(示例见表2),即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由教学进程安排表中每门课的课程目标实现来支撑相应的培养规格的达成。构建以教学进程安排表中的各门课程为行,以培养规格为列,以“●”表示课程支撑相应培养规格的映射矩阵,示例见表3。
(三)构建毕业学生质量等级评价矩阵
以培养规格与课程映射矩阵为依据,以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在单项培养规格上学习的质的计算单位。按照公式(1)和公式(2)分别计算每门课程的绩点、学分绩点,将支撑某项培养规格的全部课程按照公式(3)计算平均学分绩点来反映学生在相应培养规格的达成度。
G=S10-5(1)
P=C*G*R(2)
Gavg=∑Ni=1Pi∑Ni=1Ci (3)
其中S表示课程的百分制成绩,R表示课程的权重系数,C表示课程的学分,G表示课程的学分绩点,N为相应培养规格项下的支撑实施课程的数量。
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均纳入到以课程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因此每项培养规格的平均学分绩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相应学习质量。同理将每个培养规格看作一门课,计算全部培养规格的平均学分绩点即可得到毕业学生质量等级,示例见表4,进而还可将平均学分绩点按照公式(1)换算得到成绩,并通过绩点等级表得到最后的等级。
四、总结
构建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目的是让学生忙起来,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严把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最后一道关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期间学校能提供更多的成长通道和服务保障体系,帮助学生成才。
(一)基于“智慧校园”的过程性学业预警与服务
基于现在各个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实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把毕业学生质量标准涉及的多个方面在线化、过程化。学生能够对照标准随时查阅自己的不足之处,学校可以按照学期频次给予存在不能毕业风险的学生以督促和预警,让学生把风险化解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尽可能减少不能毕业的学生数量。同时通过课程与主讲教师准入制度、专业与课程的持续改进、在校生满意度与毕业生跟踪反馈等举措,为提升毕业学生质量提供全员、全过程服务。
(二)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规范处理
毕业学生质量标准是对学生毕业边界条件的约束规范,但在因材施教的环境下,鼓励学生创新,满足个性发展,需要对同一个目标提供更多的实现途径。因此,制定规范的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等文件及处理方式,既是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具体落实,同时也是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力促进。
参考文献:
[1]查支祥,徐晓红,彭卫.逆向设计与正向实施——基于毕业生质量标准的工科人才培养策略[J].大学教育,2019(6):18-21.
[2]张奇志,幸岱微,尹缀缀.高职院校毕业学生质量标准:内涵理解与体系构建[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121-122.
[3]韩雁,冯兴杰,梁志星.基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4):48-56.
[4]悉尼协议解析[EB/OL].http://www.xnxyyjy.cn/html/guojijiegui/xinixieyi/650.Html.
責任编辑 陈春阳
一直以来,学校都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因为尚未建立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一般仅以学习期间获得的学分及技能证书作为判定学生能否毕业的标准,学校的整体投入与发展水平都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改进依据。截至2020年10月,在知网平台按主题、关键词搜索“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仅有2篇文章涉及其内涵建设与实施方法的研究[1][2],因此,在当前研究如何构建毕业学生质量标准并形成体系加以推广应用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毕业学生质量标准构建的原则
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作为学生在校学习期满后的评价“量尺”,是能够确定是否准予学生毕业并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毕业质量等级的规范性文件,应满足学生、学校、社会的利益诉求,体现标准的规范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
毕业学生质量标准是手段,不是目的,不仅体现在作为一个边界规定了学生毕业所需达到的门槛,更应体现在对于不同生源所提供的多元学习途径。通过把学习选择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通过毕业学生质量标准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最终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出口质量。
(二)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准的原则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目标是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转变为“准职业人”,而经过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论证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与学生之间达成的契约,是专业培养学生的纲领性文件和建设蓝图。方案确定的各类课程是培养人才的载体和主阵地,各类学生活动、职业素养评价等均应纳入课程内容或评价。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不同于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应聚焦在学生的学习期满后的学习成果,即学生毕业时应该知道的和能够做的,要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体现为培养规格[3],是学校、专业对学生经过规定年限的培养后所能达到的“准职业人”目标的服务承诺,因此,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制订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培养规格为基准,并作为评价毕业学生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三)以学校纪律和社会法律为刚性原则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在校学生同时具有成年“社会人”的身份,作为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作为成年“社会人”需要承担国民义务和社会法律责任。学校纪律和社会法律都是刚性的,如同工厂的产品,存在未解决的硬性问题不能出厂,只有在硬性问题解决后才能许可上市。学生是学校的服务对象,也是服务期满后的人力资源输出,因此毕业学生质量标准必须以学校纪律和社会法律作为刚性基础,学生只有在违法违纪问题全部清零的状态下,才具备申请毕业的资格。
(四)标准执行的量化可测原则
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存在较大的交集,但当前高职院校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规格,大多采用的是描述性、概括性的语言,解决的是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大方向问题,如熟练掌握某方面的知识,具备某方面的能力等。毕业学生质量标准是用来确定是否准予学生毕业,并评价学生达到的毕业质量等级的文件,既让学校管理者能够在学生毕业时进行横向比较,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校期间随时清楚地知道自己离毕业要求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因此毕业学生质量标准必须是具体、量化可测的,才具备可操作性。
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框架
学生在校期间具有“准职业人”和成年“社会人”两个身份,其中“准职业人”主要体现在学生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的专业学习,“社会人”主要体现在学生要以学校管理制度、社会法律为准绳所担负的责任。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由“准职业人”和“社会人”两个身份所关联的刚性指标和质量评级组成整体框架,其中刚性指标用来确定是否准予学生毕业,学生培养规格的达成度用来评价毕业学生质量,具体如图1所示。
(一)毕业刚性指标
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中的刚性指标只有是、否两个选择,既包括学生是否已修满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总学分和模块学分,是否取得要求的技能证书,同时也包括是否与学校的各职能部门间的业务实现清零,如是否在学生处还有未解除的处分,在财务处还有未办理手续的欠费,在图书馆还有未归还的图书等。刚性指标是学生毕业的最低要求,只要有一项不满足,就不能准予学生毕业。
(二)毕业学生质量评级
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毕业学生质量从广义上讲,包括培养规格达成度、就业率、薪资水平、雇主满意度、代表性优秀毕业生等范畴;从狭义上讲仅包括学制期满后学生的培养规格达成度,通过将培养规格中常见的知识、能力、素质描述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方法细化为培养合格公民、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者的具体目标,基本等同于国际通行质量标准《悉尼协议》中的“毕业生素质和职业能力”[4]。借鉴“成绩、绩点、平均学分绩点”的思路,即课程评价中以考核分数(如60分)作为学生是否能够获得课程学分的刚性条件,同时通过绩点来评价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学习质量。通过每门支撑课程的学分绩点计算每项培养规格的平均学分绩点,再将每项培养规格当作一门课,将全部培养规格的平均学分绩点等同于达成度,用培养规格达成度来反映毕业学生的质量等级。
三、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实施方法
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实施既要满足评价者的操作便捷性,同时也是对被评价者学习质量的公平客观的反映,在实践中可采取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准则构建毕业审核剛性指标矩阵、培养规格与课程映射矩阵,以培养规格的达成度作为评价毕业学生质量等级。采取“刚性指标必须全部满足 某质量等级以上”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毕业学生质量标准并实施。 (一)构建毕业审核刚性指标矩阵
通过将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刚性指标进行分类分项,从而形成以各条件为行,以各条件需达到的基准值、实际值为列的矩阵。对照刚性指标矩阵,学生能清楚地知道毕业应该达到哪些条件,毕业审核的负责人可一目了然做出是否准予学生毕业的决策。对于已解决了信息化及数据孤岛问题的学校,刚性指标可由相应的业务部门源头采集数据,实现系统自动审核,其他学校则也可以通过电子表格的方式提高审核效率。刚性指标矩阵示例如表1所示。
(二)构建培养规格与课程映射矩阵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是专业对学生学习期满后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所能达到的水平要求,是毕业学生质量的重要体现,不同的能力培养需要不同的课程支撑。通过采用任务分析法,参考《悉尼协议》由企业人员、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对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分析得出8~12项“毕业生素质和职业能力”(示例见表2),即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由教学进程安排表中每门课的课程目标实现来支撑相应的培养规格的达成。构建以教学进程安排表中的各门课程为行,以培养规格为列,以“●”表示课程支撑相应培养规格的映射矩阵,示例见表3。
(三)构建毕业学生质量等级评价矩阵
以培养规格与课程映射矩阵为依据,以平均学分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在单项培养规格上学习的质的计算单位。按照公式(1)和公式(2)分别计算每门课程的绩点、学分绩点,将支撑某项培养规格的全部课程按照公式(3)计算平均学分绩点来反映学生在相应培养规格的达成度。
G=S10-5(1)
P=C*G*R(2)
Gavg=∑Ni=1Pi∑Ni=1Ci (3)
其中S表示课程的百分制成绩,R表示课程的权重系数,C表示课程的学分,G表示课程的学分绩点,N为相应培养规格项下的支撑实施课程的数量。
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均纳入到以课程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因此每项培养规格的平均学分绩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相应学习质量。同理将每个培养规格看作一门课,计算全部培养规格的平均学分绩点即可得到毕业学生质量等级,示例见表4,进而还可将平均学分绩点按照公式(1)换算得到成绩,并通过绩点等级表得到最后的等级。
四、总结
构建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目的是让学生忙起来,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严把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最后一道关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期间学校能提供更多的成长通道和服务保障体系,帮助学生成才。
(一)基于“智慧校园”的过程性学业预警与服务
基于现在各个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实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把毕业学生质量标准涉及的多个方面在线化、过程化。学生能够对照标准随时查阅自己的不足之处,学校可以按照学期频次给予存在不能毕业风险的学生以督促和预警,让学生把风险化解在平时的学习当中,尽可能减少不能毕业的学生数量。同时通过课程与主讲教师准入制度、专业与课程的持续改进、在校生满意度与毕业生跟踪反馈等举措,为提升毕业学生质量提供全员、全过程服务。
(二)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的规范处理
毕业学生质量标准是对学生毕业边界条件的约束规范,但在因材施教的环境下,鼓励学生创新,满足个性发展,需要对同一个目标提供更多的实现途径。因此,制定规范的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等文件及处理方式,既是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具体落实,同时也是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力促进。
参考文献:
[1]查支祥,徐晓红,彭卫.逆向设计与正向实施——基于毕业生质量标准的工科人才培养策略[J].大学教育,2019(6):18-21.
[2]张奇志,幸岱微,尹缀缀.高职院校毕业学生质量标准:内涵理解与体系构建[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121-122.
[3]韩雁,冯兴杰,梁志星.基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4):48-56.
[4]悉尼协议解析[EB/OL].http://www.xnxyyjy.cn/html/guojijiegui/xinixieyi/650.Html.
責任编辑 陈春阳